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帝君是個好清淨的神,常住的兩個地方——九重天太晨宮以及天之盡頭的碧海蒼靈,都不怎麼待客。天君慈正帝知道帝君的規矩,即位以來從未去太晨宮叨擾過帝君。
但今日,慈正帝卻出現在了太晨宮門口。
平心而論慈正帝是個勤政的明君,處理八荒事務一向能幹,即位兩萬年從沒讓帝君替他收拾過爛攤子,算是比較好帶的一屆天君了。但眼下這樁事對慈正帝來說,卻也有些棘手。
事情是這樣的。
光神祖媞複歸,八荒震動,慈正帝以觀火鏡探查光神複歸降臨之處,發現是北極天櫃山。光神乃洪荒古神,在神族中享有尊位,光神複歸,自是應當以最隆重的尊禮相迎,為此,慈正帝特派了日星、月星、歲星、熒惑星、鎮星、太白星、辰星這七曜星君領了四十九位仙伯前去北極天櫃山恭迎光神。
七曜星君領得此命,也很激動,帶著儀仗隊心潮澎湃地趕到天櫃山,本以為能見到傳說中那位古神的真容,但把天櫃山上上下下都翻遍了,也沒有尋到光神的蹤跡。
星君們傻眼了。就這樣空手回去交差,那是肯定不行的。一籌莫展之時,太白星君想起來三殿下就在天櫃第二峰服刑,應當見到了光神的神跡,說不定知道光神的去向。
星君們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瞬息間便殺到了第二峰底,向三殿下打探消息。孰料殿下卻道,在那兩道法咒之後,姑媱鍾聲和象征著祖媞歸來的金光很快便從天櫃上空消失了,他從始至終都沒有見到過祖媞的身影,也不知她離開天櫃後,是去了何地。
三殿下對這事好像並不太關心,和他們說了兩句,便走神地去問一旁的鎮守天將剩下的十個時辰他還有幾次流刃之刑了。大家也不是沒有眼色的神,都聽出了這是逐客令,但實在不知還能跟誰打探,因此還是厚臉皮地守在那兒,巴巴地求殿下再想想,給他們再提供點線索。
大概實在很煩他們了,三殿下在再次受刑之前給了他們一個建議,說聽聞祖媞神孤高,不愛與人打交道,他們既錯過了剛剛複歸的祖媞神,再刻意去尋怕也難以尋到;八荒中能同祖媞說上話的唯有一人,便是東華帝君,他們若決心非要尋到祖媞不可,那不如去一十三天找帝君出出主意。這才把他們打發走了。
七位星君覺得三殿下說得有道理,但他們當然不敢自己去找帝君,一回九重天就將此事稟給了天君。
這,便是此時天君站在帝君麵前的緣由。
芬陀利池旁,帝君一邊往魚鉤上掛魚餌,一邊聽天君訴明了來意。
帝君並無太大的反應,隻道:“尋到她,又如何?”
天君肅色而答:“祖媞神,她畢竟是我神族的尊神。”
帝君將魚鉤拋向遠方:“族別上而言,祖媞她的確是神。不過她不曾入過水沼澤,並非父神弟子,也不曾接受墨淵邀約,任新神紀花主,因此她同如今的神族,其實沒有什麼淵源。”看了天君一眼,“你令七曜星君前去迎她,是想借此昭告八荒,天族予她星曜之首的地位,從此後她便是天族的神,是嗎?”
慈正帝的確存著這個打算,心思被如此直白地戳破,不免尷尬:“帝君是覺得……這不妥?”
帝君放好魚竿,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光神的地位無須任何族類認可,無論五族如何看待她,她都是這世間的光神,九天星曜都要被她的法則所束縛。隻要如今執掌星曜的星君們不倒行逆施,她便不會插手他們的運行,如此,她是不是天族的神,都礙不著天族對星曜的統領,你的確不必多此一舉。”
天君沉默了片刻:“可畢竟當日祖媞神同少綰神交好,少綰神乃魔族至尊,若祖媞神被魔族拉攏,恐對我們神族不利。”
天君青年時代跟著帝君讀過幾日書,雖然帝君從不讓天君對自己執弟子禮,但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天君對帝君一直禮遵得很好,因此天君犯糊塗了帝君也不像對別人那樣惜言如金,還能多說幾句:“洪荒時代,”帝君道,“祖媞是唯一一位不曾介入過五族之戰的重要女神。既然當初她隱居姑媱十萬年也未曾被任何一族拉攏,那今日便不至於再被他族拉攏過去。少綰彼時能將她請出姑媱,也不是兩人交情好,隻是她看到了自己的命運。”
史書對於祖媞記載著實很少,天君對這位女神也不甚了解,此時聽帝君提及洪荒時代祖媞離開姑媱的真相,不免驚訝。驚訝之餘,還是有點疑心:“照帝君所說,祖媞神乃是一位超然隱逸、無欲無求,且不愛管閑事的神,可為何複歸後,祖媞神第一件事便是定下兩條法咒,改變天地的法則呢?這卻不太像不愛管閑事的樣子。”
帝君回憶了一下那兩條法咒:“‘萬物仰光而生,光存,則世間萬物不滅。’”有魚咬鉤,他提起魚竿來,一邊處理咬鉤的肥鯉一邊道,“昔年神族與鬼族大戰,鬼君擎蒼祭出東皇鍾欲使八荒滅噬、眾生陪葬。若彼時有光神的這條法則在,那大可不必懼怕擎蒼以八荒眾生相脅,因光存,萬物不滅。這條法咒是複歸的光神對這世間的慈愛,如何就是管閑事了?”
