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玉器中的象征圖案
玉石行有句行話,叫做“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圖案來自於人們的信仰、民間傳說、動植物的諧音和暗喻等。隻有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會對玉石圖案有更廣泛的了解。通常,每個主題都有相關的象征圖案。
(1)象征意的組合圖案
安寧和平
萬象升平:圖案為一大象身上刻有字花紋,腰負一瓶。絹字在梵文中作SniYatRA(室利株蹉),意為“吉祥之所集”。佛教以釋迦牟尼胸部所現的“瑞相”,用作“萬德吉祥”的標誌。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製定此字讀為“萬”字。萬象升平表示人民祝願國泰民安,百業興旺,國富民強之升平景象。還有“太平景象”、“景象升平”等圖案。
四海升平:圖案為四個小孩共抬一瓶。孩音同海,借此表示四海升平之意,表達人民厭惡戰亂、熱愛和平的善良願望。
平安如意:圖案為瓶、鵪鶉,瓶諧音平,鵪音同安,合稱平安如意,希望和平與安寧。
吉祥如意
龍鳳呈祥:圖案為一龍一鳳。龍是中國文化的象征,傳說很多,《史記·高祖本紀》開始將龍和帝王聯係起來,“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而已有身,遂產高祖。”鳳是百鳥之王,《淮南子》一書開始稱其為祥瑞之鳥,雄曰鳳,雌曰凰。龍鳳是人們心中祥獸瑞鳥,哪裏出現龍,哪裏就有鳳來儀,就會天下太平、五穀豐登,所以龍鳳是一種祥瑞的象征。
二龍戲珠:圖案為兩龍頭相對,共頷一火球。《通雅》有“龍珠在頷”的說法。民間傳說認為龍珠可以避水火等災害,故以此為圖案祈求避邪免災、祥和如意。有二龍戲珠,也有群龍戲珠,還有雲龍捧壽,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頌平安與長壽之意。宋代至清代均有出現,圓雕、玉牌均有。
喜上眉梢:圖案由喜鵲和梅花構成。梅花“梅”與“眉”諧音;喜雀名中有一“喜”字,故以喜鵲落在梅花樹枝上比喻喜上眉梢。用以形容喜事將到,令人高興。
三星高照:圖案為三個老神仙,三星是傳說中的福星、壽星、祿星。他們專管人間禍福,各司福、祿、壽職。三星高照象征幸福、富有和長壽。亦有圖案為一老壽星、一鹿、一飛蝙蝠的,稱之為“福祿壽”。多用於玉插屏及玉牌子上。
年年有餘:圖案為兩條鯰魚,鯰音年,魚與餘同音,表示年年有節餘,生活富裕。民間以此表示對美好生活的象征。圖案為兩條鯰魚首尾相連者,童子持蓮抱鯰魚者,均稱“連年有餘”。圖案為一磬一魚或一磬雙魚,一童子擊磬一童子持魚者,皆稱“吉慶有餘”。一婦人手提魚者,稱之為“富貴有餘”。
群仙祝壽:以神話傳說中3月3日是王母娘娘生日,各路神仙前來祝賀的場麵作為圖案,以此取其吉祥喜慶之意。見於玉插屏及圓雕山子和圓雕筆架。
福從天降:圖案為一活潑可愛的胖娃娃正伸手抓一快到手邊的飛蝙蝠,寓意為“福從天降”、“福自天來”、“天賜洪福”等。此外還有“五福臨門”、“引福人堂”、“天官賜福”等圖案,用於圓雕人物件及玉牌子。
福祿壽喜
龜鶴齊齡,龜鶴同齡;圖案為一龜一鶴。《韻會》:“龜為甲蟲之長。”龜壽萬年,是長壽之象征,鶴是仙禽,《崔豹古今注》:“鶴千年則變蒼,又二千歲則變黑,所謂玄鶴也。”以兩者作為長壽的代表,寓同享高壽之意。
鬆鶴延年:圖案為仙鶴、鬆樹。《字說》:“鬆百木之長.”[[禮記·禮器》:“鬆柏之有心也,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鬆象征長壽與氣節,鬆鶴構成一圖,既有延年益壽,也有誌節高尚之意。
福祿壽喜:圖案為蝙蝠、鹿、桃、“喜”字。蝙蝠之蝠寓幸福之福,借鹿寓祿,壽桃寓壽,加上喜字,表示對幸福、富有、長壽和喜慶的向往。多見於明清玉牌子。
