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toWinFriendsandInfluencePeople1.“如果你想得到蜂蜜,你就不要捅蜂窩”
1931年5月7日,紐約市警察局有史以來最大範圍的追捕行動達到了它的最高潮。經過數周的調查,“雙槍”克勞爾——這個既不抽煙也不酗酒的殺手,陷入了重圍,被困在了他女友在西尾街的公寓裏。
150多個警察和偵探在他隱蔽的地方設下埋伏。警察在他公寓屋頂上鑿了一個洞,想用催淚瓦斯把這個“警察殺手”給熏出來。同時,他們還在四周的建築物頂上架設了機關槍。然而,這個紐約環境最優美的居住小區,在接下來一個多小時裏,手槍、自動步槍交火不斷。克勞爾躲在一個堆滿了各種雜物的扶手椅後麵,不停地朝警察射擊。超過十萬民眾在街上驚恐萬分地目睹了這次戰鬥。在此之前,紐約市從來都沒有出現過這樣驚險的一幕。
當克勞爾被捕後,警察局長官E.P.馬羅尼宣布這位暴徒是紐約有史以來最危險的罪犯之一。“他會因為極其微小的一點事而大開殺戒。”警察長官說道。
但是,“雙槍”克勞爾是怎麼看待他自己呢?我們了解到,當他和警察激烈交火的時候,他寫了一封公開信。在他寫信的時候,從傷口湧出來的血,染紅了信紙。克勞爾在信中說道:“在我的身軀下隱藏著一顆疲憊的心,但這是一顆善良的心——一顆不會傷害任何人的心。”
在這之前不久,克勞爾駕著車,和他的女朋友在長島的鄉間公路上調情,突然,出現一名警察。警察走到他們的車旁說道:“請出示你們的駕駛執照。”
克勞爾二話不說,直接拔槍朝這名警察連開數槍。警察應聲倒下,克勞爾跳出車來,撿起了這名警察的左輪手槍,又用左輪手槍對著這名警察的屍體連開了幾槍。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還敢說“在我的身軀下隱藏著一顆疲憊的心,但這是一顆善良的心——一顆不會傷害任何人的心。”
克勞爾被判電刑。他被押送到辛辛監獄的死刑房後,他說道:“這就是我自衛的代價?這難道就是我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利所付出的代價?”
這個故事要說明的是:“雙槍”克勞爾一點都不會為他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而感到後悔。
這是罪犯中一種很少見的態度嗎?如果你認為是的話,請繼續聽聽下麵的這個故事:“我把我一生中最好的時光都奉獻給了別人,讓別人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但是我所得到的隻有恥辱和被別人追捕的下場。”
這就是奧·卡本說的話。是的,他就是美國的全民公敵——最邪惡的黑幫首領,曾經橫行於芝加哥等地。然而,卡本卻從來都不責怪自己。實際上,他總是認為自己是一個慈善家——一個不被歡迎和被誤解了的公共慈善家。
荷蘭人蘇爾茲,紐約最臭名昭著的歹徒之一。他最終死在其他黑幫歹徒的槍口下。但是,在他死前,他也認為自己是一個公眾慈善家、大好人。一次,有一家報紙采訪他,他居然厚顏無恥地宣稱自己是一名熱心的慈善家,而且他對此深信不疑。
劉易斯·羅斯是紐約臭名昭著的辛辛監獄的監獄長。我曾寫信給劉易斯·羅斯探討過這個問題,我們的通信頗有意思。關於這點,他說:“在辛辛監獄裏,幾乎沒有罪犯認為自己是有罪的。他們就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他們為他們的罪行辯解、開脫。他們能很泰然自若地告訴你為什麼他會開槍,為什麼他會撬開別人的保險櫃。他們大多數的人都試圖通過荒謬的邏輯來為他們的反社會行為辯解,最後都堅定地認為自己不應該被關進監獄。”
如果奧·卡本、“雙槍”克勞爾、蘇爾茲,還有監獄高牆後的那些狂徒一點也不為自己的行為後悔,那麼我們日常所接觸的那些人又是否會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而懺悔呢?
