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有阿爾卑斯山
拿破侖思路清晰,行動果敢,並且與高超的理解力相結合,這些都是一般人所達不到的。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所有的空談家在他的麵前都會黯然失色。他隻要看見事情的關鍵之處就會全力以赴,直指事情的核心,而不會考慮其他的更不會猶豫不決。他考慮問題時思路清晰準確,也富有洞察力,所以他是非常強大的。他是首先在頭腦裏打了勝仗,然後才在戰場上打勝仗,他的所有的手段都在他自己的心裏。1796年,他寫信給督政府:“我沒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見就打了這一仗,如果我被迫聽取別人的意見,那麼我就不會有什麼作為。我在裝備奇缺的時候戰勝了占據優勢的兵力。我堅信你們是信賴我的,我的行動就像我的思想一樣敏捷。”
在浩如煙海的曆史書籍中,寫滿了國王和統治者的愚蠢言行。他們是一個非常可憐的階層,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應當做什麼。紡織工人會為了麵包而罷工,國王和大臣們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於是就用刺刀來對付他們。然而拿破侖卻懂得自己的職責,他是一個每時每刻以及每一個緊要關頭都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下一步,他們都在過著勉強糊口的日子,毫無計劃可言,總是處在山窮水盡的境地,在每一個行動之後,就是等待著一種從外部來的衝動,但拿破侖卻從來不是這樣的。
如果拿破侖的目標完全都是為人民大眾照相的,那麼他就是一個俊傑。因為他以自己的行動來激勵大眾的信心與活力。他堅定、可靠、克己奉公、先人後己,為了目標,可以犧牲一切——金錢、軍隊、將領,甚至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像一般的冒險家那樣,被自己的手段引入了歧途。“任何事件都不應當控製人的決策,”他說,“而應當是人的決策充分考慮了各個事件”。“如果被每一件事情都弄得手忙腳亂,那麼就等於沒有一點秩序”。在眼花繚亂、沸沸揚揚的事務中,他一刻都沒有忽略前進的路線。他知道應該怎麼辦,所要做的就是向目標飛奔。我們可以從他的曆史中看到為了成功而不惜一切代價的軼事;然而,千萬不要把他看成是殘酷無情的人,而是應該把他看做一個相信自己的意誌且無所不能的人;他不嗜好鮮血,但是也不吝惜鮮血——永遠勇猛向前。他看到的隻是目標,障礙是必須為他讓路的。
拿破侖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因此每一個障礙都會煙消雲散。“不會有阿爾卑斯山。”他說。於是他爬上了最陡的山崖,從巴黎到意大利就像是到法國的任何一個城市一樣暢通無阻。他用他的筋骨製造了皇冠,他一旦決定要幹什麼,他就會全力以赴地幹,不遺餘力。
如果戰爭是調解國內矛盾的最佳方式,那麼拿破侖把它付諸實行也就是順理成章了。他說:“戰爭的原則就是一支軍隊要日日夜夜、時時刻刻準備戰鬥。”他從來不吝惜他的彈藥,而是向敵方的陣地上猛射——炮彈、子彈——消滅所有的敵人。凡是進行抵抗的地方,他都會集中優勢的兵力,直到徹底消滅抵抗為止。
在耶拿戰役開始的前兩天,拿破侖在荷爾施泰因對一個狙擊騎兵團講話說:“我的小夥子們,你們千萬不要怕死,一旦軍人拚死決鬥,那麼他們也就把死亡趕到了敵人的隊伍裏。”在短兵相接的激戰中,他會把生死置之度外。他總是能夠極大地發揮自己的潛能。顯而易見,在意大利,他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他有好幾次都陷入了千鈞一發的險境,險些喪命沙場。在阿爾科拉,他身陷沼澤之中。在混戰中,奧地利軍隊把他和他的部隊衝散了,有人奮不顧身把他營救了出來。在羅納托和別的地方,他差點兒被俘。他參加過60多次戰鬥,卻從來都沒有厭煩。每一次勝利對他都是新的激勵。“我的權力如果沒有新的勝利加以支持的話,很快就會倒台的。征服造就了我這樣一個人,所以必須用進一步的征服來滋養我。”他像每個聰明人一樣,感到生命需要創造,也同樣需要保護。我們總是處在危險的境地,總是處在惡劣的環境中,甚至就在毀滅的邊緣,隻有靠創造和勇氣來拯救自己。
這種精神是由最冷靜的謹慎和最準確的把握鍛煉出來的。他在進攻時勢如破竹,在防守時固若金湯。他的進攻決不是憑借靈感,而是精心思考的結果,他認為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他說:“我有很大的野心,但是我的頭腦又是冷靜的。”他在和拉斯卡斯的一次談話中說:“至於勇氣,我每時每刻都具有,沒有經過準備的勇氣,那是在意想不到的場合所必不可少的。盡管有最意想不到的事件,但是卻允許有判斷和決定的自由。”他毫無隱瞞自己具有這種勇氣,而且他認為在這一方麵很少有人能夠與他相抗衡。
他所做的一切都取決於他的運籌帷幄,誰也不能夠比他的計算更準確。他甚至會不厭其煩地去過問最瑣碎的事情。拿破侖說過:“在德貝洛,我命令克勒曼用八百騎兵進攻,奧地利的騎兵眼睜睜地看著這八百騎兵衝散了匈牙利的六千擲彈兵。而這支奧地利騎兵需要一刻鍾才能進入陣地,就是這一刻鍾決定了一場戰役的命運。”“在開戰之前,拿破侖很少想假如成功會怎樣,他應當做些什麼,他想到更多的是如果失敗,他應當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