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互聯網的誘惑(2 / 3)

近幾十年來,聯想一直以電腦為產品主導,從平台電腦到應用電腦,再到功能電腦,為中國的電腦普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不管是做軟件的,還是做硬件的,全都不那麼安分守己了,統統開始轉向網絡。甚至有人比喻說:“21世紀的因特網的信息時代就如同20世紀的矽穀半導體時代一樣。誰無視這個變化,誰就會被曆史的洪流所淘汰。”

網絡時代的營銷體係

進入網絡時代以後,聯想過去構築的成功的營銷體係顯然需要改變,問題是怎樣改變?柳傳誌很快給出了答案:以網絡為核心構築營銷體係。誰率先應用了人類的科技成果,並使之轉化為發展的動力,誰就掌握了在產業競賽中取勝的籌碼。在這個前提下得出的結論是,雖然中國在信息科技的研究與開發上仍然落後很多,但這些隻預示著聯想麵臨的危機,並不代表聯想就沒有機會。聯想目前所要追求的目標是,應用與世界同步,這是聯想在本次產業調整中能躍升一個階梯的唯一途徑。於是,聯想提出了自己的因特網戰略——以網絡為核心構築自己的產品和業務。

1999年6月16日,聯想在西安宣布,它要改行了,聯想集團將由電腦功能集成商轉變為因特網全麵產品及服務的提供商。雖然那一次的發布會沒有具體的新產品推出,但相關產品的時間表聯想已經給出,關鍵的是,聯想搶先在國內樹立了“Internet廠商”的形象!在聯想的Internet戰略中,除了產品的構架圍繞Internet展開之外,聯想還在自己的渠道策略中加強了電子商務的作用,同代理實現電子商務的運作模式。聯想把因特網的影響歸納為家庭、企業、社會三個方麵:家庭上網,可以教育、娛樂、購物、交流;企業上網,可以在網上辦公、貿易、做產品和企業的宣傳、為用戶提供網上服務;社會上網可以實現網上政府、網上學校、網上銀行、網上圖書館等等憧憬。

柳傳誌從這三個領域入手來實現自己的因特網戰略,在因特網接入產品、局端產品和信息服務3個層麵上構築企業的市場架構。如果把接入產品比作電視機的話,局端產品就是電視發射台,信息服務則是電視節目。在接入產品中,包含基於家庭用戶的“書房電腦”和“起居室電腦”;基於商業用戶的“辦公電腦”和“移動電腦”。所謂“書房電腦”就是現在所說的家用電腦,而“起居室電腦”則類似於信息家電。局端產品為網絡服務器,如主頁服務器、郵件服務器、代理服務器等。信息服務則包含網站和網校。在聯想看來,書房電腦作為因特網功能電腦,相當於家庭信息中心,它可以提供基於因特網的家庭辦公、教育、娛樂、百科等功能,交互性更強,時效性更高,它能實現自動上網(無需設置);具備高速接入因特網的能力;可以提供全麵的因特網信息;信息查詢快速索引。一台PC就是一個網絡門戶。聯想把這種因特網電腦叫作“世紀電腦”。“起居室電腦”是聯想專為普通用戶設計的信息家電,它是一種“準電腦”。在功能上它將包容PC的一些最基本功能,如上網、文字處理、家政管理、簡單的娛樂學習功能等等,價格在3000元以下。該電腦在設計上融合了許多家電的設計風格,如無障礙操作、超穩定性能等。辦公電腦可分為商用功能電腦和行業應用電腦兩類。商用功能電腦可做文字處理、上網、收發電子郵件等,適用於通用的場合;行業應用電腦則是針對特定行業設計的行業專用電腦。辦公電腦能夠方便地組建Internet和靈活地接入Internet,在設計上注重網絡數據的安全和病毒的防護。移動電腦——現有聯想昭陽筆記本電腦和聯想天璣掌上電腦。它們有兩個特點:輕薄化和移動上網。在網絡產品方麵,聯想將開發麵向因特網應用模式的專用服務器,如麵向ISP市場的主頁服務器、郵件服務器、服務器機群係統等。此外,還將提供為使政府、企業等部門主頁免受黑客攻擊的安全主頁服務器解決方案,以及針對Internet對服務器性能的特殊要求,對服務器產品進行性能優化等。