約翰·瓦納馬克,瓦納馬克連鎖店的創始人。一次,他說道:“30年前,我就了解到批評別人是件很愚蠢的事。我並不埋怨上帝在分配我們智慧時的不公平,因為我們要克服自身的缺陷都已經非常困難了,當然更沒有時間去埋怨上帝了。”
瓦納馬克很早就領悟到了這一點,但是我在這個冷漠的世間獨自摸索了30載,才領悟到這個道理:一個人無論做錯了什麼,無論他的錯誤有多麼的嚴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會責怪自己。
批評毫無作用,因為它讓被批評的人處於一種自我保護的狀態,而且竭盡全力地為自己的錯誤辯解。批評也是很危險的,因為它會傷害到一個人寶貴的自尊,傷害到一個人的自重感,最終激起怨恨。
一位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B.F.斯丁爾通過他的試驗證明:一隻動物學習那些它認為是正確的行為會十分迅速,而且記得更牢固。這遠遠比通過懲罰它們錯誤的行為來教育他們更為有效、迅速。隨後,這個試驗運用到了人的身上。通過批評,人們一般不會改變已成習慣,而且往往激起怨恨和不滿。
漢斯·瑟勒,另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他曾經這樣說過:“就像人們渴望被認同一樣,人們同樣厭惡被批評。”
批評帶來的記恨隻會打擊你的員工的積極性,影響你和家人、朋友的感情。同時,你所批評的境況也仍然得不到改善。
俄克拉荷馬州因帝的喬治·約翰頓是一家建築工程公司的安全協調員。他的職責之一就是監督員工佩戴好安全帽。他說,以前當他看到有員工沒有在工地上佩戴安全帽時,他就會上前說一大堆的規章製度,再命令員工佩戴好安全帽。通常,員工會不得已戴上他們的安全帽,但是當他走後,他們又會把帽子摘下來。
約翰頓決定采取另一種方法。一次,當他遇到一些員工沒有佩戴好安全帽,他親切地詢問這些員工佩戴這些帽子是否舒服,大小是否合適,接著,他用一種親切的語調提醒那些員工,安全帽是設計來保護他們以免受傷的,最後再建議他們在工地上的時候,最好還是戴好安全帽。結果呢?越來越多的員工願意配合他的工作了,而埋怨和不耐煩的抵觸情緒也大大減少了。
如果你稍微翻翻曆史文獻,你會發現這種例子早已經司空見慣了。就拿共和黨塞羅德·羅斯福爾和塔夫托兩位總統著名的爭吵為例子吧。這次爭吵弱化了共和黨,並幫助了民主黨的伍德羅·威爾遜入主了白宮,從而使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我們再一起來看看事情的經過吧。
1908年,塞羅德·羅斯福爾即將卸任時,他也支持塔夫托來競選總統。隨後,羅斯福爾去非洲打獵獅子。當他返回後,由於塔夫脫的各項政策遠遠偏離了他的既定政策,這讓他十分生氣。他嚴厲譴責了塔夫托總統的保守政策。為了第二次當選總統,羅斯福爾自己組建了公麋黨。在這次選舉中,戚廉姆·霍華德·塔夫托領導的共和黨隻拿下了兩個州——佛蒙特州和猶他州,這是共和黨曆史上最慘烈的挫敗。
塞羅德·羅斯福爾對塔夫托橫加指責,但是塔夫托總統責怪自己了嗎?當然沒有。他眼裏含著淚水,委屈地說:“我真的不明白我要怎麼做才能讓他滿意。”
