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陶瓷鑒賞(3 / 3)

贗品的鏽蝕是造假者有意用膠、水泥、石灰、油灰、瀝青等粘合物粘上去的,很粗糙,不光潔,不自然。

贗品的彩繪,可用水去衝洗,有衝洗不掉的,可燒加熱水浸泡,就有撲鼻的臭膠味,用手一摸,彩即可掉下來。

有比較才能鑒別,真偽往往在比較中現出原形,古彩陶鑒定也是這樣。

9.高麗鑲嵌青瓷的鑒定

高麗鑲嵌青瓷是朝鮮瓷器的一大特色。在成型的坯胎上用刻有紋飾的模具捺於胎上,或用木、竹、鐵等工具刻畫約2毫米深的凹槽,根據圖案需要填塗白色或黑色化妝土,再經修胎後施以青釉,人窯燒製,便形成這個別具特色的陶瓷品種。高麗鑲嵌青瓷的生產年代主要在12世紀下半期至13世紀上半期,時間跨度不到100年,相當於中國的金代和南宋時期。

鑲嵌青瓷最早可能源於金銀嵌銅工藝、漆器、木器嵌螺鈿工藝。筆者認為,高麗鑲嵌青瓷工藝可能源於中國山西的渾源窯。這是因為,根據渾源窯窯址出土的鑲嵌青瓷殘片看,其鑲嵌工藝和高麗鑲嵌工藝是一致的,這些殘片所在的地層屬於金代地層,但從其圖案風格上看,又具有明顯的遼代特點,因此應屬金代早期器物。而時代上要早於高麗鑲嵌青瓷出現的年代。另外,從高麗與遼、金的關係史來看,兩國之間關係密切,交流頻繁,高麗鑲嵌青瓷的鑲嵌紋飾中的主題紋飾如鶴紋、水禽紋等明顯受到了遼代的影響。

麵對真偽混雜的高麗鑲嵌青瓷,如何鑒定呢?從考古及傳世品資料來看,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鑒定。

造型

高麗鑲嵌青瓷從造型上大致可分為食器、酒器、文房用具及生活用具。常見瓶、壺、罐、盤、碗、盞托、盒、枕等。其造型總體上比較渾厚,線條柔和流暢。以梅瓶為例,以曲線美見長,小盤口狀的瓶口很有特色。而大多數仿品缺乏應有的曲線美,造型或多或少有些僵硬、呆板。特別是在器物的口沿和底足的處理上,仿品遠沒有真品自然流暢。高麗鑲嵌青瓷的口沿厚薄適中,多為斜直口:圈足較矮淺,足牆厚薄適中:口唇至腹壁的線條流暢、柔和。而仿品口沿不是過薄,就是過厚;口唇和器壁連接處的線條僵直,多呈明顯折角:圈足多稍高於真品,足牆多薄於真品。

胎釉

真品胎土呈灰色或灰黃色,少數精品胎質堅硬,用手輕叩,聲音渾厚、凝重。多數器物胎質不甚堅硬,其時代應為高麗晚期物品。胎體堅硬的精品時代稍早,其分量適中,而多數胎質較鬆者分量稍輕。現代一部分仿品由於胎土淘洗過於精細,火候過高,整個胎體瓷化程度較高,胎土明顯泛出白瓷質,或青灰色,由於瓷化程度高而使胎體明顯重於真品,用手指輕叩,有金屬之聲;另有一部分仿品,胎質過於疏鬆,造型雖較厚笨,但胎體分量過輕而顯得失調。

高麗鑲嵌青瓷中極少數精品的釉色呈青翠色,多數精品呈淡天青色。晚期一些粗品釉色較差,青中泛灰。也有一部分粗器放在砂床上直燒,背火的一麵釉色較好,著火一麵釉色較差或極差。但不論是精品還是粗品,其釉麵均較肥厚,光潤自然,柔和悅目。一些大件器皿還會出現釉麵不太均勻和積釉的現象,如安徽省博物館收藏的青瓷鑲嵌龍紋罐就具有上述特點。在傳世品中,多年使用使釉麵有許多自然磨損的痕跡;而出土品多數由於受地下水土沁蝕,土沁已深入器物的胎釉。仿品釉麵多數較稀薄,玻璃質感強烈,火氣很旺,光亮刺目。從釉色上看,多數國內仿品青中泛黃:朝鮮仿品青中泛藍,色澤要重於真品。有的仿品為了去掉浮光而采用強酸咬蝕,反而使釉麵完全失去了光潤的效果,顯得晦暗滯澀。另有一些仿品為了達到仿造出土器物的效果,采用短時埋在土裏或糞坑中的辦法,這樣形成的土沁淺浮,一洗即掉,在開片處土沁隻是淺淺地滲入,而形成一道黃線,但不能深入肌裏。