五福捧壽:圖案為五隻蝙蝠圍著一隻仙桃和一個壽字。《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這一圖案用於玉牌子,清代多見。
福壽雙全:圖案為蝙蝠一、壽桃一、古錢二。表示人們心底希望幸福,富有和長壽之意。用於圓雕玉件及玉牌。
多子多孫
流傳百子:圖案為一開嘴石榴或子孫葫蘆葡萄。舊時傳說,周文王有百子。以石榴子多表示百子,還有“子孫葫蘆”之說。有百子圖、麒麟送子,蓮生貴子等圖案,表示“子孫萬代”、“萬代長壽”等。
連生貴子:圖案為荷花中有—小孩,荷花之果實為蓮子,以此借喻連續、連綿之意,此圖表示人丁興旺的心理。
(3)麒麟圖:一獸,頭上一角,獅麵、牛身,尾帶鱗片,腳下生火,其狀如鹿。麒麟,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古稱之為“仁獸”,多作吉祥的象征。“麟鳳龜龍,謂之四靈”。禮記·禮運》:“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橄。”“橄”同“藪”即沼澤。漢代磚上的麒麟圖案與馬和鹿的樣子相似,漢後逐漸完善了麒麟的形象。地毯及文物中的麒麟圖案,多為“麒麟送子”,“麟吐玉書”等。因麒麟是瑞獸,又借喻傑出之人,麒麟送子,麟吐玉書皆有傑出人物降生之意。
金榜題名
魚龍變化:圖案為天上有一雲龍,水中有一鯉魚,一龍首魚身,一鯉魚翻越於龍門之上。古代傳說有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凡是鯉魚能跳過龍門的,就可變化成龍,不能跳過龍門的,點額而歸,故黃河之鯉魚多有紅色的額頭,都是沒跳過龍門之魚。魚躍龍門表示青雲之路,變化飛騰之意。
馬上封侯:圖案為一馬上有一蜂一猴。以馬上封(蜂)侯(猴)寓比立即升騰的願望。圖案為一大猴背小猴者,稱“輩輩侯”,一楓樹一印一猴或一蜂一猴抱印者,稱封侯掛印,掛印封侯。
喜報三元:圖案為喜鵲三、桂元三或元寶三。古代科舉製度的鄉試、會試和殿試之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明代科舉以廷試之前三名為“三元”,即狀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夢寐以求,升騰化取之階梯,喜鵲是報喜之吉鳥,以三桂元或三元寶寓意“三元”,是表示一種希望和向往升騰的圖案,此外還有“三元及第”,“狀元及第”,“連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圖案。
(2)各種吉祥元素
吉祥瑞圖是中國傳統裝飾藝術圖形的一種通過動物、植物、飛禽、魚類、器物、人、神、聖、仙佛的神話與傳說,以圖文、諧音等形式作為祥瑞標誌。表現了人的願望、追求、寄托和向往。如壽:用鬆柏、石、桃、龜、鶴等表示;福:用蝙蝠、佛手等;喜:用喜鵲、蜘蛛(喜子)等;富貴,用牡丹等;祥瑞,用龍,鳳,麒麟等;如意,靈芝等;又諧音魚:餘也;蓮花;連連發財;又昆蟲,蟬:禪,一鳴驚人,腰纏萬貫。靜若寒蟬也。又植物,如葫蘆:福;瓜:多子多孫,瓜瓞綿綿;白菜:百財。又魚類:八爪魚:八方進財;螃蟹:橫行天下;花生:長生果也等等。
佛:佛可保佑平安,寓意有福(佛)相伴。常取材於大肚彌勒佛造型,是解脫煩惱的化身-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龍:祥瑞的化身,與鳳一起寓意成雙成對或龍鳳呈祥。與馬一起為,龍馬精神,吉祥如意龍鉤,龍和地虎:望子成龍,龍頭出水:神龍出水,大顯神威。
鳳:祥瑞的化身,與太陽梧桐一起寓意丹鳳朝陽。
羊:洋洋得意,三隻羊寓意三陽開泰。
菊:與鬆在一起寓意鬆菊延年。
磐:寓意喜慶
鵝:羲之愛鵝。王羲之是晉代書法家,從家鵝遊水中悟出用筆之法,於是養成愛鵝之癖。
蟬:蟬掛胸前,一鳴驚人。蟬掛腰間,腰纏萬貫。
熊:與鷹一起寓意英雄鬥誌。
