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占用您5分鍾的時間。”當你談到5分鍾時,再看看客戶的表情。如果客戶表現出喜歡聽下去的模樣時,你再說:“我再談幾分鍾就好。”當你談了幾分鍾後,可以反問客戶:“您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需要我向您解釋嗎?”利用這種方式,靜候客戶的發言。
記住,這時應特別注意拖延時間的說話技巧,絕不可以講4分鍾、6分鍾或10分鍾,因為雙數給人的直覺反應很多,它會使客戶懷疑你要講很久。若用單數,讓客戶心裏有5分鍾、7分鍾的觀念,他會覺得費時不多,就會安心地聽下去。等他心裏發生了這種微妙的變化後,你再觀察他的表情,如果他還有繼續聽下去、看看你的產品的意願時,就可以把說明書或樣本遞過去,再誠懇地問他:“您還有什麼意見嗎?”
若遇到性急的客戶,連環炮似的發問時,你一定要先聽清楚對方的問題。等你把樣品拿出來時,可以不必按照對方問話的次序,向他說明使用的方法和好處。在這種情形之下,你也可以對他說一句:“請您稍等一下。”然後再慢慢地向他解說。
當你把客戶的注意力引到你的話上時,要盡量說明你所認為要緊的理由。如果你本身的行動和說服力不夠機警和清楚的話,反而會使客戶聽得不耐煩。這時你最好長話短說,多用動詞,少用形容詞,用語簡短有力,態度舉動也要有分寸。 第六,吹毛求疵型客戶。
有種專門愛跟別人鬥嘴理論或瞎扯的人,不論什麼事,他們總愛批評幾句,如果事情迎合自己的口味,就會怡然自得。
因為這種人喜歡理論,如果你不合他的胃口,他就會討厭你。這種人還有個特征,就是對有權威的人所講的話表示不屑的態度,而且還會用詭辯式的三段論法,使你無法接近他。如果你知道客戶是在詭辯,也不可以指責或點破對方。你可以一方麵表示說不過他,另一方麵最好設法改變話題,從其他方麵再與他談論下去。
由於這類客戶要求高,不易接近,又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人,往往為區區小事與你爭執不下。因此,你事先要有受冷遇的心理準備。
總之,不論是銷售人員還是服務人員,都應謹慎對待這類客戶。因為也許你稍不留意,就得罪了他,之後則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切記不要正麵和你的客戶起衝突,他再不講理,再難伺候,他也是“上帝”。 第七,圓滑難纏型客戶。
這種類型的客戶好強、頑固,不易改變初衷。在與銷售人員麵談時,他會先固守自己的陣地,然後索要產品說明和宣傳資料,繼而找借口拖延,還會聲稱另找廠家購買,以觀察銷售人員的反應。倘若你是初次上門,經驗不足,便容易中其圈套,因擔心失去客戶而主動降低售價或提出更優惠的成交條件。
對這類圓滑老練的客戶,你要預先洞察他的真實意圖和購買動機,在麵談時製造一種緊張氣氛。可以表明現貨不多,不久要提價,已有人訂購等,使他認識到隻有當機立斷作出購買決定才是明智之舉。在如此“緊逼”的氣氛中,你再強調購買的利益與產品的優勢,加以適當的“利誘”,如此雙管齊下,客戶就沒有糾纏的機會,從而失去了退讓的餘地。
在洽談時,這類客戶會毫不客氣地指出產品的缺點,並且先入為主地評價銷售人員和有關廠家,所以在上門走訪時,你必須準備足夠的資料和佐證。
另外,這些客戶往往會提出較多的額外要求,如打折、贈送小禮物等。因此,銷售人員事先應在價格及交易條件方麵要有所準備,而服務人員也應該靈活對待。
綜上所述,無論是服務人員或是銷售人員,都應該好好學習“了解客戶”這門課,將客戶劃分到不同類型中,再針對這些特點巧妙地區別對待,從而提高銷售量、降低投訴量,為你工作的展開作好鋪墊。 2.多問一個問題
一位老太太去市場買橘子,來到第一家,她問道:“橘子多少錢一斤?”
