評價兼形人的吉凶則是根據五行之間的關係,即上文提到的所謂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等等。一般來說,相生即曾國藩所謂的順和,這樣的能夠致富,卻不能尊貴,即使偶然獲得尊貴,也很難長久保持,總是在浮沉、升降之間徘徊。相克即曾國藩所謂的逆合,這樣的人則能夠非常尊貴。但逆合也分為兩種,一種是主強賓弱,為吉;一種是主弱賓強,為凶。即在火克金、土克水這樣的逆合中,隻有火和土為主體時才主大貴,反之則不是什麼好相。
在相克中,還包含著相仇的關係,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相侮。即火克金,而金又仇火。前文提到相克為逆合,主尊貴,這兒與其對應的相仇,則主凶。比方說,金形人帶火,火克金,為佳相;反之,火形人帶金,金仇火,則不吉。當然,這種帶也是有限度的,如果超過了限度,所克太過,或者被克者太強勢克者不能克製,也是不吉利的。
所謂的自身相兼主財運亨通,自身相兼,得各形的正格,自然是好相。比方說,土形人帶土形,土形本來就是貴相,土上加土,必然貴上加貴。下麵將仔細介紹一下各形人的兼相。
金形帶火。
因為火能克金為逆合,主吉利。但金形人忌諱火重。一旦火過於旺,所克太過,金必然熔化,主有災禍發生。所謂火重就是這個人的臉和額頭是方的,而五官多有尖露並且通紅;如果隻是臉上稍有一些紅色,便不算火重,相書上稱這種情況叫“微火煉金”,隻是主初年不利,到了晚年必能發達。
金形帶土。
金形人兼帶土形為大吉之相,這是因為土能生金。相書上也說“金逢薄土,足貴是珍,諸事營謀,遂意稱心”。
木形微帶金。
主大富大貴,總能有所作為。這是因為,金是方白,木形帶金就是微見方白,但切忌金重,因金能克木,金重則一生潦倒。因而相書上有雲:“木形多金,一生潦落,父母早刑,妻子不成。”
木形微帶水。
木形人略微帶水,因為水能生木,所以此形為佳。相書上所謂“水木相資,富而且貴,文學英華,出塵之器”就是這個意思。但這個水隻能微帶,不能太多,太多則木會飄走,主人自小離鄉背井,一生勞碌,甚至死無棺槨。在人的外表上水太多表現為,原本瘦的木形人,突然胖起來,而且顏色轉黑。
木形微帶火。
這就是相書上所謂的“木生火而通明”,屬於大吉之相。
水形微帶金。
因為金能生水,因此水形人若微帶有金氣就成了水得金生。水得金生,生機昂揚,氣活文暢,自然是上上之相。這就是相學上所謂的“水得金生,名利雙成”。水形略微帶金的表現是:麵色黑潤中蘊有白潔之光,一舉一動皆表現出方剛之意。如果金太重,也就是說水形人原是色黑而潤,形圓肉重,結果是肉鬆而露骨,臉色白得像搽了粉一樣,這樣就適得其反,名利難成,子女往往也很少甚至沒有。
水形帶土。
因為土能克水,為逆合,主吉;但土不宜太多,水形人最忌諱的就是土太重,所謂土重的外在表現就是氣色枯黃,這就是相術上所謂的“水形遇土,既破家財,連年疾苦,終身迍邅”。不過,如果臉色潤澤,並且隻是略微帶有黃色,則不是凶相了。
水形帶火或木。
水形帶火、帶木,隻要不嚴重則無大害。
火形微帶木形。
因為火“炎上”,一陣燃燒之後容易無以為繼,熄滅。因而,火形人通常發跡早卻又退得快,因此火形人如果能微帶木形,則木能生火,火勢便可長久。這樣的人不但發達得早而快,而且能夠持久。火形微帶木形的外在表現是:體形瘦而直,肉不多不能完全包住骨頭,有露出來的,說話聲音清脆。這就是相術上所謂的“火局遇木,鳶肩騰上,三十為卿,功名蓋世”。
火形人帶水形。
因為水能克火,火水不能兼容,因此火形人忌諱帶水形。這就是相術上所謂的“水性火形,兩不相並,克破妻兒,錢財不剩”。其外在表現是:不露筋骨,身體圓厚色黑。
