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至深,不由的開始回憶在一起的歡樂時光。“憶絮語、縱橫茗碗。滴滴西窗紅蠟淚”,當年我們品茶論道,剪燭西窗,對麵絮語,不亦樂乎。而如今,“愁緒促眉端,不隨衣帶寬”,才明白,“那時腸、早為而今斷。”紅燭蠟淚,也是為今日的離別而流吧?離思泛濫,撩亂心緒之時,憶及當初的情景,納蘭容若非但沒有釋懷,反而更加情濃恨深。回憶真的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越在難過的時候,越會想起以往美好的事情,隻是再想起的時候,卻覺得,那些美好,到處都有哀傷的影子。
“任枕角,欹孤館。”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即使是這一個簡簡單單的景象,其中也融入了詞人飽滿的情感。夜深人靜,孤館之內,一隻枕頭斜斜的歪放在床上。沒有一個字提到人在哪裏,在做些什麼,不過我想我們能夠想象得到。如果有鏡頭,我想應該從床上緩緩地搖到窗邊,那裏會有一盞燭火,顫顫地跳動著,還有一個人的背影,孤獨,落寞。獨居異鄉,心中爬滿了愁思,豈是那麼容易成眠的?隻怕“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真是個,人比疏花還寂寞。
【注釋】
[1]芳蹲:精致的酒杯。
[2]人比二句:疏花,指稀疏的花枝口此二句謂紅花落盡,花枝蕭疏,這花仿佛是孤獨寂寞,但是此時的人又比這疏花還要寂寞。
[3]倩(qìng):借助。
[4]病酒:飲酒沉醉。
[5]惜別二句:江郎,古來有二指,一指南朝齊江敩《南齊書•江敩傳》:“時袁粲為尹,見錢歎曰:‘風流不墜,政在江郎。’敩與晏賞,留連日夜。”又一指南朝梁江淹。此處則借指自己瘦若江郎。二句意謂自己本已為離別而瘦損,如今又偏逢這乍暖還寒的時節,於是就更令人生愁添恨了。
[6]憶絮語句:絮語,連綿不斷地低聲說話。此句謂與友人一邊品茶,一邊低聲說話,議論縱橫。
[7]欹:傾斜,歪向一邊。
百字令
綠楊飛絮,
歎沉沉院落[1],
東歸何許[2]。
盡日緇塵吹綺陌[3],
迷卻夢遊歸路[4]。
世事悠悠,
生涯未是,
醉眼斜陽暮。
傷心怕問,
斷魂何處金鼓[5]。
夜來月色如銀,
和衣獨擁,
花影疏窗度。
脈脈此情誰得識,
又道故人別去。
細數落花,
更闌未睡[6],
別是閑情緒。
聞餘長歎,
西廊惟有鸚鵡。
【賞析】
百字令,一百個字,不多不少,詠歎納蘭容若對好友百分百的深情。一百個字不算多,叮嚀囑托,無盡相思,幾多愁情,說不完,道不盡。納蘭容若將所有的情愫融入到區區百字之中,低回傷感,幽恨難平,每個字都情意無限。
“綠楊飛絮,歎沉沉院落,東歸何許。”又是一個春天,楊柳依依,仿佛一層薄薄的煙霧繚繞在空氣中,飛絮輕揚,在這片綠煙中翩翩起舞,煞是好看。可是這一派明媚的春光中,卻蕩著一聲深深地歎息。柳絮飄飛,納蘭容若的愁緒也跟著飄飛。漂泊,似乎是他和朋友的宿命,離別,成了他們生活中的常事。他們經常在這個庭院裏聚會吧?這裏依舊清幽安詳,卻沒有了當初的熱鬧,甚至納蘭容若覺得院子裏死氣沉沉的。身邊少了一些身影、一些聲音,連春天都會變了顏色、變了味道。我們也經曆過離別,有時候,一別之後,自己的心思也都跟著他走了,想著他現在應該在哪裏,數著他什麼時候就回來了。可是若不知道他到了哪裏,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回歸,就連騙自己“馬上就重聚了”的機會都沒有。納蘭容若此時就是這樣吧?隻能守在聚會的院子裏苦苦等待。
