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宗教與飲食(3 / 3)

伊斯蘭教法學家一致認為,豬,無論類型、大小,其肉、油、骨頭、皮毛等都屬於禁食之物,之所以禁止,是因為《古蘭經》說,豬肉是“不潔的”,這裏的不潔,不單是指衛生,更重要的是指宗教意義上的不純潔。從宗教意義上講,伊斯蘭教規定穆斯林不食豬肉主要是服從真主的命令。世界上不食豬肉,將豬看作不潔淨的不僅僅是穆斯林,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安息日會教派仍然遵循古訓,不食豬肉;另外,印度教、瑣羅亞斯德教均有不食豬肉的教規。

除了遵循真主及其使者的命令外,穆斯林還認為豬肉是不幹淨的,豬形態醜陋,完全背離了“佳美”食物的基本原則。

穆斯林不但不吃豬肉,而且不飼養豬,不經營豬肉、豬脂之類的食品及豬革製品,甚至不能摸豬肉以及含有豬肉的食品,把禁食豬肉作為一大禁忌嚴格奉行與遵守。中國曆史上有一些穆斯林被皇帝賜以“朱”姓者,也因“朱”與“豬”諧音而改為“黑”或“郝”。在我國有些穆斯林聚居區,穆斯林不用豬毛刷子及含有豬脂的肥皂、香皂,不穿豬皮鞋、豬皮夾克等,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用豬作比喻,也不允許其他民族以任何方式用豬來表述或者比喻事物。

然而,很多非穆斯林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認為豬肉是幹淨的、可食的。在這種情況下,過多的解釋和辯論,都是無濟於事的,隻能各行其是,各得其所,互相尊重,互不傷害。禁食不以真主之名或未誦念真主

之名而宰的動物

伊斯蘭教規定,在宰殺可食的動物時,必須要誦念真主之名,這樣的肉才可以食用,不誦念真主之名或提及真主以外的其他神、人物、偶像的名字等,這樣的被宰殺動物是穆斯林禁食的。這一規定,也是伊斯蘭教作為嚴格的一神教同多神教相區別的重要標誌之一。在伊斯蘭教興起以前,多神教徒在宰殺牲畜時,必須要誦念他們所崇拜的部落神或偶像的名字,如阿拉伯人所崇拜的“拉特”、“烏紮”、“麥那特”3個女神。在麥加天房卡爾白周圍豎立著360塊神石,代表著阿拉伯的360個部落之神,阿拉伯人曾在神石上宰殺祭祀偶像的牲畜。為了從思想上消除一切形式的和意義上的多神崇拜,禁止食用誦念偶像之名而宰殺的牲畜,伊斯蘭教又規定穆斯林在宰殺動物時,必須要誦念真主之名。所以對於穆斯林來講,即便是一切可以食用的動物,如果是非穆斯林宰殺或在宰殺時未誦念真主之名,這樣的肉也是非法的、不清真的。在日常生活中,在散雜居地區的穆斯林往往在與非穆斯林交往中,好心的非穆斯林誤以為凡牛羊肉、雞肉等是穆斯林可以吃的,但殊不知,這些肉食如果未誦念真主之名也是不能食用的。

以上4類伊斯蘭教規定不可食的東西——自死物、血液、豬肉、誦念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動物,通常情況下,是嚴格禁止食用的,但在特殊的情況下,可以通融。《古蘭經》在提及上述禁食物之後,緊接著又說:“凡為勢所追,非出自願,且不過分的人(隨吃禁物),毫無罪過,因為真主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在穆斯林的生命受到威脅時,可以變通,不過規定了嚴格的條件:一是“為勢所迫”,即實在找不到可供飲食的合法食物,若再不吃食物,生命就難以維持,或信仰受到迫害,食被禁之物就可保存生命:二是“非出於自願”,即本身並不樂意食用禁物;三是“且不過分”,就是吃到能夠維持生命為止,不可吃得太飽。一旦有可食之物,就要放棄食被禁之物。

