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宴:春時,人們把種的各種花擺在院子裏,邊喝酒邊賞花,然後為花兒們評獎。
花朝:時在農曆二月十五日,吃酒看花。
踏青:寒食前後,春遊樂事,在郊外踩踩青草嗅嗅花。
社日:舊時祭祀土神的傳統節日,時分別在立春、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唐五駕《社日》詩中寫道“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宴幄:春遊碰到下雨怎麼辦?不忙跑,古人早有準備,撐起油布幕,照樣吃喝。
訪花:賞名貴花卉,常飲之。
庭花盛開:宴飲園庭花間。日期不定,巧妙留下玩樂餘地。
修禊:三月第一個己日,出遊臨綠波、藉碧草、覓芒物、聽嚶鳴娛情觴詠之中。其間有一些好玩的方式,但今天想玩就得掏錢。
聽黃鸝聲:春日攜酒聽鳥鳴。就算沒鳥,酒也不浪費。
送春:悵望送春杯,高興,酒;不高興,酒!
新綠:樹濃綠,蝶舞樽前映嫩黃。
泛蒲:端午飲菖蒲酒,先喝一次。
觀音渡:端午觀龍舟,水嬉之樂攜酒飲之。又一次!在船上飲!同一天有兩種理由快活!
避暑會:暑伏,林亭中酣飲。在亭中飲!古人不喜歡飯店。
竹筱飲:夏月暑飲竹林中。竹林?哇!
喜雨:暑天毒熱,一雨生涼,晝以酒賀。什麼事都有道理。
巧夕:農曆七月初七,女飲。男的並沒閑著,他們背著女同誌喝。
迎秋宴:夏末宴飲迎秋。意料之中的事。
新漲:堤邊觀潮水,飲之樂。沒潮可觀的地方聽消息,也樂!
中秋:團圓節設酌以飲。正規!
登高:重陽不放杯。
紅葉:月葉粲如花,流連觴似舟。名目繁多,象中國人開會。
好月:不拘何時,醉向月中。
暖寒會:冬寒會友飲酒。
守歲:除夕飲宴迎新春。對於好酒之士,沒有什麼日子、什麼地方是不適宜飲酒的。
2.合巹而醑——婚喪嫁娶中的酒
在我國古代,酒被視為神聖的物質,酒的使用,更是莊嚴之事,非祀天地、祭宗廟、奉佳賓而不用。形成遠古酒事活動的俗尚和風格。隨釀酒業的普遍興起,酒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用物,酒事活動也隨之廣泛,並經人們思想文化意識的觀照,使之程式化,形成較為係統的酒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內容涉及人們生產、生活的許多方麵,其形式生動活潑、姿態萬千。
酒與民俗不可分。諸如農事節慶、婚喪嫁娶、生期滿日、慶功祭奠、奉迎賓客等民俗活動,酒都成為中心物質。農事節慶時的祭拜慶典若無酒,緬情先祖、追求豐收富裕的情感就無以寄托;婚嫁之無酒,白頭偕老、忠貞不二的愛情無以明誓;喪葬之無酒,後人忠孝之心無以表述;生宴之無酒,人生禮趣無以顯示;餞行洗塵苦無酒,壯士一去不複返的悲壯情懷無以傾述。總之,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俗,離開了酒,民俗活動便無所依托。
早在夏、商、周三代,酒與人們的生活習俗、禮儀風尚就已緊密相連,並且公式化、係統化。當時,曲蘖的使用,使釀酒業空前發展,社會重酒現象日甚。反映在風俗民情、農事生產中的用酒活動非常廣泛。
夏代,鄉人於十月在地方學堂行飲酒禮:\"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友斯饗,日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詩經·七月(豳風)》)此詩描繪的是一幅先秦時期農村中鄉飲的風俗畫。在開鐮收割、清理禾場、農事既畢以後,辛苦了一年的人們屠宰羔羊,來到鄉間學堂,每人設酒兩樽,請朋友共飲,並把牛角杯高高舉起,相互祝願大壽無窮,當然也預祝來年豐收大吉,生活富裕。
周代風俗禮儀中,就有冠、昏(婚)、喪、祭、鄉、射、聘、朝八種,大多又酒冠其中,有聲有色。例如:男子年滿二十要行冠禮,表示已成為成年人,在冠禮活動中,“嫡子醮用醴,庶子則用酒”(《中國文化史》),慶賀自己走向成熟。此間無論是味菁的醴,還是味濃的酒,都成為祝福生命的聖水。