高麗鑲嵌青瓷的釉麵絕大多數布滿不規則的開片,並且開片多呈堆狀分布。早期的高麗鑲嵌青瓷釉麵的開片相對要少一些,12世紀以後,開片則越來越繁密。由於鑲嵌於胎上的白色或黑色化妝土收縮率大於胎體,故燒成器物後,鑲嵌部分往往低於其他部位,並且順著鑲嵌的紋理形成開片。這種開片有別於其他開片,在鑲嵌紋飾的開片處迎光望去,往往會有雲母片般的光澤,這是高麗鑲嵌青瓷獨有的特色。而仿品的釉麵很少有開片,而且嵌粉多薄於真品,鑲嵌處也少有開片,即使有開片,在開片處也絕沒有雲母片般的光澤。這是鑒定高麗鑲嵌青瓷真偽的重要手段之一。

紋樣

高麗鑲嵌青瓷早期紋飾較為疏朗,紋樣精細,主題突出:晚期趨向繁密,並且開始出現散漫化的傾向。總的說來,其紋飾布局講究對稱均衡,因此顯得有些圖案化。其鑲嵌的主題紋飾主要有鶴紋、水禽紋、蒲柳紋、牡丹紋、團菊紋,龍紋、葡萄紋、荔枝紋、嬰戲紋等,輔助紋飾有唐草紋、回紋、雲紋等。高麗鑲嵌青瓷紋飾中最有代表性的鶴紋取法於遼宋繪畫的技法,用鑲嵌的手法在瓷器上表現效果如畫筆一樣自然灑脫,工匠們用白色表現鶴的身體,用黑色表現鶴的嘴、眼、尾羽和雙腿,使之更加寫實、形象。鶴紋大多作穿雲展翅狀,有的展翅奮飛,有的回首顧盼,有的向下俯衝,有的引頸長鳴,集動感與美感於一體。在布局上繁簡相宜,錯落有致。特別是鶴紋的頸部極其柔美,富有動感,而仿品的鶴紋紋飾呆板,頸部僵直生硬,沒有那種自然、靈活之氣。現代仿品的其他紋飾與鶴紋一樣缺乏真品的自然靈活之神而顯得拘謹、呆板。

鑲嵌紋樣中的白色嵌粉,真品絕大部分白中泛黃,少部分由於受青釉的影響而白中泛青。現代仿品中的白色嵌粉大概是由於原料和技術的原因,多數呈漿白色。真品的黑色鑲嵌料內因含細小的亞微米磁鐵礦立方晶體、鈦鐵礦、石英及鈣長石針晶,在其嵌入胎土之前,要用熔炔法或其他方法進行煉製,故燒製出的色澤漆黑光亮。現代仿品由於原料和工藝的差異,黑色遠不及真品漆黑光亮,絕大多數黑中泛紅或黑中泛黃,色調晦暗,缺乏光澤。

還有一部分較為粗糙的仿品,其白色、黑色紋樣根本不是鑲嵌在胎體內的,而是用白色和黑色彩料畫在瓷胎上的。這比較容易看出來。

燒造工藝

高麗鑲嵌青瓷采用龍窯燒造,從曆史資料記載和韓國的窯址發掘報告中可以看出,高麗青瓷的窯爐是從中國浙江引進的龍窯。一部分精品采用中國的M形匣缽裹足支燒。在支燒過程中,采用白色的矽石子作支釘,支釘相對較大,器物燒成後,絕大多數在底足上還殘留有白色矽石痕跡,這是高麗青瓷一大燒造特色。另有一大部分器物采用砂床上直接燒造的方式,器物燒成後,在足部和一部分器物的底部均有粘砂痕,其砂粒較粗,砂質也是白色的矽石砂。精品的圈足內多滿釉,一些大件物品或時代相對較晚的粗品的底足多有露胎之處,火石紅很明顯。而仿品多數滿釉裹足,但大多沒有支燒痕或者支燒痕不明顯,即使有,也明顯小於真品。一仿品中的精者,也采用裹足支燒,並且也用石子作支釘,單從燒造工藝上看,與真品極其相似。但不知是仿者疏忽,還是缺乏原料的關係,其支燒的石子卻不是白色的矽石子。另有仿製器足粘砂者,仿品與真品相比砂粒較細,也較規則。有少部分仿品粘砂並不是因為在砂床上直接燒造產生的,而是故意用膠粘上去的。