那應該責怪誰呢?是羅斯福爾還是塔夫托?坦白地說,我也不知道,我也不關心它。我所想說的即使塞羅德·羅斯福爾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塔夫托的身上,但是仍然沒有讓塔夫托認為自己是錯誤的。這隻讓塔夫托更努力地去為自己辯解,最後反複地含著眼淚說:“我真的不明白我要怎麼做才能讓他滿意。”
我們再以“茶壺蓋石油”醜聞案為例。在20世紀20年代,這起案件引起了新聞界極大的轟動。它震驚了全國。在那些人的記憶中,美國的政治生活裏從來都沒有過如此黑暗的事情。以下便是醜聞最真實的經過:阿拉伯·福爾,哈丁政府的內政部長,他負責埃裏克山丘和茶壺蓋地區油田的出租——這塊油田是供日後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的。按照慣例,油田出租應該進行公開招標,而福爾部長進行了公開競標嗎?沒有。他從中牟利,私底下就把這份競標的合同完完全全地給了他的朋友愛德華·唐亨利。而唐亨利做了什麼呢?他給了福爾部長十萬塊“好處費”。接下來,通過一係列的高壓手段,福爾部長命令美國海軍陸戰隊驅趕了其他有意來競標的競爭者。這些合法競爭者在海軍陸戰隊的長槍和刺刀的威逼之下,不得不放棄。最後,他們隻好告上了法庭,這樣茶壺蓋石油舞弊案的醜聞才徹底曝光。這次醜聞的曝光直接導致了哈丁政府的倒台,全國範圍都激起強烈的反感,同時也削弱了共和黨的實力,最終也給阿拉伯·福爾帶來了牢獄之災。
福爾到處都受到嚴厲的譴責——政治界中從未有一位部長遭受過如此嚴厲的譴責。那麼他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了嗎?一點都沒有!
許多年之後,胡佛總統在一次公共演講中提到哈丁總統晚年死於精神憔悴和焦慮症,暗示這些都是因為他的一個朋友出賣了他所造成的。當福爾夫人聽聞這次演講後,一下從椅子裏跳了起來,號啕大哭,在半空中揮舞著她的拳頭,尖叫道:“什麼?福爾背叛了哈丁?不,絕不!我的丈夫從來都沒有背叛過任何人。即使這間屋子堆滿了黃金也不是因為我丈夫做錯了什麼。我的丈夫也是被人冤枉的,他才是被人出賣的受害者!”
你看,這就是人類的本性。就算譴責完地球上所有人後,也不會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實,我們都是這樣的。所以,當你明天要批評別人的時候,請想想奧·卡本、“雙槍”克勞爾,還有阿拉伯·福爾。
其實,批評就像家養的鴿子,總是會回到它們出發的地方。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要批評別人的時候,那些人都會為他自己辯解,然後轉而來譴責我們;或者,就像塔夫脫那樣,含著眼淚說道:“我真的不明白我怎麼做才能讓他滿意。”
1865年4月15日的早晨,亞伯拉罕·林肯奄奄一息地躺在福爾特劇場對麵一家簡陋公寓的房間裏。在這之前不久,林肯遭到別人刺殺。凶手是約翰·崴科斯·布什。林肯長長的身軀凹陷在一張小床上。一幅露絲·伯納恩的名畫《馬市》的複製品懸掛在牆上,一盞煤油燈發散出昏黃慘淡的光暈。
隨著林肯的逝世,陸軍部長史丹頓說:“躺在這裏的,是世界上從未有過的、人類最完美的元首。”
