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燃燒,就是可燃物質和氧氣劇烈化合的反應。因此,沒有氧氣,這種化學反應就不能進行。也就是說,沒有氧氣物質就不能燃燒。
但是,即使氧氣再多,缺少其它的因素,燃料也不能燃燒。那就是若要使燃料燃燒,必須把燃料加熱到超過它的燃點的溫度,再供給充足的氧氣。否則它是不會自行燃燒的。
總之,物質燃燒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燃料、氧氣以及加熱到超過該物質燃點的溫度。
明白了這個道理,那麼在發生火災時,降溫或切斷氧氣來源,都可以使火熄滅。用水澆就是使物體降溫,達到燃點以下的溫度就可滅火;或者用泡沫滅火劑噴灑,切斷氧氣的來源,也可達到滅火的目的。
黃磷、金屬鈉等低燃點的物質貯存時,往往把它們放在瓶中的水裏,就是為了降低溫度以及和氧氣隔離開,防止它們在空氣中自燃。
光速是怎樣測量出來的?
著名的科學家伽俐略曾這樣描述測量光速的方法,他認為“在相距10公裏~15公裏的兩點上,A點上的人舉起手中的燈,B點上的人看到燈光後也立即舉起手中的燈。光從A點傳到B點,再從B點傳回到A點,距離是AB兩點距離的2倍,再從這段時間便可計算出光速來。”
但是,對於每秒30萬公裏的光速來說,10公裏~15公裏的距離太短,無法計算出光速。
在伽俐略之後,丹麥科學家萊麥爾也曾作過測量光速的試驗,在木星發生星食的時候,通過星食的時間差,計算出的光速是每秒22萬7千公裏。由於當時測量儀器的限製,顯然誤差較大。
在此之後,法國科學家費倫又做了測光速的嚐試。他的辦法是在相距9000米的兩點上設置了兩架望遠鏡,在光的通路上安放了高速旋轉的齒輪。從齒輪空隙通過的光被對麵的望遠鏡反射回來後,穿過第幾個齒隙,測定光用多少時間通過兩點間的距離,便可計算出光速來。
此後,經過人們不斷地改進測試方法,終於能準確地求出光速來了。
生石灰遇水後為什麼會發熱?
建築工程中生石灰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建築材料,工人經常要攪拌石灰,當在生石灰中倒入水時,水就會像開鍋一樣沸騰起來,並發出大量的熱。這是生石灰和水發生反應後,就變成了粘結力較大的熟石灰,這個化學反應是個釋放熱量的反應。
一般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時,會出現吸熱或放熱的現象。
但是,水和水不管怎麼摻合也不會發熱,這是因為水和水之間不會出現化學反應。不過,水和其它一些物質有時會發生化學反應。例如,把等量的酒精和水摻合在一起,溫度就會升高一些,這證明它們之間出現了放熱反應。稀釋濃硫酸時,往水裏加入濃硫酸,就會放出很多的熱量。
有些商品就是人們利用生石灰和水之間產生的熱,巧妙地加以利用,如用來生產能自動燙熱的罐裝酒。
有一次性的加熱爐就是利用鐵粉氧化反應放熱的原理發明的產品。還有醫療上用於治療傷痛的熱敷散也是利用化學反應產生熱的原理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