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人生別易會常難(3 / 3)

[7]倩:倚近、靠近。

[8]荷裳:荷葉。

[9]分付:付托;寄意。螿(jiāng):蟬。

金縷曲•薑西溟言別,賦此贈之[1]

誰複留君住?

歎人生、幾番離合,便成遲暮。

最憶西窗同剪燭[2],

卻話家山夜雨。

不道隻、暫時相聚[3]。

滾滾長江蕭蕭木[4],

送遙天、白雁哀鳴去。

黃葉下,秋如許。

曰歸因甚添愁緒。

料強似、冷煙寒月,棲遲梵宇[5]。

一事傷心君落魄,

兩鬢飄蕭未遇[6]。

有解憶、長安兒女[7]。

裘敝入門空太息[8],

信古來、才命真相負。

身世恨,共誰語。

【賞析】

這是一首贈別之作。上片言惜別之情,下片寫慰藉之意。深秋送別本來就讓人心緒不佳,加上薑宸英屢試不第、又以母喪南歸,氣氛更加凝重,納蘭容若惋惜、同情其仕宦不遂,也暗含著勸慰之意。

誰又能留住你呢?明知道留不住,卻還是舍不得就這樣讓你走。走走停停,隻是想再多留一會兒。沒有人喜歡離別,更沒有人喜歡送別。又到了畢業的季節,你願意做最後離開的那個人嗎?一次次的落淚,一次次的擁抱,一次次的揮手,一次次的看他們登上奔向天南海北的列車,一次次抽走心上的那層依靠,最終將脆弱裸露在離別的空氣中。站在越來越顯得空蕩蕩的校園裏,看著周圍拖著行李箱走過的人,也許你們曾經打過招呼,也許你們有過照麵,也許僅僅隻是擦肩而過,隻是以後恐怕再沒有見麵的機會了。曾經多少搭在你肩上的手,如今也隻剩下一個揮別的影子。

“歎人生、幾番離合,便成遲暮。”第一次看見這句話,當時便呆住了。這應該是經曆了多少滄桑才會有的蒼涼之感?而納蘭容若,不過是二十多歲的年輕男子,竟然發出如此沉涼的感慨,讓人不禁唏噓:他那顆心到底被一次次的離別折磨的多麼蒼老了?時光最是無情,永遠不會停下它的腳步,光陰流轉,在一次次的分分合合中,轉走了多少青春年少?“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苦短,在幾番揮手、幾次轉身後,驀然回首,卻發現自己竟然垂垂老矣,即使人似舊時,心也不在年輕。

麵對離別,總是忍不住去回憶相聚的時刻。“最憶西窗同剪燭,卻話家山夜雨。”納蘭容若化用李義山詩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述說薑宸英與自己交往時的親密情景。如今我最懷念的就是你和我秉燭夜談,閑話家常的時候,連夜色都是柔和的。一直以來都很羨慕古人這樣臨窗對燭,訴說清宵的畫麵,可若是現在大半夜不睡覺,點一支蠟燭,跟好友麵對麵,先不說是不是矯情,單是想想,就覺得有些寒意。不過現在最懷念的,應該是學生時代,熄燈之後,躺在床上和室友你一句我一句閑聊的場景,也許我們談不出什麼有營養的話題,隻是東家說一陣子,然後就扯到西家去了,天南海北,不著邊際,可是我們卻依然津津有味,樂此不疲。那應該是我們最放鬆的時刻,如今仍是記憶中的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當初的燭光夜色仿佛還曆曆在目,那時的綿綿絮語依然縈繞在耳畔,隻是沒想到,相聚的美好隻是暫時的,就像煙花,隻開一瞬的絢爛,便又陷入無盡的黑暗之中。昨日才聚首,今天又要散落天涯,不禁要問老天,你於心何忍!恨離別,最恨才相聚、又離別。太多的話還來不及說,太多的事還來不及做,離別前的時光總是走得太匆匆,帶著數不清的遺憾,又送你到了曾經分手的地方。我們總是幻想天長地久,幻想永不分離,可是有幾個人能永遠在我們身邊一起走下去?我們總是說“分別隻是暫時的,總有一天還能相聚”,卻又沒有想過,其實相聚才是暫時的,總有一天要分別?珍惜此刻在你身邊的人吧,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分開,而下次相聚也許會很遙遠,甚至會是無期。