“5元。”
老太太繼續往前走,到了第二家,又問道:“橘子多少錢一斤?”
“5元,您要酸的還是甜的?”
“酸的,價格不一樣嗎?”
“也是5元。”
老太太繼續往前走,來到第三家,同樣問道:“橘子多少錢一斤?”
“5元,您要酸的還是甜的。”
“酸的,給我來兩斤。”
店員想想一般人都喜歡吃甜的,而她卻買酸的,就繼續問道:“老太太,來我這買橘子的大多都選甜的,您怎麼買酸的啊?”
“是這樣的,我媳婦懷孕了,想吃點酸的東西。”
“這樣啊,恭喜您了,對了,老太太,您看我這裏還有好多酸的水果都挺不錯,我覺得鳳梨也挺適合孕婦的。”
“給我來兩斤。”老太太問都沒問價就要了兩斤鳳梨。
“我們這裏水果品種齊全,什麼類型的水果都有,可以滿足各種需求。老太太以後要買水果可以常來。”店員微笑著說。
這是微軟公司培訓時引用的一個小故事。三個店員,三種接待,每一位都比上一位多問了一個問題,那麼必然問得最多的那個最終得到了生意。客戶的需求不僅僅是表麵上那麼簡單,如果進行深層的挖掘,你會得到更多信息,銷售人員會獲得更多的後續訂單,而服務人員也會得到讚揚和鼓勵。
銷售人員在銷售產品之前,需要高度重視的資料主要有哪些呢?客戶需要集中在哪兒?客戶想要什麼?接下來需要做的是把這些資料與你的產品聯係起來。契斯包裝公司的懷斯先生,曾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售前策略工作若做得好,較好地發掘客戶需求,可以增加極大的競爭力。
位於新澤西州的渥本化學品公司遭遇到包裝上的困難。在他們發出一些詢問信函後,好幾家包裝公司的業務代表跑來洽談,其中包括契斯包裝公司的懷斯先生。
懷斯先生首先問了一些問題,以便了解裝箱產品的性質,然後又詢問了一些有關安全上的要求及其他更深入的問題。最後,懷斯先生告訴負責采購的人員:“我已了解你們的需要,我會立刻送來一些樣品讓你們試用。”
渥本化學品公司的采購負責人鬆了一口氣說道:“謝天謝地,我終於碰到一個真正的業務人員了。我們公司生產的是化學產品,又不是包裝產品。今天,有三個公司的業務代表問我:‘你需要什麼樣的包裝產品?’這正是我希望由他們來回答我的問題呀!假如我知道需要什麼樣的包裝產品,我早就訂貨了,哪裏還需要請你們來?你趕快去把樣品送來,隻要我們用著滿意,這筆生意絕對是你們的。”
事實證明那些樣品的確適合這家公司的需求,於是他們馬上向懷斯先生訂購下兩萬個箱子。如果是一名上門拜訪的銷售人員,要如何取得有關客戶及他們需求的資料呢?以下是幾個非常好的辦法:問問題。接待人員有時會願意提供你一些資料。你甚至可從在會客室等候的其他業務人員口中得到一些要點。
問些與客戶本人有關的問題:許多人都樂意談論他們自己或他們的公司及行業。當他們暢談的時候,你要注意聽。觀察:你可以到客戶的工作地點觀察當地的會客室、牆壁、桌子、書架,可能會發現一些蛛絲馬跡。與他們的朋友或同事交談:這些人通常會知道該客戶的個性、嗜好、家庭狀況,甚至其主要的購買動機。請求與負責人的部屬交談:打電話給你的客戶,先介紹你的業務項目與服務範圍,引起他的興趣後,說明為了進一步了解他們的需求,希望能與他的助手或部屬作更詳細的交談,以便切實了解該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此外,作為其他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創造發客戶需求的方法,並利用這些方法設計一些滿足客戶需求的計劃,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鮑伯經營著一家化妝品店,為了讓自己的產品不僅保住老顧客,並能更好地打開市場,吸引更多的新顧客。他在一個酒店租了場地,每逢周六、周日就專門開展免費的美容知識講座,並邀請許多愛美的女士前來聽課學習。鮑伯聘請各個美容店的美容導師,給她們講課,並利用導師的聲望來給自己做宣傳。
