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分歧(3 / 3)

“魏國公所言差矣。”黃子澄一聽徐輝祖反駁了自己的意見,立刻辯駁道,“對君子當以君子之禮,對小人則需以小人之禮。燕王既有不臣之心,即屬小人。此舉雖手段不甚光明,更有可能惹人詬病,卻是我等對為下分憂的一片赤膽忠心。莫不是魏國公念著王妃的兄妹之情而不顧君父?”黃子澄忍不住瞥了眼徐輝祖,聲音有些冷意,懶懶的說道,嘲諷之意溢於言表。

“黃大人,飯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吾妹雖是燕王之妻,但其乃是先帝禦賜,燕王有罪,與其何幹?況且吾對陛下之赤膽忠心絕不比任何人差上半分,陛下尚且對本國公深信不疑,黃大人卻直言不諱,不知黃大人何意?”徐輝祖一聽黃子澄居然因為自己和妹妹的關係而猜忌自己,甚至對自己冷嘲熱諷,臉色陡然一變,板著臉,雙眼微眯,直勾勾的盯著黃子澄針鋒相對的質問道。

“你……”黃子澄霍然從椅子上站起,指著徐輝祖,正想開口,卻被皇帝狀似無意的掃了一眼,那眼中不明的眼神讓他心裏陡然一驚,嘴唇嚅了嚅,卻是沒再說話。

眾人沒想到事情商討來商討去,卻演變成了如今這幅兩人對立的場麵,不由暗暗捏了一把汗。

說實話,在場眾人之中,幾乎都對徐輝祖存在著一定的猜忌,畢竟他和燕王府乃是姻親,若他暗中給燕王朱棣消息,於情於理,也並非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此事實在太過重大,稍有風聲走漏,後果不堪設想,由不得眾人不加倍謹慎。

因此黃子澄雖然言語和態度略有些不當,實則卻是當麵在皇帝跟前將眾人心中的疑問提了出來。雖然黃子澄不知為何突然沒了下文,但每個人心中卻都在等著徐輝祖和皇帝的答案。

“黃愛卿暫且坐下吧,有什麼事好好商量便是,何須如此。”李修遠掃了一眼麵色各異的眾人,微微一笑,故作隨意的說道,“至於魏國公對朕的忠心,爾等大可放心,朕可以向諸位擔保。如此,不知眾愛卿是否還對魏國公心有疑惑啊?”

李修遠氣定神閑,悠哉遊哉的說道,一雙銳利的雙眼卻時刻不離眾人的視線。

黃子澄的心,李修遠是明白的,他為何要這麼急迫的用這麼粗暴的手段解決燕王,李修遠心中更是清楚的很。

因為黃子澄是江西人氏,他所代表的乃是江浙一帶士子清流的利益。簡單的說,他隻是個‘官’,而藩王們則是高他們這個‘官’一等的更高存在,隻要這些藩王還存在一天,皇帝對他們的信任就永遠不會增加一分。隻有解決了這些皇族出身的藩王,皇帝才會更加依賴他們,他們的利益也才會擴大一會,和皇帝談話的籌碼自是更增加一分。

別以為李修遠不明白黃子澄心裏打的打算,他隻是懶得說出來而已,在場的這麼多大臣之中,基本都屬於江浙人士,如今的朝廷大臣也大都是江浙人士,李修遠這個根基未定的新皇帝還不是和他們翻臉的時候,否則整個國家必將發生大亂。所以他現在隻能先安撫住他們,讓他們給自己乖乖辦事,直到李修遠培養出了自己的真正心腹。到時候,不管是誰,隻要誰敢在他麵前耍心機動鬼腦子,他立馬就滅了他,看他們還敢不敢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

他可不是那個真正的建文帝朱允炆,自是不會對所謂的翰林學士黃子澄言聽計從。凡事隻要超出了自己的底線,李修遠哪管你是哪號人物,和諧沒二話。誰叫這年頭神馬都是浮雲,隻有和諧神獸才最牛叉呢。

“陛下,所謂知人知麵不知心,畫人畫皮難畫骨。又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就怕有些人嘴裏說一套,暗裏做一套。”黃子澄嘴角撇了撇,不以為然的說道。

“黃愛卿莫不是信不過朕的眼光和魏國公對朕的忠心?”李修遠瞅了瞅神色相當淡定的徐輝祖一眼,又瞧了瞧其餘幾位默然不語的大臣,漫不經心的反問道,但眼神射出的淩厲目光卻帶著一抹寒意。

“陛下恕罪,是微臣一時失言,微臣知罪。”黃子澄一見皇帝臉色有些慍色,老臉不由紅了紅,慌忙起身告罪道。

“罷了,還是言規正傳,商量一下如何解決燕王的問題吧。”李修遠也不生氣,隨意的擺擺手,朝徐輝祖說道,“魏國公不妨說說你的想法吧。”

既然大家都對徐輝祖有猜忌,那李修遠索性直接把這個問題拋到了徐輝祖頭上。隻要徐輝祖能說出一個好辦法,誰還敢再拿徐輝祖和燕王王妃之間的兄妹關係的事說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