說到送別之景,首先想到的便是那曲“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扶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但這幾句寫景,便比無數愁話更動人。納蘭容若也在上片的最後描繪了一幅送別之景。“滾滾長江蕭蕭木,送遙天、白雁哀鳴去。黃葉下,秋如許。”滾滾長江東去,蕭蕭落葉飄紛,天盡頭,一隻落單的白雁飛過,嘶嘶哀鳴回蕩在天際。“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一派蕭條秋色,多少離人血淚。上片以瑟瑟秋景結束,意猶未盡。有些話,人不必說,景便替你說了。那窸窸窣窣的落葉聲,那悲如泣血的雁鳴聲,無一不在訴說著離別的淒苦。一些景色看不得,一些聲音聽不得,就像羈旅漂泊看不得北雁南飛、聽不得“不如歸去”,失去愛人看不得鴛鴦成雙、聽不得關關雎鳩,入眼入耳都會刺痛心髒。

不管怎樣,雖然與好友離別會有些痛苦,但是在外久了,想到要回鄉了總是會有一點安慰的,可是為什麼提到歸家,薑宸英卻更顯得惆悵了呢?此時的薑宸英已是半百了吧,背井離鄉、外出求官卻始終功不成、名不就,碌碌無為半生,如今就這樣回去了,想到這些,怎能不心下淒涼?這就是薑宸英“曰歸添愁緒”的原因吧。中國曆來都有“衣錦還鄉”的說法,在外奔波這麼久,不混出些名堂來,怎麼有臉見“江東父老”?不僅僅文人們總是這樣酸腐,恐怕如今很多人還在堅持著非衣錦、不還鄉。隻是你有沒有想過,家中的父老是不是真的在意你是否出人頭地、榮華富貴?你心中過不去的那道坎兒究竟是父母的臉麵,還是你自己的虛榮?別人看的也許是你的成就,但家人在乎的永遠是你。想一想,是不是離家太久了?不如就收拾收拾行囊,有錢沒錢,回家看看。

“料強似、冷煙寒月,棲遲梵宇。”這是納蘭容若在勸慰因歸鄉而更添愁緒的薑宸英。回去吧,不要惆悵了,回家總好過一個人“獨在異鄉為異客”,好過你寄居寒寺,冷煙清月,飽受孤苦。老話說:“在家千日易,出門一時難。”不管你的家是大戶還是小院,是富貴還是貧窮,總有一樣是相同的,那就是,它永遠是你心靈的港灣,不管你走得多遠,都會一直牽掛著你,不管你什麼時候走累了、受傷了,都會張開雙臂把你緊緊的擁入懷中,讓你安穩的做個好夢。

“一事傷心君落魄,兩鬢飄蕭未遇。”這兩句,點破了薑宸英的心事。我知道你緣何傷心、為何落魄,隻因你心中一直有一個死結,不能開解。鬢發斑白已稀疏,懷才不遇名未就——這便是你的心結吧。屢試不第,不管對誰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何況是一個年已半百的老人。看著友人為這仕途勞碌大半生,形容憔悴,傷心落魄,納蘭容若很想勸他放棄功名,可是卻又說不出口。怎麼忍心?當你親眼目睹你的朋友心心念念隻為了一件事而拚命,卻屢次失敗,你就算心疼,卻也不忍心跟他說“算了吧,放棄吧”,隻能說“我了解”。

