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方的笛子
江南一帶普遍多使用曲笛。這種笛子的笛膜貼得較鬆,音色潤麗、清晰。在演奏中以各種北裝飾手法,如“喚音”、“迭音”、“倚音”、“顫音”等最為多用,一般忌用強吐和斷奏。在氣息運用上要求飽滿均勻,不能過猛過急。如果多吹奏一些江南的傳統樂曲,對熟悉江南笛子的特點和風格會有直接的幫助。
三、蒙古族的笛子
內蒙草原上的人民,常年多過著不定居的生活,那裏的人們性格開朗、奔放。樂曲遼闊、高亢,常常出現一些多音的急速進行而又突然停留在一個延長音上,造成了非常開闊、奔放的效果,就像一匹駿馬在草原上飛馳一樣。這個地區的笛子,笛膜一般貼得較緊,甚至不要笛膜(有時也要鬆膜的效果)。在演奏技巧上多用一些裝飾手法,如“迭音”、“倚音”、“喚音”等。更突出的一個特點是,多用上方三度或四度的顫音指法。
四、維吾爾族的笛子
維吾爾族人民能歌善舞,他們的音樂明快、火熱。多用高音笛子,一般不用笛膜,或將笛膜貼得很緊(有時也用鬆膜效果)。在吹奏方法上一般運氣較猛,衝力較大,強弱對比特別明顯。最多的技巧是“急滑音”和一些裝飾性的如“倚音”、“贈音”、“喚音”等等。此外“花舌”和“吐音”也常常使用,而且多半要求吐得斷頓有力。
五、藏族的笛子
笛子在藏族過去不很流行,但也有一些民間藝人吹得很好。他們多用中音笛,在吹奏方法上,許多地方是模仿二胡奏法和人聲唱腔。此外,還有如下幾個特點:
1、在一拍時間內,有兩個同度的八分音符連續進行時,一般都給每拍的第一個音加上一個上方三度(有時是上方二度)的裝飾音(即上倚音的吹奏方法);在第二個音上加一個下方二度的裝飾音(即下倚音的吹奏方法)。
2、凡是連續四個以上的十六分音符,多是兩個音符吐吹一下,很少用長連線或者吐音斷奏。
3、樂句或小節開頭腦第一個音,很多時候用指顫音(二度或三度)。但是這種指顫音與一般指顫音不同,它要求手指盡量低抬,動作很快,有些近似波音的效果。
六、口笛、侗笛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大國,差不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笛子。但是,這些名為笛子的樂器其實並不都與我們這裏所進述的傳統六孔笛子相近。它們有的是吹孔(氣鳴)樂器,有的是哨嘴,還有是簧片(簧鳴)樂器。這裏就較流行的而且已在不斷改進的口笛、侗笛作如下介紹:
(1)口笛
經考證,口笛要我國曆史上早有記載,並有出土實物。但將它推陳出新,正式搬上舞台,登上音樂的大雅之堂,是20世紀七十年代。上海民族樂團的俞遜發把自己改進的口笛首先運用於獨奏中,受到了人們的歡迎。許多青年演奏者,喜吹愛好,而且,又有不少人對口笛進行了以自己使用為主要目的的某些改進。不斷豐富著它的表現力。現在的口笛五花八門,有兩孔和五孔口笛,七孔口笛。有按音位的對稱,以中心開吹孔的,也有的以在比二的比例開吹孔的。有的開孔為了轉調方便,有的則為增加音域。
現在一般口笛,就其音域而言可達兩個八度,但就其音程、音階而言,有些音又是不易發出或者發音十分不準。由於它的製作簡單,造價很低,攜帶方便,以及它的特有風韻受到許多人的歡迎。
(2)侗笛
侗笛在湘、黔、桂三省交界的侗族地區非常流行。它的音色優美,明朗而不浮華,甜美而不消沉,它反映了侗鄉的幽幽杉林,清清流水的山川風光,其音響近似竹笛與洞簫之間。
侗笛之所以能形成那種特有的聲響效果,關健就在於笛頭的吹口。它不像竹笛是橫吹的孔吹樂器,它是依靠吹口(吹嘴)來發聲。
侗笛一般長約30厘米,內徑為1.3厘米,共開六個音孔。從吹口頂端至六音孔約為14厘米。各音孔間的距離基本相等。