什麼是林肯成功處理人際關係的秘密呢?我研究了亞伯拉罕·林肯的一生整整十年,花了三年的時間來反複撰寫《林肯總統不為人知的一麵》。我相信我已對亞伯拉罕·林肯的性格和家庭生活有了一個較為詳細、全麵、透徹的了解。其中,我專門仔細研究了林肯的為人處世之道。
林肯總統很喜歡批評別人嗎?是的。作為一個年輕人,在印第安納州的鴿溪穀時候,他不僅僅批評別人,他還喜歡寫一些諷刺詩扔在人們的必經之路上。其中的一封信居然讓對方一輩子都怨恨他。
即使在林肯成為伊利諾斯州斯普林費勒德的一名正式律師後,他還會在當地報紙上公然批評他的對手。就這樣,他一次次地批評、諷刺了他的對手。
1842年的秋天,他發表了一封匿名信來諷刺一名誇誇其談、好事狂妄的政客。整個小鎮一片嘩然。這位政客的名字叫詹姆斯·謝爾茲,他是一個敏感、自負、傲慢的人。他查出了到底是誰寫的這封信,直接騎上馬,到處尋找林肯,堅持要決一生死。林肯並不想決鬥。他本身就反對決鬥,但是他如果不決鬥的話就脫不了身,自己的名譽也會受到傷害。林肯可以選擇武器。因為林肯手臂很長,以前也跟一位西典軍校畢業生學習過劍術,於是他選擇了騎兵配用的長劍。在約定那一天,他們在密西西比河邊的一塊沙地上見麵了,準備決一生死。可是在決鬥前的最後幾分鍾,他們的同伴來製止了他們的決鬥。
這就是林肯一生中最難堪的一件事。這使他在為人處世方麵學到了寶貴的經驗。之後,他再也沒有寫過詆毀別人的信件了,再也沒有諷刺過別人了。從那以後,他基本上不會再因任何事去批評別人了。
後來,內戰期間,林肯統領北方聯盟的部隊和南方聯盟的軍隊作戰。他在波托馬克河任命了麥克萊倫、波普、波恩基、胡克、梅德擔任部隊的將軍。但是,這些將軍都相繼慘敗,這讓林肯很懊惱。同時,這招致了大半個國家的譴責,因為很多人認為他們不能夠勝任將軍一職。但是,林肯始終不作任何表態,隻是說:“不要惡意批評別人,要善待他人。”他最喜歡的一句名言就是“你們不要評論別人,免得你們被別人評論”。
林肯的夫人和其他說客激烈地抨擊南方人的時候,林肯隻是簡單地說道:“請不要再批評他們了,要是在同樣的情境下,我們也會做出相同的事。”
如果說誰最有資格在批評別人這個問題上發表評論的話,那這個人肯定就是林肯。我們一起看看下麵這個例子。
1863年7月的前三天,蓋茨堡戰役打得如火如荼。到了4日的晚上,暴風雨開始傾盆而至,李將軍不得不向南撤退。當李將軍和他的潰軍被逼到了波托馬克河,他發現擺在他們麵前的是一條根本無法穿越的激流,北方聯盟的軍隊也在後麵乘勝追擊。這是天賜良機——一個俘虜李將軍和立即結束戰爭的絕佳機會。於是,林肯心潮澎湃,命令梅德將軍不要遵循戰爭委員會的意見,直接攻擊李將軍的軍隊。林肯先是用電報傳達了他的命令,接著又手寫了一份特別指令給梅德,命令他立即展開行動。
而我們猜猜梅德將軍都做了些什麼呢?他恰恰做了林肯要求他千萬不要做的事。他直接違背了林肯的命令去征詢戰爭委員會的意見。而且他猶豫不決,不敢果斷采取行動。他又用電報發回一大堆借口,最後他還是沒有突擊李將軍的軍隊。不久後,河水退去,李將軍的軍隊順利地逃脫了追擊。
事後,林肯暴怒。“他這是什麼意思?”林肯朝他的兒子羅伯特吼道,“上帝啊!他這麼做是什麼意思?我們已經控製住了全局。我們隻需要一伸手就能打倒他們了。但是,無論我說什麼,做什麼,我的部隊卻不按照我的意思前進一步。這種情況下,隨便哪一個將軍都能擊敗李軍。如果當時我在那裏,我肯定會徹徹底底擊垮他們的!”
