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效益
1.消除壓力——練拳時因要「心靜用意,心無雜念」,又要體鬆,精神隻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極拳本身要求剛柔並重,呼吸調協,各器官的獲氧量相對提高,故練後使人頓感輕快,壓力盡消,情緒穩定平伏;又因練拳後血氣循環暢旺,精神亦抖擻起來,工作效率自然提高。這無疑對樣樣講求效率、日常生活緊張、精神壓力沉重的香港人有著正麵的幫助。
2.認識及體驗和諧協調的陰陽哲學觀——太極拳倡身心和諧調協,不強已所難,內外相合、虛實分明、剛柔互兼。正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這種講求明白陰陽對立統一辨正關係的哲學,就是太極拳之創作精神哲理之本。
3.認識不以強淩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觀——太極拳論所說之「舍己從人」,彰顯了太極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獨特武學精神。太極倡借力打力,以小力勝大力,一切回擊純順應對方來勢,以靈巧的動作,較小的力氣加殊其上,使來犯者失準而落敗。故太極拳的真正威力,隻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發揮出來,其終目的也隻是「立自己於不敗之地」罷了,絕無加害對方之意!
4.了解修身處世之道——修習太極拳要講求「中正安舒,心靜體鬆」,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最佳座右銘。透過練太極拳,學生可以體會到立身不正之弊:勞勞終日而不得其所。做人隻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態;平日隻要學會「心靜」,拋開生活壓力的負擔,就能體驗到「體鬆」之感!
太極拳是我國民族形式體育項目之一,很早以前就在我國民間有所流傳。幾世紀以來,經過實踐,證明太極拳是一種重要的健身與預防疾病的手段。近年來,許多人認為、並且也有人記載過,打太極拳除增強體質外,是輔助治療高血壓、潰瘍病、心髒病、肺結核……的好方法,而且有一定療效。因為過去一直被我們忽略的重要治療方法--應用體育運動來防治疾病,已經被應用到臨床工作中,並且已被公認為治療過程中必要的環節,所以,太極拳之能配合醫藥來治療某些疾病,則是應無疑義的了。事實證明,我國是最早應用體育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國家。
在我國最老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曾這樣提過:\"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導引\"是一種體操活動)不僅如此,我國的古代科學家們還進一步用科學的理論,解釋了\"體育\"能夠健身治病的道理。一千八百多年以前,華佗曾編選了\"五禽之戲\"作為健身運動,他的理論是:\"人身常動搖則穀氣消,血脈通,病不生,人猶戶樞不朽是也。\"這都說明\"體育\"在防病和治療中有著積極的意義。
太極拳既可以被作為一種純健身操和健身舞來學來練,也可以作為一種武術技擊訓練方法來自修。也就是說,學練太極拳即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也可以自娛自樂,表演,交友,更可以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練法提高練拳者防身自衛、以弱勝強、以柔克剛格鬥技能。另外,太極拳的文雅含蓄(不鋒芒畢露)、以柔克剛、以曲克直、不硬頂硬抗等理念對於改善一個人的性情修養、妥善處理人際關係大有好處。除此之外,太極拳的發力法和以意領動運動法還可以用於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任何一種體力活動。比如,騎自行車的時候用太極拳的發力方法來蹬車(想象是在對技擊對手的某個身體部位發力),你的車會騎得更快而不容易疲勞(與常規用力法相比);掃地、拖地、擦桌子時主動用意念(想像你的意念有某種驅動物體運動的力量)驅動手裏的工具,會使所進行的勞動變得更輕鬆有趣(同時也練了太極功夫);跑步時想象有種氣先在腰後命門穴處集聚然後灌注到雙腳雙腿可明顯感覺到雙腿變得更加有力,跑起來更加輕鬆,等等。
6.太極拳的特點
太極拳的特點,歸納起來有下列幾點。
(一)輕鬆柔和
太極拳的架勢比較平穩舒展,動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體的生理習慣,並且一般說來,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所以,練習一兩遍之後,雖然感到身上身微微出汗,但很少發生氣喘的現象,給人以練拳之後有輕鬆愉快之感。由於太極拳具有這個特點,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都可以從事鍛煉,尤其是對體弱和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種較好的體療手段。
(二)連貫均勻
整套太極拳動作,從\"起勢\"到\"收勢\",不論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過渡轉換,都是緊密銜接、連貫一氣的,看不出有明顯停頓的地方。整套演練起來,速度均勻,前後貫串,好象行雲流水,綿綿不斷。
(三)圓活自然
太極拳的動作不同於其他拳術,它要求上肢動作處處帶有弧形,避免直來直往,這是符合人體各關節自然彎曲狀態的。通過弧形活動進行鍛煉,有利於動作的圓活自然,體現出柔和的特點,也能使身體各部分得到均勻的發展。
(四)協調完整
在太極拳運動中,不論是整個套路,還是單個動作姿勢,都要求上下相隨,內(意念、呼吸)外(軀幹、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之間要密切配合。打太極拳,必須以腰為軸,手腳的許多動作都是由軀幹來帶動,並且互相呼應,不要上下脫節或此動彼不動,顯得呆滯脫節和支離破碎。
7.太極拳的基本技術
手型
太極拳要求勁力\"運之於掌、通之於指\",形於手指.手是傳感器,聽勁、化勁、發勁都主要通過手.太極八法中繃捋擠按探挒六法都以手完成.手型是指手掌的形態.在太極拳中有三種主要的手型:拳、掌、勾.在傳統太極拳中還有指型,同時配合指法.
