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揚中華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華夏根基請讀傳世巨著
中華上古傳奇
(又名中華上古十二帝)
第一部三皇傳奇
這部書係作者周光敏曆經六年時間,在參考《四庫全書》內百餘部典籍而創作,係統講述了上古時期自人祖伏羲、女媧、炎、黃二帝、少昊、顓頊、嚳、摯、堯、舜、禹、啟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跡,以及發生在他們那個時代眾多動人的經典神話故事。全書氣勢磅礴,情節跌宕起伏;隨著故事的展開,將帶您進入一個奇趣、神秘、震撼、驚險、引人入勝的上古世界!
----更多精采故事在後麵
第二十回重農桑推策演曆四帝妃各顯奇能
話說黃帝回到有熊國後,立即派方明等大臣率領大批人馬,到首山開采礦石,並在首山之西的那座長滿槲樹的山腳下,即地名叫做荊山的地方,用槲樹等硬木作為燃料,將礦石冶煉為“金”。由這種礦石直接煉出的“金”,屬於黃銅,其性質較軟,不能做工具,方明等大臣又與工匠們一起,經過了無數次的試驗,最後又尋找出一些含有鉛、鋅的礦石一起進行冶煉,這樣的銅就變成了性質比較堅硬的青銅。當然,他們隻能仍然說這種青銅是金子。因為當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什麼銅、鉛、鋅這樣的化學元素,就連銅這個名字也是後人起的。
當這些“金”冶煉出來以後,就將它們運回京城,再將“金”打製成刀、斧等工具,還將炎帝發明的耕地工具耒耜,亦即木犁的犁尖戴上了一個“金”子做的尖帽,這樣犁地時又輕利,又不怕磨損,由此使生產力又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此外,黃帝又讓一個名叫隸首的人研究算術,讓一個名叫羲和的人觀測太陽的變化,讓一個名叫常儀的人觀測月亮的變化,最後又讓一個名叫容成的人根據眾人的研究結果,結合伏羲的《太昊曆》亦即《甲子曆》和炎帝的《太初曆》,研究並頒布了一部新的曆法,這部曆法名字叫《黃帝曆》,即民間所稱的《黃曆》,後來,到了夏禹的時候,又進一步加以完善,後稱《夏曆》,亦即今日的《農曆》,並一直使用到今天。
黃帝認為,曆法的製定源自天地日月的運行,而天有無尚的權力,為了代天行事,就以天上的雲和四季的名字為官名,設立了以青雲為春官,以縉雲(赤色的雲)為夏官,以白雲為秋官,以黑雲為冬官,以黃雲為中官的五官,讓他們各司其職,指導人們的各項社會活動。
黃帝還在對伏羲的《八卦》和炎帝的《連山易》研究的基礎上,又研究出了《歸藏易》。由黃帝的《歸藏易》、炎帝的《連山易》和周文王演繹的《周易》合稱《三易》,都是根據太昊伏羲的《八卦》而創立。在周朝時還專門設有占卜的筮官,那時候是《三易》並用的。隻是到了後來,不知什麼原因,《連山易》和《歸藏易》都已失傳了,最後隻留下了伏羲的《河圖》、《八卦》和文王的《周易》了。據《史記》記載,黃帝是運用神蓍草來推算曆數亦即創立曆法的,那麼什麼是蓍草呢?它是中原一帶生長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鋸齒草”或“蚰蜒草”。黃帝就是用50根蓍草經過多次不同根數的排列組合所得的“數”的含義,創立了《歸藏易》和《黃曆》,並以此了解未來的節氣日辰,以順應天地四時的規則,預知陰陽五行的變化,創製表現人們死生的儀製禮則,研究國家安危存亡的規律。人們還可以根據曆法“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這是說,黃帝以曆法規導人們依照時節播種百穀草木,馴化各種鳥獸昆蟲,並教導人們對江湖陂澤山林的出產物都要按時令收采或禁捕,利用起來要有節製。由此看來,中華民族崇尚節斂之風應從黃帝時代始。這就是繼太昊曆之後黃帝所創曆法,即《黃曆》的偉大意義。
正是由於《黃曆》的創立,使黃帝時代的農牧業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據史書記載,黃帝先後娶了四位妻子,她們是元妃西陵氏,名叫嫘祖;次妃方雷氏,名曰女節;次妃彤魚氏;次妃方相氏,名嫫母。或許是史書漏記了,黃帝的第三妃有氏無名,所以說書的不能妄編。
讓我們先從黃帝的元妃嫘祖說起。這嫘祖原是西陵氏部落國君的女兒,她不僅長的花容月貌,而且十分聰慧善良。且說這年陽春三月,黃帝攜同新婚不久的妻子到郊外賞春,黃帝也不多帶隨從,仍然讓方明駕著一輛馬車來到郊外。春天的景色無疑是美好的,但這次他卻無心觀景,他將目光一直放在尋找上年在首山見到的槲樹上。嫘祖是十分聰慧的,他知道夫君心裏肯定裝著什麼大事,所以就一直默默地跟在黃帝身後,留心夫君想看到什麼。忽然,隻見他站在一片綠樹前麵,扭頭對著方明大喊:“方明,請你過來一下。”方明立即從停放馬車的地方來到黃帝身前,躬身問道:“陛下呼臣,不知有何吩咐?”黃帝說:“你看一看,這些樹是不是我們在首山見到的那種槲樹?”方明走近樹前答曰:“此樹正是槲樹。”黃帝於是把嫘祖也叫到樹前,對嫘祖說:“愛妃,你來看,這樹葉上有許多灰白色的小蟲,方愛卿說,這種蟲子會吐絲結繭,人們將它結的繭剝開後裏麵的蛹煮熟了還非常好吃,所以,我想讓你做一件事情,讓你帶領幾個宮女,到這裏細心觀察,看它們是怎麼生長的,什麼時候結繭,這種小蟲既然能吐絲結繭,它吐的絲能不能把它抽出來織成布做成衣服?”嫘祖很高興的接受了這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