雖然不忍心讓他就此放棄,卻還是要勸他不要看得太重。“有解憶、長安兒女。”雖然你還沒有功成名就,不能衣錦還鄉,但是還是回去好些,畢竟家中還有思念你、牽掛你的家人,他們每一天都在盼著你的歸來。這裏納蘭容若反用了杜甫的“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一句,是想給薑宸英一些安慰吧。是啊,拋家棄子、在外奔波這麼多年,如今老了,追雲逐日也累了,也該回家看看了,家裏總是要比外麵溫暖安心。現在追名逐利的人太多了,有時候想想,要那麼多的名利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家人的幸福?可是一家人永遠在一起不就是最大的幸福嗎?還要如何?也許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裘敝入門空太息”,你為功名奔走多年,卻始終誌向未遂,隻留得聲聲歎息。“信古來、才命真相負”,原來從古至今,懷才不遇、才命相負竟是真的。可恨你一生遭遇不平,該向誰控訴?誰又能明白呢?“身世恨,共誰語。”納蘭容若為薑宸英感到氣憤不平,可是卻無可奈何,隻能給他一份知己的關懷。沒人聽你的抱怨,我聽;沒人懂你的艱難,我懂。世道炎涼,至少還有一知心人不會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注釋】

[1]薑宸英(1638—1699),字西溟,又字湛園,浙江慈溪人。擅詞章,工書畫。生性疏放,屢試不第。後為人舉薦修《明史》,年七十方成進士。又以主持順天鄉試案被牽連而死獄中。有《葦間詩集》、《湛園未定稿》、《湛園藏稿》等。納蘭與之結識甚早,薑回憶說:“君年十八九,舉禮部,當康熙之癸醜歲。未幾也,餘與相見於其座主東海閣學士公(徐乾學)邸。”納蘭並不以之狂怪為戒,且交遊甚厚。薑西溟於康熙十七年(1678)來京,被納蘭留居府邸。二人詩詞往還,多唱和之作。康熙十八年(1679)秋,西溟以母喪返裏,納蘭資助之,並賦詩詞以贈,本篇為其中的一首。

[2]最憶二句: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二句是化用商隱詩句述說西溟與自己交往的親密情景。

[3]不道:猶不覺,不料。蘇軾《洞仙歌》詞:“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4]滾滾句: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簫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此句化用杜甫詩句描繪深秋的景象。

[5]棲遲:淹留、隱遁。梵宇佛寺。西溟在京中曾居住在“蕭寺”(此寺或在納蘭宅邸)。

[6]飄蕭:鬢發稀疏貌。杜甫《義鶻行》:“飄蕭覺素發,凜欲衝儒冠。”

[7]有解句:杜甫《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這裏反用其意,謂家中尚有思念你、盼望你歸來的小兒女。

[8]裘敝句:《戰過策•秦策一》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後以此典形容為功名奔走,其誌未遂。這裏是說西溟不第而歸,空自歎息。

瀟湘雨•送西溟歸慈溪

長安一夜雨,

便添了、幾分秋色。

奈此際蕭條,

無端又聽,

渭城風笛[1]。

咫尺層城留不住[2],

久相忘、到此偏相憶[3]。

依依白露丹楓,

漸行漸遠,

天涯南北。

淒寂。黔婁當日事[4],

總名士如何消得[5]。

隻皂帽蹇驢[6],

西風殘照,

倦遊蹤跡[7]。

廿載江南猶落拓[8],

歎一人、知己終難覓。

君須愛酒能詩,

鑒湖無恙[9],

一蓑一笠。

【賞析】

據說《瀟湘雨》這個詞牌,是納蘭容若的自度曲。單看名字就覺得蕭瑟悲惋。此篇真情四射,勸慰與牢騷縱橫交織,真力彌滿,才調縱橫。其怨別與不平,從中可見作者對西溟的誠摯的情意。

“長安一夜雨,便添了、幾分秋色。”以景發端,既切合著“瀟湘雨”的曲名,又讓人一眼便明了:這闋詞又是曲悲戚的調子。“一場秋雨一場寒”,京城就在一夜風雨之後,被一片冷落清秋之色籠罩了。也許不隻是景色多了幾分秋韻,聽了一夜秋雨,納蘭容若的心裏也漸漸的蒙上了一層寒涼落寞吧。“一聲梧桐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奈此際蕭條,無端又聽,渭城風笛。”秋風秋雨使人愁,對著這蕭條淒冷的景致,誰又能夠不感到悲涼和無奈?而此刻,耳邊偏偏又無端響起幽幽的笛聲,就像當年的渭城風笛,哀哀切切,嗚嗚咽咽,給這一片秋色更添了幾分哀怨,納蘭容若的心也被這笛聲擾的煩憂。“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又是離別之際,這樣的笛聲平添了多少離愁別恨。離人最怕離別景,離人最恨離別音,那一幕幕、一聲聲,似乎都是在刺痛著我們的眼睛、我們的心靈,讓人忍不住落淚。