聽帝君如此闡釋,天君不禁為自己的狹隘感到汗顏:“這……”
帝君將釣起來的鯉魚重新放生進池中,繼續道:“‘十億凡世,由姑媱所護,八荒生靈,若有對人族心存惡意者,皆不得通過若木之門。’當年祖媞為人族而獻祭混沌前,曾同墨淵訂立新的天地秩序,說好了人族永居十億凡世,由神族護佑。”他思索了片刻,“如今她一回來就立下這條新的法咒,大約是覺得神族這些年護佑人族護佑得不夠好吧。”
聽到帝君這個不負責任的猜測,一向覺得自己在統理十億凡世上做得幾近完美的天君心態有點崩:“帝君也覺本君在護佑人族上做得不夠妥當嗎?”
帝君絲毫沒意識到自己隨口一句給天君造成了什麼樣的壓力,雲淡風輕地“哦”了一聲:“那倒沒有,你做得挺好,”繼續不負責任地猜測,“可能是祖媞她太嚴格。”話罷看了一眼中天,“好了,就這樣吧,快到用膳時間了。”
帝君話題轉得太快,天君心緒還在大起大落間,一時沒跟上去,隻本能稱謝道:“那就多謝帝君留飯……”
道謝之聲與帝君的下一句“你差不多該回去了”一同響起。
天君:“……”
天君捂著胸口走了。
天君走後,帝君遠望著天邊之霞,陷入了思索中。正如他方才同天君所言,祖媞的第一條法咒,乃是為八荒留下火種,即便八荒傾覆,眾生依舊不滅。
這八荒四海中唯有三大創世神、四大護世神和五大自然神能為世間立下法則。
三大創世神乃盤古神、父神和少綰;四大護世神乃墨淵和墨淵那不知何時能降生的弟弟、西方梵境的悉洛,再加上一個他;五大自然神乃地母女媧、光神祖媞、火神謝冥、風之主瑟珈,以及新神紀方降生的水神、現在還在天櫃第二峰下受刑的連宋那小子。
這十二位神祇中,羽化了五位,沉睡了兩位,一個還太年輕,一個幹脆就還沒降生,活得好好的能夠為這世間施加法則的也就是悉洛和自己了,哦,再加上一個剛剛複歸的祖媞。
然為世間施加法則是一樁需極其慎重的事,因其耗費的靈力和修為十分巨大。法咒越是威嚴,耗損靈力便越厲害。似祖媞這般剛剛複歸,正是虛弱之時,便為世間施加如此威嚴的法咒,很可能將耗盡她的全部靈力。
為何耗盡靈力也要為天地確立這條法咒,是因為……預見到了八荒會再有大劫嗎?
帝君難得地揉了揉額角。此事不宜讓別人摻進來添亂,但他的確是當去見一見祖媞了。
北極天櫃,白雪皚皚,萬盞雪蓮迎風而開。
實則祖媞並沒有離開天櫃山,七曜星君們無法尋到她,不過是因定下法咒後,她力有不支,於是在天櫃第一峰下辟開了一處小空間,前去小空間中靜息罷了。
東華帝君猜得沒錯,光神甫一歸位便立刻定下兩條法咒,乃是因她預見到了宇內八荒即將迎來一個亙古未有的大劫。
祖媞歸位之時,仙體自光中重聚,除了作為光神的那些記憶外,同時複蘇到這具身體中的,還有她的預知之能。她預知到了那劫。睜眼的那一刹那,在無盡耀眼的光中,她看到了三萬年後這個世間的模樣:不知從何處燒起來的戰火使得四海傾覆、諸天滅噬,八荒大地生靈塗炭、滿目瘡痍,千裏赤地餓殍載道、哀鴻遍野,四海八荒再無一絲仙鄉樂土的模樣,昔年那在以盤古仙屍為食的缽頭摩花花瓣上衍生而出的煉獄般的凡世,也不過如此。
光神的預知之能是一種感應天啟的能力,何時能預知到何事並非她所能決定,而是天意使然。模糊的片段劃過腦海,她無法確定此劫的始作俑者是誰,她隻預知到了那是一場足以滅天的戰事。並且,她又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命運:她需要作為光神再次獻祭,方能化解此劫,使這場戰爭終結。這才是她能夠複生的原因。因天命需她再死一次。
而這,便是光神的宿命:每一次生,都是為了死。
小空間中一片漆黑。祖媞靜靜地坐在黑暗之中。過往似水,自她的眼前流淌而過。
她是從世間的第一道光中誕生的,睜開眼睛後第一眼所見,是姑媱長生海中的一海子紅蓮。萬盞紅蓮,鋪滿了整個長生海,如火似焰,那樣美,她真喜歡它們。而紅蓮們出於親近光的本性,在她的普照之下開了智,好奇地問她:“你是誰?”
