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這才鬆了一口氣,額角也一片冰涼,好奇地向後多看了幾眼山怪。
那山怪左右兩手,各夾著一隻不知名的妖獸,張口便吃,見少年看來,果然也不起敵意,隻咧著大嘴怪笑(隻是它大開盆口,巨大綠眼衝誰睜著,臉上即便如何客氣,也都會讓人毛骨悚然吧)。
少年入稽邪山覓長生草,被外出覓食的金翅大鵬攜入惡荒獸山後,所遇之事就更為詭異,尤其是在浸泡過血池後,妖獸不但對他不施迫害,反而恭敬有加,聽任他口令行事,這一路逃來所遇妖獸莫不如是應驗。
這種種之事,令少年自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更不要說隻憑一麵,便下結論的圓照了。
他年才十五,離家時一任心中悲憤血氣斷然出走,這時回想一路波折,又驚又險,在鬼門關上來回幾遭,不禁後背生涼,呼吸也是急促許多,心中一陣餘悸。
隻是,他還有餘地,可選嗎!
思量處,那少年苦笑起來。
手指抬起,往那條扭曲的疤痕落去,傷疤慢慢靠近、細細摩挲,又蕭然遠去。隻剩下一種粗糙起伏的感觸,在指腹間縈繞。
他身子晃了一晃,一時間心緒萬千,心中千萬言語到了嘴邊,卻僅剩下悲涼苦澀的八字:
“這張麵具倒真不賴!”
這三月下來他心弦常常繃緊,此刻口氣難得放鬆下來,喃喃地道:“他們該甩掉了吧?”說話同時,他手掌下落途中一頓,往懷裏按去,懷中正有一物凸起。
這顆三瞳鳳楠,幸好沒有丟失,否則數月艱辛不免都要化作烏有了。
注:
一、駁:獸名,見《山海經》“中曲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禦兵”。
二、瀝血柏:植物名,見《通玄笈·釋樹》“雲崖之丘有毒樹,其形如柏而無葉,三年成果,屆時以周遭血肉為食,不知情者以為此樹泣血,故名瀝血柏”。
作者按,這植物倒與奠柏有些相似。奠柏,今印尼爪哇島有該種植物,枝條垂地,一旦被觸碰,枝條全數暴起,將人或其他動物緊緊捆縛,後分泌粘液,將之消化。奠柏雖然可怕,但其樹汁卻是一種名藥的原料,當地土著以魚養之,等其吃飽便不再傷人,土著便采集樹汁。
三、天馬:異獸名,《山海經·北次三經》:“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鳴自叫。”
四、三瞳鳳楠,俱見《通玄笈·釋樹》,“獸山有樹,其名‘鳳楠’,狀如樗(椿樹),高入雲霓,開花九千年結果千年,果有三枚,形如鳳目,即‘三瞳鳳楠’,食者可飛升羽化,乃天地不世出之奇物”。
另注:《通玄笈》一書作者不詳,記載九州天象、地理、人文等,分內十卷、外十二卷,多托於鬼神之事、荒誕之詞,然想象奇詭,乃古之奇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