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埃奇沃思(1767—1849),英裔愛爾蘭女作家。——編者注

55鄭效洵(1907—2000),研究員。福建福州人。時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編者注

56A la recherche de l''''Absolu,有人譯為絕對的追求,實為大謬,且不可解。Absolu在此是指一種,相當於吾國古代方士煉丹之“丹”,亦相當於現代之原子能,追求此種物質即等於“煉丹”。故譯名應改為《煉丹記》。——原注

57鑒於古典文學名著編委會迄今未能寫出《高老頭》之評序,可見批判之難。——原注

58自五四運動以來,任何西歐作家在國內均無一本詳盡之傳記。——原注

59此項工作並不省力,文字固不必如翻譯純文藝之推敲,但如何節略大費斟酌。且不熟悉巴爾紮克作品亦無法從事。——原注

60夏衍(1900—1996),原名沈乃熙,原籍河南開封,生於浙江杭州。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上海市文化局長,中央文化部副部長等職。

61牛恩德,傅聰青少年時代友人,傅雷夫婦之幹女兒,獲美國音樂博士;後寓居美國,從事音樂教育工作。

62此信是根據底搞抄錄的。底稿此處寫:另抄聰信“32信第4—17行,又25—26行”,因傅聰寄給家中的信件在“文革”中均被查抄,無法抄錄。

63樓適夷(1905—2001),原名樓錫春,浙江餘姚人。新中國建立後,曾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

64梅紐因(Yehudi Menuhin,1916—1999),世界著名音樂家、小提琴家和指揮家。

65Harpagon,莫裏哀名劇L’Auare的主人翁名,貧婪之人的代稱。

66劉抗(1911—2004),傅雷摯友,畫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任教於上海美專,抗戰前夕始寓居新加坡,曾任新加坡中華美術研究會會長、藝術協會會長,新加坡文化部美術谘詢委員會主席。——編者注

67魯奧(1871—1958),法國畫家。——編者注

68此信落款原在同年三月一日夜續寫的信件之後,因該信內容已刪節,故將落款及信尾祝願詞語移至此處。——編者注

69汪孝文(1924—),原名汪聰,安徽歙縣人,汪己文(見後注)之子;曾問學於黃賓虹先生多年,並受命代為整理所藏書畫文物目錄,編有《浙江資料集》《黃賓虹書信集》等。——編者注

70汪己文(1899—1970),安徽歙縣人,教育工作者。與黃賓虹為同鄉世交,編著有《黃賓虹年譜初稿》《新安畫苑錄》《賓虹書簡》等。——編者注

71作者對《黃賓虹年譜》原稿修改意見,見前致汪孝文信。——編者注。

72周宗琦,畫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曾隨劉海粟習畫,一九七七年移居香港。——編者注

73羅新璋,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翻譯家。——編者注

74成家榴(1914—2000),南京人,成家和之妹,為傅雷夫婦之摯友,寓居香港。——編者注

75石西民(1912—1987),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長、市委副書記,文化部副部長——編者注

76編者按:指一九六四年十月九日及同年十一月十三日致鄭效洵二函。

77《傅雷自述》是作者在一九五七年“反右鬥爭”中,被迫寫出的交待材料;原文共八節,現刊印前五節。——編者注

78應是十五六篇。——編者注

79半月刊應是《貢獻》旬刊。——編者注

80即《論張愛玲的小說》。——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