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攏,不要過緊,用力自然、舒展。
2.掌:五指自然伸直微分,虎口撐圓,掌心內凹。
3.勾:五指第一指節自然捏攏,屈腕。
手法
1.棚:屈臂成弧形,橫於體前肘關節下垂,掌心向內,高於肩平,力達前臂外側。
2.捋:兩臂稍屈,掌心斜相對,兩掌由前向後劃弧擺至腹前。
3.擠:一臂屈於胸前,另一手貼近屈臂手腕內側,手心向前,兩臂同時向前推出,兩臂撐圓,高不過肩,力達前臂。
4.按:兩臂由屈而伸,兩手由後向前弧形推按,沉腕舒指,掌心向前,高不過肩,力達兩掌。
5.打拳:拳從腰間內旋向前打出,力達拳麵。拳眼向上為立拳,拳心向下為平拳。
6.栽拳:拳從上向前下打出,拳麵斜向下,力達拳麵。
7.貫拳:拳從側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橫打,臂微屈,拳心斜向下,力達拳麵。
8.撇拳:拳從上向前翻臂打出,拳心斜向上,高與頭平,力達拳背。
9.分掌:兩手由合抱向前後或左右分開,兩臂微屈。
10.摟手:一掌由腹前經膝向外橫摟,掌心向下。
11.推掌:掌從肩上或胸前向前推出,肘部放鬆微屈,掌心向前,指尖向上。
12.穿掌:掌沿另一手臂或大腿內側伸出,指尖朝前。
13.雲手:兩掌在體前,依次由裏向外向上交叉劃立圈,低不過襠,高不過頭。
14.架掌:屈臂上舉,掌架於額前上方,掌心斜向外。
15.撐掌:兩掌上下或左右分撐,對稱用力。
16.壓掌:拇指向內,掌心向下,橫掌按壓。
17.托掌:掌心向上,由下向上托舉。
18.挑掌:由指尖向前過渡到指尖向上,側立掌由下向上挑起,高與眉齊。
步型
1.弓步:兩腳前後分開,前腿屈膝,大腿斜向地麵,腳尖向前,膝與腳尖,上下相對,後腿自然伸直,腳尖斜向前,全腳著地。
2.虛步:後腿屈膝半蹲,腳尖斜向前,全腳著地,前腿稍屈,用前腳掌或腳跟著地。
3.仆步:一腿屈膝全蹲,全腳著地,腳尖外展;另一腿向體側自然伸直,腳尖內扣,全腳著地。
4.半馬步:前腳直向前微內扣,後腳橫向外,兩腳相距。約三腳長,全腳著地。兩腿屈蹲,大腿高於水平,重心偏於後腿。
5.歇步:兩腿交叉屈蹲,前後相疊,前腳全腳著地,腳尖外展,後腳跟提起。
6.丁步:兩腿半蹲並攏,一腳全腳著地支撐,另一腳以前腳掌著地點於支撐腿腳內側。
步法
1.上步:後腳前進一步或前腳前移半步。
2.退步:前腳後退一步。
3.撤步:前腳或後腿後退半步。
4.進步:兩腳連續各向前移動一步。
5.跟步:後腳腿向前跟進半步。
6.側行步:兩腳連續平行側向移動。
7.碾腳:腳跟作支點,腳尖內扣或外展;腳尖作支點,腳跟外展。
腿法
1.分腳:支撐腿微屈站穩,另一腿屈膝提起,然後小腿上擺,腿伸直,腳麵繃平,高過腰部。
2.蹬腳:支撐腳微屈站穩。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上擺,腳尖回勾,用腳後跟蹬出,腳高過腰部。
身型
1.頭:微有向上頂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表情端正,眼平視,嘴輕閉,舌抵上顎。
2.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僵硬。
3.肩:平正鬆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仰。
4.肘:自然彎曲垂沉,防止揚肘、直臂。
5.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鬆軟。
6.胸:舒鬆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
7.背:舒展伸拔,不可弓駝。
8.腰:向下鬆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
9.脊:中正堅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10.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
