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譴責其他人,我們應該更努力地去理解他們,我們應該努力去弄明白他們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這比批評更有益處也更能激起更大的興趣;這也能培養起同情、忍耐和善良的品質。
正如約翰遜博士所說:“就連上帝他自己,不到他臨終的那一天,是不會進行末日審判的。”
規則1:永遠也不要批評、譴責、抱怨別人。
2.處理人際關係最大的秘密
蒼天之下隻有一個辦法可以讓別人去做事。你是否停下來仔細思考過這點?是的,這裏隻有一個方法,那就是讓別人想去做這件事。記住,這裏沒有其他的方法了。當然,你也可以拿著左輪手槍頂在別人的胸口,跟他索要他的手表;你也可以要求你的員工好好地配合你工作——通過私底下威脅他們,不好好合作的話就開除;你也可以通過扇孩子耳光或者威脅他們,讓他們做你想做的事。但是,這些粗暴的方法最後並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唯一一個能讓你為我做任何事的方法就是給你所想要的一切。你想要什麼?史古本多·弗洛伊德說,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來源於兩個動機:性欲與想變得偉大的欲望。
約翰·杜威,美國知識最為淵博的哲學家之一,措辭稍有不同。杜威說:“人類本性中最深刻的願望就是變得重要的願望。”記住:“變得更重要的願望。”這意義十分重大。接下來,你會聽到更多的關於這點的說法。
你要得到什麼?其實,你想要的東西並不多,隻有幾樣東西是你真切想要得到的。而且你對這些東西的追求是不可否認的。絕大多數的人想得到以下東西:1健康和長壽
2食物
3睡眠
4金錢和金錢所能購買到的東西
5未來的生命
6性滿足
7孩子成才
8一種被重視的感覺
通常,絕大多數這些想要的東西都可以被滿足——除了一點。但是,這裏有這麼一個欲望,就如同睡眠一樣,就如同對食物的渴望一樣,這個欲望很難被滿足。這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變得偉大的欲望”,是杜威所謂的“變得重要的欲望”。
林肯一次在信中寫道:“每個人都喜歡被讚美。”威廉姆·詹姆斯說:“人類本性中最深層的渴望就是被別人尊重的渴望。”他這裏並是不說“願望”,或“欲望”,或“期望”,他這裏說的是,被別人尊重的“渴望”。
這裏有一種難以滿足又十分堅定的欲望存在於人類靈魂深處。隻有極少數的人尋求到了這種內心的渴望。他們總是能輕易地把別人玩弄於股掌之上。當他們死去的時候,甚至連殯儀館司儀都會感到惋惜。
這種變得重要的渴望是人類和動物最顯而易見的區別之一。比如,當我還是密蘇裏州的一個農場男孩的時候,我的父親喂養著杜洛克大紅豬和純種的白麵牛。我們常常去鄉下的市場上展覽我們的大紅豬和白麵牛。而且我們還在中西部地區的牲口比賽中贏得了第一名。獎品是一個藍色的絲帶領花。父親用薄細棉布把領花小心翼翼地包裹起來,每當有客人來我們家的時候,我的父親就會欣然拿出來展示給他們看。
那些杜洛克大紅豬並不在意它們贏得的獎勵,但是我的父親卻很在意。因為這個獎勵給予了他一種自己很重要的感覺。
如果我們的祖先沒有這種要讓自己變得更重要的強烈的欲望,那麼根本不可能有我們現在的文化。如果沒有這種進取心,那麼我們和動物是沒有多大區別的。
就是這種要讓自己變得更重要的進取心激勵了狄更斯寫下他傳世的名篇;就是這種進取心,激勵著克裏斯托弗·雷恩爵士譜寫下了千古絕唱的交響樂;就是這種進取心讓洛克菲勒賺到了他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也同樣是這種進取心,讓你們小鎮上最富有的人給自己修了一個遠遠超出自己需要的大房子。
也同樣是這種欲望,誤導了許多小青年加入黑幫,導致了許多青少年犯罪。E.P.穆隆尼曾經是紐約的警察局局長,他說一般的青少年罪犯都是因為太自負了。其中有一個小青年,當他被捕後,他的第一個要求竟然是通知當地報紙電視台來報道他,把他捧成英雄。這種出名的方法雖然很節約時間,但是我們不能苟同。實際上,他離自己最初想成名的想法更遙遠了,他走的是一條不歸路。
如果你問我如何來獲得這種自重感,我會告訴你,這是由你性格決定的。這對你而言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例如,約翰·洛克菲勒通過捐款,在北京修建了一所設備很先進的醫院,給很多他從未見過麵的人免費治療疾病,獲得了這種自重感。然而,與之相反的,大盜狄林傑獲得他自己的重要感是通過當一名土匪、銀行搶劫犯和謀殺犯。當聯邦調查局特工追捕他的時候,他衝進了明尼蘇達州的一個農舍裏,他大叫道:“我是大盜狄林傑!我不會傷害你的,因為我是大盜狄林傑!”他對成為美國的頭號全民公敵相當的自豪。
是的,洛克菲勒和狄林傑的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獲得這種自己的重要感的方式。
曆史上,很多名人的例子也讓人捧腹大笑。他們通過自己的方式來獲得這種重要感。比如,喬治·華盛頓,他就很喜歡被人稱做“偉大的美國總統”;哥倫布也很喜歡自己的頭銜“海洋的司令和印度的副王”;林肯夫人就衝格朗特夫人嚷嚷道:“你是母老虎,而且我沒有邀請你,你居然就敢出席?”