李白送友人的時候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納蘭容若也把心寄給了友人。“盡日緇塵吹綺陌,迷卻夢遊歸路。”我的心跟著你走遠了,打算回來的時候,沒想到京城的風沙太大,鋪天蓋地的,我的心竟然在風沙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來的路。很喜歡這種說法。就像一個有些羞澀、有些別扭的小孩,對他的夥伴說:“不是我要看著你哦,是因為你丟了還要我找你。”“不是我要關心你哦,是我嫌你生病了會傳染給我。”不是我讓心跟著你,而是它沒有辦法回來,必須跟著你。說的堅定又理所當然。
“世事悠悠,生涯未是,醉眼斜陽暮。”元好問一首《江城子》中有一句“世事悠悠吾老矣,歌一曲,盡餘杯”,恰恰能為納蘭容若的這句詞作注解。世上的事太多了,沒有盡頭,而我的生命又是有限的,人生苦短,平白的添了煩惱,倒不如縱酒放歌,醉眼看世事紛擾。空有才華,卻不能施展;滿腔熱血,卻被現實澆了一盆冷水。納蘭容若為自己悲哀,為朋友憤懣,為世事痛心,可是卻無法改變什麼。都是閑事!有些賭氣,又有些無奈。納蘭容若苦笑著,都是閑事,不管不問不理不睬,便不會傷心。可是真的能嗎?
當然不能。就算是醉了,總還要醒來,清醒之後,依舊痛苦。“傷心怕問,斷魂何處金鼓。”不敢問,哪裏傳來的鳴金奏鼓之聲,那樣的淒絕哀怨,惹我心傷。金鼓,有人說是戰場上的戰鼓,像李白的“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李華的“鐵衣山月冷,金鼓朔風悲”,也有人說就是金屬樂器和鼓。梅堯臣《送王道粹學士知亳州》詩:“金鼓鳴兩旁,壺漿擁通逵。”不管是哪一種,金鼓之聲,想來應該是振奮的、激昂的、悲壯的,可是在納蘭容若聽來,卻都是哀傷的,幾欲斷魂。如果是笛聲琴聲,哀怨些不算什麼,偏偏是金鼓聲中聽得斷腸,這該是傷心到何種地步了!
在思念中,一天過去了,又到“夜來月色如銀”的時候了,思念卻不見衰減,反而越發濃重。望月思人,似乎不隻是文人騷客愛做的事,就算是我們,有時也會在夜裏看著或圓或缺的月亮,不由自主的想念某個人。大概是人在夜晚卸下了白天的偽裝,容易變得感性、脆弱、孤獨,容易思念一些人,而你與他此時共有的東西,大概隻有這個月亮了。也許你在望月的時候,他也在另一個地方做著同一件事,於是你們看見彼此的目光,如同月光般溫柔。
納蘭容若是做好了一夜無眠的準備了,幹脆和衣而臥,默默的看著映在窗子上的花影緩緩的移動。“和衣獨擁”,不用解釋我們就都能想象得到這是一個怎樣孤獨的畫麵。有人說孤單的時候抱抱自己,就不會覺得難過了,可是真的沒有愛人、朋友的陪伴了,一個人擁著羅被、抱著自己,卻感覺不到絲絲暖意。夜涼,人冷,心更寒。喜歡這句“花影疏窗度”。納蘭容若沒有說自己失眠了多久,卻用這種方式寫出了時間的流逝。月光下,花的影子投在了小窗上,隨著月亮的移動,花影也一點一點的在窗上爬過,也爬過納蘭容若那長滿相思的心。
“脈脈此情誰得識,又道故人別去。”此情,是什麼情?是對世事的不平之情,是與友人的知己之情,是離別之後的相思之情,是思而不得的孤苦之情。納蘭容若眼中飽含著這種深情,可是誰又能看得出呢?又能找誰訴說?本來我的心事就很難被人理解,如今最懂我的人又已經遠行了,傾訴都成了一種奢望。
“細數落花,更闌未睡,別是閑情緒。”其中最讓人琢磨的大概就是納蘭容若口中的“閑情緒”了。元代詞人喬吉有一首小令《清江引•即景》就抒發了一些“閑情緒”。
垂楊翠絲千萬縷,
惹住閑情緒。
和淚送春歸,
倩水將愁去,
是溪邊落紅昨夜雨。