蝦:彎彎順。(前進)活力十足,節節高升;(後退)退一步,海闊天空
龜:平安龜或長壽龜。與鶴一起寓意龜鶴同壽。帶角神龜即長壽龜。龍龜:長壽,榮歸
豬:財富諸事如意。寓意龍,漢皇子劉彘的彘意思是豬,也是龍。
蟾:蟾與錢的諧音,常見蟾口中銜銅錢,寓意富貴有錢。蟾咬錢,錢滾錢。金蟾送寶與桂樹一起寓意蟾宮折桂。常有三腳蟾與四腳蟾之分。
觀音:保佑平安,觀音慈悲普渡眾生,是救苦救難的化身。
仙鶴:寓意延年益壽。鶴有一品鳥之稱,又意一品當朝或高升一品。與鬆樹一起寓意鬆鶴延年。與鹿跟梧桐寓意鶴鹿同春。
靈芝:長壽之意。
如來:即如來佛,是萬佛之祖。
達摩:常有達摩渡江,達摩過海,達摩麵壁等造型。達摩麵壁九年修行,有“麵壁九年成正果,風風火火渡江來”的說法。是中國禪宗的初祖。他是第一個到中國的印度傳教者。
鍾馗:揚善驅邪。常有鍾馗捉鬼的造型。(白臉)財神,福神,門神;(黑臉)鬼見愁。
獾子:寓意歡歡喜喜。
獅子:表示勇敢,兩個獅子寓意事事如意。一大一小獅子寓意太師太保,意即位高權重。私房錢
喜鵲:兩隻喜鵲寓意雙喜,和獾子一起寓意歡喜。和豹子一起寓意報喜。喜鵲和蓮在一起寓意得喜得連科。
財神:招財進寶。
蘭花:與桂花一起寓意蘭桂齊芳,即子孫優秀的意思。
梅花:與喜鵲在一起的寓意喜上眉梢。鬆竹梅一起寓意歲寒三友。
馴鹿:福祿之意。與官一起寓意加官受祿。
麒麟:避邪吉祥,麒麟送子。祥瑞獸,隻在太平盛世出現。麒麟、龍、獅頭:避邪迎福。
蝙蝠:寓意福到。五個福和壽字或壽桃,寓意五福獻壽,五福臨門,福氣滿滿。和銅錢在一起寓意福在眼前。與日出或海浪一起寓意福如東海。與天官一起寓意天官賜福。
大象:寓意吉祥或喜象。與瓶一起寓意吉祥平安;與如意一起叫吉祥如意;走象叫走向成功。
鸚鵡:成雙成對,美滿和睦之意。
壽桃:長壽祝福。
鯉魚:年年有魚,魚跳龍門或鯉魚跳龍門。龍頭魚寓意高升一級。與漁翁一起寓意漁翁得利。
金魚:寓意金魚滿堂。
豆角:四季發財豆。富貴豆。
葫蘆:福祿之意,收納財,防桃花,福氣。
佛手:福壽之意,橫財到手,掌上明珠。
老鼠和錢:數錢
螭龍:傳說中沒有角的龍,又叫螭虎。
瓶:或花瓶,寓意平平安安。與鵪鶉和如意在一起寓意平安如意。與鍾鈴一起寓意眾生平安。
百合:百合與柿子在一起寓意百事如意。
雄雞:吉祥如意,常帶五隻小雞寓意五子登科或教五子。
麥穗:歲歲平安。
竹子:平安竹,富貴竹。竹報平安或節節高,步步高升,節節高升之意。
柿子:事事如意。
石榴:榴開百子,多子多福。
牡丹:富貴牡丹,與瓶子一起抑鬱富貴平安。
菱角:寓意伶俐,和蔥在一起寓意聰明伶俐。
風箏:寓意青雲直上或春風得意。
猴:升官發財,與馬在一起寓意馬上封侯。與印一起寓意封侯掛印。大猴背小猴寓意輩輩封侯。
蜘蛛:知足常樂;喜從天降。主偏財。
柿子:事事如意,百事大吉。
鵪鶉:平安如意。和菊花、落葉一起寓意安居樂業。
鼇魚:龍頭魚身,是鯉魚誤吞龍珠而變成。寓意獨占鼇頭。
辟邪:傳說中一種神獸。頭有角,似獅,帶翼。一角為天祿,兩角者為辟邪。有除邪避之意。
花生:長生不老之意。
關公:做生意人(商人)的祖師爺。誠信第一,信譽第一。
樹葉:意為事業,即事業有成。學業有成。
壁虎:必得幸福。
甲殼蟲(金龜子):富甲一方,金龜女婿。
牡丹花:富貴花,富貴牡丹。
2. 古代玉器的飾物
(1)玉帶板
玉帶是鑲玉片的革帶,在服飾上用玉帶,肇始於唐代。唐代以玉帶入官服,用以標誌官階的高低,因而帶上的玉板(稱為帶板)均有一定之規。鑲在帶兩端的圓角矩形帶板叫“鉈(獺)尾”,中間的方形或長方形帶板叫“銙”,有的銙有孔或附環,用以懸掛物件。唐代根據帶板的數目來稱帶,如“十三銙帶”。
唐至元玉帶板
唐代玉帶板,銙多製成方形,其雕琢方法多采用壓地隱起的方法,圖案邊緣用細而短的密集陰刻線整齊排列雕刻,然後自邊緣向內緩緩凹下,使中部紋飾凸起,與邊緣同高,再用較粗的陰刻線勾勒出輪廓,有如淺浮雕。唐代帶板一般都較厚,有的帶板還鑲以金邊,或以玉為緣,內嵌珍珠及紅、綠、蘭三色寶石。帶板素麵的較少,一般均為淺浮雕人物、花鳥、動物紋飾。帶板上的圖案以西域胡人形象最具特色,人物高鼻深目,著裝奇異。據載,此類玉帶板應屬西域產品或中土仿品。