伯德在1928年遠征南極時,接受了很多億萬富翁的資助。因為這些億萬富翁知道,當伯德到達南極後,眾多的冰山將會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維克多·雨果,當他知道巴黎的部分街區重新以他的名字命名後,激動萬分。就連最負盛名的莎士比亞,也想方設法地為他家族弄到一枚象征貴族的盾形徽章,以此來彰顯他的名聲。
有時,人們會裝出一副可憐的模樣來贏取同情和關心,然後獲得一種自重感。例如,就拿麥金利夫人來說,她是怎麼來獲得這種重要感的呢?她迫使她的丈夫——美國總統麥金利,不去管那些重要的國家事務,成天躺在床上陪她,摟著她,輕撫她的後背哄她睡覺。她堅持要麥金利總統陪伴著她,就連她去修牙的時候也不例外。有一次,她就因為麥金利不陪她去看牙醫而大發雷霆,而麥金利那個時候正在和他的國務卿討論國家的重大問題。
一次,作家瑪麗·羅伯特·萊因哈特告訴我一個聰明而又精力充沛的小姑娘是如何裝出一副可憐樣來獲取這種被重視的感覺。萊因哈特夫人說:“一天,這個小姑娘可能是一下感受到了自己年齡的壓力,想著自己未來並沒有什麼好指望的。她就倒在了她的床上,接下來的十年,她的老母親成天跑上跑下來照料她女兒的生活。終於,有一天,老母親精疲力竭,離開了人世。這個孩子仍然躺在床上,過了幾周實在不是滋味,她自己又爬了起來,穿好衣服,重新開始了她的生活。”
一些權威專家宣稱人們有時處於一種夢境般的恍惚狀態,實際上是為了尋求一種自己被尊重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他們在殘酷的現實中不曾擁有的。在美國,患這種精神疾病的病人遠遠超過患其他所有疾病的病人的總和。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神誌不清呢?
沒有人能籠統地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們知道,某些疾病,就像梅毒,腦細胞的損傷可能會導致神誌不清。實際上,一半的精神疾病是由於某些生理原因,如腦組織損傷、過量飲酒、吸食毒品。但是,另外的一半——這就是上麵那個故事聳人聽聞的部分——其餘一半的人的神誌不清,顯然不是因為他們生理上的原因。通過最先進的科學檢查,我們發現,他們的腦細胞就如同你我一樣的健康。
那為什麼這些人還是患上了神誌不清呢?
我帶著這個問題來到了美國一家最著名的精神病醫院。我找到他們的主任醫生,這位醫生曾在這個領域獲得過最高榮譽以及其他許多令人垂涎的獎項。當我問到他時,他很直接地告訴我,他也不知道為什麼人們會神誌不清。沒有人知道確切的答案。但是他告訴我,很多人之所以神誌不清,是因為他們在神誌不清的時候會找到一種自己被尊重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他們在現實世界中無法企及的。接著他告訴我一個故事:“我現在有一個病人,她的婚姻簡直就是一個悲劇。她渴望愛,渴望性滿足,想要孩子,還有社會地位。但是她的生活打破了她所有的希望。她的丈夫一點都不愛她。他不但拒絕和她一起吃晚飯,還強迫她每天晚上把飯給他送到樓上去。她也沒有孩子,沒有社會地位。終於,她發瘋了。在她神誌不清的時候,她認為自己已經和她的丈夫離婚了,還保持著她少女時的姓氏。現在她以為自己嫁給了一位英國貴族,現在她堅持我們叫她史密斯夫人。
“至於孩子,現在她每天晚上都以為自己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每次,我去看望她的時候,她總會說:‘醫生,昨晚我又有了一個孩子!’”