火形人帶金。
因為火仇視金,主人英年早逝。
土形帶木。
因為木能克土,木太重則土崩瓦解,因而土形人忌諱帶木。這就是相術上所謂的“土逢重木,做事無成,若非夭折,家遭伶仃”。其外在表現是:體形肥胖,筋骨露於外,顏色青暗。
土形微帶火。
因為火能生土,使土溫度上升更有利於萬物生長,因而是大吉之相。這就是相術上所謂的“土添離火,戊己丙丁,愈暖愈傷,其道生成”。其外在表現是:麵色雖然黃,卻紅潤。
內剛柔
所謂內剛柔是一個相對於外剛柔的概念,它是指人內心的喜怒哀樂、城府,通俗地說就是人的性情。性情又分為先天而來的稟賦與後天養成的氣質,兩者的交融就成了我們的性格。性格是一種內在的、抽象的東西,屬於神骨中的神的範疇。要考察性格這種內在而抽象的東西,必然得借鑒考察神的方法,即通過考察人外在的行為,去考察它。這是因為神會通過人的各種舉動流露出來,屬於神範疇的性格也會流露出來,流露出來的性格就是性情。
前文中提到,所謂的剛柔指的是陰陽,剛為陽柔為陰。對於人來說,外為陽內為陰,外剛柔為陽中之剛柔,即陽中的陰陽,人外形上的陰陽剛柔;內剛柔則是陰中的剛柔,是人內部的陰陽剛柔,是人性情、性格的陰陽剛柔。無論是外在可觀的外剛柔,還是內在抽象不可觀的內剛柔,都是以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克為其運動變化的動力與規則的,也以陰陽五行的和諧均衡為其最佳狀態,因此本章論述內剛柔時也要以陰陽五行的和諧均衡為準則去考察。
在曾國藩《冰鑒》原文中,其對內剛柔所下的定義是“喜怒、跳伏、深淺”。所謂喜怒,是指人的高興與發怒;跳伏,是指人內心情緒的激動與平靜;深淺,是指人城府的深淺。就這三者而言,喜怒與跳伏都是表現於外的,城府是深藏於心的,處於主導地位。城府深的人喜怒不見於色,跳伏不見於顏,他們的喜怒哀樂、心情的起伏與平靜都是深藏於心的,從外表很難看出來。城府淺的人,內心的喜怒哀樂都很快地從臉上表現出來,很容易就能被人看出來。當然啦,城府深的人,既可以故意地不表現出自己的情緒,也可以故意誇大地表現出自己的情緒以達到特定的目的,這就需要具體地考察了。
城府淺的人,遇上高興的事就樂不可支高興異常,遇上令人憤怒的事就勃然大怒不可遏製,這都是超乎常情的情緒表現。按照陰陽五行的運行原理,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度,超過了度就會發生質變。這種超乎常情的情緒表現就超過了度,過於陽剛與陰柔了。然而,對於如此超乎常情的情緒,高興過了、發過火了,很快就忘記了的人,他們的這些舉動都是無心之舉,純是一種本能的應激反應。這樣的人陽剛太過,性情有些粗枝大葉了。
那些該鬥誌昂揚的時候,心情平穩不鬥誌昂揚,不該鬥誌昂揚的時候,心情還是平穩不鬥誌昂揚的人,也就是性格沉穩有餘,始終處於平穩的狀態,沒有一絲昂揚之氣。這樣的人陰柔太過,行動舉止一直處於弱態,性情則有些近於愚蠢。
一些人一開始接觸一件事情時,想法很少,隻看見了一些表麵的東西,這為陰柔。一會兒以後,想法開始深刻起來,透過表麵的東西看到了事情的本質,這為陽剛。究兩者而言,後麵的陽剛看到的是事物的本質,是主導事物的方麵;前麵看到的是事物的表麵現象,是次要的方麵,是內在本質的外在表現。這樣的人能夠通過外在表現認清事物的本質,是善於思考獲得知識的人。他們的性格本為陽剛,但在最初照麵的時候,卻能隻看到表麵現象示人以弱、以柔,轉念卻又能通過表象看到事物本質。這樣的人內剛外柔,剛中有柔,性情就有些奸詐了。