從“和淚送春歸,倩水將愁去”兩句,我們大概可以知道,這首詞抒寫了詞人惜春傷春之感,而這個“愁”應該就是作者的“閑情緒”了。
晚清的一位詞人莊棫在一首《法曲獻仙音》中,也有一番“閑情緒”。
東風幾日,
怎留人不住,
更添金縷。
睍睆流鶯,
依稀似欲迎人語。
儂心縱使從君訴,
奈飛燕、雕梁嬌妒。
傍長堤、一碧無情,任玉驄嘶去。
淒楚連宵苦雨,
竟沾水漬泥,
不堪重顧。
鬢已如絲,
笛中偏惹閑情緒。
柔枝婀娜誰攀折,
但贏得、離愁幾許。
年年踠地青青,休怨汝。
這是一首送別懷友詞,與納蘭容若這闋詞感情相似,抒發與友人的離愁別緒,這裏的“閑情緒”想必也是“愁”了。
“閑情緒”這個詞貌似並不常見,不過,如果換成“閑愁”這個詞,大家就熟悉多了。閑愁,就是無端無謂莫名其妙就生出的愁緒,說白了,就是閑出來的。無事可做,或不知該做什麼,悶得發慌,有一些小鬱悶、小寂寞就開始生長了。看納蘭容若,更深夜殘了還不去睡覺,竟然認真的數起了飄落的花瓣。而這種有些“無聊”的舉動的後果就是數出了幾分“閑愁”。
愁緒終於爬滿了心髒,納蘭容若忍不住歎出聲來。“聞餘長歎,西廊惟有鸚鵡。”以“歎”發端,又以“歎”結束,前後呼應。重讀全篇,似乎每一句都能聽到容若的哀歎。可是他的苦悶他的傷愁,卻無法講給朋友聽。隻有西廊的那隻鸚鵡好像聽到了,可惜,它不懂。這一句讀來尤其悲涼。就像你有滿肚子委屈、滿肚子愁情想跟人一吐為快,可是找來找去卻發現沒有人能聽你傾訴,結果你隻能對著牆角,或者花花草草樹樹什麼的絮絮叨叨,你那是的寂寞可想而知。更何況你講給他們聽,它們卻一點回應都不能給你,豈不是更加悲慘?真讓人忍不住長歎。
長歎有誰聽?
【注釋】
[1]沉沉:幽深貌。
[2]何許:何處。
[3]緇塵:黑色灰塵。綺陌:繁華的街道、亦指風光美麗的郊野道路。
[4]迷卻:迷失。
[5]金鼓:1、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鐲、鐃、鐸。六鼓指雷鼓、靈鼓、路鼓、鼖鼓、鼛鼓、晉鼓。金鼓用以節聲樂,和軍旅,正田役。見《周禮•地官•鼓人》。亦泛指金屬製樂器和鼓。2、鉦。《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摐金鼓,吹鳴籟。”顏師古注:“金鼓謂鉦也。”王先謙補注:“鉦,鐃也。其形似鼓,故名金鼓。”
[6]更闌:更深夜殘。
木蘭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盼銀河迢遞[1],
驚入夜,轉清商[2]。
乍西園蝴蝶,
輕翻麝粉[3],
暗惹蜂黃[4]。
炎涼。
等閑瞥眼[5],
甚絲絲、點點攪柔腸。
應是登臨送客,
別離滋味重嚐。
疑將。水墨畫疏窗[6],
孤影淡瀟湘。
倩一葉高梧[7],
半條殘燭,
做盡商量。
荷裳[8]。
被風暗翦,
問今宵、誰與蓋鴛鴦。
從此羈愁萬疊,
夢回分付啼螿[9]。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送別本是傷感的事,而這裏所作的送別又偏偏是在“立秋夜雨”之時,這就更加愁上添愁了。詞則是緊緊貼合著“立秋”和“夜雨”之題麵展開鋪敘,傷離怨別之意,悲涼淒切之情更為細密深透。
立秋時節,差不多離七夕不會太遠。雖說七夕主要是女兒家的節日,但是納蘭容若與這群詩朋酒友免不了要把酒言歡、譜曲填詞、曬書曬衣、祭拜魁星。隻可惜顧貞觀卻要在這個時候南行,恐怕到時候的歡聚要變成愁思了。還好,雖然剛剛立秋,已是天高氣爽,想必今夜的星空也是晴朗璀璨的,不如就在離別前共賞銀漢吧。“盼銀河迢遞”,一個“盼”字,寫出了容若與友人的期待,大概他們從早上就開始等待夜幕降臨。隻可恨“天有不測風雲”, “驚入夜,轉清商”,一場突如其來的秋雨隨風而至,生生澆滅了容若和朋友的那點兒希望。一個“驚”字,語意突轉,盡顯出乎預料之意。“盼”與“驚”形成鮮明的對比,詞的感情也由美好的期盼陡然直降,成了失落。