民間流行的侗笛都無有嚴格要求,一般較多用的是D調、E調和F調。每支侗笛的音域約在10-12度。
演奏侗笛時多采用一口氣到底的吹法——“鼓腮換氣法”,這也就是它的所難之處。其它演奏技巧是不難掌握的,隻要有吹笛子的技能,運用於侗笛是足足勝任了。
現在有不少人對侗笛進行了改進。把吹口的竹片改為銅片,增開音孔,單管改為雙管等,都有一定的收效,增加和豐富了它的表現力。它是一件很有前途的民間樂器。
我國還有不少民族的笛子也頗有特色,如羌笛、口哨、小悶笛、短笛……這裏就不介紹了。
6.流派
北派笛子是中國近代竹笛音樂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風格流派。相對於南派笛子使用曲笛為主,其演奏時主要使用音域較高,音色較高伉的梆笛,重視運用吐音、滑音、剁音、花舌等技巧,取材於北方的戲曲及民間器樂如梆子戲二人台、河北吹歌等,表現出北方民風的粗獷熱情。
兩位大師及曲目
北派笛子最重要影響力最大的兩位演奏家是馮子存和劉管樂。
馮子存出身於民間,其在1950年代取采自二人台音樂所作的《喜相逢》,被認為是中國現代笛子獨奏曲的裏程碑作品,其中運用大量的花舌、剁音,使整個音樂除了歡樂的氣氛之外,更展現了超強的音樂力度,這種力度的展現在馮子存的另一首曲子《五梆子》中更是表現無遺,也因此他獲得「吹破天」的稱號。這種曲風在他的其他著名曲子如《黃鶯亮翅》、《掛紅燈》、《萬年紅》等曲子中也都有所展現。
相較於馮子存受到二人台影響,劉管樂受到河北吹歌的影響較大,其所作曲子相較於馮子存的厚重有力,顯得較為輕快抒情,尤其較重視快速吐音的運用,同時也較常搭配南派笛子較長使用的顫音,代表作如《蔭中鳥》、《和平鴿》、等都具有這種輕快的特色。
其他北派笛子演奏家及樂曲
比馮、劉二人年紀稍小的幾位著名北派演奏家:
王鐵錘:他的曲子除了重視吐音和曲子的力度之外,也很重視曲子的旋律和抒情,著名的曲子有《油田的早晨》、《趕路》等。
曲祥:由於同時學習過長笛,他的有些曲子略帶西方曲子的風格,他的曲子最大的特色是快速綿密不絕的吐音以及充滿山東民歌的色彩。著名的曲子有《沂河歡歌》《列車奔向北京城》等。
曾永清:其曲子風格類似於劉管樂及曲祥,重視輕快吐音和抒情的曲風。著名的曲子有《沂蒙山歌》
劉森:他的曲子特別重視旋律歌唱性,也因此被認為與北派有所不同,被稱作新派笛子其著名曲子如牧笛等,都具有這種風格,其對後來包括簡廣義、李鎮等著名演奏家產生影響。
此外,在馮子存、劉管樂等人影響下的新一代笛子演奏家如張維良等人,雖然仍保留了北派笛子的風貌,但同時也學習擅長南派笛子的技巧和氣息的運用,而新一代的南派演奏家如俞遜發、詹永明等也都兼擅北派曲子,因此南北派的界限分歧在逐漸消失。
7.少數民族的風格
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包括漢族共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其悠久的曆史、文化和最具本民族的特色的音樂形式。尤其是少民族,大都能歌善舞,具有曆史悠久的音樂文化傳統。在民族器樂演奏方麵,笛子占有重要的位置。
新疆少數民族笛子風格