生活的巨浪打碎了她所有夢想的小船。隻有在幻想的小島上,那裏陽光明媚,她夢想的小船安靜地停靠在港灣裏,海風輕撫著她的臉頰,海鷗在她頭上飛翔。
這是個悲劇嗎?我不知道。她的醫生告訴我:“如果我能伸手把她拉回現實的世界,讓她保持清醒。我也不願意這麼做的。她現在比以前開心很多了。”
如果有人太渴望獲得這種被別人尊重的感覺,那麼他們就會通過失去理智、神誌不清來得到它。想象一下,我們通過真誠的欣賞、讚美別人就能阻止這種悲劇的發生,這是多麼美麗的奇跡啊!
美國第一個年薪超過100萬的商人是查理斯·斯瓦布(那個時候還沒有個人所得稅,而且200元月薪就認為已經很是富裕的了)。他被安德魯·卡耐基於1921年任命為新組建的美國國家鋼鐵公司的總裁。那時,斯瓦布隻有38歲。後來,斯瓦布離開了美國國家鋼鐵公司,跳槽到了處於困境中的伯利恒鋼鐵公司。他改組了這家公司,使之成為了美國效益最好的一家公司。
為什麼安德魯·卡耐基願意付給查理斯·斯瓦布每年百萬的年薪呢?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斯瓦布是一個天才?不。是因為他比其他人都了解怎麼製造鋼鐵?更不是。查理斯·斯瓦布親口告訴我,他有眾多優秀的手下,這些手下都比他更了解如何生產鋼鐵。
斯瓦布告訴我,他每年可以賺到百萬年薪是因為他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我問他是如何做到的。下麵便是他處理人際關係的秘密,這個秘密應該被刻在青銅上,掛在每個家庭、大學還有商店的門口。孩子們應該牢牢記住這些話,而不是浪費他們寶貴的精力在記憶拉丁文的動詞或者巴西的年均降雨量上,如果我們按照這些話去生活,那麼你我的一生肯定會完全不同。
“我認為我的能力主要是能激發起我周圍人的激情,”斯瓦布這樣說道,“我最大的優勢就是懂得如何去開發一個人最大的潛力。那就是通過欣賞和鼓勵。”
“沒有比來自上級的批評更能扼殺一位員工的進取心了。我從來都不批評任何人。我相信我們應該激勵我們的部下去更好地工作。所以,我更喜歡去讚揚我的部下而不是批評他們的缺點。當我喜歡某事的時候,我就會很真心地讚揚我的下屬,而且從來都不吝嗇我的表揚。”
這就是斯瓦布的名言。但是普通人又是怎麼樣做的呢?剛好完全相反。如果他不喜歡他下屬做的某事,他就會大聲訓斥他的下屬;如果他的下屬做了符合他心意的事,他卻隻字不提。正如同那句古話:“隻要我一次沒做好,我就總是被批評!當我第二次做好了,卻沒有一句表揚!”