總之,高麗鑲嵌青瓷的現代仿品在原料、技術、工藝、製作目的等諸多方麵,不可能擺脫當代的時代局限性,總是或多或少地體現出現代陶瓷的某些特征。同時在仿製過程中,大多仿製者未見過真品,僅是依照圖錄,往往顧此失彼,不能把真品的各個方麵特征都協調統一。因此,在鑒定過程中,要結合其各方麵特點綜合分析,從其基本風貌和典型特征人手,注意其細部和一些容易忽視的環節,才能去偽存真。

高麗鑲嵌青瓷器物流傳至今的很少,國內主要收藏在遼寧、北京、江蘇、浙江以及國內外的一些大博物館或考古所中,散落在民間的隻是極少的一部分。前幾年,有少量的高麗鑲嵌青瓷從朝鮮流人中國,但近兩年來,真品已很難見到。鑒定高麗鑲嵌青瓷同鑒定其他瓷器一樣,要綜合各個方麵因素去看待一件器物,從大處著眼,從小處人手,切忌心態浮躁,不要為出售者所講的故事打動,更不要為金錢利益蒙住眼睛,這一點非常重要。

10.紫砂茶壺的顏色初探

紫砂茶壺為什麼稱為“紫色”。曾經有不少美國藝術家問我。在當今的中文或英文字典裏,紫色的解釋都可能是“紅色和蘭色的複合顏色“。假如將一把普通的褐色宜興茶壺放在一個小學生的眼前,問他這是什麼顏色。這小學生一定回答是咖啡色。這個宜興茶壺的紫色的來源問題好像從未在任何相關的書刊上提及過。

實際上在古漢語中褐色就是紫色。假如將褐色兔毛做成的毛筆稱為紫毫,將有褐色斑紋的竹子稱為紫竹,以及將褐色的檀木稱為紫檀,褐色的貂皮紫貂皮等等。根據“辭海”的解釋,紫色還有帝王專用物的含義。如將帝都的道路稱為紫陌,北京的故宮稱為紫禁城。此外,紫色的另一含義是祥瑞的意思。例如古詩文“紫氣東來”中紫氣即為祥瑞之氣。

因此,古代文人將這褐色的泥料稱為紫泥,將這褐色泥料做成的茶壺稱為紫砂壺,應不乏是將宜興茶壺視為一種祥瑞,高貴器物的意思。

11.粉彩與五彩瓷器的“蛤蜊光”真假辨偽

有些玩瓷器的藏友不懂真假“蛤蜊光”,因此在收藏粉彩與五彩瓷器時常常受騙上當。

“蛤蜊光”實則是指蛤蜊殼內壁那種閃爍變幻的光,彩瓷年深日久在彩料的周圍就會產生類似的“蛤蜊光”,故此收藏界與行內人借用“蛤蜊光”進行恰當的比喻,這種比喻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收藏彩瓷的專業術語。

彩瓷多少年才會出現“蛤蜊光”?這隻能靠藏家的實踐來驗證,不可能有一個準確的年代來限定。原因很簡單,因為同是同治時期的粉彩器物,有的器物就出現了“蛤蜊光”,有的器物就沒出現“蛤蜊光”。無論是官窯或民窯的彩瓷每件的境遇都有所不同,就是同一時期的彩瓷出現“蛤蜊光”也會有早有晚。

譬如我收藏的這隻高9.3厘米的同治粉彩蓋盒,在陽光下側視彩料就可見到閃幻的“蛤蜊光”。這隻同治粉彩蓋盒算來距今也有130年的曆史了,但是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說彩瓷凡夠130年就一定會有“蛤蜊光”,隻能說夠130年的彩瓷才有可能出現“蛤蜊光”。

也許有人認為現在景德鎮仿古瓷廠用“電光水”,真空鍍膜製造的假“蛤蜊光”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水平,其實造假者可以製作贗品上的“蛤蜊光”,卻沒有穿越時空的本領,把近年出窯的贗品變成擁有200年“瓷齡”的真品。所以造假“蛤蜊光”必然會留下致命的漏洞,這個漏洞就呈現出真假“蛤蜊光”鮮明不同,玩家上眼便能說破。

