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說這樣一個筆誤隻是偶然,隻是巧合呢?
我想說的是,在所有的資料裏,我都看不到納蘭容若做錯過什麼、說錯過什麼,假如能夠找到他犯過的錯誤,就可以對他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可是,沒有。這樣一來,對容若的了解就更不夠全麵了。
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的心頭時不時會浮起一位有笑容也有愁容的英俊男子,他既能彎弓射大雕,又能花間吟妙句;他既英勇蓋世又溫柔多情。
恍恍惚惚中,似乎總是會見到容若不自覺地微微鎖眉,為自己惆悵的處境,為心底深深愛著的女人。所謂“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語出納蘭詞《臨江仙•寒柳》)。
而此刻的我,經曆過許多事,容易看透事,容易讀懂人。容若也一樣,他年紀輕輕的時候已經經曆生老病死,應該是能夠把人生看得更透的,可是他一樣還有那麼多的事情放不下。
其實把人、事、物真正看透,有時候是一件極其悲哀的事。寧願入迷、沉迷、癡迷於某些東西。
不是說人生如夢嗎?乖乖地待在夢裏,不要醒來。
禁不住一聲歎息。
應該說,這些日子絞盡腦汁,努力閱讀資料,也用心思考如何根據有限的史料還原一個盡可能真實的容若。每天心力交瘁,卻因此對曆史、對容若有了更多了解,內心充滿喜悅。
但,限於本人的學識,加上資料極少,無論是這本傳記,還是隨後對部分納蘭詞所做的簡要解讀,謬誤之處肯定難免。
其實到底要不要把我對納蘭詞的理解用文字表達出來,我是有猶豫的。納蘭詞那麼唯美,每一個字,每一處典故,都是精雕細刻的,加上古詩詞特有的平仄和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而我的解讀卻難免有生搬硬套之嫌,加上解讀不可能還遵循平仄和音韻,隻能是東施效顰;詩詞中涉及的一些典故可能是我們不知道的;出於保護隱私考慮,容若有可能故意把一些事情寫得隱晦;更何況,肯定還有誤讀(當然,詞被誤讀,隻要不是硬傷,倒也無妨。有道是,對於詩詞,所有的解讀都是誤讀)之處,如此辛辛苦苦加以解讀,不見得準確,甚至可能鬧出笑話,豈非費力不討好?畢竟詩詞以婉轉、含蓄為美,現代詩都容易產生誤讀,就更別說多有講究的古體詩,那些平仄、韻律、格式、用典等,是非常限製表達的。
然而一轉念,覺得至少可以做個嚐試。把部分解讀附後,至少有幾個意義:可以幫助比較忙碌的讀者對納蘭詞的大意有個了解;精通納蘭詞的人也許能從我的解讀裏有新的發現;整理出來之後,還能與各位納蘭詞研究者一起學習,改正錯誤認知。
由此看來,解讀納蘭詞倒也並非一無是處。於是,決定先解讀前麵50首,與讀者分享。假如讀者們確實有需求,此書再版時,再解讀餘下的詞。
我當勉力為之。
期待大家共同探討,不吝指教。
2014年6月6日下午,我在湖南湘雅附一醫院拿到的活檢結果顯示,我被確診為高中分化鱗癌。
真得了癌症!悲傷、恐懼洶湧而來。
唉!這本《納蘭容若傳》,我本來可以修改得更完美一些,但是可能沒那麼多精力和時間了。如果我自己不是心理谘詢師,不懂得使用精神力量,現在已經倒下了。去醫院之前,我鎮定地把稿子傳給主編,再給他發一條短信告之。而後,我悲壯地、默默地走向自己的命運。
我會盡可能樂觀,努力,活得更久一些。
祝福每一位讀者,也請大家為我祈禱。
曉夢(郭曉燕)
2014年6月7日晨
於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