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欲問江梅瘦幾分(3 / 3)

長命女

黃昏後,打窗風雨停還驟,不寐乃眠久。

漸漸寒侵錦被,細細香消金獸。添段新愁和感舊,拚卻紅顏瘦。

一痕沙•望遠

白玉帳寒夜靜,簾幕月明微冷。兩地看冰盤,路漫漫。

惱殺天邊飛雁,不寄慰愁書柬。誰料是歸程,悵三星。

臨江仙•春去

難駐青皇歸去駕,飄零粉白脂紅。今朝不比錦香叢。畫梁雙燕,應也恨匆匆。

遲日紗窗人自靜,簷前鐵馬丁東。無情芳草喚愁濃。閑吟佳句,怪殺雨兼風。

菩薩蠻•憶舊

雁書蝶夢皆成杳,月戶雲窗人悄悄。記得畫樓東,歸驄係月中。

醒來燈未滅,心事和誰說?隻有舊羅裳,偷沾淚兩行。

朝玉階•秋月有感

惆悵淒淒秋暮天,蕭條離別後,已經年。烏絲舊詠細生憐。夢魂飛故國,不能前。

無窮幽怨類啼鵑,總教多血淚,亦徒然。枝分連理絕姻緣。獨窺天上月,幾回圓。

康熙二十三年年底,顧貞觀把沈宛帶到北京,由於當時清廷嚴厲禁止滿漢通婚,作為康熙的禦前侍衛、相國之子,容若更加不可能與朝廷對抗,因而沈宛不能入住納蘭家的相國府,隻能委屈地成為容若的外室。

容若在北京覓了一處房產,一有空就盡量去陪伴沈宛。

如果真心愛一個人,用什麼身份相處,是否能朝夕相見,其實都不重要。作為皇帝的禦前侍衛,容若極為忙碌,且很不自由,加上他畢竟另外還有一個家,有父母、官氏和孩子需要他。可以想象,容若和沈宛必定是聚少離多;也可以想象,沈宛是如何刻骨銘心地思念容若。

關於容若與沈宛的結局,有人根據沈宛《朝玉階•秋月有感》“枝分連理絕姻緣”一句,認為是容若最終離棄了沈宛。筆者對這一說法持否定態度。

容若朋友的證明、也被采納的事實是,沈宛為容若生下遺腹子富森。如果是容若離棄了沈宛,沈宛必然怨恨,而容若已死,她又如何願意為容若生子?加上容若如此至善至孝,以他的性情,又怎麼可能離棄一個為自己懷有身孕的女人?

比較合理的可能性是,沈宛才貌俱佳,難免心高氣傲,對於自己不被納蘭家族所容一事,鬱鬱不樂,某次和容若拌嘴之後,一氣之下返回了江南。而容若知道自己限於國法家規,不可能正式迎娶沈宛,隻好痛苦地任她離去。可能沈宛離開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已有孕,後來才發現自己懷了容若的孩子,於是毅然決定生下來。當然,好像清代沒有人流技術,通常用藥物來實行避孕,而一旦懷孕,隻能靠麝香、紅花等中藥打胎,有時候很難打下來。大多數時候,女子一旦有孕,也隻能生下來。

當然,關於沈宛和容若分離,真相和細節究竟如何,到如今還真是難以考證。

細心的容若當然理解沈宛的相思之苦,他自己又何嚐不思念心中的愛人呢?

浣溪沙

欲問江梅瘦幾分,隻看愁損翠羅裙。麝篝衾冷惜餘熏。

可耐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枇杷花下校書人。

容若當然知道,沈宛思念他,人都想瘦了。

相思多麼美,相思多麼令人憔悴。

他們當時並沒有領悟到,即使不能日日相見,能夠在思念之餘,偶爾見麵,已是難得的幸福。尤其對容若而言,和沈宛相聚,是他在人間歲月的奢侈時刻。

這看似充滿煎熬的幸福剛剛開始,命運就匆匆寫下一個殘忍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