彩瓷真品“蛤蜊光”的特征是:器物畫麵的彩料周圍有閃亮變幻的“蛤蜊光”,尤以藍彩的周圍為甚。贗品彩瓷“蛤蜊光”的漏洞是:器物畫麵的彩料上有閃亮造假的“蛤蜊光”,彩料周圍沒有一絲真品上的“蛤蜊光”。原因不必多說了,贗品的胎質不對,釉色不對,紋飾不對,“蛤蜊光”自然也不對,贗品彩瓷沒有真品的“瓷齡”,不可能會有彩瓷真品上自然形成的“蛤蜊光”。

另外,造假“蛤蜊光”的彩瓷贗品還有兩個方麵的敗筆:1.仿官窯的彩瓷紋飾沒有皇家的富貴氣派,胎質不細,釉色不精,款識浮在釉麵上,給人現代工藝品的感覺。2.仿民窯的彩瓷紋飾沒有自由奔放的神韻,紋飾生硬呆板更缺乏原窯匠人那種嫻熟的繪畫技藝。釉麵不見民窯常見的零星喬麥地與縮釉點,底足過於規整,不見自然磨痕與意外的磕撞造成的缺損等等,這些都是藏友應該注意的。

12.陶瓷仿款的介紹

1.仿款

仿款,就是在當代所製的瓷器上,仿寫前代的款識。有些仿款並不一定是存心作假,而是因羨慕前代著名瓷器或其他原因。如清初的康熙、雍正兩朝曾有過仿寫前代款識的旨意。仿款由明正德年間開其先河,以後無論官窯民窯,仿者越來越多。入清以後,製瓷技術迅速提高,為仿古瓷創造了有利條件,加之當時統治者嗜古成癖,使仿古之風更加盛行。

實燒年代:明代嘉靖年要分辨仿款和真款,必須仔細觀察款識的風格、筆法、字體、位置、款色、和字數、結構,並結合器物的造型、胎質、釉色、裝飾等方麵互相印證,認真推敲。辨偽,首先可以從研究各代款識不同風格入手,將真假款識相互對照,結合實物,反複審度其款字的書寫筆法、字體結構、排列形式、落款的部位。

另外,也應當注意總結同一時期早中晚期款識不盡相同的變化規律。其次,注意款識的用料和顏色。以青花寫款為例:元代和明初的顏色深厚下沉,有黑色結晶斑點和凝而不舒的現象;尤其宣德時,藍色中有黑、灰等色雜夾其中。成化款則舒展清晰,藍色優美;嘉靖事青中泛紫,十分濃豔;萬曆以後色調勻淨,但發色不深,清初作品也大抵如此。康熙款色調明快,幽倩豔麗;道光以後則藍色渙散,淺淡上浮

2.陶人款

在瓷器上署以陶工、作坊主、店主姓名、或陶店名號的款識,稱“陶人款”。陶人款在早期青瓷上即已出現,但常常與紀年、讚頌、吉言等內容結合在一起,形成一條銘文。單獨陶人款,直到明清時才可見到,而且比較少,特別是官窯器上更為少見。清初官窯器可偶見督陶官的款識;乾隆以後,督陶官形同虛設,陶人姓名才見於款識。“時大彬製”陶人款的格式,一般是在匠人姓名後加一“造”字。也有光書姓名、姓氏或店號的。用含有寓意的紋樣圖案作為款識,呈“花樣款”,亦稱“記號款”。

3.花樣款

花樣款多為民窯所用。明代已流行,到清代則形式更為繁多:一、博古圖案。如八卦、太極圖、八寶、琴棋書畫、八音器、及禮服上所繡的十二章等。二、佛教符號。如八吉祥及轉輪王的七珍。三、道家符號。最著名的為八仙所持物,漢鍾離的還魂扇,呂洞賓的寶劍,李鐵拐的葫蘆,曹國舅的綽板,藍采和的花籃,張果老的漁鼓,韓湘子的笛子,何仙姑的荷花(笊籬)。四、“豆腐幹”款。在雙圓圈中心繪雙線方框,框內再繪橫豎相間的線條。五、“四朵花”款。在雙圈內繪不太規整的“四朵花”,簡單的僅繪四個“×”或四個有如眼睛的“花”。六、其他花樣。動物類的如龍、鳳、鹿、鶴、龜、還落,植物類如鬆、竹、梅、蟠桃、瑞草、靈芝、樹葉等。

