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古玉的曆史(2 / 3)

清代玉雕工藝已達我們之高峰,特別是乾隆年間,宮廷裏設立的玉器造辦處,督辦玉料的開采和調運,監製玉器的製作。清代雕玉工藝與明代相比,花紋的棱角規矩方正。玉器製作品非但形態逼真,工藝精湛(淺刻、浮雕、圓琢、隱起、鏤空),而且料也很考究,主要是緬甸進口的翡翠和新疆的和田軟玉。

清代宮廷收藏玉器極多,除曆代王朝留下的玉器珍品外,主要是臣下的貢獻和清宮造辦處製作的珍品。主要代表作是清宮樂壽堂裏的陳設的“大禹治水玉山子”巨作。乾隆四十三年(177間,乾隆皇帝將由新疆和田耗時十年運來的巨大玉料運至揚洲,集中全國玉琢名手琢磨,使大禹治水時的劈山開河的大無畏氣勢逼真的展現在“玉山”上,“大禹治水玉山子”高2.42米,款0.96米,是世界最大的玉件!

6.近代

近代玉雕曆史之大成,1898年由北京玉器廠製作的翡翠巨型玉雕“岱嶽奇觀”,是近代玉雕的傑作。翡翠原料重368公斤,高翠、晶瑩、質地細膩光潔。作者利用材料的原形和陰陽兩麵色澤分明的特點,取材於五嶽之首泰山。構圖設計以保有大麵積高翠,充分展示材質美為前題,以簡練概括的手法,表現泰山雄偉壯觀和春意盎然、日出東方的景色。正麵山嶽挺拔、眼光普照、樹木青翠。以中天門為背景,著意刻畫十八盤、天街和五嶽頂。點綴以任務、仙鶴、羚羊、和麋鹿。寓意春色、攀登和吉祥。背麵利用原料的油青色,塑造山嶽樹木火暗的黃昏景象。作者構圖得當,用料精細,是迄今為止曆史上沒有哪件玉器可以和它蓖美。

綜上所述:曆代玉雕精品是不同時代文化、思想、生產力發展的集中表現,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

3.中國古代的玉器使用

軟玉的摩氏硬度並不高,因而在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使用玉為材質的工具。中國將在遼東半島對興隆窪文化(距今約8000年)的遺址考古發現中發現岫岩玉作為世界上最早的玉器予以認定。新西蘭的土著人也曾在他們的文化遺跡中發現了眾多遺跡,考古證實在新西蘭玉石也曾流行了數個世紀。在日本,玉器也被作為祭祀用的器皿材質之一,尤其是勾玉。在日本曆史上的三大神器中也有玉石的出現。

新石器時期出土的玉器大多不是當前國際公認的陽起石一類軟玉,而是蛇紋石種,亦即文化觀念上的玉石。因而這一時期出土的玉器材質往往種類繁多,岫岩玉、南陽玉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玉材。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玉石的雕刻工藝日趨進步。前16世紀中國商代開始將玉器作為奴隸主貴族的財富象徵。並且玉器也開始分擔政治器皿的職能,帝王在分封貴族、授予大臣財富時往往不乏玉器的存在。在河南殷墟,1976年婦好(商代帝王武丁的妻子)墓中出土了755件玉器,其中囊括了岫岩玉、和田玉(這說明在當時中國中原地區已經和新疆有了經貿聯係)等材質製成的玉龍、玉桂、玉璧、玉琮、玉盤等裝飾、配件、禮器;在商代的考古中也發現了「跪坐人」等反映社會風氣的配飾。說明玉器在商代形成了種類繁多,用途廣泛的一個係統,其樣式也有新石器時代的片狀物檢發展為簡單的配飾、雕件,說明了當時主要的工具青銅器加工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

隨著儒家思想對中國以及東亞地區的影響不斷加深,其學說中關於玉的政治理解也隨之成為一種社會性的共識。玉器係統也在這一時期日臻完善,形成“六瑞”“六器”職能分工各有不同的體係。“六器”出自《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作為天子進行對天地四極進行祭祀,祈禱國家安定,社稷平安的禮器。而“六瑞”也是出自周禮“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持鎮圭,公持桓圭,侯持信圭,伯持躬圭,子持穀璧,男持蒲璧”,以圭、璧兩種玉器,通過官製的高低緩分出六器,說明當時的中央集權已經大體形成。不過也有學者指《周禮》成書於戰國時期,其著作難免會有儒家的思想文化摻雜其中。

天子在祭祀天地、時,要用玉冊來刻下銘文;百官封爵以玉器為印信;轉達君令使用玉符、君子以玉為德行操守的標準;民間詩歌中經常以玉作為美好事物的代表象徵。如《詩經·國風·周南》提到的一段詩歌: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這其中的“瓊琚”“瓊瑤”“瓊玖”均是當時對“玉”的美稱,此外“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詩經·大雅·抑》)“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儺。”(《詩經·國風·衛風》)此外很多成語也與玉有關,如“玉壺冰心”、“玉石俱焚”等,在這些成語中無分褒貶,“玉”的意義一般均為褒義字。