終於還是要走了,“咫尺層城留不住,久相忘、到此偏相憶。”這近在咫尺的高城大都竟留不住你的人,還記得昔日你我結伴同行,優遊自得,其樂融融,別後這些歡樂都將成為往事,隻能依靠回憶來懷念了。“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說話向來千回百轉,朦朦朧朧的,這句話便讓後來的人各種猜測,各種理解,附會上愛情,變成了一些人移情別戀、喜新厭舊的借口。我對於莊子沒有什麼了解,對這句話也悟不出什麼大道理,隻能觸碰一下它的皮毛。我想既然莊子是那魚來說,就要看看“相濡以沫”和“相忘於江湖”對於“魚”來說代表著什麼吧。“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魚始終是要自由自在的的生活,在小小的池塘裏都會覺得痛苦,何況是陸地上呢?那簡直就是要它們死。與其在一個完全不適合自己的地方經受折磨和束縛,確實不如到適合自己的地方自得其樂。大概這是納蘭容若的心聲,也是對朋友的勸解。官場之於他們,如同陸地之於遊魚,還是應該遠離些好。

送你離開,一程又一程。“依依白露丹楓”,路邊的草葉上還凝結著清亮的露水,火紅的楓葉爛漫成一片。“漸行漸遠,天涯南北”,穿過京城繁華的街道,走在城外的小路上,納蘭容若仍然不舍與薑宸英就此分手,還在往前送,仿佛是要把他送到目的地似的。怎麼舍得留步?一別無期,從此漸行漸遠,你我天南海北,人各一方,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聚,無邊的惆悵此刻彌漫在我們的心間。誰都知道“天下沒有不散之筵席”,送得再遠,終究還是有一別的。我們隻是想送,希望延長一點在一起的時間。無數次說“不要送了,回去了”,也無數次說“再送一程”。山一程,水一程,送到再無可送之時,才無奈停住腳步,揮手告別。隻是從此便患上了相思疾,忍不住登高望遠,看你在何方。

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

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

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

長亭更短亭。

黔婁是戰國時著名的隱士,當時“百家爭鳴”,各諸侯國紛紛網羅人才,一時間形成了“布衣卿相”的局麵。而黔婁卻視榮華富貴如過眼煙雲,不參予那種爭名逐利的行列,隱居山中,盡管家徒四壁,然而卻勵誌苦節,安貧樂道,縱使國君親自邀請,也不肯出仕,死時蓋體的被子太短不能蓋滿全身,那真是無比的淒慘。“總名士如何消得”,像黔婁這樣,縱然是名士一般也難以承受吧。納蘭容若提到黔婁也是相當敬重的,從這裏我們似乎看到納蘭容若那顆渴望擺脫朝堂的心又開始不安了。魚總歸還是魚,即使不能做到如黔婁一樣,也是想回歸江湖的。

雖然我們不是黔婁,但是也不用非得在官場宦海如履薄冰。“隻皂帽蹇驢,西風殘照,倦遊蹤跡。”真不如放棄功名利祿,隻戴個黑色的小帽,騎著一頭跛腳的小毛驢,不慌不忙的走在夕陽殘照裏。至於那些仕途浮名,早該跑到九霄雲外去了。納蘭容若想象的這個場景很是幽默有趣。在我們想來,即使納蘭容若要逍遙江湖,也應該是騎一匹駿馬,握一把折扇,穿一襲白衣,瀟瀟灑灑地徐行於落英繽紛之中。誰能想象一下,我們心中的這位溫潤如玉的翩翩公子,竟然戴一頂小破帽,騎一隻瘸腿驢,顛兒在殘陽下。也許是因為我們在潛意識裏就要求納蘭容若就應該是美的,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要保持著他的風度,卻忘了這些都是我們心中強加給他的,很完美,卻也是一種束縛。相比之下,也許納蘭容若的這種想象破壞美感,但卻給人一種安詳從容的感覺,就像經曆了一場狂風大浪之後,終於回歸平靜,如釋重負,從心底流露出喜悅。