這樣,一到周六、周日就有很多愛美的女士前來聽課,學習美容知識。通過廣告,以及參加過美容講座女士的免費“廣告”,報名來參加課程的女士也越來越多。
鮑伯通過美容講座認識很多客戶,並為她們建立檔案,將客戶的通信、生日等都做上記錄。每逢客戶生日,客戶都會收到精美的禮品和一束漂亮的鮮花,這樣客戶收到禮物後就會受寵若驚,以後客戶隻要是選擇化妝品,就會在第一時間內想起鮑伯家的產品,即使自己多花一點錢,也心甘情願。
這樣一來,鮑伯就和這些客戶建立起更好的人際關係,並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給自己年盈利三百多萬美元。
鮑伯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因為他抓住了現在愛美女士的心理,挖掘她們的深層需求。愛美女士不僅僅需要化妝品,更需要學習專業的美容知識。此外,鮑伯還利用感情營銷方式鞏固老客戶,並和客戶建立了長期營銷關係。
在挖掘需求這點上,還有一點十分重要,就是要對潛在客戶的未來需要作預測,包括可能用到哪些有用的產品或服務。實際上,在銷售過程中,銷售人員或店員經常可以覺察到,客戶所需要的東西往往不是當時所急需的,很多時候都是一些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用得到的東西。這時,聰明的銷售人員不會因為客戶眼下不需要這些產品或服務,就聳聳肩,對客戶說聲“打擾了”,然後轉身離去。與之相反,他會努力讓客戶設想一下自己的未來需要,明白自己的未來所需,最終下決心購買這些產品或服務。
有一位成功的醫療設備推銷員,名字叫艾爾克·弗瑞德,他多次建議威爾森醫生更換陳舊的設備,但是這位著名的醫生在借故拖延方麵是個能手,因而艾爾克遲遲拿不到訂單。
“也許有一天我會進一步研究那些設備,但是現在還不行,也許明年春天吧。現在政治形勢是如此不穩定,股票市場也不樂觀,我的經紀人已經預言另一個黑色星期一將要來臨了。”威爾森醫生如是說。艾爾克總是聽威爾森醫生講這樣的故事。再早些時候就是:“也許在選舉日以後,情形會好些。”
所以,艾爾克決定換一種推銷方式,讓威爾森醫生自己下定購買的決心。
一天,艾爾克打電話給那位醫生說:“我想和你談一件重要的事。這件事關係到你的切身利益,周三我們一起吃午餐怎麼樣?”
威爾森醫生聽了,感到十分驚訝,但他還是答應了艾爾克的邀約。
在餐桌上,威爾森醫生一落座,就迫不及待地問艾爾克:“快告訴我,到底是什麼要緊的事?”
艾爾克掏出一張卡片,放在他麵前,問道:“威爾森醫生,你的租賃何時到期?”
“明年秋天,也就是十月份。”
“假設那座大樓會被賣掉,你無法再續合同呢?”
威爾森醫生有些憂慮:“你是從哪裏得知這個消息的?”
“這不是官方的消息,但我知道一所大學正在調查在附近建立新校區的可行性。假設那是真的,你就必須搬遷,不是嗎?”
“是的。”
艾爾克繼續說:“你可以重新選擇辦公地點,如果不考慮政治形勢或可能發生的大蕭條,或任何其他形勢,人們將始終需要你的服務。所以你必須搬遷。”
威爾森醫生點點頭。
“那麼,現在為什麼不作決定呢?你已經幹了二十多年了,你當然不希望永遠待在那間簡陋的辦公室裏,對嗎?”
威爾森醫生笑了:“你說得對。”
艾爾克把卡片推到威爾森醫生麵前,他看了看,發現上麵的內容是:“那種在作決定之前把每件事都看清楚的人將永遠不會做出決定。”
“我的父親在牆上刻下這句座右銘,” 艾爾克接著解釋說,“真正成功的人不會等到被動無奈時再作決定,他們都是事先作出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