當然,這裏的奸詐其意義跟平常一樣,指虛偽詭詐,但其感情色彩卻是中性甚或是褒義的。這樣的人又被稱為“內奸”,即內藏奸詐的人。他們外柔內剛,外表衝淡溫恭以柔示人以弱,圓滑處世;而內心卻是陽剛的,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目標明確,又富有實現目標的心機與謀略,並將這些隱藏起來。這樣的人既能夠使對手放鬆警覺,甚至還能使對手為他們做嫁衣,他們隻要稍微努力一點,就能成功,實現自己的目標。
上文中提到,性情有些粗枝大葉的人過於陽剛,性情有些愚蠢的人過於陰柔,他們的性情分別受陽剛、陰柔支配。而對於那些時而粗枝大葉,時而愚蠢的人,則是可剛可柔,性情既可以受陽剛支配,也可以受陰柔支配。這樣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都性情衝淡和恭,與人無爭,與事無爭,怡然自得。通常來說,這樣的人壽命一般都比人長。
內外俱奸的人即所謂純奸之人。內奸的人是外柔內剛,內外俱奸的則是既可以外柔內剛,也可以外剛內柔,一切都視外部環境而定,什麼對他有利他就用什麼。這樣的人很會演戲,內心的喜怒哀樂很難從表情舉止上看出來,表情舉止上的喜怒哀樂也不一定就代表著其內心的喜怒哀樂。為人處世他們往往能夠以退為進,以攻為守,以順迎逆,以假亂真。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處理別的事情都能夠得心應手,馬到功成,真可謂是遊刃有餘、收放自如。因而,他們做事縱橫捭闔,為人灑脫風流,最後都能功成名就。他們所具有的這些城府與遊刃有餘都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通過後天的鍛煉與培養而來的。
純奸的人能夠成就大事,粗蠢各半可剛可柔的人能夠長壽,這都是有一點根據的。縱觀曆史,那些功成名就的人物,幾乎都是純奸之人,既富有權謀,又不缺乏將權謀付諸實施的手段。就拿曆史上有名的“奸相”曹操來說吧,如果沒有權謀挾天子以令諸侯,恐怕也很難成事;一本《三國演義》就是一本權謀的百科全書,據說清朝的開國君主努爾哈赤的權謀啟蒙之書就是《三國演義》,一本《三國演義》建立了清朝近三百年基業的基礎。後來李宗吾先生據三國曆史總結出了一部《厚黑學》,被後人譽為成功必讀書,其實質也在於臉厚心黑的權謀之術。至於粗蠢各半的人,他們與世無爭,因而長壽,這也是與傳統的養生之術相符合的。與世無爭,衝淡平和,正是道家修身養性之術的基本原則。秉承此道的莊子、陶弘景等人都很高壽,在當時的條件下都活到了八十歲以上。
至於那些性情過於陽剛,外表舉止粗魯,內心粗枝大葉;做起事來既沒有絲毫的權謀,也沒什麼見識與計劃,就算有計劃也是漏洞百出,隻知道一味地剛強的人,他們做事通常都會因為“剛則易折”不能持久,最終半途而廢。
總而言之,所謂內剛柔,實際上就是人內在精神世界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克,指的是人的性情。這些都是內在的,抽象的,虛無縹緲的,難以捉摸的,必須通過對外在喜怒哀樂、心情的起伏、城府的深淺來考察。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大家很熟悉的東西,因而容易燈下黑為大家所忽視,從而難以了解內剛柔的本來麵目,難以了解一個人。這一點在看人的時候要尤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