宋、遼、金、元四朝皆雕造玉帶板,在此期玉雕中方占有重要地位。帶銙或方或矩,製作規整,四角方正,麵底同大,與唐代已明顯不同。帶板上雕刻的紋飾以雲龍、花草、人物、鳥蟲為主,尤其遼金更用具有山林情趣的自然場景入畫,所刻山林熊鹿、花鳥魚水風格寫實,自然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唐代盛行的西域題材紋飾已經不見,宋代出現了道裝人物帶板。如江西上饒南宋建炎四年(1130)趙仲湮墓出土的即是典型。在雕刻技法上,此時期多采用深層鏤雕方法來琢刻紋飾,所刻花鳥雲龍,數層疊壓成立體狀,細部用細陰線勾勒,花草葉脈也能刻得井然有序。帶板的形製在這個時期也發生了變化,帶銙除原有的方形、長方形外,新出現了桃形銙。元代帶銙還新出現了四角內凹成海棠瓢狀形的。
明代玉帶板
明代玉帶板數量較多,近年來考古發掘出土於墓葬中的整套帶板也不少。現今傳世品的玉帶板,大多是零散的帶銙和鉈尾。帶銙由長方形、桃心形、豎條形組成,另外還有委角長方形和方形帶銙。裝飾分素麵、透雕、鑲嵌寶石三種形式,所雕紋飾同元代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早期仍有元代遺風,以雲龍紋為主。明中期帶有吉祥寓意的圖案開始流行,帶板上的紋飾幾乎全部轉為吉祥題材,如鬆鶴、麒麟、三羊、百狩等。
明代玉帶板早期的雕刻多是立體的深層鏤空,可以看出明顯的元代手法。明中期出現了分層鏤雕的琢法,先用減地法留出上層圖案,在降低的地子上再鏤雕底層圖案。這種風格與同期的雕漆特點相一致,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但也失去了宋元時期自然寫實、生動逼真的特點,成為一種程式化的、呆板的圖案化紋飾。此期玉雕的刀法也變得硬直險峻。江西南城明益王朱祐檳墓出土的玉帶板可作為此時的典型代表。明晚期在雕工上呈現出粗獷簡略的風格,與早期有所不同。玉帶多數為20銙,圖案雖有定製,但頗為靈活。
明代玉帶板的邊框比元代玉帶板窄,紋飾以龍紋為多,此時期還出現了嬰戲圖紋飾的玉帶板。明代最具特色的雕琢技法是先減地留出主題紋飾,在降低的地上透雕所需輔助紋飾,然後再加工主題紋飾,使得整體紋飾起伏感很強。
(2)玉衣、玉塞、玉握
喪葬之禮在中國起源很早,早在舊石器時代山頂洞文化中,就發現有許多散布在屍骸附近的石珠,獸牙等。因古人認為,以玉斂葬,可保護屍身不腐,使複活再生成為可能,因此到了漢代,葬玉極為普遍,並已漸漸演變為一套包括玉衣、玉握,玉九竅塞,玉晗等葬玉的完善形式。
玉衣也稱“玉匣”、“玉押”,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一般按部位可分為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子6個部分。各部分均由小玉片如金、銀、銅絲縷織而成。不同的材料表示死者身分的不高下不同。據《後漢書.服誌》記載,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由於金縷玉衣象征著帝王貴族的身份,有非常嚴格的製工藝要求,漢代的統治者還設立了專門從事玉衣製作的“東園”。這裏的工匠對大量的玉片進行選料、鑽孔、拋光等十多道工序的加工,並把玉片按照人體不同的部分設計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狀,再用金線相連。製作一件中等型號的玉衣所需的費用幾乎相當於當時一百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用金縷玉衣作葬服不僅沒有實現王侯貴族們保持屍骨不壞的心願,反而招來盜墓毀屍的厄運,許多漢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盜。到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從此玉衣在中國曆史上消失了。
