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裏·歐福史屈特在他的啟蒙書《影響人類行為》一書中說道:“行為映射出我們基本的欲望……無論是在商業、家庭、學校中,還是政治中,我給那些提建議者最好的建議就是,首先激起對方急切的欲望。能做到這點的人,將掌握世界;不能做到這點的人將孤苦終老。”
安德魯·卡耐基,一個貧窮潦倒的蘇格蘭小夥。他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才兩分錢一小時,最後他捐贈出了3.65億。早年的時候,他學到的唯一一個能影響別人的方法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談論別人想要的。雖然,他隻讀過四年書,可是他卻學會了如何和別人打交道。
有一次,他的嫂嫂擔心她的兩個兒子擔心得生病了。她的兩個兒子都在耶魯上大學。他們各自忙於自己的事情,忽略了給家裏寫信,也沒有意識到他們母親信中的焦急。
卡耐基卻提議打賭100美元,他說他甚至能不要求他們回信就能得到他們的回信。很多人都不相信,於是紛紛加入了進來。於是,卡耐基給他的侄兒各寫了一封信。在信封末尾處很隨意附帶上了一句話:“我隨信寄了五美元。”可是,實際上他並沒有把錢裝進信封裏。
回信來了,兩個侄兒先是謝謝好心的安德魯叔父寄去的鈔票——你可以猜到下麵寫的是什麼了。
另一個更有說服力的例子來自於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的史坦·諾瓦克。他曾經參加過我的這個課程。一天,史坦晚上下班回家,發現自己最小的兒子提姆趴在客廳的地板上又哭又鬧。因為提姆第二天要去上幼兒園了,而他怎麼也不願意去。通常情況下,史坦會把孩子趕回屋子去,叫他最好還是決定去上幼兒園。但是,這次史坦意識到這樣做無益於讓孩子保持著一種很高的積極性去上幼兒園。於是,史坦坐下來仔細思量:“如果我是提姆,我會因為什麼高興去幼兒園呢?”接下來,史坦和他的妻子把那些提姆可能感興趣的事情的一一列舉下來寫在了一張紙上,比如在手上畫畫、唱歌、交新朋友。然後他們開始實施起來。“我的妻子,李莉,我的另一個孩子鮑勃,我們全都在廚房的餐桌上開始在手上畫畫,都玩得興高采烈。”不一會兒,提姆就偷偷趴在牆角邊看我們。然後,他也要求參加。“不行,你必須先去幼兒園學怎麼在手上畫畫才行。”我帶著十萬分熱情,我從他的角度把我們列舉在紙上的事情一一解釋給他聽,告訴他在幼兒園裏他能過得有多麼的開心。第二天早晨,我還以為我是全家起得最早的人,可是我卻發現提姆居然睡在客廳的沙發上。“你在這裏幹什麼?”我問道。“我是等著去幼兒園,我不想遲到。”我們全家人的配合激起了提姆心中的渴望,而這種渴望是討論和威脅不能及的。
明天,也許你會勸告別人做某事。但是,在開口之前,停下來想一想:“我如何才能讓這個人想要去做這件事呢?”
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不至於冒冒失失、毫無結果地跟別人談論我們自己的願望。
曾經,我到紐約去租用一家大酒店的舞廳。每個季度租用20天用來開辦一係列的講座。可是,有一季度,我突然被通知我需要償付原先三倍的租金。而那時,我已經印好了入場券,通知告示也發布了,這時候我才得知這一消息。自然的,我不想付這筆增加的租金,但是跟酒店談論我們所想要的又有什麼作用呢?他們隻對他們想要的東西感興趣。於是,幾天之後,我找到了他們的經理。
“接到你們的通知我有些意外,”我說道,“但是我並不埋怨你們。如果我也處在你的位置,我也會親自寫出類似的信。你身為酒店經理的職責就是盡可能地為酒店增加收入。如果你不這樣做的話,就會被炒魷魚,而且也應該被炒魷魚。現在我們把你堅持增加租金的好處和壞處都寫下再仔細比較一下。”
於是,我拿出一張紙,在中間畫出一條線,一邊寫上“好處”,另一邊寫上“壞處”。
我在好處那邊寫下:“舞廳費用。”我繼續說道:“如果你把舞廳租給別人開舞會或者開其他的會,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你會得到比開講座更多的舞廳費用,如果我每個季度都在這裏租下20天開講座,對你們當然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壞處這邊。第一,比起你從我這裏增加收入,我隻得另尋別的地方來開辦講座了。這樣,你將減少收入。
“這裏還有一個壞處。我開辦的這些講座吸引的都是接受過良好教育、層次很高的人來你們的酒店。對你們來說,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廣告,難道不是嗎?事實上,即使你們花5000美元來打廣告,也沒有我的講座能吸引這麼多高層次的人來你們的酒店。這對一家酒店而言,是不是很有價值呢?”
