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有沒有對付白蟻的辦法呢?當然有,再厲害的動物都有自己的天敵,食蟻獸就是白蟻的天敵。
食蟻獸是貧齒目食蟻獸科哺乳動物,生長在中美和南美洲的森林和草原裏。食蟻獸沒有牙齒,但它卻有一條又細又長的舌頭,舌頭還能分泌出粘液來。它就是靠這條舌頭來捕食昆蟲的。食蟻獸以螞蟻等容易吞食的小動物為食。因此,人們稱它為食蟻獸。
食蟻獸也非常喜歡吃白蟻,因此,在有白蟻的地方就會有食蟻獸。對食蟻獸來說,白蟻是最合它口味的食物。
怎樣飼養田鼠?
田鼠是老鼠的同類,飼養方式與白鼠的飼養方法完全相同。隻是與白鼠相比,田鼠更能咬東西,用木製箱飼養的活,會被它咬出一個洞而逃走。所以最好用鐵、玻璃、塑料等製成的大箱子飼養。
田鼠愛活動,所以最好用大箱子飼養,在箱子裏放碎報紙,碎稻草等就行了。
田鼠什麼都吃,最喜愛吃的是穀物,蔬菜,特別是胡蘿卜等根菜類食物。它喜歡喝水,最好給它備一個供水瓶。
在繁殖期,可讓雌雄田鼠同居一處,並做一個大小為20×20×20厘米的有出入口的巢箱,放在飼養箱的角落裏。
巢箱做成圓形的也可以,放在一個安靜的角落,喂它愛吃的食物,它們就能交配,14天後便可生出5~8隻小田鼠。
出生後的小田鼠由大田鼠喂養照料,15天後,小田鼠會自己從巢裏出來。
鸚鵡為什麼要啃鳥籠裏的木棍?
鸚鵡是一種觀賞性的鳥類,屬於鳥綱鸚鵡科,它的體態和羽毛顏色給人們一種美感。在飼養鸚鵡的鳥籠裏一般都安上一根橫木棍,讓它站在上麵歇息。可是,鸚鵡卻經常啃這根木棍,而且有時還啃鳥籠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鸚鵡啃木棍的目的是為了把啃下的木屑用來鋪巢。當木屑存得差不多時,它就要生蛋了。所以,當我們看到鸚鵡啃木棍時,就知道它在為生蛋做準備了。
鸚鵡還有食卵的壞習慣,有時它會把自己生下的蛋吃掉。這是因為當鸚鵡體內缺鈣或受到外來驚嚇時,它擔心蛋會被人拿走就把蛋吃掉。
因此,為了保住鸚鵡蛋,應當經常給鸚鵡喂一些貝殼碎渣來補充體內的鈣。另外,不要隨便搖動鳥籠子,以免使鸚鵡產生恐怖感。
袋鼠腹部的袋子是幹什麼用的?
我們都知道,澳大利亞以盛產袋鼠和樹袋熊而聞名於世。袋鼠和樹袋熊及其同類統稱為有袋類動物。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即身上都有一個育兒袋。它們在產仔後,都是把幼仔放進育兒袋裏去撫養的。
盡管生物學者們拍下過無數有關袋鼠生育過程的圖片和錄相,但還是搞不清新出生的幼鼠是如何自己爬進媽媽的育兒袋的。也許這是有袋類動物與生俱來的本能,如同我們生下來就會吮吸媽媽的奶水一樣。
幼鼠出生後的前6個月是在育兒袋中渡過的。雌獸的乳頭是長在育兒袋裏的,剛出生後不久的幼鼠從袋內的乳頭吸取乳汁長大。稍大一點兒後,就可以自由地出入育兒袋了。6個月以後就能離開媽媽的育兒袋而獨立生活。
樹袋熊哺育幼子的情況基本上與袋鼠相同,隻不過小樹袋熊6個月後還要在媽媽的背上呆上一段時間,才能獨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