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魚的知識(1 / 2)

鯉魚是怎樣進行冬眠的?

秋去冬來,天氣漸漸變冷時,鯉魚就會逐漸停止運動,當水溫降至4—5℃時,它就一動不動了,於是便沉到了池子或沼澤的深處,開始過著水底泥土中的生活。我們稱這種現象叫作鯉魚的冬眠。

同其它冬眠中的動物一樣,鯉魚冬眠時,也盡可能不消耗體力。它們一動不動地呆著,呼吸次數減少,靠消耗貯存在體內的脂肪生活,等待溫暖季節的到來,水溫上升,它們又開始浮到上層水麵歡蹦亂跳起來。

魚類是怎樣在水下呼吸的?

魚類主要是靠鰓來呼吸水中的氧氣。

如果打開魚的鰓蓋,我們就能看到那裏麵有一片片的鰓瓣,上麵有許多鰓絲,鰓絲上布滿了縱橫交錯的微血管。這些微血管非常薄,是一種具有滲透性的薄膜。

這種薄膜有一種特性,就是能透過氧和二氧化碳,卻不讓水透過。正因為這樣,當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進入魚鰓後,經鰓絲的微血管就能進入到魚的血管中去,而呼出的二氧化碳則經過微血管的薄膜滲透到水中。這個過程就是魚類在水下的呼吸過程。

鰓瓣的外麵有鰓耙。魚類鰓耙的形狀各種各樣。有的鰓耙很長,如魚祭魚、沙丁魚、刀魚和鰹魚等。而有的魚則沒有鰓耙,如鱔魚、星鰻、海鰻、油魚祭、旗魚和等。

鰓耙是魚類的一種特殊工具,它具有過濾水中浮遊生物,沙粒,保護鰓瓣等作用。

魚有鼻子嗎?

如果你是在混濁的沼澤裏釣鯽魚或鯉魚,可想而知,魚在那種混濁的水裏,是很難用眼睛確定哪裏有魚餌的。

那麼,魚類是靠什麼才找到香甜可口的魚餌呢?

原來,魚類是靠自己特有的高於人類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嗅覺器官—鼻子來感覺氣味的。一般魚的鼻子是長在眼睛的前方,但有些魚的鼻子卻是長在腹麵的口腔前方,比如像鯊魚。

魚類有三種方法讓水流過鼻子,一種是利用纖毛通過水流;一種是利用遊泳技術遊水;還有一種是通過活動鼻子及其副室讓水流過。

魚類通過鼻子裏的許多皺紋嗅到了從入水孔進來的水的氣味,再從出水孔把水排出去。在這個過程中,魚類不僅能嗅到食物的氣味,還能辨別出食物存在的方向。

鯨為什麼要跳躍?

浩瀚的海洋是海洋生物理想的藏身之地,一般情況下是很難發現海洋生物的蹤跡的。但鯨卻例外,它們時常會高高躍起,弄得水花四濺,即使離得很遠也能看得很清楚。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鯨為什麼要跳躍呢?

以前人們認為,鯨跳躍是與捕食、逃避敵害有關。後來才發現它們平時也會不停地跳躍。並且,人們還發現,幼年鯨要比成年鯨更喜歡跳躍,因為跳躍有利於它們的身體成長發育;不僅如此,鯨群每當要分離或彙集時,往往跳躍得更加頻繁。這說明,跳躍是鯨相互聯絡的一種方式。

另外,雄鯨在繁殖季節跳躍次數要比平時多。科學家們認為,在這個時期,鯨跳躍的目的是為了吸引雌鯨,或向其它雄鯨挑戰顯示力量。

鯨的跳躍方式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腹拍式跳躍,另一種是直衝式跳躍。直衝式跳躍比腹拍或更加有力。

烏賊到底是不是魚?

雖然烏賊和其它魚類一樣生活在水裏,也會遊泳,但是它卻不能算是魚。那麼,它到底屬於哪一類呢?事實上,它是貝類,屬軟體動物,它有八條長腕足,腕足內側有很多吸盤,腕足間有膜相連,它們生活在深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