金縷玉衣製做
從從外觀上看“玉衣”的形狀和人體幾乎一模一樣。頭部由臉蓋和臉罩組成,臉蓋上刻製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組成臉蓋的玉片絕大部分是長方形的小玉片,雙眼和嘴是在較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五塊長條瓦狀玉片合攏而成,惟妙惟肖。上衣由前片、後片和左、右袖筒構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離的;前片製成胸部寬廣、腹部鼓起的體型,後片的下端作出人體臀部的形狀。褲由左、右褲筒組成,也是各自分開的。手部做成握拳狀,左右各握一璜形玉器,足部作鞋狀。一些玉璧,以及飯含、佩帶之物等。前胸和後背共置玉璧18塊,並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玉衣”的頭部,有眼蓋、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門塞,這些都是用玉製成的。另外,頸下有瑪瑙珠48顆,腰部出玉帶鉤。整套“玉衣”形體肥大,披金掛玉,全長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黃金製成的絲縷把它們編綴,故稱“金縷玉衣”。
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根據當時的生產水平,製作一套“金縷玉衣”是十分不易的。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玉料,通過一道道的工序把玉料加工成為數以千計的、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狀的小玉片,每塊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鑽孔,大小和形狀必須經過嚴密的設計和細致的加工,編綴玉片還需要許多特製的金絲。由此可見,製成一套“金縷玉衣”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驚人的。
窮奢極欲的皇室貴族,迷信“玉能寒屍”。為使其屍體不朽,他們用昂貴的玉衣作殮服,且使用九竅器塞其九竅,可謂費盡心機。但結果適得其反,由於金縷衣價格昂貴,往往招來許多盜墓賊,以致“漢氏諸陵無不盜掘,乃至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其實,即使那些盜墓賊沒有光臨,當考古工作者打開那神秘的洞室時,企求“金身不敗”的墓主人已化作一捧泥土,剩下的也就是一具精美絕倫的玉衣了。這些仿佛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千百年來破滅的神話。
玉塞是古玉器名。已知在漢代有九竅塞,即填塞或遮蓋死者身上九竅的九件玉器。這九件玉器在河北滿城兩座漢墓中都有出土。
上九竅的9件玉器。所謂“九竅”,是指人的兩隻眼睛,兩個鼻孔,兩個耳孔,一個嘴,以及生殖器和肛門。“九竅玉”即塞在這些部位的9件玉器:眼塞2件,鼻塞2件,耳塞2件,口塞1件,肛門塞1件,生殖器塞1件。其中眼塞又稱眼簾,圓角長方形;鼻塞略作圓柱形;耳塞略作八角棱形;口塞如新月形,內側中端有三角形凸起,口塞不能全部含在口中,與下麵所講的“含玉”不同;肛門塞為椎台形,兩端粗細不同;生殖器男性為一短琮形,一端封閉,女性為一短尖首圭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