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進士發榜的時候也正是櫻桃成熟的季節,據說自唐朝起,在北方,新科進士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櫻桃宴客的風俗,是為櫻桃宴。直到明清,風俗猶存。
這個時候送來櫻桃,一來可以寬慰病中的容若,二來也可以當作一種勉勵。
有人猜這櫻桃跟感情、皇宮有關,也有人認為這櫻桃是容若的老師徐乾學送來的。
我願意大膽地猜想這櫻桃是宮中的惠兒托人送給容若的,不然容若不會寫:“惜花須自愛,休隻為花疼。”表哥病了,表妹托人送水果慰問,不管是秘密贈送,還是沒有太多遮掩,但也並未有意張揚地遣人送來,都是人之常情。
把《虞美人》和《臨江仙•謝餉櫻桃》前後兩首詞聯係起來讀,很容易做出這樣的推測:容若起初希望不要讓惠兒知道自己生病,“央及東風休遣玉人知”。然而玉人還是知道了,托人特意送來櫻桃表示寬慰。容若心生感念,心潮起伏,特意作詞一首以做紀念。
當然,所有的推測都隻是推測,也許是徐乾學送的,也許是惠兒送的,也許另有其人,真相隻有一個,知道的人也極其有限。櫻桃被稱為補血佳果,對於虛弱中的容若,無疑是強心劑。
事實上,送櫻桃的究竟是誰,其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病中的容若,有人安慰,有人心疼。有了這樣的精神寄托和慰藉,容若的病漸漸地好了。有道是,苦難是最好的老師。也算因禍得福,容若學會了珍惜。珍惜身體,珍惜時間,珍惜感情。
容若的人生,開始了新的起步。
二
到五月,容若的身體終於好轉。每逢三、六、九日,容若都會到徐乾學家裏去聽他講書論史,天黑才回家。
在徐乾學和明珠的支持下,容若開始著手校刻《通誌堂經解》,親筆撰寫了《經解總序》初稿。
容若不容自己有半點兒空閑,別人隻道他勤奮,哪裏知道,他不能閑。一閑下來,就會刻骨銘心地思念表妹,無比憂傷。
與此同時,20歲的康熙正與大臣商議國家大事。七月,吳三桂、耿精忠等三藩代表疏請撤藩。
這三藩是指清初三個割據一方的漢族藩王,即雲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清軍應吳三桂求援進入山海關後,鑒於自身八旗兵兵力不足以和中原地域的廣大勢力抗衡,所以扶植了三藩軍隊,作為攻擊李自成大順軍和南明偏安小朝廷的先鋒,即“以漢製漢”的策略。
但全國統一後,三藩卻已擁有過大的兵權、財權和地方政治影響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與朝廷分庭抗禮,成為清王朝統治的隱患。吳三桂此時已有謀反之心,假意上疏請求撤藩,試探朝廷的反應。
朝堂上,諸王大臣都說不可撤藩,否則得罪三藩勢力,必將天下大亂。隻有三個人力主撤藩,這三個人是戶部尚書米思翰、兵部尚書明珠、刑部尚書莫洛,他們認為無論朝廷撤不撤藩,吳三桂都會謀反,不如幹脆同意他的請求,先發製人。
年輕的康熙皇帝權衡之後,采納了明珠他們這少數派的意見,做出撤藩的決定,戰爭隨後爆發。
從這時候起,明珠成為康熙皇帝極為重視的臣子。
父親的敬業精神打動了容若。在校刻《通誌堂經解》的同時,容若還開始撰寫《淥水亭雜識》,裏麵的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曆史、政治、曆算、宗教、文字、音韻、樂器、書法、美術、醫藥、奇聞逸事、西方科學知識等,可謂包羅萬象。
眼見容若如此刻苦鑽研學問,明珠欣慰之餘,開始考慮容若的婚姻大事。父子間偶爾談到這個話題,容若總是搖頭,顧左右而言他。
明珠思慮著,這孩子,男大當婚,難道他就不想給自己娶個好媳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