失望懊惱之餘,林肯坐下來給梅德將軍寫了封信。請記住,這段時期的林肯已經相當克製自己的脾氣了。但是,這封信仍是有史以來譴責最嚴厲的一封。
親愛的將軍:
我想你對這次李軍成功逃跑的結果也不會感到滿意。本來,我們已完完全全地控製住他們了。如果抓住他,再加上其他方麵的勝利,我們馬上就能贏得這場戰爭最後的勝利。可是,盡管這樣,這場戰爭還是肯定會延長下去。上周一,你在那麼有利的情況下不能擊潰李軍,那麼等你們到了河的南邊你還能做什麼呢?到那個時候,你最多還有現在三分之二的部隊,你還能做什麼?現在,我對你已經不抱任何希望,我也再找不到任何理由來對你抱以希望。你已經失去了天賜良機,我也為此感到萬分痛惜。
你認為梅德將軍收到這封信後會是什麼反應呢?
梅德將軍一直都沒有看到這封信。這是因為林肯從未把這封信寄出去。這封信是在林肯遇刺後,在他的文件櫃中找到的。
我的猜想是——僅僅隻是一個猜想——寫完這封信後,林肯把目光投向窗外,自言自語道:“冷靜點,冷靜點。也許我不應該這麼急躁。對我而言,安靜地坐在白宮裏給梅德將軍下達進攻命令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是,要是我那時也在蓋茨堡,親眼目睹了梅德將軍所經曆的那些血流成河的場景,滿耳充聞了那些士兵的慘叫和瀕臨死亡的哀號,也許我也不會那麼急切地想要進攻吧。如果我也是梅德將軍這種保守的性格,可能我也會和他一樣做出相同的事吧。不管怎麼說,現在木已成舟。如果我寄出這封信,雖然可以發泄我的不快,但是這會讓梅德將軍為自己辯解,會讓他轉過來指責我的不是,以後兩個人相處就難了。這對梅德將軍以後指揮軍隊沒有一點幫助,反過來還可能導致他的引咎辭職。”
所以,就像我說的那樣,林肯把這封信放到了一邊,因為他之前已經了解到:尖銳的批評和指責到最後也起不了任何作用。
塞羅德·羅斯福爾總統曾經說過,當他遇到一大堆困惑的問題時,他常常會靠在躺椅上,看著他白宮辦公室牆上懸掛著的巨大的林肯畫像,並自問道:“如果林肯處在我現在的境況會怎麼來處理呢?他會怎麼處理這些問題呢?”
下次,當我們要勸戒別人的時候,請掏出一張五美元的鈔票,看看鈔票上林肯的頭像,問下自己:“如果是林肯,他會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呢?”
馬克·吐溫也時常發脾氣,然後寫信毫不客氣地嗬斥別人。有一次,他很憤怒地寫信給一個人,在信中他寫道:“你就隻能說說,我會看你最後到底能不能做到。”還有一次,他寫信給一個編輯,說那個校稿的人試圖“改進我的拚寫和標點”。他用命令的口吻說道:“以後我的稿子必須保持原封不動,再去看看那個校稿的人,讓他把他的建議都保留在他弱智的大腦裏。”
寫了這些尖酸刻薄的信後,馬克·吐溫感覺好多了。這些信讓他好好發泄了一下怒氣,但是這些信件從未造成任何真正的傷害。因為馬克·吐溫的妻子每次都偷偷地把這些信從郵箱裏取了出來。所以這些信件沒有一封被寄出去。
你知道有人願意被別人改變,被別人規範,被別人改進嗎?很好,沒有這樣的人。可是,我們都喜歡做這些事。那為什麼你不從改變你自己,規範你自己,從提高你自己開始呢?從一個很自私的立場來看,改變、規範、提高你自己,比起你去提高別人更為有益。而且,這樣做,你冒的風險也小了很多。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年輕的時候,常常想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寫過一封愚蠢至極的信給理查德·哈丁·戴維斯。戴維斯曾是美國文學界冉冉升起的一顆耀眼的明星。那時,我為一本雜誌準備一篇關於有關作家的文章。我寫信向戴維斯詢問他工作的方法。在此之前,我收到過一封信。在信的末尾寫著“這封信是口述記下的,我沒有仔細讀過”,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刻。我自以為寫信的人肯定是位身居要職事務繁忙的大人物。其實我一點也不忙,可是我很渴望給哈丁·戴維斯一個極其深刻的印象。於是,我在給他的信的末尾也寫上了“這封信是口述的,我沒有仔細讀過”。