在我說的時候,我寫下了這兩個“壞處”,然後把紙交給了經理。我說:“希望你能仔細地考慮到所有的好處和壞處再作出最終的決定。”
第二天,我就收到一封信。酒店通知我租金上調了50%,而不是原來的300%。
請注意一下,我得到最後的這個結果,並沒有提過我想要什麼。我一直都在談論他們想要的,而且他們怎樣才能得到。設想一下,如果我像一般人那樣暴跳如雷般地衝進辦公室,嚷嚷道:“你們到底是什麼意思?現在我的入場券都已經印好了,公告也發布出去了,現在卻要來收三倍的租金?太可笑,太荒謬了!我絕對不會支付的!”
那麼,照這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一場爭論就會鬧翻了天——而到最後,即使他意識到他錯了,但是出於他的自尊心也會很難使他有所讓步的。
關於為人處世,亨利·福特有一句傳世名言:“如果成功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了解對方的觀點,從他們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的確就是這樣的,我想再次強調一下:“如果成功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了解對方的觀點,從他們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這段話很簡單,也很容易明白,每個人隻要瞟一眼就應該明白它所蘊涵的真諦。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時候,都忽視了其中的道理。
再舉個例子,明天早晨的時候看看你桌子上的那些信件,你會發現其中絕大多數都粗暴地無視這個真理。就拿下麵這封信來說吧。這封信來自一家廣告公司的電台部門主管,這封信發給了全美各地的電台經理。(在每個括號內,是一般普通人對這段文字的反應。)印第安納州布蘭克維爾
約翰·布蘭克先生
親愛的布蘭克先生:本公司希望在全美電台廣告業務領域一直保持領先的地位。
誰會關心你們公司的希望?我隻關心我自己的問題。銀行準備沒收我按揭付款的房子;又有地方暴發了蟲災;昨天的股票大趺;早上我又錯過了八點十五的班車;昨天晚上瓊斯竟然沒有邀請我去他們的舞會;醫生也告訴我血壓偏高、有神經炎,頭皮新陳代謝過快。然後,又發生了什麼呢?早晨,我焦急地來到我的辦公室,打開我的郵件,卻讀到來自紐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談論著什麼他們公司的希望。如果他能意識到他的信件所造成的第一印象,他就會退出廣告界,改行去生產消毒液。)
我們部門的廣告客戶主要是電台。每年,我們的收入都在廣告行業中名列前茅。
你們規模很大,業績又遙遙領先。是又怎麼樣?即使你們有通用汽車、通用電器和美國陸軍司令部總和那麼大,我也不會搭理你們。隻要你有一般商人的常識,你就應該知道我隻對我們公司的規模有多大感興趣——而不是你們公司的規模。你所談論的這些你們公司的成功隻會讓我覺得我們的渺小和失敗。)我們希望給我們的客戶,提供最新的有關電台的信息。
你們希望?你們希望?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笨蛋!我對你的希望或者美國總統的希望一點都不感興趣。讓我最後再告訴你一次,我隻對我希望的東西感興趣!而你在你那荒唐信中對此隻字未提。)所以,你可以把本公司列為你們電台每周資訊的優先選擇的對象——包括在黃金時段插播廣告的細節。
“優先對象”你膽子真大!你誇誇其談你們公司的龐大就是為了讓我們感覺到自己公司的無足輕重嗎?然後你要求我們把你們公司列為“優先對象”,你卻連“請”都不說?)迅速回信,並告知我們你們最近在忙的事,將對彼此有益。