“乍西園蝴蝶,輕翻麝粉,暗惹蜂黃。”這場雨來得真的是太突然了,連院子裏的蝴蝶都沒有準備好,嚇得四處翻飛,撲棱著翅膀,鱗粉也飄落下來。一不小心,又驚到了無辜的小蜜蜂。這下好了,園中蜂飛蝶舞,一片慌亂景象。這幾句詞似乎看不出什麼感情色彩,除了夜雨忽至的措手不及,並沒有送別時常見的離愁別緒,相反的,甚至還覺得有一點點快樂。就像你與朋友興致勃勃的出去遊玩,忽然一場大雨把你們澆了個透心涼,等你們終於找到遮風避雨的地方,狼狽忙亂過後,對望一樣,啞然失笑。
這個氣候這是變化無常,明明之前還是晴朗溫暖,一瞬間就變得風雨交加、陣陣涼寒了。納蘭容若仿佛在不經意的說著天氣。不過我們卻知道,“炎涼”,這看似簡單的兩個字,所代表的含義早就不隻是天氣了。白居易有一句“榮落逐瞬遷,炎涼隨刻變”,將納蘭容若欲語還休的話說了出來。世事無常,仕途更是如此,官場沉浮,風雲莫測,瞬息萬變,如履薄冰,在那樣一個攀權附勢、捧高踩低的地方,真的是可以看透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等閑瞥眼”,本來以為這場雨再平常不過,來得急,去得也急,沒想到它淅淅瀝瀝的,連綿不絕下個不停,而且點點滴滴,敲打著心房,纏綿著柔腸。“甚絲絲、點點攪柔腸”,夜雨愁人。上天看到世間的悲苦,流下眼淚,化作雨水,灑落在人間。世人看到了,聽到了,仿佛就聽到了上天的嗚咽,勾起了傷感的情愫。那細細碎碎的雨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折磨著離人的耳朵,揉化了離人的心腸。如果說之前納蘭容若還在隱忍著離別的傷心,這一句開始感情便出現了波瀾。
這個波瀾是什麼?“應是登臨送客,別離滋味重嚐。”是送友遠行,再一次嚐到了離別的滋味,再一次忍受相思之苦。一個“重”字真是盡顯無奈與怨恨。有一句話來形容納蘭容若和他的朋友們很合適:“我們不是在離別中,就是在送別的路上。”一次又一次的分別,一次又一次的期盼,次數多了,相聚帶來的不僅僅是喜悅,更多的是對下次分別的惆悵。
很喜歡王觀的一首送別詞《卜算子》:
水是眼波橫,
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哪邊,
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
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
千萬和春住。
這首小令寫的清新活潑,卻能讓人讀出綿綿情意,如小泉流水一般,脈脈無聲,卻能感人至深。尤其是“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兩句,本來詞人就愛傷春悲秋,春暮已經讓人愁情縱橫了,偏偏這個時候友人又同春天一起離開了,更是添了不少離愁別緒。就像納蘭容若的這首詞,秋風秋雨最是愁煞人,知己又要別去,真是“多少愁情無可計”。比起王觀的離愁,納蘭容若應該更甚幾分,三天兩頭就要分別一次,“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上片納蘭容若的離愁剛剛冒了個頭,便一發而不可收,於是下片納蘭容若將自己的一片深情抒發的淋漓盡致。“疑將。水墨畫疏窗,孤影淡瀟湘。”雨水打在窗上,仿佛在畫著一幅水墨畫,淡淡的,仿佛是一片瀟湘竹林之景,仔細看看,也許還能看到竹上的斑斑淚痕。傳說舜帝死後,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抱頭痛哭,淚染青竹,化作斑痕。看著窗子上的雨痕,想著這淒美的傳說,納蘭容若的心中滿是苦澀,那雨水,點點是、離人淚。