禁食自死物

自死物,指所有未經屠宰而自然死亡的禽畜,包括因疾病、饑餓、跌撞、衰老等各種原因而死亡的動物。伊斯蘭教法規定: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絞死的、野獸吃剩下的動物也屬禁食之列。伊斯蘭教認為自死物是汙穢的、令人厭惡的。禁食自死的動物的肉在穆斯林看來有其重要的哲理,凡自死的動物,必有毒,而且血氣未去,嗜欲之性仍存,終為人心所累,故不可食,食之會給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或因其他事故而喪命。同時,穆斯林認為禁食自死物的肉是服從真主的意誌,真主禁止穆斯林吃自死物就是讓穆斯林有機會去吃活生生的動物的肉,以便從中汲取營養,在大地上更好地生活。

當然,魚類在整個自死物中是個例外,《古蘭經》明確說:“海裏的動物和食物,對於你們是合法的,可以供你們和旅行者享受。”

伊斯蘭教法規定,凡是醉人的東西,無論它是由什麼原料製成的都是被禁止的。《古蘭經》指出:“歸信的人們啊!飲酒、賭博、拜像、抽簽,隻是一種穢行,隻是惡魔的行為,故當遠離,以便你們成功。惡魔唯願因飲酒和賭博而相互仇恨,並且阻止你們記念安拉,和謹守拜功。你們將戒除(飲酒和賭博)嗎?”在這裏,安拉把飲酒與崇拜偶像相提並論,而崇拜偶像在伊斯蘭教看來是忤逆安拉的不赦之罪,可見飲酒的嚴重性。穆罕默德曾說:“凡是致醉的飲料都是禁物。”但是,對於到底什麼是酒,在什麼程度下歸於酒類,有位聖門弟子請教先知穆罕默德,穆罕默德說:“……禁酒令已經頒布,共分五類:葡萄酒、棗酒、小麥酒、大麥酒、蜜酒,凡麻醉理性者,皆為酒。”據此,現代伊斯蘭學者一致認為,啤酒、香檳、酒或以別的名稱命名的酒,無論是低度的還是烈性的,都是非法的,都應當受到禁止,也不論喝多喝少,都是一樣的性質。

伊斯蘭教不但禁止穆斯林飲酒,而且還嚴厲譴責與酒有關的10種人:釀酒者,聘請釀酒者,飲酒者,運酒者,使人運酒者,斟酒者,賣酒者,分享酒價者,買酒者,使人買酒者。伊斯蘭教法規定,凡這些人,盡管他們沒有直接喝酒,但他們間接地參與了與酒有關的活動,他們與飲酒者同罪。

禁酒的道理很簡單,很多事情或疾病等的發生與酒有關,所以,伊斯蘭教嚴格禁酒,不僅是維護個人身心健康的手段,而且也是保護社會穩定的有效措施之一,其道德功能是非常明顯的。對於虔誠的穆斯林來講,即便告訴他喝酒如何有益處,他也不會喝酒,因為在他看來,禁止飲酒是安拉的命令,是對穆斯林忠貞的一種考驗,也是自身的一種人生選擇。

伊斯蘭教在禁酒的同時,還嚴格禁止毒品,包括大麻煙、鴉片煙、可卡因、海洛因、冰毒等各種麻醉品。伊斯蘭學者根據《古蘭經》和聖訓的基本精神,一致認為,酒類之所以被禁止,是因為其對個人和社會的嚴重危害,而毒品的危害性遠遠超過酒類,理所當然受到禁止。吸毒是主動殘害自己的身體,屬於自殺性行為。穆罕默德曾講:“誰服毒自殺,誰就在火獄中手持毒藥常飲,永遠受此罪。”製毒、運毒、販毒等是引誘或幫助他人殘害身體健康,屬於他殺性行為,也屬於伊斯蘭教法嚴格禁止之列。