11.胯:鬆正含縮,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12.腿:穩健紮實,彎曲合度,旋轉輕靈,移動平穩,膝部鬆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身法
身體保持中正安舒,旋轉鬆活,不偏不倚,自然平穩;動作以腰為軸,帶動四肢,上下相隨,虛實分明,不可僵滯浮軟,忽起忽落;姿勢要舒展大方,完整貫串。
眼法
要思想集中,意念引導。定勢時,眼平視前方或注視兩手;換勢時,眼與手法、步法、身法協調配合。勢動眼隨,神態自然。
技術的提高
太極拳習練者技術的提高及動作掌握情況一般分為基礎、提高、自如三個階段。每個技術階段對習練者的技術要求要領是不同的。
(1)基礎階段的技術訓練要領是:體鬆心靜、身體中正、安舒自然、動作,技法規範準確、動作輕靈平穩、舒展柔和、眼隨手走、神態自然。這個時期練習時要注意:動作要慢,力量要輕,動作造型和運動路線要圓。
(2)提高階段的技術要領主要表現在:動作上下相隨、連貫圓活、虛實分明、呼吸自然。這個時期練習時要注意:動作銜接要連貫,動作力量要輕揉,身體各部位的配合要完整。
(3)自如階段訓練的技術要領是:以意導體、分清虛實、以氣運身、氣力相合、神韻充盈、從容自如。追求意氣形的完美結合,內外合一,形神兼備。這個時期要注意的是:要意識領導動作,動作和呼吸配合要順暢,動作做到剛柔相濟。
習練者應糾正注重表麵形式的錯誤觀念,盡量追求“用意不用力”的自如最高境界。也有練太極拳講究一不用氣,用氣則滯;二不用力,用力則斷;三不用法,用法則盡這麼一說。這裏所說的“氣”是指“怒氣”。“力”是指拙力和硬力;“法”則指主觀的、不合規矩的陋習和方法。告訴習練者在太極拳練習中,應合理運氣,用力和保持身形、動作的規範,遵守太極拳的練習法則。才能更好的提高太極拳技術水平。
、欲求達到高深的地步,必須有以下幾種精神才能成功。
(1)有恒心:練習太極拳需有長性、有耐性和持之以恒、百折不撓的精神。千萬不能今天十二分努力,而明天便一式也不練,一曝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是永遠學不好的。
(2)不鬆懈:不管嚴寒酷暑都不能間斷,甚至在緊張而繁忙的學習或工作時間,也必須抽出時間來練一練,經常不斷地練才能從太極拳中獲益。
(3)要專心:學拳的人都有一個通病,便是貪多。要知道各種拳理本來相通,一通就百通。否則一樣不精,就是學了一百套也是沒有用的,反之精通了一套也就等於精通了百套。
(4)不急於求成:練功,寧可漸進,不可過急,欲速則不達。拳術的功夫是快不來的,練一天是一天的功夫,學一天有一天的成績。急於求成是不可能的。萬丈高樓要從平地起,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築成。
八法五步
很多人都知道太極拳的基本,便是八法五步。八法指的是扌朋、捋、擠、按、采、扌列、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顧、右盼、進、退和中定。八法五步合起來就是太極所說之十三式也。不管是陳式也好,楊式也好,裏邊的不同招式的基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來的。就比如,單鞭:勾手-上步(進)-推掌(擠),吳式的斜飛式:向左(右)開步(左顧、右盼)-兩手打開。。。。在上邊的手就含扌朋和靠;雖是這樣說但也有部分如分腳,蹬腳,就比較難看的出來,楊式分腳,蹬腳先成十字手(扌朋),分腳,蹬腳兩手打開(擠),陳式的野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回收(捋)。
不同八法,強調有不同的勁,不同的感覺,不是光作動作而已,而五步就沒那麼講究。我將八法強調的不同的勁與感覺分別排列:
扌朋:相彈簧一樣,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張開,向外展,如水負舟行。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樣。“扌朋”也有化解按勁。“扌朋”不代表隻有向前,“扌朋”也有向上的,如起勢,兩手向上向前平舉就是含“扌朋”勁。
