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假虛是指本質為實證,反見某些虛羸現象。如熱結腸胃,痰食壅積,濕熱內蘊,瘀血停蓄等,由於大積大聚,以致經脈阻滯,氣血不能暢達,因而表現出一些類似虛證的假象,如神情默默、倦怠懶言、身體羸瘦、脈象沉細等。但仔細觀察,則可見雖默默不語卻語時聲高氣粗;雖倦怠卻動之覺舒;雖羸瘦而胸腹硬滿拒按;雖脈沉細而按之有力,故知病變的本質屬實,虛為假象。
真虛假實是指本質為虛證,反見某些實盛現象。如髒腑虛衰,氣血不足,運化無力,因而出現腹部脹滿、呼吸喘促、二便閉澀等症。但仔細觀察,則可發現雖腹部脹滿而有時緩解,或內無腫塊而喜按,雖喘促而氣短息弱;大便雖閉而腹部不甚硬滿;且脈必無力,舌體淡胖,並有疲乏、麵色萎黃或蒼白等症,故其本質屬虛,實,隻是假象。
虛實真假的辨別,楊乘六指出:\"證有真假憑諸脈,脈有真假憑諸舌。果係實證,則脈必洪大躁疾而重按有力;果係實火,則舌必幹燥焦黃而斂束且堅牢也。豈有重按全無脈者,而尚得謂之實證;滿舌俱胖嫩者,而尚得謂之實火哉?\"(《古今醫案按》)。可見虛實真假之辨,關鍵在於脈象的有力無力、有神無神,其中尤以沉取之象為真諦;其次是舌質的嫩胖與蒼老;言語呼吸的高亢粗壯與低怯微弱;病人整個體質狀況,病之新久,治療經過等,也是辨析的依據。此外,還要注意證候中的可疑之處。
應當指出,臨床上反映於虛實方麵的證候,往往虛實夾雜者更為常見,即既有正氣虛的方麵,又有邪氣實的方麵。病性的虛實夾雜與虛實真假是難以截然區分的。臨床辨證時,應區分虛實的孰輕孰重,並分析其間的因果關係。
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由於正邪力量對比的變化,實證可以轉變為虛證,虛證亦可轉化為實證。實證轉虛臨床常見,基本上是病情轉變的一般規律;虛證轉實臨床少見,實際上常常是因虛而致實,形成虛實夾雜證。
實證轉虛是病情先表現為實證,由於失治、誤治,以及邪正鬥爭的必然趨勢等原因,以致病邪耗傷正氣,或病程遷延,邪氣漸卻,陽氣或陰血已傷,漸由實證變成虛證。
虛證轉實是指病情本為虛證,由於積極的治療、休養、鍛煉等,正氣逐漸來複,與邪氣相爭,以祛邪外出,故表現為屬實的證候。如腹痛加劇,或出現發熱汗出,或咳嗽而吐出痰涎等,此時雖然症狀反映激烈、亢奮,但為正氣奮起欲驅邪外出,故脈象較前有力,於病情有利。
還有一種情況,患者素有虛證,因新感外邪,或傷食、外傷等,以致當前病情表現以實為主,虛證暫時不夠明顯,辨證診斷為實證。這雖然不是直接由虛證轉化為實證,但從虛實證候之間的關係來說,亦可視作是一種虛證轉實。另外,本為虛證,由於正氣不足,氣化失常,以致病理產物等停積體內,而表現某些實的證候者,一般不能理解為是虛證轉實,而應屬於虛實夾雜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