伊斯蘭教也禁止吸煙,因為吸煙不僅類似於慢性的自殺,而且嚴重影響他人的健康,揮霍浪費資財,與《古蘭經》和聖訓的精神背道而馳。

除了上述5類禁食之外,穆斯林還將其他禁食之物分門別類,以便貫徹於日常生活之中。如凶禽猛獸中不可食者約有20多種:諸如鷹、鷂予、鶯、雕、烏鴉、鶴、虎、狼、獅、豹、豺、熊、大象、狐狸、鼠類、獺、猿猴、蛇、狗、馬、驢、騾等;海裏的動物不吃形狀不端的水族鱗介、螃蟹、魷魚、鼇、烏賊、鯨、鱉等;不吃那些食小魚的大魚。穆斯林對可以吃的牛羊、駱駝、雞鴨等畜禽,也要請阿訇或懂得宰殺規定的穆斯林來宰,形成了宰殺的定製,如宰牛、羊、駱駝時,須用繩子捆綁其兩條前腿和一條後腿,並擺成頭南、尾北、麵西的姿勢,用布蒙上眼睛,用清水洗淨蹄子和嘴,宰殺時須先誦念真主之名,然後用快刀割斷其食管、血管和氣管,待血液流盡後,方可剝皮或拔毛。

2 伊斯蘭教特殊食品

所以清真菜以對牛、羊肉豐富多彩的烹飪而著名,如光是羊肉,就有燒羊肉、烤羊肉、涮羊肉、燜羊肉、臘羊肉、手抓羊肉、爆炒羊肉、烤羊肉串、湯爆肚仁、炸羊尾、烤全羊、滑溜裏脊等,清真係列中還有一些小吃也頗具特色,如北京的鍋貼、羊肉水餃,西安的羊肉泡饃、蘭州的牛肉麵、釀皮、新疆的烤饢、烤包子,也別具風味。

伊斯蘭教食品,在我國國內叫清真食品。從明代起我國穆斯林即將與伊斯蘭教有關者稱為“清真”,如伊斯蘭教寺院稱為清真寺,伊斯蘭教食品稱為清真食品,清代的一些伊斯蘭教著名也冠以“清真”,如《清真大學》、《清真指南》等。明代穆斯林學者王岱輿如此解釋“清真”:“純潔無染之謂清,誠一不二之謂真。”其實這就是對伊斯蘭教精神的一種詮釋。

全世界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由上千個民族所組成,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這裏隻論述伊斯蘭教傳統食品,至於穆斯林各個民族的飲食文化,則在相關的民族飲食中論述。

1、阿拉伯大餅

阿拉伯大餅是伊斯蘭教最著名的食品,也是曆史最為悠久食品之一,早在1400年前的《古蘭經》中就有記載。阿拉伯語稱“胡卜茲”,即烤餅。麵粉中輔以調料,用木炭火烘烤,水氛少,酥香耐存,特別適應阿拉伯商人遠道經商攜帶。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阿拉伯大餅也走向西域各穆斯林民族,伊朗、阿富汗及我國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稱阿拉伯大餅為饢,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主食之一。

2、油香

伊斯蘭教傳統食品。以麵做成餅狀,用清油炸製而成。因炸鍋時油香四溢而得名。據傳說,油香的起源與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有關。一次,穆罕默德率大軍征戰歸來,穆斯林大眾紛紛攜肉食品夾道迎接,唯人群中一位老年婦女因家境貧困,隻能以油炸食品犒軍,穆聖見此親自下駝品嚐之,後來即成為伊斯蘭教節日的“聖潔”食品。現在穆斯林家庭舉行誦經禮儀時,多用油香招待阿訇,有時還廣為散發。

4、羊羔肉

羊羔肉是阿拉伯地區主要的食用肉。將羊羔宰後,放入鹽水中煮熟,肉質軟嫩,味道非常鮮美。當年,阿拉伯商隊行進在茫茫無艮大沙漠,幾乎每天都要吃羊羔肉。有時他們還把肉切成小塊,穿成串,用篝火烤,待益出肉汁後,再與米、鬆子、杏仁、葡萄幹等一起食用。這類食品叫“西西卡巴布”,源於土耳其語,是“簽”、“串”、“烤肉”的意思。為了增加其香度,往往還要加入小牛肉。

另外,伊斯蘭教傳統食品“庫斯庫斯”,類似於我國的蓋燒飯。其作法是用胡椒、辣椒、杏仁、花生等作為輔料將羊肉燉熟,然後澆在小米飯上即成。“庫斯庫斯”要趁熱吃,既香又辣,吃後大汗淋漓,感覺很痛快。

