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盛世下的陰影:弘治朝盛極而衰的危機(3 / 3)

弘治十七年,發生了如下幾件事:

第一件事:周太皇太後去世了。

朱祁鎮的妃子、朱見深的親生母親、朱祐樘的親奶奶,走了。

對於祖母的去世,朱祐樘悲痛萬分。這個祖母的口碑不算好,她的家族貪占、跋扈,無惡不作,民憤很大,但是在那段最危險的歲月裏是她保護了他,他才有了今天。

而在臨終之前,周太皇太後握著朱祐樘的手,說出了最後的遺言:“須念祖宗創業艱難,社稷至重,邇來水旱相仍,天下軍民困苦,宜勤儉節勞,任賢使能。”

朱祐樘淚流滿麵,拚命點頭。

老人安詳地閉上了眼睛,她知道自己的孫子才三十五歲,太祖爺三十五歲的時候還在馬上打天下,永樂爺三十五歲的時候還在鎮守邊疆,這是一個男人最關鍵、年富力強的時期,他還有很多時間,他能夠把這個盛世延續下去。她沒有想到,她唯一的孫子,隻剩下一年多的壽命了。

第二件事:北方邊境繼續吃緊。

韃靼攻略大同,侵略無數,邊軍不能抵擋,朱祐樘大為焦急,召兵部尚書劉大夏商議對策。劉大夏鼓足勇氣,終於說出了真相:邊境的勳貴將官侵吞軍餉,導致士兵逃亡,戰鬥力下降。

朱祐樘大怒:查,一定要查。

劉大夏繼續說:勳貴侵占隻是小問題,真正的大問題卻是各地鎮守太監和監軍的勒索侵占,隻有把他們全部召回,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朱祐樘不語,搖頭。

劉大夏悲傷地歎息了一聲。

第三件事,最最刺激朱祐樘的事。

大臣李東陽從家鄉返回京城,向朱祐樘報告一路上的見聞:沿途百姓愁苦,極目荒涼,官無存儲,可謂寒心。

那是一幅人間地獄般的慘景。

朱祐樘呆了,十多年勵精圖治,卻換來這個,為什麼?

李東陽說出了真相:最近京城的勳貴豪強大興土木,負擔全都轉嫁到江南百姓身上,百姓賦稅增加,又遭天災,當然是民不聊生,流離失所。所以,就有了我看到的一切。

朱祐樘大怒,立刻下令停止一切宮廷采辦,減輕百姓負擔。

天災、人禍,隻是,明白這一切還來得及嗎?

亡羊補牢:弘治皇帝的悔悟與離開

弘治十八年到了,春天,格外的冷。

弘治皇帝的心更冷,他,朱祐樘,三十六歲,卻已經感到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

而比身體的創痛更讓他感到痛苦的是大明朝的江山,那曾經他熟悉的民生凋敝、流離失所、邊關狼煙四起的慘景,依稀的,仿佛昨日重現。

該怎麼辦呢,該做什麼呢?

先是下詔,嚴厲打擊限製京城各類貴族的不法行為,先拿皇後的兩個弟弟開刀。下詔怒斥,並說明,如果再有下次,絕不輕饒,他們總算是收斂了一些。

邊境的問題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畢竟王越、秦紘、陳壽這些名將留下的底子還在,邊境的安全問題應該無憂,韃靼隻是搶掠一下,暫時構不成進攻邊疆的威脅。

可是不能不防啊,需要選派能臣。王瓊不錯,是個幹才,要提拔重用,先到遼東曆練;告訴太子,這是一個能夠統籌大局的人才。還有仇鉞,劉大夏推薦過這個人,可以先晉升總兵官,在寧夏錘煉一下。

更嚴峻的卻是民生問題。水旱災害又來了,賑災要抓緊,聽說最近的稅收又出現了問題,需要重視,需要調整。馬文升、劉大夏都是人才,李東陽搞經濟有辦法,他一定能拿出好主意,這些都要做。

吏治,最重要的是吏治,國家必須要保持清廉,才能有生機。清官,清官在哪裏?