在信息服務領域,柳傳誌推出了3個應用網站:一是麵向家庭信息服務的站點“幸福之家”,二是麵向企業用戶的商業信息服務站點“我的辦公室”,三是麵向中學生的教育信息服務站點“聯想網校”。如果說昨天的聯想長項是賣機器,今天的長項則是賣信息。因為製造業正經曆著由台式機到筆記本電腦再到無線接入設備的演變,將核心技術快速應用到產品中,使其擁有良好的性價比,迅速對市場需求作出反應,以滿足用戶的實用需求。

1999年底,聯想發布因特網的新的天禧電腦麵世時,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來形容自身的轉型:原先聯想賣PC、筆記本電腦之類就像賣電視機;隨著網絡業的興起,新的商業機會如做係統應用方案則就像是做電視台;而信息內容的服務就是做一個電視頻道。賣機器是聯想傳統業務中的長項,雖然製造業正經曆著由台式機到筆記本電腦再到無線接入設備的演變,但無非都是把核心技術快速應用到產品中,使其擁有良好的性價比,迅速對市場需求作出反應,以滿足用戶的實用需求。但是轉入“做電視台”時,聯想就不是那麼熟知這項業務了,而“做電視頻道”聯想更是從未涉足過。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為什麼要大舉進軍,聯想解釋這樣做的原因也是身不由己——聯想必須這樣做,否則就會落伍。

作為過去10多年來逐步建立起來的業務優勢,聯想PC在國內占據了1/4的市場份額。但IT是變化如此之快的一個行業,昨天的第一並不等於依舊是明天的主宰者。1998年底,Internet嶄露頭角,聯想也在考慮這一新浪潮對自身將意味著什麼。當然,首先是PC會更加好賣,因為它現在依然是最好的上網工具,同時未來的Internet將無所不在,未來的網絡接入設備也必然是多種多樣:無線、有線、台式、手持、放兜裏的……利用互聯網商機,使傳統業務再上一個台階,這樣的做法在聯想PC包含了兩個方麵:一是要把PC做得越來越易於接入網絡,二是以互聯網為銷售手段,使PC賣得更好,包括把物流、采購、經銷商隊伍、傳真和電話訂單等搬到網上來。

另一方麵,互聯網也提供了新的商業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會在網絡生存,網絡公司在織網,政府要上網,企業要上網。原先製造商隻是提供PC這樣的產品,用戶拿回去如何使用廠商並不關心,而隨著互聯網的出現,關心應用自然提上了日程。對聯想來說,除了機器更好賣、提供應用方案成為熱點之外,毫無疑問,另一個新的商業機會就是網上的信息內容服務。

“賣電視機、建電視台、做電視頻道這三件事聯想都想做,哪件事聯想都不會今天就輕言放棄。”聯想之所以敢這麼說的理由是,聯想有它的傳統優勢所在——聯想對計算機用戶水平、使用習慣和市場需求的深刻了解,而且用戶今天的需求與明天上網後的需求有許多相互傳承之處,比如首先用戶是在熟悉使用PC後,才會在網上衝浪;另一方麵,聯想手中掌握著如此大的PC用戶資源,他們與明天生活在網上的用戶都必然是同一批人。經過了這樣的深思熟慮,聯想決定要做供應商、應用方案的集成商和信息服務的運營商。聯想也承認這樣的做法使得“聯想給人有貪大求全的印象”,但是聯想是在仔細分析自身的資源之後,才決定這樣做的。

發布雙向動態信息

經過長時間的準備,聯想在開通了第二代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係統,它的特點就是可以實現網上交易,與第一代電子商務的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可以實現動態的發布和雙向的信息。

雙向的信息不隻是指代理夥伴可以在網上時時看到信息,也可以通過網上來下單。而且,沒有時間的限製,訂單可以直接進入到聯想的訂單分配程序,自動給訂單確定供貨的時間等等。大量的訂單從網上傳遞也大幅度地減少了訂單錯誤的機會,而通過電話和傳真的錯誤很多,當編號和產品的名字不一致的時候,你也許並不知道,如果你取其中之一的話,很可能是反向的意思。但是,通過這個網上下單就有唯一性,你隻要選定一個編號,後麵的產品就自動出來了,從而減少了交易雙方的時間,提高了信息傳遞的效率,這就是雙向信息。

