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
“你二姐姐議親的人家是揚州本地的大鹽商胡家,家資何止百萬,她嫁的又是嫡長子,身份上雖然是商人妻,可她得的是真實惠,胡家娶了官家的小姐,雖然是庶出可是是教養在太太身邊的,又有首輔的孫子這個連襟,咱們吳家這個嶽家,怎麼能不高看你二姐一眼?你等著吧,太太一定會教你二姐當家理財,王姨娘在老太太房裏時就是掌銀錢首飾的,打得一手好算盤,錙珠必較的性子,你二姐姐像她,再經太太提點,日後就是胡家堂堂正正的掌家娘子。”商人重財輕別離,一年倒有半年在外麵跑,也沒有那麼多的講究,自家的正室夫人厲害的能掌大半個家跟揚州的生意,什麼叫官商勾結?吳家二姑娘這門親就是典型的官商勾結。
“我二哥哥為什麼要娶一個七品縣令的女兒?”原來劉氏在結網,吳柔稍想想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劉氏重吳家的子嗣,她要結網自然是手裏的資源越多越好,可是抬舉庶女她能理解,庶子……劉氏請先生坐館是把所有的庶子跟嫡子放在一起教的,二哥吳承安因為學的好,還被送到了揚州最好的青山書院。
“你隻知道你二哥哥的未來嶽家是七品縣令,你知不知道鄭縣令在士林頗有才名,尤擅書畫,你二哥哥書讀的好,為人卻迂,在官場未必能混好,況且咱們家不缺官場人脈,在士林裏有了這一大助力,未來會青史留名也說不定。”
這又是劉氏結網中重要的一環了,“那三姐姐呢?”三姑娘性子太軟了,依她看像是紅樓裏迎春的性子,未來在婆家必是不好過的。
“太太正在遣人尋訪呢,江南多才子,聽太太的意思似乎是想給你三姐找個清寒才子,你三姐性子軟,可是吳家不軟,清寒才子就是考了狀元也得從七品官往上熬,想要有個好前程必然要靠咱們吳家,自然會把你三姐供起來。”
“吳家日後也會多一個鐵杆的助力,姨娘,太太娘家是做什麼的?我瞧她這布置,竟然是替爹爹鋪了一條通天路。”三十二歲就是四品的揚州知府,也算是平步青雲了,可是瞧太太的意思,竟然像是要暗暗幫吳憲再往上爬更高……有了首輔親家就有了朝中助力;有了鹽商親家就有了金援;有了士林名家親家就有了士林的支持;有了清寒出身的女婿就等於聯係了清貴……吳柔再數數太太手裏剩下的牌,出好了各個都有用啊,古代重姻親、故舊,雖然家家都在結網,但是像太太這樣肯依著庶子庶女們的性格,特長,不怕他們日後爬到嫡子女頭上的許婚,有這樣的胸襟跟氣迫的不多啊。
“你從沒聽太太說起過吧?”
“沒有。”劉氏從來不提自己家如何,隻是聽說是世宦人家出身。
“二十年前,劉家是劉半朝。”
“什麼?”吳柔穿越前愛看小說,當然看過著名的清穿小說了,她隻聽說過佟半朝,也知道佟半朝下場不怎麼好,難道劉氏娘家已經倒了?
“當今天子八歲登基,太太的父親劉大人是顧命大臣之首,到了二十年前,也就是今上十六歲親政時,劉家已經是劉半朝了,可是劉大人急流湧退,三次上表告老,攜家眷回了山東老家,閉門謝客門生故舊一概不見,就算是有親戚上門,一談朝政立刻將人請走,並且明言劉家子孫自他以下三代不得為官,至今皇上提起劉大人,都是感懷他教導撫孤之恩,賜了八百頃的良田給劉家做祭田,三節兩壽必有加恩,古來顧命之臣顯有好下場,這劉大人硬是全身而退,何等的手段高明,劉家的男兒不入仕,劉家的女兒卻都嫁得好,太太大姐嫁給了今上的同母幼弟安親王做正妃,二姐嫁到了福建歐陽家,太太嫁到了咱們吳家,老爺當年可是皇上親點的探花郎,老太爺正在戶部尚書任上。”
“天啊……”真的是真人不露相啊,紅樓裏的賈敏還要跟女兒講一講京城寧榮二府,劉氏有這樣的背景跟子女們閑聊卻隻說咱們吳家如何如何,對娘家閉口不提,“福建歐陽家?那不是大哥的嶽家嗎?”
“正是,歐陽家替本朝鎮守福建海防,已經有五代了,世襲罔替的鎮海候,在朝中更是樹大根深,太太的二姐嫁的是嫡次子,這回要娶回來的是襲了爵的長房嫡次女。”
“你道當朝首輔為何放著那麼多名門貴女不娶,要跟咱們家結親,跟老太爺的老交情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看好你大姐的外家,你平日愛跟太太親近,這是好事,可是親近也不能白親近,你要是能學到太太的一成,姨娘我就是死了也安心了。”
吳柔到現在才明白,自己是小瞧了古人的智慧,劉氏起點高,目標性強,著眼的都是長遠,簡直是古代官家主婦的教科書式牛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