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會爆炸嗎?
太陽是銀河係的一顆恒星,是一個熾熱的氣體星球,它要度過和別的恒星一樣的生涯。
由於恒星自身質量和體積不同,它們的歸宿也各不相同。質量較大的星球壽命比較短,當它們度過自己的一生後,就會以爆炸的形式自我毀滅。
19世紀中葉,德國科學家亥姆霍茲認為,太陽上的氣體物質不斷發出熱量,在發出熱量的同時,這些物質本身冷卻收縮,並向太陽中心下落,不斷“替換”出新的氣體物質到表麵上來補充,使太陽繼續散發熱量。直到20世紀,人們發現了原子核反應,才解開了太陽能源的秘密。太陽的能量來自內部不斷進行著的氫轉變成氦的核聚合反應。
據預測,太陽上有足夠的氫,太陽可照耀幾十億年。
幾十億年後,太陽會變成一顆紅星,進入激烈活動的時代,但爆炸的程度並不會那麼劇烈,就像天琴座的環狀星雲,擴展著肥皂泡般的氣殼,然後變成質量非常大的白矮星,不久就會冷卻下來。
同是滿月,為什麼有時看上去大,有時看上去小?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繞地球公轉一周為27天半,而滿月到滿月的周期平均為29天半,中間相差兩天。
月球繞地球運轉的軌道並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所以,它和地球間的距離近的時候和遠的時候相比,相差15%左右。
要是你用同一架照相機,將月亮離地球最近時的滿月和離地球最遠時的滿月都拍攝下來,情形就一目了然了。
由於公轉周期與盈虧周期隻差兩天,所以要想比較一下大小不同的月亮,要等待相當長的時間。
而地平線附近的滿月和高高掛在夜空中的滿月看上去不一樣,這是由於月光被大氣層折射的原因。因為當光在同一密度的均勻介質內傳播時,光的傳播速度和方向不變,這種情況如同月亮高掛在夜空時。可是當光線傾斜地在密度不均勻的介質中傳播時,光的傳播速度和方向就會發生改變,這就是折散現象,這種情況如同月亮在地平線附近時。
用肉眼能看到多少顆星?
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係是銀河係的一員,銀河係是宇宙中一個巨大的星係,由1~2千億顆恒星和無數的星雲、星團構成。不過,即使用高倍望遠鏡來看,能夠看見的星星也隻有10億顆左右。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你會看到無數顆大大小小的星。其中有的閃閃發亮,有的暗淡無光,還有的時隱時現。大慨地說,用肉眼可以看見距太陽5000光年的星,但這也隻不過是銀河係的一小部分。
人的肉眼能夠看見大約6000顆星,而一次隻能看見3000顆左右。在接近地平線的地方,因為空氣中有塵埃或薄霧,加上城市燈光的影響,朦朦朧朧地,能看到2000顆就不錯了。
但是請記住,你看到的也許不到一半的星星。因為你看到的隻是整個天穹的一半,另一半還隱沒在地平線之下呢!由於所有的星星都在周而複始地東升西落,所以那另一半星星隻有在另一半球才能看到,或是在別的時候才能看到。
此外,你的視力好壞,看星時的情緒,以及夜空環境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你的觀察結果。因此,要憑肉眼真正看清天上的星星是很難做到的。
北極星會變成別的星嗎?
仔細觀察星空的人都會注意到,天上的星星好像在環繞著一顆星轉圈子,這一顆星叫北極星,它是地球北極上方指向的那一顆星,是小熊星座的α星,人們通常稱它為“北極星”。
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它的自轉軸始終保持著相同的方向。因此,北極星在地球北極上看來總是保持“原地不動”。
不過,這種情況隻是在相對短的時期內才是正確的。但是在漫長的時間裏,地球軸的方向是在非常緩慢地變化的。
地軸為什麼會變化呢?這是因為地球不是一個正圓球體,而是略呈扁球形,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地球繞著地軸旋轉時有一個“步差”現象。地球的自轉和陀螺的旋轉非常相似,在外界的引力作用下,地軸也會慢慢地回轉著畫出一個圓。
這就是說地球“北天極”在星空中的位置,是在非常緩慢地移動的。因此,小熊星座的α星並不能永遠地保持著北極星的稱號。1萬2千年以後,“北天極”將移動到織女星附近,到那時織女星將成為“北極星”,成為眾星拱繞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