“在我廣泛交往的一生中,認識了世界各地很多很偉大的人物,”斯瓦布說,“我發現他們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會很真心地讚揚欣賞別人的工作而不是批評別人的努力。”
他也很坦率地說,這也是安德魯·卡耐基成功背後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安德魯·卡耐基不管是在公開場合還是私底下都會很熱誠地讚揚他的下屬。
安德魯·卡耐基甚至希望在他的墓碑上都刻下讚揚他助手的語句。他為自己寫的墓誌銘是這樣寫道:“這裏躺著一個人,他知道如何去表揚他周圍那些比他更聰明的人。”
真誠地讚揚別人就是約翰·洛克菲勒成功處理人際關係的首要秘密。例如,他的一個合夥者,愛德華·貝德福德因為雇用了一個騙子,導致他們在南美的公司損失了100萬美元。約翰·洛克菲勒也許會批評他,但是,洛克菲勒知道他已經盡力了——而這件事已經過去了。於是,洛克菲勒決定找些事情來表揚他。最後,他發現了一閃光點來讚揚貝德福德,那就是貝德福德為洛克菲勒節省了百分之六十的投資金額。“這相當不錯,”洛克菲勒對他說道,“我們常常都沒有貝德福德做得那麼好。”
我知道一個故事,雖然它從來都不會發生,但是它蘊涵了一個真切的哲理。下麵便是這個故事:“有一個農婦,結束完一天繁重的勞作後,她把一堆堆的幹草放在了那些農夫的碗前。那些農夫罵道:‘你是不是瘋了?’她答複道:‘憑什麼啊?我如何才能知道你們注意到了我每天都給你們做的是飯菜而不是稻草?在過去的20年裏,我天天為你們做飯。但是我從未聽起你們提起過我做的飯菜!’”
幾年前,有一個關於離家出走婦女的調查。你能猜到什麼是這些婦女離家出走的最大的原因嗎?原因就是“缺少尊重”。我敢打賭,那些離家出走的丈夫也肯定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有些時候,我們太不把我們的愛人當回事了,從來都不讓他(她)知道我們很尊重他(她)。
我班上的一個同學告訴我,有一次,他的妻子提出過這樣一個要求。他的妻子和其他別的一些女人參加了教堂組織的一個自我改善計劃。她讓她的丈夫給她提出六個讓她成為好妻子的建議。他在班上說道:“當時我很詫異。對我而言,給她提出六條建議是件十分簡單的事情。但是,她也可以很輕鬆地給我提出上千條的建議。我對她說:‘讓我好好想想,我明天再給你答案。’“第二天早晨,我一大早就起來了,給花商打電話,叫他們給我送六枝紅色的玫瑰花過來。並且在花束中的字條寫上:‘我怎麼都想不出六條改變你的建議。我就愛現在這個你。’“傍晚我回家的時候,你們猜猜是誰在門口等著我?對!就是我的妻子。她眼裏含著淚光。無需多說,我十分慶幸我並沒有按照我妻子要求的那樣給出六條建議。
“接下來的那個星期天,當我的妻子在教堂裏彙報完了這件事,幾個和我妻子一起學習的婦女專門來我家拜訪我,她們說:‘那是我們聽說過的最體貼的話了。’這樣,我意識到了欣賞所帶來的不可思議的力量。”
佛羅倫薩·齊格菲爾德是有史以來最負盛名的製片人,是他讓百老彙如此出名。而他的盛名正是因為他敏銳的能力——讓眾多美國女孩更加容光煥發。他總是能發現那些醜小鴨身上的閃光點,然後把她們包裝成舞台上眾人矚目的明星。他深知讚美和自信的力量,他通過最直接的讚美和體諒,讓女孩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而且他特別注重實際:他把合唱隊女孩的薪水從30美元一周漲到了175美元一周。他也很具紳士風度,在富麗秀的晚會上,他公開讚美那些明星,然後還接著表揚了那些美國小姐幕後的合唱隊的女孩。
我曾經沉迷於當時流行的節食風潮,六天六夜也沒有吃東西。其實,這並不難。當到了第六天晚上的時候,我已經沒有第二天晚上那麼餓了。我知道,如果有哪個人不讓他的親人或者員工六天六夜都不吃東西的話,他肯定會有一種強烈的負罪感。但是,他們卻讓他們的親人、員工六天、六周,甚至六年都得不到一句誠摯的讚揚。然而他們卻不知道,每個人對讚美的渴望正如同對食物的渴望那麼強烈。
阿爾弗雷德·隆特,是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演員之一,曾扮演過《維也納的留尼旺》裏的男主角。他說:“沒有一件東西,比我對自尊的渴望更迫切。”