你這個白癡!你寄給我一封廉價的複印的信——一封好似秋葉寄得天翻地覆的信。而你居然敢在我對住房抵押、蟲災、高血壓惴惴不安的時候,要我坐下來,親自閱讀一封你寫來的私人信件,還要我迅速回信!你在想什麼呢?難道你不知道我也像你那樣忙嗎?還有,既然是你們在請求我們做事情,那麼又是誰給了你特權來讓你來命令我們呢?你說這件事將“彼此有益”,最後,你終於知道我想要什麼了。可是,怎麼樣對我有益,你卻含糊不清!)電台部門經理約翰·布蘭克再次誠懇地敬上:所附上的布蘭克維爾日報副本,對你們有參考價值,也許你們會在你們電台上廣播出來。
終於,在信的末尾處,你提到了一個也許可以幫助我解決問題的事情。那你為什麼不在信開始時說呢?但是,這樣還是沒有用。任何廣告界的人犯了你這種問題都肯定是腦子有病的人。你不需要我們回信告知你們我們的近況,你需要的是一誇脫的碘,注射進你的甲狀腺。)如果有人一生致力於廣告界,擺出一副人際關係專家的架子,卻寫出一封這樣的信來,那麼我們還不如拿著問題去向屠夫、麵包師和汽修師請教。
這裏有另外一封信,是愛德華·沃麥倫寫的。他是一家大型貨車運輸公司的主管,也曾來聽過我的這個講座。那下麵的這封信將會給收到它的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讀完了,我再告訴你。
紐約布魯克林前街28號次裏加公司發信人:愛德華·沃麥倫先生
敬的先生:
由於絕大多數的物資都是傍晚送來,我們外發貨物接收站的工作受到了延誤。這種局麵造成了我們接收站的交通堵塞,人員加班,有時甚至延誤了發車時間。11月10號,我們接收站收到貴公司510件貨物,這些貨物到達時已經是下午4點20了。
我們懇請貴公司的合作,共同來克服這種由於貨物較遲到達所帶來的不良效果。我們能否請求貴公司以後發送貨物時,盡可能地讓你們的貨車早些到達或者盡可能早晨先送來一部分貨物。這樣安排對於你們而言的好處是,你們的卡車可以更迅速地發車回來,而且貴公司的送來的貨物,會在貨物要求的日期就送抵目的地。主管某某讀完這樣一封信,次裏加公司的銷售經理在信後寫上了評語,轉交給了我。
這封信恰恰起到了和原意完全相反的作用。總的來說,這封信開始的時候,描述了接收站的困難,但是這並不是我們感興趣的地方。然後,向我們要求合作,卻沒有想過這樣的要求是否會導致我們的不方便。最後,在末尾一段,終於提到了如果我們配合的話,我們的卡車可以更迅速地發車回來,而且我們的貨物也會在要求期限之前到達。
換句話說,那些我們最感興趣的東西直到最後才提出來說,而且這樣產生的整體效果是敵對的而不是合作的。
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是否能重新寫這封信,來改進它。這裏,我們不要再浪費任何時間來談論我們的問題。就如亨利·福特說的:“我們應該了解別人的觀點,從他們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下麵是改進這封信的一種方法。也許不是最好的,但是不失為一種提高。
紐約布魯克林前街28號次裏加公司次裏加公司轉交沃麥倫先生
親愛的沃麥倫先生:
貴公司14年來一直是我們公司的最佳客戶之一。當然,我們對貴公司的長期關照十分感激。我們也希望能給予你們更快捷、更有效的服務。然而,我們很遺憾,現在我們還不能向你們提供這種更好的服務。這是因為你們的貨車常常在黃昏時才把貨物運達我們接收站,就像11月10日那天。為什麼我們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呢?因為其他許多公司也是在下午,快到黃昏時,才把貨物送抵我們這裏。這樣的話就造成了我們接受站的擁堵。這就使得貴公司的貨車不可避免地在碼頭受阻,甚至導致貴公司貨物的發車延誤。
這種情況很糟糕,但卻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貴公司盡可能地在早晨把貨物送抵我們接收站,你們的貨車就可以及時返回,並且你們的貨物也可以立即發出。而我們的員工晚上也可以早點下班,回家好好享用貴公司提供的美味意大利通心粉和麵條。