看到“瀟湘”,忍不住要說句題外話。我們應該都知道,《紅樓夢》中大觀園中姐妹起詩社,眾女兒各起字號,林黛玉的號就是“瀟湘妃子”。據說乾隆看過《紅樓夢》後說:“這寫的不就是明珠的家事嘛!”書中一些詩詞、故事似乎都能在納蘭詞中找到一點影子。雖然沒有什麼真憑實據,不過也不妨礙大家去想象一下。
“倩一葉高梧,半條殘燭,做盡商量。”梧桐樹下,一方小桌,半盞殘燭,幾杯薄酒,納蘭容若與顧貞觀就著這瀟瀟冷雨,話說離別。“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千百年來,梧桐夜雨似乎已經成了離情別傷的象征。不需要說多麼不舍、多少愁緒,隻看那已燒了過半的殘燭就知道,納蘭容若與友人定是絮語不止,叮嚀不休。離別之前,總是有那麼多不放心、有那麼多難割舍,絮絮叨叨,一定要講給你聽,似乎要把別後不能說的話都說完。其實這些話不外乎多加保重、早日歸來,可是一旦說起來,就沒了盡頭。時間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可是話卻好像剛剛開始說。
目光又流連在長滿荷花的池塘裏。“荷裳。被風暗翦。”碧綠的荷葉鋪滿水麵,風過處,葉子翻卷著,仿佛一道凝碧的波痕。偶爾幾片荷葉被風卷落到水麵,像一隻隻小船,順風順水,默默漂流。雨打殘荷,梧桐細雨,不一樣的風姿,卻是一樣的心緒。風剪荷裳,卻剪不斷我的愁情。拾一片荷葉作舟,載上我的滿懷離愁思苦,伴著你的船帆,一起遠行。
竹塢無塵水檻清,
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
留得枯荷聽雨聲。
最愛那句“留得枯荷聽雨聲”。與君別後,萬水千山阻隔,相思迢迢遙遞。霜重秋涼,守著殘荷聽雨,追憶西窗紅燭。
“問今宵、誰與蓋鴛鴦。”這是納蘭容若想象離別之後的情景。離別之後,想問一句,今夜夜深天涼,誰會給你蓋好鴛鴦錦被?又是很家常的一句話,就像那句“憑寄語,勸加餐”,納蘭容若對顧貞觀的關心擔憂之情躍然紙上。記得每次離家之前,父母都會發愁:“出門不比在家,在外麵能不能吃得好?天氣慢慢冷了,你會不會記得加衣服?你總愛蹬被子,晚上誰會記得給你蓋被子、掖被角?沒有人照顧你你能不能過得好?”此時的納蘭容若就像顧貞觀的家人,心心念念的就是他的身體。這種關懷是最簡單的,也是最貼心的。
怎能不擔心呢?“從此羈愁萬疊,夢回分付啼螿。”一別之後你羈旅漂泊,客愁長在,夢醒時分,隻有寒蟬淒切,聲聲相伴。其實,豈止是旅人有愁,納蘭容若更有數不盡的愁思。秋風秋雨、瀟湘竹、梧桐、紅燭、殘荷、秋蟬,納蘭容若幾乎將所有相思悲愁之意象融進了這首詞中,情景交織,讀來哀婉動人。最後一句“夢回”意猶未盡,夢裏全是離愁,醒來更多情傷。
夢回荒館月籠秋,
何處砧聲喚客愁。
深夜無風蓮葉響,
水寒更有未眠鷗。
【注釋】
[1]迢遞:高遠貌。
[2]清商:秋風
[3]麝粉:香粉,代指蝴蝶翅膀。
[4]蜂黃:本指婦女塗額之黃色妝飾,此處代指蜜蜂。
[5]瞥眼:猶轉眼,極言時間之短。
[6]疑將:仿佛、類似。將,助詞。疏窗:雕刻有花紋圖案的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