捋:如順著力引進落空,舍己從人。隨波逐流。將敵之來勁,順著他力,加上轉腰動作,並且保持“虛靈頂勁”的要求。看雖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勁,做到敵不之我,我獨之人。做到敵不之我,我獨之人必須練習推手,則練成聽勁(用皮膚觸碰而知其勁的方向)。而且敵之虛實變化要注意。察《太極拳論》。
擠:似將一物擠出去,若敵“捋”,則以“擠”破解,似球撞必還的感覺,勁向前而進中寓後坐之意。
按:主要與化解擠,肘,靠。以阻截敵功,向下引而化為無形。就如水下瀑布一樣。必須有下沉的感覺,如起勢中的下按動作一樣,有往下沉的感覺。
采:一種變守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勁,綜合運用刁,拿,切,纏等技法,引其失式,逼其跌倒。須直中求曲,點中含麵,以順為主,隨曲就伸。采多數運用在敵的關節部位。
肘:集中力於肘部,包括擠,撞,點,壓等法。講究要有爆發力,寸勁。力道充沛飽滿。
靠:運用任何一個部位來靠敵人,有肩靠,背靠,胸靠,胯靠。。等。此須靜持機會,一旦得機,就猛力一靠。中心要十分留意。不能靠而失其中心。靠須用上全身之力,集於一處。
8.練太極拳要求
太極拳是一種注重意氣運動,進行身心兼修,具有治病健身,修身養性,健美益智等功效,而且顯效迅速,適合於任何年齡、各種身體素質的人群鍛煉。
要想練好太極拳首先要有信心,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廢。因為太極拳確實比其它拳術、健身術難度大,複雜得多。其次還要有一位好老師。這個老師不一定是名師,但一定要是明師,要能明示拳理,明擺拳架。三是要鑽研理論。太極拳是文化拳,不明拳理,隻求形式是難於登峰造極的。
練習方法
這是指每次練習太極拳時的練功步驟。
第一步,首先是從站樁開始,在鬆、靜、舒服的前提下靜心養氣。按照太極拳的動靜相兼,以靜為主,內外兼修,以內為主的原則,先靜心,調氣。
第二步,做熱身運動,以從頭、頸、肩、肘、腕的順序開始,依次至胸、腰、胯、膝、踝關節。整套鬆身功是本著從頭開始,節節鬆開,有規律,有節奏地進行。在做完鬆身功後,再做壓、踢腿練習。
接下來練習進步、退步、側行步等基本步法。然後再練習太極拳的單勢的基本動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規範練習後,再進行太極拳套路的整套演練,這樣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加大運動量,並且在練習各種動作中,遵循太極拳拳法的“外三合’的要求,將架勢由高到低,隨著自身腿力的增加來調整高度,使練習者能逐步適應。但是,有很多太極拳愛好者一開始就學習各種套路,急於求成地想要展示太極拳的動態美,將拳架壓低來練。因為柔韌性差,腿部力量不夠,出現邁步不分虛實,膝尖過腳尖,膝尖、腳尖、肘尖不能相對。既違背了太極拳的練習要求,也未順應人的生理結構。並且長時間地將人體的全部重量負荷在雙膝上,使原本僵硬的關節、肌肉再加上意識的緊張,就愈加別扭。另外許多太極拳練習者年齡已經偏大,骨關節、肌肉、韌帶自身的機理都開始逐步衰退,有的人本身就帶有各種炎症,所以,長時間的負重屈蹲,自然讓膝關節不堪重負而產生損傷。如果人們在學習中能正確認識太極拳運動原理,順應身體正常機能,在練習初期就按正確的訓練方法,遵循從站樁開始,先靜心,再通過輔助於段從頸,肩、肘、腕放鬆的順序開始,依次至胸、腰、胯、膝、最後到踝關節、這樣從頭到腳依次鬆開各個關節,然後進行正確的柔韌訓練。在老師的指導下,先練習單勢的基本動作,待每項動作規範正確後再進入套路學習,這樣對膝關節的損害就會小許多。
吃苦、忍耐精神