不管貴公司的貨物什麼時候達到,我們仍然會盡我們最大努力來為貴公司提供及時的服務。你們很忙,不必回信。主管某某芭芭拉·安德森,在紐約一家銀行工作。因為她孩子的健康問題,她想搬家到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去。她運用了在我課堂上所學到的原理,給鳳凰城的12家銀行寫了如下的求職信。
敬的先生:
本人在銀行工作了十餘年,像你們這樣快速發展的銀行也許會對我感興趣。
本人曾在紐約一家信托銀行從事過各種工作,現在我的職位是支行經理。熟悉銀行各部門業務,包括與儲戶的關係、信用、貸款和管理。
我將於五月搬遷至鳳凰城,我相信我將有助於貴公司的發展和贏利。本人將於4月3日到達鳳凰城,如果能給予我機會,讓我展示如何有助於銀行達到目的,我將十分感謝。
此致
商祺
芭芭拉·安德森
你們猜猜安德森寄出信後,得到了什麼樣的回應?12家銀行中的11家讓她去麵試。為什麼呢?安德森夫人並沒有反複強調她想要什麼,而是在信中寫明能如何幫助他們這些銀行,把注意力集中於銀行想要什麼,而不是她想要什麼。
數以千計的推銷員,穿行在各條大街上。他們疲倦、失望,甚至入不敷出。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們總是想著他們想要的,他們卻沒有想想什麼是你我想要買的。我們總是熱衷於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如果推銷員能向我展示他們的服務或者器械是如何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他們就不需要再向我們推銷了,我們自己都會去買他們的產品,讓顧客感覺是自己要買——而不是別人讓他買的。
然而,很多推銷員做了一輩子的推銷,卻從來沒有從顧客的角度想過問題。比如說,以前我住在森林山丘,那是紐約長島的一處私人房地產社區。有次,當我去那邊的時候,偶然遇見了一名在那邊長期從事不動產買賣的商人。我很急切地問他,我的水泥房是以金屬條還是空心磚蓋成的?他說不知道,隻告訴了我那些我已經知道的東西,讓我打電話去問問社區的園藝協會。第二天早晨,我又收到一封他的信。在信裏,他仍然沒有給我想要的信息。他隻是重新複述了一遍,然後還好意思讓我把我的房屋保險交給他代辦。
他並沒有興趣來幫助我,他所感興趣的隻是如何幫助他自己。
奧巴馬州伯明翰市的霍華德·魯卡斯,他告訴來自同一家公司的兩個推銷員處理同樣情況的兩種不同方法。他說道:“幾年前,我在一家公司的管理層。我們公司附近有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區域總部。他們把區域劃分給每個推銷員,我們公司所在區域被劃分給了兩名推銷員。一個是卡爾,另一個是約翰。
“一天早晨,卡爾來拜訪我的辦公室。閑談中提到了他們公司正在推出一種針對白領的人身保險計劃。他認為我們過些時候會感興趣,並許諾我們在他獲得了更多的資料後會再來看我們。同一天,還在人行道上,約翰看見了我們就叫道:‘嘿!魯克,等等,我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他氣喘籲籲地跑過來,十分興奮地告訴我們他們公司現在推出的白領人身保險計劃(這個計劃和卡爾告訴我們的那個保險計劃是同一個計劃)。他想讓我們做第一批受保人。他隻告訴了我們很少的一些資料,最後還說:‘這次的保險和以往的完全不同了,我會讓公司裏的其他人明天過來給你具體的解釋。現在,就請簽了這申請表,這樣的話他明天就能帶給你們更多針對性的資料了!’他的這種熱情刺激起我們想要購買這份保險的欲望,即使那時我們還不了解這份保單的詳情。當他們把保單送到我們手頭的時候,我們發現和約翰最初的描述是完全相同的。他不但讓我們每個人都買了份保險,而且稍後還讓我們追加了投保額。
“本來卡爾應該拿到這筆生意,但是他並沒有努力激起周圍人們購買的興趣。”
現在世界上充滿了自私自利又貪得無厭的人。於是,那些極少數的不自私的人,他們熱心幫助別人,這樣,同時他們也受益匪淺。因為隻有很少這種熱心幫助別人的人,所以與他們競爭的人也很少。歐文·楊是一位著名的律師,也是美國一位很偉大的商界領袖。他曾經說:“那些可以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的人,他們就能掌握別人是怎麼樣思考的,永遠也不必為自己的前途擔心。”