我們常常給我們的孩子、家人、員工補充身體的營養,但是我們什麼時候才會給他們補充他們自尊的營養呢?我們為他們提供烤肉和馬鈴薯來補充他們的能量,但是我們卻忽略了用一些讚賞之詞來讓他們更有信心。其實,隻需要很少的一些讚賞之詞,就可以讓他們在未來的數年裏保持著很好的狀態。
保羅·哈維在他主持的電台節目裏講了一個故事。故事講的是真誠地讚美別人是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的。很多年前,底特律的一位老師讓史蒂夫·莫裏斯幫他捉一隻小白鼠。這隻小白鼠逃跑進了教室裏。史蒂夫·莫裏斯雖然是盲人,可是他卻有常人不及的聽力。老師知道這點,他真誠地讚美莫裏斯敏銳的聽力。這是第一次,莫裏斯被別人讚揚到他極具天賦的耳朵。數年之後,他回憶到當時的情境說:“老師給我的讚美是我新的一生最初的開始。”你們看,從那時起,他開始注重培養他的聽力。最終,他成為了20世紀70年代最受歡迎的歌手和作曲者,他就是史蒂夫·王爾德。
有些讀者現在可能說:“哈,這些都是騙人的。你滿口胡言。你舉的都是名人的例子,如果不是名人,那根本不管用。”
當然,奉承對那些有自我見解的人幾乎不管用。那是因為這些奉承太膚淺了,太自私了,太過於敷衍了。這樣的確起不到什麼作用。當然,有些人太急於讚揚別人了,他們就像那些餓極了的人去啃地上的青草,吃蚯蚓一樣。
維多利亞女王也對奉承很敏感。本傑明·迪斯雷利首相也承認他在稱讚女王的時候格外注意,用他的話來說“小心翼翼”。但是迪斯雷利也是有史以來統治幅員遼闊的大英帝國最懂得禮貌、機敏的人。他很聰明,做事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很多我們沒有注意到的事物,他卻能注意到,奉承就如同偽劣商品,如同假鈔一樣,如果你很隨意地奉承別人的話,那麼最終你會陷入麻煩的。
那什麼是奉承和讚美的區別呢?其實,很簡單。讚美是十分真誠的,而奉承卻是敷衍的。一個是我們真心實意的讚美,另一個是信口開河,別有動機。一個是真摯的羨慕,另一個是虛情假意的浮誇。
一次,我到墨西哥城的差普洱提匹克宮,看見了墨西哥英雄阿爾瓦羅·奧布雷貢的半身雕像。在雕像的下麵刻著這樣的話語:“永遠都不要害怕那些進攻你的敵人,你要小心那些奉承你的朋友。”
不!不!不!我不是在說奉承!還遠不止這些!我是在說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我再次重複:我是在談論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英王喬治五世在白金漢宮的牆上懸掛著六句座右銘。其中的一句是這樣說的:“不要輕易奉承他人,也不要接受那些廉價的讚美。”對!奉承就是廉價的讚美。我曾經看過一個關於奉承的定義,我認為相當不錯,值得在這裏提一下:“奉承僅僅隻是告訴了別人他自己的偏見。”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說:“無論使用什麼樣的語言,除了描述出你自己的想法,別的什麼也描述不出來。”
如果我們所需要做的僅僅隻是奉承的話,那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人際關係方麵的專家。
當我們沒有思考其他確切的問題的時候,實際上,我們花費了我們百分之九十五的精力來思考關於自己的問題。現在,如果我們停下來不再想自己,而是去想想別人的優點。那麼我們就不會再太輕易地說出那麼低級、幼稚的奉承別人的話語了。
我們日常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種美德就是讚賞別人。當我們的孩子帶回家一張非常不錯的成績單時,我們常常忽略了表揚他們。還有,當我們的孩子第一次成功烘烤出可口的蛋糕或者搭建好一個鳥巢時,我們仍然忘了表揚他們。沒有任何東西比來自家長的肯定和表揚更能激勵我們的孩子了。
今後,當我們在餐館裏吃著美味的法式牛腰肉時,請不要忘記讚揚廚師長這道菜十分可口;當一位疲倦的推銷員謙恭有禮地跟你推銷某物的時候,請不要忘記讚揚他們的禮貌。
任何一位部長、演講家都深知在演講時,當眾說那些泄氣的話是不會有任何積極的作用的,也不會受到別人的肯定之詞。那什麼樣的話語能對我們辦公室裏的、商店裏的、工廠裏的員工起到事半功倍的激勵作用呢?從我個人的人際交往經驗來看,我們永遠都不要忘記一點,所有和我們共事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類,而且他們都渴望得到肯定。每個靈魂都渴望獲得讚美。
