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河出圖創立八卦 法天地倡導文明(1 / 3)

宏揚中華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華夏根基請讀傳世巨著

中華上古傳奇

(又名中華上古十二帝)

第一部三皇傳奇

本書係參考《四庫全書》內百餘部典籍而創作,係統講述了上古時期自人祖伏羲、女媧、炎、黃二帝、少昊、顓頊、嚳、摯、堯、舜、禹、啟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跡,以及發生在他們那個時代眾多動人的經典神話故事。全書氣勢磅礴,情節跌宕起伏;隨著故事的展開,將帶您進入一個奇趣、神秘、震撼、驚險、引人入勝的上古世界!

----更多精采故事在後麵

今日發表:

第六回河出圖創立八卦法天地倡導文明

話說伏羲率領臣子朱襄和昊英到各方國巡視,這一日來到孟河入口處,即今日的河南省孟津。忽然發現從黃河河麵上飛來一匹龍馬。這“龍馬”是何模樣?據《奇門遁甲》一書所載:“龍馬者,天地之精,其為形也。馬身龍鱗,故謂之龍。馬高八尺五寸,長頸骼上,有翼,蹈水不沒,聖人在位,負圖出於孟河也”。

且說這龍馬來到伏羲麵前站定,將頭向伏羲點了三點,那背上之圖即飛入伏羲手上。伏羲將圖展開,隻見這圖中畫的是由許多圓點和圓圈組成的符號。伏羲知道此圖非同一般,這一定是上天賜給自己的貴重禮物,裏麵一定蘊含著天地造化的秘密,於是就將圖揣入懷內,回到方城山仔細研究起來。因此圖來自於大河,故稱此圖為《河圖》。

據《周易·係辭傳》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漢書·五行誌》載:“伏羲氏維天而望,受河圖而畫之,八卦是也”。漢·孔安國《論語注》載:“《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河南府誌》載:“伏羲時,龍馬負圖於河,背有文: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則之以畫八卦”。

圖3、河圖

且說伏羲回歸方城山之後,根據《河圖》中的符號,經過一番艱苦的研究,終於找出了其中所蘊含的奧秘。原來,河圖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共10個數組成,其中一、二、三、四、五、稱為生數,六、七、八、九、十稱為成數。不同數量的圓圈和圓點,分別代表著陰陽、方位和五行的屬性。其中,一與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與七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三與八為友居東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與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與十相守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河圖十個數相加為55,被古人稱為天地之數。所謂天數即奇數或稱陽數,地數即偶數或陰數。《周易.係辭傳》稱:“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用今日的數學方式表達則為:

1+3+5+7+9=25

2+4+6+8+10=30

25+30=55

陰陽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也是伏羲時的“河圖”和夏禹時的“洛書”的精髓。在圖中的黑白圈點正是這種思想的體現。1、3、5、7、9為單為陽,以白圈表示,象征白天;2、4、6、8、10為雙為陰,以黑點表示,象征黑夜;其中陽數5本身是以一點為中心,其它四個白圈分布在東南西北四方,顯然,5代表了五行學說的東南西北中或金木水火土,是五行學說的最早原形。

伏羲從“龍馬”背上得到河圖後,即詳參其奧,並根據河圖的信息,研畫成了《伏羲八卦圖》及《伏羲八卦配河圖》。伏羲八卦即乾為天,在正南方;兌為澤,在東南方;離為火,在正東方;震為雷,在東北方;坤為地,在正北方;艮為山,在西北方;坎為水,在正西方;巽為風,在西南方。每一卦均由“--”(陰)或“─”(陽)這兩種虛線或實線組成。而每一個卦代表同一屬性的若幹事物,之中的乾與坤、震與巽、坎與離、艮與兌是對立的,並以兩卦相疊演為六十四卦。以此象數說明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發展變化,以陰陽二氣的交感作用為產生萬物之本源。在伏羲八卦裏,它們代表著天地、水火、風雪、山澤共四對八種自然事物,這是一種對自然界的分類,具有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由於沒有人的位置,於是在文王八卦裏就用乾代表父,用坤代表母,用震代表長男,坎為中男,艮為少男,巽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這樣便將人與自然聯係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