中國在戰國時期隨著儒家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在逐步接受各種派係思想的同時,也接受了玉在文化中的作用。因而玉的文化意義也在不斷上升,詩歌中、宮殿內、祭台上都有玉器的存在。其中關於“和氏璧”的典故在這一時期出現,通過《史記》、《戰國策》等史書不斷延伸,成為極富文化意義的象徵。玉的文化意韻還是逐漸成形。

漢朝後玉器的製作工藝上不斷創新,可以使用玉器的階層,從帝王將相到市井白衣不一而足。玉器也開始逐漸向隨身裝飾和擺放雕件兩個方向發展。六朝後的玉器開始向寫實的手法上發展,作品大多以人和典故為主題。宋以後,玉成為世俗化的裝飾。

玉器曾作為絲綢之路上西域地區的特產之一,於闐(今中國新疆和田縣)以出產色澤潔白的軟玉而著稱,在伊朗、阿富汗、印度都有出土記錄。和田玉中色澤潔白,有脂肪光澤的玉被稱為“羊脂白玉”而受到人們的喜愛。此外,新疆準噶爾盆地與青海也盛產玉石。

明清以後玉石的雕刻日漸以裝飾為準,其中不乏乾隆時期著名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以及其他玉材加工後的名品。這一時期硬玉翡翠也開始受到社會的歡迎,慈禧太後的墓室中就曾被發現有大量製作極為精良的翡翠玉雕出土,但後來因被盜墓而不知下落。

4.中國古代玉器的演變

中國古代所稱的的“玉”可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是從礦物學上將玉分為兩類,即軟玉和硬玉。軟玉主要指新疆玉,硬玉則指翡翠。廣義其實是沿襲中國傳統觀念:“玉,石之美者”,在此意義上,玉的含義十分廣泛,它不僅包含了新疆玉、和田玉、岫玉、南陽玉、藍田玉等,而且還可包括瑪瑙、水晶、綠鬆石等品種。

玉經過雕琢變成玉器。中國玉器在數千年曆史演變中,其發展既有鼎盛時期,也有低穀時期,經曆了漫長曲折的道路,並一直延續到今天。不同時代的玉器在玉材、玉質、出土、加工工藝、造型、紋飾、、用途等方麵都深深地烙上了曆史的痕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據此可以把中國玉器分成以下類型,即新石器時代玉器,商代玉器,兩周玉器,漢代玉器,唐代玉器,宋代玉器,遼、金、元時期玉器,明清玉器,以及近現代玉器。

(1)新石器時代

玉器的萌芽始於新石器時代早期,今遼寧西部和內蒙古東部可能是中國古代玉器最早的發源地。中國古玉的源頭是多元的,發展至距今8000年-5000年,中國玉文化分布形成珣玗琪、瑤琨及球琳三大板塊。

珣玗琪玉板塊:即夷玉板塊,分布於東北、東蒙、華北一部分地區,以紅山文化玉器為其代表。

瑤琨玉板塊:即越玉板塊,分布於長江以南的中部地區,以良渚文化玉器為其高峰。

球琳玉板塊:即羌玉板塊,分布於西北地區,以齊家文化玉器為標準。

三大玉板塊互有碰撞,並有交彙融合。良渚玉器刺激了六家玉器迅猛發展,與同時的山東龍山文化、陶寺文化、陝西龍山文化、石家河文化等五支古文化玉器互為融合,並為中華文明奠定了基礎。

長達6,000年孕育的玉器,是在精氣、神靈、巫術等原始宗教氣氛籠罩下成長的,先民以玉為‘神物’,視玉為山川之精靈,崇玉、祭玉的觀念與活動業已形成,且多帶有神秘色彩。在藝術上除模仿生產工具造型之外,主觀理念的影響甚強,以誇張、示意的手法碾磨了大量的為鞏固神權和世俗統治的玉器,形成中國古代玉器藝術第一個高峰。從這一角度來看,玉器藝術較其他工藝美術是早熟的。