如果你讀完這本書,你能明白一點——不斷讓自己從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問題。如果你學到了這一點,這就會成為你未來事業的基石。
從別人的觀點來看待問題,激起別人的占有欲並不是為了教你如何操縱別人,而是更清楚指出你的優勢和別人的劣勢。雙方都應該從協商中獲得雙贏。在給沃麥倫先生的信中,通信的兩方都會因信中的建議而受益。而無論是銀行還是安德森夫人都會因為雇用了安德森夫人而雙贏。因為銀行雇用到了一個更有價值的職員,而安德森夫人也找了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還有魯卡斯購買約翰的保險,雙方也獲得了雙贏。
另一個通過激起別人興趣而獲得雙贏的例子是來自羅德島州瓦維克的邁克·威登。他是殼牌石油公司的地區銷售員。邁克想成為他們地區首屈一指的銷售員,但是該區域內有一個加油站老是拖後腿。這所加油站是由一位年紀大的人掌管,他總是不願意主動花錢去維護加油站的清潔工作。這個加油站看上去也邋裏邋遢,其業績也大受影響。
這個經理無論如何也不願意聽從邁克的建議和勸告來更新加油站的設施。在經曆了很多次苦口婆心的談話溝通之後這個經理仍然沒有一點改進。邁克決定邀請這位經理,讓他好好參觀一下他所管理轄區內最先進的加油站是如何工作的。
這位經理參觀完最先進的加油站後,被裏麵現代化的設施和服務震驚了。他隨後便更新了他加油站的設施,立馬就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成效。這個加油站也成為了邁克所轄地區業績最好的加油站之一。他所有的規勸和建議都沒有起到作用,但是通過激起這位老經理的興趣,通過讓這位老經理參觀最先進的加油站,他實現了他的目標。這樣,不論是那位老經理還是邁克都獲得了雙贏。
很多人上完大學,除了讀了幾本維吉爾的書,學會了微積分,卻沒有發現人們的腦子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美國開利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空調生產廠商。我曾經給那些即將進入這家公司的應屆畢業生開過一次講座,講座主要是關於如何才能有效率地講話。一個學生想讓其他學生在空閑時間跟他一起打籃球。他是這樣說的:“我想和你們一起來打籃球。我很喜歡打籃球。但是最近幾次,我去籃球館都沒有足夠的人能一起打。而另外的日子又有兩三個人去籃球館。我希望明天晚上想打籃球的人都一起去。我很想玩籃球!”
他是否提起過你想要的事情呢?你不想去籃球館,其他人也不想去,難道不是嗎?你並不關心別人想要的,別人也不會關心你想要的。
他是否向你展示了去籃球館,你能獲得什麼有意思的東西嗎?當然,去籃球館會讓你更有活力,頭腦更有精神,更多的樂趣,還有籃球。
再次重複歐福史屈特的名言:“首先激起對方急切的欲望。能做到這點的人,將掌握世界;不能做到這點的人,將孤苦終老。”
在我的培訓課上有位男士,他很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體重過輕,而且不好好吃飯。他們斥責打罵都不管用。他們總是對孩子說“你媽媽想讓你吃什麼什麼,你爸爸想讓你吃什麼什麼”。
小孩子會對他們大人的勸告感興趣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就像要讓你對沙灘中的一粒沙感興趣一樣。
從常理來說,沒有人會期待一個三歲的小孩可以站在一個30歲男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然而,這就是他父親之前所期待的。這完全不合常理。最終,他的父親還是認清了這一點。他問自己:“到底什麼才是兒子想要的呢?”
