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鄧騭聞其(楊震)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
這個故事是說,楊震的一位老朋友想請楊震幫忙,夜裏拿著金子想賄賂楊震,遭到斷然拒絕時,老朋友不以為然地說:“晚上沒有人知道。”楊震大義凜然地回答:“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明珠認真地讀了容若這首五言律詩後,有所動容。他一方麵為兒子的才華和見識感到驕傲,小小年紀,就能夠寫出這麼好的詩,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正義感,讓人震撼;另一方麵,明珠自己很清楚,貪汙受賄之事,他已深陷其中,實在難以自拔,不是兒子一首詩就能改變的,他深感無奈。
二
盡管和父親對一些事物的看法有分歧,容若還是一直在努力做個好孩子,做個孝子。
應該說,孝是整個人類的美德。古往今來,隻要是懂事的人,沒有不孝的。近來恰好看到影星周星馳的另類孝故事,讓人感動:
生於1962年的著名華語喜劇演員周星馳年幼時家裏非常窮,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母親和父親離了婚,一個人要拉扯四個孩子,每次吃飯如果有肉,母親總會把肉夾給孩子們,自己卻舍不得吃。可是周星馳每次都會故意在碗裏夾一塊肉,咬一口就不吃了,丟在桌上。
更過分的是有一次,他竟然將一整個雞腿掉到地上,然後就不肯吃了。母親非常生氣,隻得自己把周星馳丟在桌上的肉和掉在地上的雞腿吃下去,而且氣得忍不住打他,罵他不懂事,浪費東西。可是周星馳卻低著頭任母親責罰。成名之後,周星馳在接受鳳凰衛視采訪的時候才說出事實的真相:他隻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讓母親多吃肉,因為母親不會嫌他髒,也舍不得將肉扔掉……
容若也是一個大孝子。
徐乾學在《通議大夫一等侍衛進士納蘭君墓誌銘》中寫道:
容若性至孝,太傅嚐偶恙,日侍左右,衣不解帶,顏色黝黑,及愈乃複初。太傅及夫人加餐,輒色喜,以告所親。友愛幼弟,弟或出,必遣親近傔仆護之,反必往視,以為常。
這段記述說的是,有一次,明珠因為工作勞累,偶然染病,在家裏休養。容若於是衣不解帶,白天、晚上都在父親病床前服侍。明珠讓他去歇一會兒,他卻橫豎不肯。等到父親痊愈了,容若才去歇息,累得臉色都蒼白了。等明珠病體痊愈,他才恢複如初。明珠及夫人多吃了一碗飯,他會特別開心,眉飛色舞地告訴別的親人。容若對弟弟相當友愛,弟弟每次要出去,容若必定讓自己的親信隨從;弟弟回來,容若必定會去看望,如此關心,習以為常。
容若的表現讓明珠又心疼,又欣慰。比起那些一天到晚隻會吃喝玩樂,隻懂得賭牌、鬥蛐蛐的紈絝子弟,容若是多麼懂事啊!明珠覺得自己作為父親,多年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對容若的教育,明珠簡直是不計代價,先後請過許多名師來教導容若。
有個叫丁腹鬆的,字公木,江蘇通州人,他博學能文而不隨時俗,三十歲中舉人後屢試不第,在家賦閑時,明珠特意聘請他做西賓。他應該是對納蘭容若幼年影響最大的一位老師。
自13歲起,容若得到董訥教授,學業大進。這董訥是山東平原人,康熙六年(1667年)進士,授編修,是學富五車之士。
納蘭容若“補諸生,貢入太學”,而後入國子監,當時國子監祭酒為徐元文(徐乾學之弟)。
徐元文,字公肅,號立齋,江蘇昆山人,順治十六年(1659年)狀元,曾任翰林院修撰、秘書院侍讀學士、經筵講官等職,康熙九年出任國子監祭酒。徐元文對容若欣賞有加,時常對自己的哥哥徐乾學提起容若,也承諾容若要把自己的哥哥介紹給他認識。
納蘭容若後來參加鄉試時,主考官之一就是徐乾學,容若中舉後拜謁徐乾學,認為自己“幸得師矣”,此後便投在徐乾學門下,在漢文化學習上頗受徐乾學影響,《通誌堂經解》也是在這位恩師的幫助下完成的。
徐乾學可謂飽學之士,曾在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第三名,授編修。曾先後奉命為《大清一統誌》《明史》《鑒古輯覽》《古文淵鑒》各館總裁官。他與其弟徐秉義、徐元文均為進士前三名,是朝廷貴官,人稱“昆山三徐”。
有了這麼強大的老師團隊,容若想不進步都不行。
對於容若武術老師的挑選,明珠也是煞費苦心。
除了請滿族名師教容若騎馬射箭之術,明珠還托人四處打聽尋找武林高手,後來在河南登封少林寺重金聘請了一位名叫禪真的武僧教授容若功夫。
這位禪真和尚還真是武功了得。容若起初有心想試試師父的身手,想不到隻一招半式,容若就被禪真製住,無法動彈。禪真還有意露了一手,輕鬆一掌,就把一塊厚厚的青磚擊得粉碎,看得容若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