她在這世間的第一句話,是說給一海子紅蓮聽的。她撫著紅蓮的花瓣,天真又溫和地對它們說:“我是光神,是你們的庇護者,若你們有所祈求,向我道出,我將滿足你們。”
光神降世,修習的第一項本領,是對花木的全知之力,而她修習這項本領的初衷,不過是為了聆聽花木們對她的祈求。
從此,她在姑媱安下家來,與漫山花木為伴。
她既無七情,亦無六欲。花木們說她是世間最純真無邪的神,她也沒當回事,不以為意地想,它們紮根在姑媱,又見過幾位神祇了?
花木們很調皮,見她不懂情,偏要同她說情。她雖然不明白,但從花木們的言語中,也大致知曉了這世間有許多種情,而世間生靈,皆是天生就有豐富的情感,像她這樣什麼都不懂的,是異數。但她不覺得這有什麼要緊,況且,她自認為自己也不是什麼情都不懂,或許她是懂得一點點喜歡的。
她喜歡花木們,愛同它們待在一塊兒。她不僅照顧姑媱的花木,偶爾也會去姑媱之外的仙山尋訪一些別的奇花異卉,若那些花草願意,她還會將它們移種回姑媱,幾萬年來,樂此不疲。
那時候父神辦了個學宮,叫作水沼澤,宇內八荒,有幾分聲名的五族生靈都在此學宮進學。父神也來姑媱邀過她許多次,她都拒絕了。花木們替她惋惜,說聽聞水沼澤很有趣,她要是去到水沼澤,一定能交到許多朋友,術力也會更加精進。但她無所謂,她並不想去交朋友,也並不覺得水沼澤的夫子會比她的預知夢於修行一途上對她更有助益。
她是有預知之力的神,時而便會做一些預知夢,夢的內容很單純,多半是教導她如何作為光神修煉;偶爾會預知未來之事,但也不是太過緊要;最重要的那個預知未來的夢境預知的是她的命運,亦是她此生的終局:十萬年後,世間的最後一位創世神會打開若木之門,將人族徙往凡世;而光神將在四神使的護持下獻祭混沌,使煉獄一般的凡世有山川草木、四時五行,以為人族所居。
她的內心清淨無染,萬物在她心中皆是平等,因此對這命運,她並無絲毫疑問。盡管世間生靈大多看不起人族,覺他們脆弱無用,但她並不覺得弱小的人族不值得一位創世神和一位自然神的傾命相護。
她淡然接受了這命運,並循著那預知夢給予的啟示,離開姑媱,前往三座仙山尋到並點化了她天命注定的三位神使:少室山的槿花殷臨、宣山的帝女桑雪意,和大言山的九色蓮霜和。
最後一位神使是個人族,其時並未降生,但她也並不著急,一邊耐心地等待著他的降生,一邊繼續隱在姑媱蒔花弄草。
然後在她四萬歲成年的前一年,發生了一件事。
自從點化了三位神使後,她已許久不再做預知夢了,但那一晚,她做了一個夢。
夢裏有長夜和孤燈,還有一座小木屋。小木屋裏擱置了一張簡樸的木床,重重紗帳後鋪了雪白的綢緞,而她躺在綢緞中間,偎在一個白衣青年的懷中。青年修眉鳳目,有一張極好看的臉,待她親密溫柔。他贈了她一套首飾:明月初照紅玉影,蓮心暗藏袖底香;正是兩句詩。青年雖未明說,但她一眼便知,那套首飾是以銀龍逆鱗製成。青年是位龍君。而她雖隱在姑媱,卻也知收了龍君的逆鱗,便要做龍君的妻。
那夢境在她收下龍君的逆鱗之處戛然而止。
青年雖令她難忘,但那時她並無特別的感受,隻覺這夢應是在預示她將以女子的身份嫁人,成為一位龍君的妻。
因此來年成年選擇性別時,她選擇了成為女子。
如此,她成了一個女子。
成人禮後不久,她等待的第四位神使降生了,那孩子的部族被滅之時,她趕去救下了他。因是人族盼望了多年的光,是要帶領人族走向新的征程的孩子,因此她為他取名昭曦。
至此,點化四神使的重任算是完成了。接下來她隻需等待創世神知悉一切之後前來尋她,而後按照既定的天命以身合道,完成使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