重重的胸部疼痛,朱祐樘混濁的眼睛裏隱約想起了兩個人。

正月十八,朱祐樘於便殿召見劉大夏和戴珊,這是兩個大明朝有名的能臣。

朱祐樘跟他們談了很多事,最重要的是以後的問題。這次召見談了許久,待劉大夏和戴珊要走的時候,朱祐樘突然叫住他們,神秘地從袖子裏掏出二十兩銀子,一人一份,放到了他們手裏。

兩位大臣驚了,古往今來,哪有皇帝給大臣贈銀子的!

伴著朱祐樘一字一句的,是認真的托付:每當述職的時候,大臣們都閉門謝客,但你們兩位就是閉門謝客又何妨。現在贈送給你們銀子,是表彰你們的廉潔,不要在大殿上拜謝,以免別人妒忌。

這個事情的意義很重大,它明白地傳達了朱祐樘的信息——你們,是我信得過的清官。也許我要不行了,但你們一定不要讓我失望。

五月初六,分別的時候快要到了。

朱祐樘召見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於乾清宮東暖閣,自敘即位始末,托付道:東宮年幼,太子好玩樂,請先生多加輔導,讓他成為一代英主。

這是在托孤了。

三位受朱祐樘信任多年的大臣,涕淚交流。

第二天,朱祐樘召見皇太子朱厚照,諄諄教誨:社稷事重,孝奉兩宮,進學修德,勿荒勿怠。

太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其實,他不懂。

兩個時辰後,五月初七午刻,弘治中興的締造者、勵精圖治的君王朱祐樘病逝,時年三十六歲。

去世前的最後一道遺詔,是應劉大夏所請,撤回各地鎮守太監。不知寫遺詔的那一刻,他是否想起了劉大夏的一聲歎息。

想起來又如何,一切已經不重要了。

五月十八日,皇太子朱厚照即位,次年改元正德,這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

六月初七,尊奉朱祐樘為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廟號孝宗。

結束了,一個盛世結束了,不久以後結束的,將是如下幾個人的結局:

劉大夏,因向正德皇帝直言進諫,罷官歸鄉。

馬文升,同上。

謝遷、劉健,聯合群臣,圖謀逼迫明武宗殺掉貼身太監劉瑾,事敗,罷官歸鄉。

李東陽,因在劉瑾一事上的搖擺不定,與劉健等人反目,多年後,與楊一清等人聯手,除掉劉瑾。

能臣們的結局,大抵如此,樹倒猢猻散。恭逢盛世的時光,是生如夏花般的十八年。

現在,是到了對這段生如夏花的歲月,做一下總結的時候了。

蓋棺定論——弘治盛世的是非功過:

不否認,這個盛世有很多缺點。

不否認,這個朱祐樘有很多汙點。

不否認,這個盛世有很多遺憾。

但是,同樣不否認,它是盛世。

它是一段影響深遠的盛世,影響了中國的盛世。

它有燦爛的文化、傑出的人才、功過難說的人物、金戈鐵馬的曆史,很精彩,很豐富,很爭議。

如果我們仔細審視,會發現弘治朝是明朝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時期,重要得超乎想象。

正是在弘治朝,所謂內閣、宦官、皇帝,這個三角權力體係正式形成,並一直延續到明王朝結束。

也是弘治朝,它是明王朝經濟的再整合時期。朱元璋時代的經濟政策,隨著曆史的發展進程走向了死路。而弘治朝是一段自我修複的時期,從經濟政策、土地政策、稅收政策、國防軍事政策,都是一個自我修複的過程。如果沒有這個自我修複,明王朝也許將走向另一個軌道。

這也是一個英傑輩出的年代。星光燦爛的人物,他們的意義,一如這個時代經濟上的意義一樣,陳白沙、唐伯虎、李夢陽,在各自的領域裏,都扮演了相同的角色——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因為有這個時代,所以有明王朝的資本主義萌芽,有了明朝後期的思想解放和西學東漸運動,中國人從封閉走向開放,是從這個時代開始的。

痛、快樂、淚水、歡笑,這就是曆史,最最次要的,才是厚黑。

這是我們祖先的故事,是我們這個民族走過的一段腳印。看到他們,記住他們,繼續他們,思考他們。

若此,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