四 中國飲食文化的影響

隨著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深入,\"春節\"不僅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同時也成為了一個全世界的節日。春節期間,世界各地洋溢著一片節日氣氛。世界各國的華人、洋人一起,用張燈結彩、敲鑼舞獅,來表達節日的喜悅。

澳大利亞“粉紅小豬”彩旗飄揚

澳大利亞華人最大的聚居地悉尼市的主要街道全都精心裝點了印有新年吉祥物“粉紅小豬”的各色彩旗;唐人街更是喜氣洋洋,耀眼的大紅燈籠、中國結和各色“福”字讓悉尼市民和各地訪客充分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並真真切切體會到了中國人過年熱鬧非常的氣氛!

悉尼的華人華僑用傳統的“舞獅”表演拉開了2007年新春慶典係列活動的序幕。在接下來的三個星期裏,超過40項各類農曆新年慶祝活動將會在澳洲各地陸續登台。

泰國 展示1米高金豬像

今年春節的初一和初二兩天,泰國曼穀的唐人街舉辦了“曼穀唐人街迎春盛會”。

在迎春盛會上,曼穀唐人街“聖壽無疆”崇聖牌坊舉辦了泰國華僑華裔事跡展,還展示一座長1.8米、高1米的金豬像。中國政府捐贈一對重達5噸的石獅給泰國政府,同時派出來自8個省和自治區的文藝團體參加迎春演出。

整個唐人街采用中泰兩國的傳統燈籠進行裝飾,色彩以象征吉祥的金色和紅色為主。

法國 中餐館賓客滿座

在法國,從臨近春節開始,巴黎13區的主要街道就開始懸掛大幅春聯和燈籠,用中法文向大家祝福新年。春節期間,眾多華人社團在巴黎市政府附近組織春節大遊行。年初八,幾十家華人社團還在13區主要街道組織新春大遊行。

法國的中餐館春節裏生意非常興隆,不僅賓客滿座,還要提前預訂位子。春節前後來超市購買中國年貨的法國人也非常多,家樂福、歐尚等大型超市都開辟專門櫃台銷售中國食品。巴黎著名商場“老佛爺”專門製作生肖裝飾點綴大門。

新加坡 新年菜肴要討口彩

春節期間,新加坡最熱鬧的地方就是有著百年曆史的華人街區——牛車水。在牛車水熱鬧的年貨街上,有一個“攤位”上演源自福建的中國木偶戲,吸引許多過路的行人不時停住腳步。

新加坡的飲食花樣繁多。特別是在新年,不僅菜肴豐盛,菜的名稱和配料還要有吉祥的喻意。當地廣東人時興吃發菜,因為發菜和“發財”同音。潮州人的團圓飯裏一定要準備青蒜,因為“蒜”同“算”同音,吃了它會劃算。新年裏,許多酒樓、飯店專門為新年團圓飯準備了多種有吉祥喻意的菜肴。

埃及 迎新春慈善義賣

埃及開羅華語婦女團近日在開羅南部邁阿迪區組織了一次迎新春慈善義賣活動,吸引了眾多華人華僑和各國賓客的光臨。

邁阿迪區維多利亞體育俱樂部內,大紅燈籠高高掛,場內人頭攢動,空氣中彌漫著美食的香味和喜慶的氣氛。參加義賣的數十個攤位中,有一些展賣中國特色工藝品,大多數則在現場製作出售中國食品。這次春節慶祝活動義賣收入將用於支持埃及殘障兒童學校的建設發展。

巴西 中文高呼“新年快樂”

巴西聖保羅的華人社團組織了盛大的慶祝活動迎接中國春節的到來。

聖保羅的自由廣場裝扮得異常喜慶,充滿中國風韻。道路兩旁的燈籠式路燈上麵懸掛著招貼畫,並用中文和葡萄牙文書寫了“新年快樂”的字樣。包括巴西最大的電視台環球電視台在內的諸多媒體對活動現場進行了直播。

華裔和巴西人一起在現場和主持人用中文高呼“新年快樂”,使這場盛宴達到了高潮。華人藝術家們的演唱和舞蹈以及巴西當地團體表演的太極拳和武術博得大家一致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