4.讚頌款

讚頌款即讚頌、欣賞瓷器的款識。雖然早在唐代的長沙窯就有“鄭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的讚頌款銘,但它的流行卻是在明清兩代。明代的瓷器上有“玉堂佳器”、“上品佳器”、“昆山美玉”、“昌江美玉”等四字款;也有“美玉”、“雅珍”等二字款;一般都在款識之外環以單圈或雙圈,圓圈大小各異,個別也有無圈者。晚明讚頌款,多帶“佳器”二字。清代有讚頌款的瓷器,多屬私人,故又稱私家款,如“美玉雅玩”、“奇珍如玉”、“珍藏”、“雅玩”、“玉”、“古”、“珍”等;字數比較多者,則有“奇玉寶鼎之珍”、“其石寶鼎之珍”等等。

5.吉言款

在瓷器上燒上具吉祥意義的詞句或短語,以表示祝願的款識,稱作吉言款。早在三國西晉時的青瓷上,就可以見到“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孫,壽命長,千意(億)萬歲未見英(殃)”,“宜子孫,作吏高,其樂無極”等字樣。宋元時期則有“金玉滿堂”、“壽山福海”、“佛光普渡”、“家國永安”等吉言款。明代的吉言款多出現於晚期,且以民窯器上最為流行。如正德時的“天下太平”;嘉靖、萬曆時的“萬福悠同“、“長命富貴”、“福壽康寧”、“食祿萬鍾”、“三元及第”等等。還有隻題一、二字的,如“雙利”、“吉興”、“福”、“壽”、“萬”、“貴”、“善”等。“福”清代吉言款,一般沿襲明代,也常見於官窯器,如康熙六旬慶典七寸碟,四周圍以淡赭飾紋,分嵌萬壽無疆篆字。有的禮器,則題“喜”字款,以有署以“慶”字或以蒙古文作吉言款識的。吉言款款試亦多種多樣。像“福”即有單、雙線方框或雙圈內草書“福”字的,有無圈框而用粗筆道在碗內底大書一“福”字的。“長命富貴”款寫法也有兩種,一是雙圈內書寫兩行;一為錢形,四字對書於穿孔四周。“萬壽無疆”、“永慶常青”款則往往采取以花捧字的形式。

6.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齋名和“清賞珍玩”之類的文字燒在瓷器上,作為私家燒藏的標誌,這種銘款就是堂名款,或稱私家藏款、室名款、齋名款。堂名款內容包括堂名、居名、齋名、軒名、室名、殿名、樓名、閣名等等,製品之人有封建帝王、皇親顯貴、達官貴人、文人雅士和少數良工名匠。“翠竹軒

信卿”堂名款在明代以前極其罕見,明代的亦多見於後期。入清以後則各朝皆有,尤以康熙、乾隆時盛行,且形式多種多樣。同紀年款一樣,堂名款也多見於官窯製品

7.紀年款

紀年款是在器物上用寫、刻、印等不同方法,標明瓷器燒造年代的一種款識。我國古代瓷器款式,大部分屬於紀年款。紀年款可分為兩大類:書以當時的帝王年號者稱年款;用六十年周而複始的甲子表明年號者稱幹支款。明清兩代的年款有不同的書寫形式:六字款常書二行,首二字為朝代名,中二字為年號,末二字則為“年製”或“年造”二字。如“大明宣德年製”、“大清康熙年製”等。四字款則缺朝代名,首二字即為年號。如“成化年製”、“雍正禦製”等。幹支前加上當時帝王年號,如“大明成化元年乙酉”款。單純使用幹支的並不多。另外,也有隻書朝代,而缺年號者,如“大明年造”、“大清年製”款,屬於特殊現象。“康熙禦製”

紀年款的款字,多用青花書寫,兼有暗刻、凸印、朱書等。款外多加邊飾,常見有雙圈、雙線方框或單圈,個別也有無圈框或用雙長方框的。無論何種形式,款字均為豎寫,極少橫排書寫的。紀年款以官窯瓷器運用最多,但部分民窯尤其是景德鎮民窯,亦有書寫年款的。民窯紀年款字體略為草率,不及官窯規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