動態發布是指這個網站與聯想內部的處理係統的關係,聯想一開始是一個MRP的係統,後來,聯想切換到ERP的係統,從而實現了代理夥伴可以通過網絡來查詢到時時刷新的各種信息,並可以對每一個訂單進行跟蹤。比如,他可以看到每一個訂單的供貨時間、發貨倉庫,因為聯想有好幾個工廠、好幾個倉庫,從哪個地方發貨物過來的。還有貨物在途的情況,是通過公路還是鐵路發出的,他的貨單、號碼等等,也可以通過網站查詢他在聯想這兒的信用和資金的情況。

這個電子商務係統運行半年多以來,為代理夥伴與聯想之間的合作創造了更好的環境,及時提供了大幅的信息,這些信息讓聯想大量的提高了資金和庫存的計劃性和周轉的速度。同時,也給聯想的代理夥伴滿足客戶的需求奠定了基礎。聯想的運作方式對於電子商務有非常強的依賴性。

在開發ERP係統的同時,聯想還得重新再開發一套與之相匹配的更加先進的電子商務係統。當然,聯想這一代的電子商務係統也有許多待改進的地方。比如說,網上的支付尚未實現,當然,這需要銀行方麵的配合。而網上訂單的法律問題,網絡帶寬等等問題,則需要社會各方麵的努力才能夠改進。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在不斷的改進過程中,比如說像網絡帶寬的問題,聯想覺得已經有很大的改進,聯想的代理商已經反映上網的速度大大地提高了,這是一個效率的問題。

但是,除了這些問題以外,要讓電子商務發揮其更大的威力,聯想就不能夠滿足於僅僅是一個訂單的環節,訂單的確認環節實現電子化,那麼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可能要考慮到企業運營的確認各個環節,包括聯想必須要了解代理商內部的運作狀況,比如說產品的庫存情況、銷售的進度、資金的狀況等等,而不僅僅是聯想自己的庫存情況、出貨情況、代理商在聯想這兒的信譽的情況,這些東西都要往前推進到代理商的層次上。隻有這樣的話,聯想才能在更大的範圍內來進行資源的合理分配。其實供應鏈向後逐漸還要延伸到聯想供應商的零部件的層次上,以及他們的庫存情況。當然這種了解都是雙向的,他可能也需要了解聯想的庫存情況,以及銷售情況等等。

因此,聯想下一步的目標就是構築全新的第三代電子商務係統。它的核心特點就是不僅將自己的運作納入電子商務,而且,還要把代理夥伴和供應商的內部運作納入到電子商務的範疇。實際上,也就是將聯想與代理夥伴的運作信息係統通過Internet來實現對接,這樣聯想隨時可以了解他的銷售和庫存情況,而這個代理商也可以來了解聯想的供貨和庫存情況。如果做成這件事情,就不僅僅對於優化聯想的供應鏈有重要意義,而且把聯想上下遊的合作夥伴、代理夥伴,甚至是包括客戶在內這樣一個大聯想的範圍構成,從而達成了信息資源的共享,使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調配,從而使得服務於客戶的滿意度會得到不斷的提高,也使得企業的物流、資金的運作效率得到提高,縮短供應鏈的運作周期,從而最終降低交易的成本,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這就是聯想正在進行的第三代電子商務係統。

柳傳誌不僅僅倡導Internet,並且不斷地去實現電子商務,而且,希望能相應的推動合作夥伴來實現電子商務,從而對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其實聯想發展的策略是推動電子商務先從自身開始,然後推廣到聯想的合作夥伴那邊去。最後,把聯想的模式和方案運用到其他的企業和領域裏麵去。

電子商務策略

綜觀柳傳誌的電子商務策略,有以下四個特點:首先,是從被動到主動;其次是從單向到雙向,從信息服務到交易服務;最後是從信息分布到信息集中。目前,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從傳統的軟硬件全部由運營商自己建設,到目前已經開始實現社會化的分工。

具體一點來說,就是涉及到網絡和平台硬件的基礎建設,未來可能主要以電信公司,還有產品供應商來負責,而關於電子商務的內容和服務則由不同的運營商自己負責。而涉及到銀行交易這個方麵,會由專業的銀行來負責,而用戶的安全和身份的認證也會由專業的CI機構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