他很隨意地就讀完了我的信。而且,他隻是很簡單地在我的信的末尾潦草地寫了幾個字就把我的信給寄了回來。那幾個字是這樣的:“你糟糕的禮貌隻能說明你糟糕的品質。”的確,我是很冒失,我活該。可是,作為一個人,我對此耿耿於懷,十分地記恨在心。十年後,我讀到哈丁·戴維斯的死訊。那時,我腦子裏仍然還有一個念頭,雖然我很慚愧,但是我不得不承認,我仍然很清晰地記得戴維斯給我的傷害。
以後,如果你想煽起和別人老死不相往來的那種怨恨,那麼你需要做的隻是一點點尖酸的批評。
托馬斯·哈迪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可是,嚴酷的批評導致了敏感的哈迪永遠地放棄了撰寫小說。同樣,也是批評,導致托馬斯·查特頓最終的自殺。
本傑明·富蘭克林,年輕時候也很幼稚,舉止不得體。但是,後來也慢慢地變得深沉老練起來,能遊刃有餘地駕馭人際關係,成為了美國駐法國的大使。他成功的秘密是什麼呢?“我不會說任何人的缺點,我隻會說每一個我所知道的人的優點。”
任何一個愚人都能批評別人,譴責別人,抱怨別人,然而,大多數愚人也的確是這麼做的。
但是一個智慧的人就需要良好的品質和自製來理解和諒解別人。
卡萊爾曾經說過:“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就是通過對待小人的方式所體現出來的。”
鮑勃·胡夫是一個著名的試飛員,經常參加特技飛行表演。一次,他參加完聖地亞哥的飛行表演,飛回在洛杉磯的家。就像《航空操作》雜誌中記載的那樣,在300英尺的高空,他的飛機兩個引擎同時熄火。通過熟練的機動操作,終於成功迫降。雖然沒有人員傷亡,可是飛機還是造成了很嚴重的損傷。
胡夫在緊急著落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去檢查飛機的燃油。正如他懷疑的那樣,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所駕駛的飛機,一直都是使用汽油,而這次被換成了噴氣機煤油。
返回機場後,他找到了負責他飛機的機械師。那個年輕的機械師對他所犯的錯誤也是相當懊惱。站在胡夫麵前,兩行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由於他的疏忽,造成了一架十分昂貴的飛機的墜毀,還差點造成了三名人員傷亡。
你也許可以想象出胡夫的惱怒。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預料到這樣一位驕傲而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會如何嚴厲地批評那位機械師。但是,胡夫並沒有批評這位機械師,而是把自己寬大的胳膊架到他的肩膀上說:“證明給我看,以後你都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我希望你明天能來照料的我F—51。”
家長常常會批評他們的孩子。也許你會期望我對此說“不”。但是,我並不反對這事。我隻會說:“在你批評你們的孩子之前,請先去看看一篇很經典的文章《父親的忘卻》。”這篇文章最先出現在《大眾之家》的社論中。我們得到編者的同意後,把《父親的忘卻》編排在《讀者文摘·精簡版》裏。