(2)夏商西周

圍繞中原的山東龍山玉文化、陶寺玉文化、陝北龍山玉文化、石家河玉文化以及齊家玉文化,為中華文明的誕生鋪下了一塊奠基石,中國曆史進入青銅時代之後,古玉文化亦進入了一個成長時期。夏、商至西周約千餘年(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771年),此期玉器的藝術手法為象征主義,誇張雙眼以突出其神采,動態或立或跽(跪)均合程式,形成了統一的時代風格。玉材仍取之各地,同時和闐玉增多,事實上和闐玉已成為‘王室玉’的主要玉材。夏、商、周三代玉器雖然都受到象征主義的控製,但還是各有不同。目前夏代考古尚處於探索階段,所出土的最精的一件為柄形器,有著濃鬱的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影響。商代‘王室玉’發現較多,其平麵器采用對稱規律,樸茂凝重。肖生玉多取正麵,以‘臣字眼’為其特征,細部多用雙勾雲雷紋以突出其裝飾性趣味。西周玉器受‘君子比德於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社會思潮影響,玉佩非常發達。玉佩以玉璜(圓弧形玉器)為主,所用之玉多為片狀小件。用粗細兩種陰線對襯的手法裝飾圖案,給人以清新、簡潔的藝術享受。

(3)春秋戰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陽,至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共曆549年,史家稱為春秋戰國,也就是東周時期。此時王室式微、群雄峰起,各諸侯國處於經濟、政治、文化大發展的時代。鐵器也正出現於此時,並很快普及到各地,用鐵製造兵器和工具。不久,鐵也用在鉈機上,以鐵鉈換下青銅鉈,提高了碾玉的效率。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玉器發生變化,以小件為主,裝飾細密化,多作隱起處理,藝術手法仍是象征主義。如玉人頭飾(見圖),高3.8厘米,寬2.5厘米,最厚1.8厘米,出土於河南光山寶相寺春秋早期黃君孟墓。頭戴垂角帽,大圓眼珠,大鼻頭,口張微笑,耳戴環,頸甚長。其比例準確,與人麵接近。麵相自然,笑容可掬,富有人情味,跟嚴肅的婦好像相比,與現實生活貼近了重要的一大步。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尤其在晚期,玉器在藝術上發生了重要變化,這就是在玉器裝飾上出現了現實主義的萌芽。由此可將中國古玉劃分為工藝美術和造型藝術兩大階段,其起點是春秋戰國,其分水嶺是秦漢。

(4)秦漢時代

秦漢六朝萌芽於戰國玉器之中的現實主義藝術手法,至秦、西漢有了巨大發展,完成了以氣韻生動為特點的玉雕藝術品的創作。它的盛期大約200餘年(秦始皇公元前221年~漢成帝公元年前7年),是玉器史上罕見的。

秦代玉雕目前尚未發現典型的作品,但從零星的玉雕殘件判斷,它在體量上遠不能與秦武士陶俑相較量,但其藝術含量則堪與秦俑相媲美。“漢承秦製”,在玉雕上也構築了中國玉雕史上一座光輝燦爛的豐碑,為唐宋玉雕藝術的繁榮打下了堅固的基礎。漢代帝王以為可保屍骨不朽的殮葬玉也有了空前發展,其蟬和豚玉質優越,作工簡練,寥寥數刀便勾勒出蟬和豚的形象,其神態栩栩如生,令人愛不釋手,藏家稱其為“漢八刀”。總之,秦漢時期是中國時作玉和殮屍玉全麵發展的時代。進入三國魏晉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是戰亂與安定並存的時期,佛教傳入,百姓皈依,大興造像,秦漢現實主義玉雕藝術的正常發展受到阻礙。

(5)隋唐宋遼金

隋唐(公元581年~907年)是中國中世紀統一的大帝國,它的玉文化和玉器藝術,在秦漢現實主義思潮影響下,出現了非常繁榮的局麵。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藝術上注意內心精神的刻畫,以突出神似為己任,而又區別於漢。還出現了具有濃鬱雕塑韻味的玉雕。重體量、重骨法的玉雕作品比比皆是,佛教進一步與傳統的玉文化融合。於闐國玉器工藝也是高度發達,在藝術上、形式上都有所發明,非同凡響,經常向唐帝國進貢玉團和玉器。

宋代(公元960~1279年)玉器在繼承唐代重體量、重神似的玉雕藝術基礎上又有了前進。在宋代畫院影響下的宮廷玉器多重畫理和三遠法,比例適當,出現了形神兼備的玉雕藝術。如果說唐代玉雕是雕塑性的,那麼宋代玉雕則是繪畫性的。遼代是契丹族建立的割據東北的地方王國(公元916~1125年),向唐朝納貢稱臣,接受唐、五代禮製、文化,創造了具有契丹風格的玉器藝術。

金代統治者為女真完顏部,於1115年反遼,建立了金國,同時也創造了具有女真民族意識和描繪邊疆生活的玉雕作品。

(6)元明清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時期的藝術風格,采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瀆山大玉海,隨形施藝,海神獸暢遊於驚濤駭浪之中,頗具元人雄健豪邁之氣魄。

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其玉質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豐,作品之多,使用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愛玉成風,乾隆皇帝更是不遺餘力地加以提倡,並試圖從理論上為他愛玉如命尋找依據。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璽、清代的菊瓣形玉盤、桐蔭仕女圖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時民間玉肆十分興隆,蘇州專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