周代的婚姻習俗,已經走向規範化、程式化,由提親到完婚,已形成係統,各個環節都有專門的講究,男子若相中某一女子,必請媒提親,女應允後,仍有納采、問名、納吉等過程。婚期至,“父醮而命之迎,子承命以往,執雁而入,奠雁稽首,出門乘車,以俟婦於門外,導婦而歸,與婦同牢而食,合巹而飲。”新婚夫婦共同食用祭祀後的肉食,共飲新婚水酒,以酒寄托白發到老的願望。周代時興射禮,雖等級有三,但“凡射,皆三次,初射三耦射;再射三耦與眾耦皆射;三射,則以樂節射,不勝者飲。”酒在射禮中成為敗者的懲罰之物,情趣無窮。
周代鄉飲習俗,以鄉大夫為主人,處士賢者為賓。活動過程中,“凡賓,六十者坐,五十者立”。飲酒,尤以年長者為優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其尊老敬老的民風在以酒為主體的民俗活動中有生動顯現。
三代風俗禮製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它“集前古之大成,開後來之改政”(《中國文化史》,傳承沿襲,不少風俗現象仍保留至今,近現代民間習尚的婚禮酒、喪葬酒、月米酒、生期酒、節日酒、祭祀酒等等,都在周代風俗文化的“八禮”中尋到源。
時推風移,民穀活動因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其內容、形式乃至活動情節均有變化,然而,唯有民俗活動中使用酒這一現象則曆經數代仍沿用不衰。
生期酒:老人生日,子女必為其操辦生期酒。屆時,大擺酒宴,至愛親朋,鄉鄰好友不請自來,攜贈禮品以賀等。酒席間,要請民間藝人(花燈手)說唱表演。在貴州黔北地區,花燈手要分別裝扮成鐵拐李、呂洞賓、張果老、何仙姑等八個仙人,依次演唱,邊唱邊向壽星老獻上自製的長生拐、長生扇、長生經、長生酒、長生草等物,獻物既畢,要恭敬獻酒一杯,“仙人”與壽星同飲。
婚禮酒:提親至定親間的每一個環節中,酒是常備之物。打到話(提媒)、取同意、索取生辰八字,媒人每去姑娘家議事,都必須捎帶禮品,其中,酒又必不可少。婚期定下,男家又酒肉麵蛋糖果點心一應俱全,躬請姑娘的舅、姑、婆、姨,三親四戚。成親時,當花轎抬進男家大院,第一件事就要祭拜男家列祖列宗,燒酒、豬頭、香燭擺上幾案,新人雙脆於下,主持先生口中念念有辭,最後把豬頭砍翻而將酒緩緩灑於新郎新娘麵前。之後,過堂屋拜天地,拜畢,新人入洞房,共飲交杯酒,寄托白頭相守、忠貞不二的愛情。洞房儀式完畢,新人要雙雙向參加婚禮酒宴者敬酒表示致謝,此時,小夥們少不了向新婚夫婦勸酒,高興起來,略有放肆,逗趣、玩笑自在其間,婚禮酒宴充滿民間特有的歡樂情趣。
月米酒:婦女分娩前幾天,要煮米酒1壇,一是為分娩女子催奶,一是款待客人。孩子滿月,要辦月米酒,少則3、5桌,多則2、30,酒宴上燒酒管夠,每人另有禮包1個,內裝紅蛋、泡粑等物。
祭拜酒:涉及範圍較寬,一般有兩類,一是立房造屋、修橋鋪路要行祭拜酒。凡破土動工,有犯山神地神,就要置辦酒菜,在即將動工的地方祭拜山神和地神。魯班是工匠的先師,為確保工程順利,要祭拜魯班。儀式要請有聲望的工匠主持,備上酒菜紙錢,祭拜以求保佑。工程中,凡上梁、立門均有隆重儀式,其中酒為主體。二是逢年過節、遇災有難時,要設祭拜酒。除夕夜,各家各戶要準備豐盛酒菜,燃香點燭化紙錢,請祖宗亡靈回來飲酒過除夕,此間,家有以長幼次序磕頭,隨及肅穆立候於桌邊,三五分仲後,家長將所敬之酒並於一杯,灑於餐申述四周,祭拜才算結束,全家方得起勺用餐。在民間,心有災難病痛,認為是得罪了神靈祖先,於是,就要舉行一係列的娛神活動,乞求寬免。其形式仍是置辦水酒菜肴,請先生(也有請花燈頭目)到家裏唱念一番,以酒菜敬獻。祭拜酒因襲於遠古對祖先諸神的崇拜祭奠。在傳統意識中,認為萬物皆有神,若有擾神之事不祭拜,就不會清靜。(祭拜酒中的一些現象,因屬糟粕一類,在民眾中已逐漸消失。)
3.勸君更盡一杯酒——藉酒寄情
自古以來,還沒有任何一種飲料像酒這般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曆經千百年而魅力不減,也沒有任何一種飲料,似它這般深受不同人種、不同膚色、不同國籍、不同習俗的人們的普遍喜愛,飲之,歌之,友之,戀之,擁有無數信徒而代代相繼。自古以來,也沒有任何一種飲料,如它這樣有無數神奇的傳說故事、讚美它的詩詞歌賦,賦予這般廣泛的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