在你每天的旅途上都留下些友愛的讚賞火花,那麼當你下次路過的時候,你就發現到處都有友誼之火溫暖著你。
康涅狄格州,新菲爾費爾德的帕梅拉·達漢姆,在她的工作職責中有一項就是督導她的下屬。一次,她發現一個門童,工作效率很低。其他的員工都嘲笑他,故意在他負責的樓道上亂扔垃圾。她感到很可惜,寶貴的時間都白白浪費了。
帕梅拉嚐試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激勵這個孩子。她留意到他時不時地會做出一件很不錯的工作。於是,她當著眾人的麵表揚了他。接下來,每天他的工作都有一定的進步。不久,他工作起來已經很有效率了。如今,他的工作完成得相當不錯,而且得到了其他員工的讚揚和肯定。真誠的讚賞往往能收獲很好的結果,但是批評和奚落卻不能。
傷害別人不僅不能獲得改變他們的效果,而且根本不應該這樣去做。這裏有一句古話,我抄下來,貼在我浴室的鏡子上麵,讓我每天都不得不看到:我的一生僅此一次,因此,我所能做的任何美好的東西、善良的舉動我都應該立即展示給所有的人,因為我的一生僅此一次,所以我不應該排斥或是忽略它。
愛默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所以,我會時刻向別人學習。”
如果愛默生都是這樣,那麼我們這些普通人更應該是這樣。請停止對自己的那點小成就念念不忘吧!請努力地看清別人的優點,及時地給予別人最誠摯的讚賞。“真心地給予別人肯定,不要吝嗇你的讚美。”人們會因為你的肯定和讚美而歡呼雀躍,而且會用心銘記你的話語,直到永遠。
規則2:誠摯真切地欣賞別人。
3.激發別人的強烈需求
我經常在夏天去緬因州釣魚。對我而言,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喜歡草莓和冰激淩。然而,魚兒們喜歡蚯蚓和蠕蟲。所以,當我去釣魚的時候,我就不會想我想要的,我隻會去想魚兒們想要什麼。所以,我不會去咬綁著草莓和冰激淩的魚鉤,而是會串好蚯蚓魚餌,扔到魚兒麵前,對它們說:“你們不是喜歡這個嗎?”
當你在釣“人”的時候,為什麼不用這種相同的理論呢?
這就是勞埃德·喬治的做法。勞埃德·喬治是英國一戰時期的首相。有人問道,很多戰時功勳卓著的領導者,如威爾森、歐蘭度、克裏門索,逐漸都會被人一一忘卻,而他是如何做到戰後仍然掌管大權的呢?他回答道,他的持續執政主要是歸功於他知道在什麼樣的魚兒麵前放什麼樣的餌料。
為什麼現在要談論我們想要什麼呢?這不是很幼稚、荒唐嗎?當然,你對你所想要的東西很感興趣,但是別人並不在意。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和你一樣:我們對我們想要的東西都很感興趣。
所以,唯一一個能影響別人的方法就是跟他們談論那些他們想要的東西,並讓他們知道怎麼樣才能得到它。記住,以後你想要別人為你做什麼事的時候,一定要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說他們想要的東西。例如,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戒煙,不要在他們麵前說教,不要談論你想要的,而是跟他們好好說,吸煙可能導致他們在入選籃球隊的時候落選,或者在百米賽跑中失敗。
無論你是在對待孩子、笨蛋,還是黑猩猩的時候,都最好記住這一點。有一次,拉爾夫·王爾多·愛默生和他的兒子試圖把一頭牛犢趕進牛舍。但是,他們犯了大家都會犯的錯誤,他們隻是想他們想要的,於是他跑斷了腿也沒把牛趕進牲口棚。他的愛爾蘭女傭,沒有讀過書也不會寫字,但是她比愛默生更了解馬和牛。她讓牛犢吮吸她的手指就像吮吸母牛的乳頭一樣,然後慢慢地把牛引回了牛舍。
自從你出生後,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你自己的動機。那讓你給紅十字會大筆的捐款的時候呢?也是的。這個也不在例外。你給紅十字捐款是因為你想伸出你的援助之手,你想要成全你的美麗、無私、神聖的舉動。
如果你對行善的感覺比不上你對金錢的喜好,那麼你就不會給紅十字會慷慨解囊了。當然了,你行善也可能是因為你不好意思拒絕或者被你的顧客要求這麼做。但,一件事是確定的:你之所以捐款是有所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