你一心希望能在仕途功成名就,可是想想看,這些年來,名與利,帶給你的又是什麼呢?“廿載江南猶落拓,歎一人、知己終難覓。”二十年來,你在江南已然久負盛名,可是如今卻還是因為你的疏狂而落落寡合。古語有雲:“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如今才知道,古人誠不欺我。才高如何?名盛怎樣?所有人都知道你,卻沒有人能夠懂你,這是一種悲哀。你得意的時候,多少人圍在你的身邊,稱讚歡笑,你甚至搞不清楚哪個是真心,哪個是假意。當你失落之時,會不會有些害怕?因為你不知道當初陪著你笑的人,會不會作鳥獸散,不知道能有幾個人會留下來,讀懂你的心。知己可遇而不可求。與其追名逐利,不如覓得三五好友,便不枉此生了。

“君須愛酒能詩,鑒湖無恙,一蓑一笠。”你愛酒能詩,想來鑒湖應該依然清澈如初,如此便不要辜負了這良辰美景,莫再執著於仕途浮雲,就臨著湖邊,放歌縱酒,作詩譜詞,或駕一葉扁舟,一蓑一笠,垂釣斜陽,豈不比混跡在汙穢的名利場上自在安逸?與酒為伴,以詩為友,輕舟垂竿,納蘭容若並沒有刻意使用優美的辭藻,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幅安然逍遙的畫麵。想起了清初王士楨的《題秋江獨釣圖》: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獨釣一江秋。

納蘭容若知道,官場的汙濁他們都看得清,隻是薑宸英始終不甘心仕途無為,畢竟他還是一個很傳統的江南文人。看這首詞,納蘭容若一直在勸慰薑宸英,尤其是下闋,希望薑宸英不要將功名看得太重。也許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納蘭容若明白,與官場相比,一蓑一笠的江湖更適合他的這些朋友,當然,還有他自己。隻可惜,薑宸英沒有聽容若的,終於在70歲中了進士,卻在兩年後因科考舞弊,受到連累,死在獄中。也許最終頓悟了,薑宸英臨死前自擬挽聯,留下一聲長歎:

這回算吃虧受罪,隻因入了孔氏牢門,坐冷板凳,作老猢猻,隻說是限期弗滿,竟挨到頭童齒豁,兩袖俱空,書呆子何足算也;

此去卻喜地歡天,必須假得孟婆村道,賞劍樹花,觀刀山瀑,方可稱眼界別開,和這些酒鬼詩魔,一堂常聚,南麵王以加之耳。

【注釋】

[1]渭城風笛:指吹奏離別之曲的笛聲。渭城,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此詩又稱《渭城曲》等,後人以之代作送客、離別之喻。

[2]層城:指京師。

[3]相忘,相忘鱗之意。《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後以“相忘鱗”喻優遊自得者。

[4]黔婁:人名。漢劉向《列女傳•魯黔婁妻》雲為春秋時魯人。《漢書•藝文誌》、晉皇甫謐《高士傳•黔婁先生》以為係齊人。黔婁家貧,不肯出仕,隱居,死時衾不蔽體。晉陶淵明《詠貧士》之四:“安貧守踐者,自古有黔婁。”後以之為隱士、貧士之代稱。

[5]總:同“縱”,縱然,即使。消得:禁得起、禁得住。

[6]皂帽:黑色的帽子。蹇驢:跛腳的驢。

[7]倦遊:厭倦仕途而思退休。

[8]落拓:謂窮困失意、景況淒涼,又放蕩不羈之意。晉葛洪《抱樸子•疾謬》:“然落拓之子,無骨埂而好隨俗者,以通此者為親密,距此者為不泰。”唐呂岩《七言》詩之四二:“琴劍酒棋龍鶴虎,逍遙落拓永無憂”。此句是說西溟二十年來在江南負有盛名,但至今仍以疏狂而落落寡合。

[9]鑒湖:湖名。在浙江省紹興市西南,又名長湖、大湖、慶湖、鏡湖等。西溟之故裏慈溪在紹興之東北,故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