當人們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後,事情就開始變得容易了。一個孩子有一個小小的三輪兒童車,他特別喜歡騎他的小三輪車。然而街上還住著另外一個小男孩。這個小孩是個小惡霸,就喜歡欺負比他弱小的孩子。他常常去搶那個孩子的小三輪車騎。自然而然的,那個孩子隻有哭著跑回家,叫他媽媽保護他。他媽媽便會出去把那個小惡霸趕下車,讓那個重新騎上去。這種事情基本上天天都要發生。
那麼,這個小男孩想要什麼呢?這個問題並不需要福爾摩斯來回答。他隻是想要他的自尊,他的脾氣,還有被別人尊重的欲望——這些都是孩子天性中最重要的情感因素,致使他想要對那個小惡霸報複,想要打歪那小惡霸的鼻子。隨後,他的父親告訴他如果想要有一天把那個小惡霸痛扁一頓的話,一定得好好地聽媽媽的話,好好吃飯。從此以後,在吃飯方麵,這個小孩再也沒有一點困難了。他開始吃菠菜、泡菜、鹹鯖魚——隻要是能讓他長得更強壯的食物,他都會吃。
解決完這個問題後,他的父母又根據這個思路解決了另一個問題:這個小孩有個不光彩的習慣——總是尿床。
小男孩和他的奶奶一起睡。早晨,他的奶奶總是會感到床單濕漉漉的。奶奶對這個男孩說道:“瓊尼,你看,你昨天晚上都做了什麼!”小瓊尼說道:“不!不是我做的,是你做的!”批評,打屁股,羞辱他,他的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不要這樣做,但他們所有的努力都沒有能讓床單不被尿濕。終於,他的爸爸媽媽自省道:“我們要怎樣做才能阻止他尿床呢?”
小瓊尼想要什麼呢?首先,他想要穿著睡衣睡覺,而不是像他的奶奶一樣穿著一件寬大的睡袍睡覺。他的奶奶早就受夠了小瓊尼尿床的壞習慣了,很高興地就給他買了一套小睡衣。其次,他想要張自己的小床。可是,這點他奶奶很反對。
小瓊尼的媽媽把他帶到布魯克林的一家百貨公司,他的媽媽故意對女售貨員說:“這個小紳士想要買點東西。”售貨小姐很有禮貌地問小瓊尼:“小夥子,你想要些什麼呢?”小瓊尼站直了說:“我想要買張小床。”後來,小孩相中了那張他媽媽事先給他選好的小床。第二天,小床被送了過來。那天晚上,小瓊尼驚喜萬分。他爸爸剛一回家,他就跑下樓,叫喊道:“爸爸!爸爸!快上樓來看看我買的小床!”父親上樓來,看了看小床,用查理斯·斯瓦布的話來說,他是“真誠地認可,而且一點也不吝嗇他的表揚”。“你再也不會尿床了,是嗎?”父親問道。“啊!不了!再也不了!我不會在這張床上尿床的!”小男孩為了他的自尊,實現了他的承諾。這張床是他的床,是他自己挑選的。
現在他晚上睡覺也穿著他的小睡衣,像個十足的小大人一樣。他想讓自己像一個小男人那樣,而他也做到了這點。
另一個父親,K·T·達奇曼,我們培訓班的一位電信工程師。他的女兒老是不吃早飯,無論怎麼責罵、勸說、哄她,小女孩就是不吃早飯。最後,他的父母親也自我反省:“我們如何才能讓她想吃早飯呢?”
這個小女孩愛模仿她的媽媽,這樣能讓她感覺自己長大了,也很成熟。於是,有一天早晨,他們讓這個小女孩來做早飯。當小女孩正在做麥片粥的時候,父親來到了廚房。小女孩很興奮地說:“爸爸,快看,我在做麥片粥呢!”
隨後,小女孩竟然吃了兩份她自己做的麥片粥。她的爸爸媽媽一點都沒有哄她吃,她自己就吃了那麼多。這是因為她對這個很感興趣。她感受到了自己被別人尊重了。通過自己做麥片粥,小女孩找到了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
威廉姆·溫特曾經說過:“自我表達是人類本性的一種必然需要。”我們為什麼不能把這點運用到處理人際關係呢?當我們有了一個很不錯的好主意,與其讓他們認為是我們的想法,為什麼不讓他們自己產生這個好主意呢?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認為這是他們的主意。於是,他們就會加倍賣力。最後,說不定還會有超乎想象的結果呢!
記住:“首先激起對方急切的欲望。能做到這點的人,將掌握世界;不能做到這點的人,將孤苦終老。”
規則3:激起別人急切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