《父親的忘卻》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文章。文章內容完全是發自肺腑的,感情真摯。這篇文章撥動了眾多讀者的心弦,反複再版,經久不衰。自從它第一次發表後,它的作者W·李溫斯通·拉恩德寫道:“它就不斷地出現在許多雜誌、家庭刊物、全國報紙上。它被翻譯成了很多種語言。不同職業的人,有的來自教堂,有的來自學校,有的來自大學演講台,都很喜歡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在電台節目上無數次被播出。還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大學期刊和高校的雜誌也轉載了這篇文章。有些時候,小小的一篇文章卻有很神奇的魅力。”
父親的忘卻
W·李溫斯通·拉恩德
我親愛的孩子,請聽我說。我說這些話的時候你已經睡熟了,你的一隻小手輕輕地枕在你的臉頰下,前額金黃微曲的小鬈發有些被汗水弄濕了。我是一個人獨自來到你房間的。剛才,我在書房看報紙,突然一股令人窒息的自責撲向了我。我十分內疚地來到了你的床邊。
這些便是我常常掛念在腦海裏的事情,我親愛的兒子,我曾對你發怒過。我也因為你容裝不整就去學校而斥責過你。我也因為你沒有擦拭幹淨你的鞋子而懲罰過你。你把你的玩具亂丟在地板上的時候,我也大聲嚷嚷過你。
就連早餐的時候,我也不停地批評你。你會把食物灑落在桌子上。你吃飯的時候,把肘靠在飯桌上。吃麵包的時候,你的黃油抹得太厚。當你要去玩的時候,我也正要坐火車出差,你轉過身來,揮舞著小手對我說:“親愛的爸爸,再見!”而我卻皺著眉頭說:“把背挺直些。”
我還跟蹤過你。你那時正趴在地上在玩彈彈珠的遊戲,你的長襪上磨出好幾個洞來。我就當著別人的小孩的麵責怪你,還把你拉了回家。長襪很貴的——隻有你自己去買過長襪你才會更加珍惜!想想吧,我的兒子,從一個父親的角度!
還記得後來,當我還在書房看報的時候,你是怎樣羞怯地走到書房門口,眼神裏帶著一點委屈。當時我瀏覽完報紙,很不耐煩被你打擾,而你還站在門口猶豫。“你到底想要什麼?”我朝你嚷嚷。
你什麼也沒有說,突然跑過來,張開你的雙臂抱住了我的脖子,親吻我。你的兩隻小手緊緊地抱住我,讓我感受到了一顆隻有上帝才有的憐愛之心。這顆純潔善良的心靈即使被忽略了也不會凋謝。隨後,你跑了出去,噔噔噔地跑上了樓梯。
我親愛的兒子,後來,我手中的報紙滑落到了地上,我突然感到一種無以名狀的慚愧。我竟養成了一種喜歡發現別人錯誤,懲戒別人的習慣,對待自己最親愛的兒子,我竟然養成了這麼一種陋習!我這麼做並不是因為我不愛你,是因為我對你的未來賦予了太多的期待。但是,在你身上仍然發現了很多善良、優秀的品質。你的那顆心靈就像遙遠地平線上升起的朝陽。這些好的品質都在你衝過來親吻我,跟我道晚安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我的兒子,我在黑暗中來到你的床邊,跪在你的窗前,滿心的愧疚!
這是一種無力的贖罪。我很清楚,如果在你醒著的時候告訴你這些事情,你也不會理解的。但是,明天我要成為一名真正的父親!我要和你成為死黨,和你一起經受痛苦的考驗,和你一起開懷大笑。如果我還會指責你,我說話的時候就咬舌頭。我會一直念叨這點:“他僅僅隻是一個孩子!一個孩子而已!”
恐怕在我的腦子中,我已把你當成了一個成人。就像我現在所看到的一樣,你蜷曲在你的睡衣裏,如同嬰兒一般。昨天,你還躺在你母親的懷抱中,頭靠著她的肩膀。我對你要求得太多了,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