新疆的少數民族有維吾樂族、哈薩克族、塔塔樂族、塔吉克族等等。各民筆的音樂是有區別的,在長期的沿革中各自形成了本民族的個性音調和節奏和節律動。比如有的民族音樂屬別的,在長期的曆史沿革中,各自形成了本民族的個性音調和節奏律動。比如有的民族音樂屬於中調式體係;有的接近歐洲音樂體係的自然小調;有的運用多利亞、混合利底亞調式及和聲小調;還有采用波斯---阿拉伯音樂體係的。有關調式方麵我們暫且不做具體分析,隻是在笛子方麵提出一些大家須要引起注意的問題。在吹奏新疆少數民族樂曲時會遇到許多半音,如:4、5、1、等音,笛子一般采用按半音指法演奏。在吹奏半音時要知道這個音與前後音的章程關係,要用耳朵幫助聽,半音一定要準,否則會破壞調式風格,直接影響到民族音樂風格。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帕米爾高原上,居住著勤勞的塔吉克人民,古老的鷹笛(用鷹骨頭做的笛子)就出自這裏。塔吉克舞蹈常用兩支鷹笛和兩手鼓伴奏。由李大同編曲的笛子獨奏曲(帕米爾高原),采用了塔吉克族的典型節奏7\/8拍子,使樂曲歡快跳躍更具歌唱性和舞蹈性,表現了塔吉克發族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勞動,載歌載舞的歡樂情緒和勇往直前,不畏艱險的精神麵貌。
藏族民間音樂笛子風格
藏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曆史悠久,文化發達的民族之一,藏族民間音樂采用中國音樂體係以五聲音階為主,其中商調式和羽調式最為常見。長期生活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性格開朗樂情,其民間音樂較為悠揚嘹亮,演奏時多用F調,G調梆笛,笛膜貼得較緊,笛子演奏風格多為高亢,明亮。在;拉依;(山歌),;推魯;(情歌)的演奏中與歌者互相呼應。可能由於氣壓的關係,高原氣壓偏低,當地藏民吹笛時較多采用胸式呼吸,使得吹出來的笛子音飄逸,盡量將聲音送得遠些。我們在吹奏藏族風格的樂曲時,根據需要可在引子或散板中使用胸式呼吸,以模擬藏族短笛的風格,但在大段的獨奏曲中不要長時間使用你胸式呼吸,還要以丹田氣為主,用氣息及口風的變化找到音樂的感。藏族的;囊瑪;音樂因過去在布達拉宮內室;囊瑪康;中演奏而得名,;囊瑪;以笛子,紮木聶,揚琴,根卡,二胡,串鈐等樂器組合,演奏風格比較古樸,細膩,可以說是藏族的宮庭內樂,與眾人圍著火跳著熱烈歡快的;鍋莊;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在吹奏藏族風格的樂曲時,要特別注意裝飾音的使用,在引用或散板中,主音式長音出來之前,經常用二度,三度裝飾音來潤色。裝飾音的數量兩個,三個,甚至更多,手指要靈活。因為是散板,不存在時值的問題,裝飾音的數量越多,占的時值越長,使散板中的旋律更富民族色彩。
蒙古族的民間音樂笛子風格
蒙古族民間音樂可謂豐富多彩,這與蒙古族人自古以來生息在中國北方草原地帶,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有著密切關係。近代,有不少遊牧部落逐步定居下來,從事半農半牧場的勞動,也形成了草原文化與農業文並存的音樂文化體係。蒙古族民間采用中國音樂體係,是以五聲音階為主,很少出現;變音;,若出現,多構成綜合七聲音階調式。羽調式是蒙古族民間音樂最常見的調式。民間器樂部分常用樂器有笛子、馬頭琴、三弦、四胡等。器樂曲大都源自民歌,像牧歌、長調民歌經常用笛子演奏,其節奏舒緩、自由,音樂風格給人一種開闊、悠久、奔放的感覺。牧民生活離不開馬,在蒙古族音樂舞蹈中反映牧馬生活的作品亦為尋常可見,使人感到駿馬奔騰縱躍和蒙古族人民驃悍勇敢的性格。笛子在表現這種熱烈奔放的情緒時多使用吐聲,連緒的三吐聲效果可模擬馬蹄聲,還有一種特殊的氣指技巧相配合模擬馬嘶聲。在演奏慢板抒情曲調或散板、引子中,笛子經常用抹音模仿紀馬頭琴的效果,手指起落一定要圓滑,一般是慢速開始逐漸加快,手指變為顫音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