每一種運動都需要一種吃苦精神。太極拳是武術,武術實質上就是培養人的意誌,磨煉的是精神、氣度。中國的俗話說:“人老先老腿。”現代科學技術也有“腿是人的第二心髒”的說法。太極拳對下肢力量的要求也就是針對腿部力量的要求,練的就是下肢的穩。太極拳的輕靈沉著、不飄不浮、綿綿悠長的韻味是要靠下肢穩,腿部有力量,以出腳輕來展示的、由於它獨特的表現方式和運動方式,即使有教師的細心指點,在每天的重複練習時也會出現例如:股薄肌、股外肌、股直肌、縫匠肌等大腿前後肌肉群的疼痛,更會出現膝關節的疼痛。這時,就需要有克服疼痛、忍受疼痛,並與之抗衡的精神,要有“假如我怕痛,痛就不怕我,而我不怕痛,痛就怕我”的思想。
有很多喜愛太極拳的朋友,在未學之前,認為太極拳很慢,容易學,一接觸後覺得這樣吃苦,往往在這一階段怕字就當頭,失去信心,與太極拳失之交臂,而造成遺憾。我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曆,初期練得多的時候,上下樓梯異常困難,在生活上造成很多不便,但在精神、意誌上毫不讓步,挺過那一階段走了過來。我所教的年齡在50歲以上的學生也有同樣的經曆。當他(她)們忍耐一段時日後,疼痛感消失了,但在學習下一套新的套路時,又開始疼痛,而當他們咬牙挺過後,不僅不會疼痛,而且腿力、技術又提高了一個層次,有的還在省、市級比賽中多次獲得前三名。有了榮譽感,對練拳更有信心,還帶動了更多人加入,對太極拳運動的推廣起到了良好的榜樣作用。
自我保健手段
有了正確的練習方法和吃苦忍耐的精神後,還更應有自我保健的手段。我們的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的一個關節,有髕骨、半月板、關節囊,有脛、腓側副韌帶和髕韌帶,腿、膝前後有足三陰(厥陰肝經、太陰脾經、少陰腎經)和足三陽(陽明胃經、太陽膀胱經、少陽膽經)6條經絡通過。膝關節周圍有陰、陽陵泉、委中、膝眼,外膝眼下三寸有足三裏,內踝關節上三寸有三陰交等穴位。
每天練拳後,可以用自我按摩的方法緩解疼痛,晚上先用熱水作溫熱敷,然後兩腳平放采用掌揉法、拇指、四指揉法、從大腿根部起依次向下至足掌進行按摩,並對陰陵泉、陽陵泉、委中等穴位用拇指和四指作按、揉法。手法由輕緩至點按,緩慢而輕,時間長久的手法有鎮靜的作用。經常按摩能夠增強韌帶的柔韌性,減少其損傷的概率。這樣可以加強局部循環,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將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充分拉長,牽拉肌束,使之放鬆,而達到氣血通暢,經絡通順,肌肉痙攣緩解,關節功能恢複等功效。有助於鬆解粘連,滑利關節,這樣就起到了緩解膝關節疼痛,恢複膝關節功能的作用。
如果人們的自身身體本身有骨關節病,更應遵循找準正確練習方法,適當控製練習高度和運動量,樹立吃苦精神,加強自我保健意識的思想。使之能與太極拳長此相伴,並能感受太極拳帶給人們生理的健康和心理的愉悅。
練太極拳對對身體和心理的要求
練太極拳生理上的要求和心理上的要求,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心理上的要求屬於精神方麵,生理上的要求則要落實到身體各部位。
(一)虛領頂勁(頂頭懸)。《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練太極拳時要求頭部正直,但不能用力,下顎稍向內收,但不能用力收,否則僵硬,頸部要靈活,但不能晃動。這三項要領構成虛領頂勁。無論身體如何轉動,這個姿勢不能變動。
(二)含胸拔背。含是向內收斂的意思。練習太極拳時尤忌挺胸,挺胸易於導致軀幹僵直,影響氣的上升,壓胸易使閉氣,此二者皆不合太極拳的練氣方法。含胸是胸微微下沉,肺則向下開張,肺活量自然加大,氣則沉丹田矣。拔即向上提的意思,拔背是用頭將背微微提起。有了虛領頂勁,背部自然提起,使脊柱垂直,則中樞神經安定。所以,含胸與拔背是相連的。做好虛領頂勁和含胸拔背,則滿身輕利矣。
(三)沉肩墜肘。沉肩墜肘與含胸拔背都是互相關聯的。肩不沉,則胸廓以上皆受束縛。墜肘也是重要的,肘不墜則動作遲滯,力不能長,兩脅失去保護。
(四)鬆腰垂臀。練太極拳腰都是最重要的,固有命意源頭在腰隙之說。鬆腰就是要求腰部要輕鬆,便身體動作運轉輕靈。因為太極拳的運動變化皆係於腰。腰鬆關係著身體的下部著力,不致有頭重腳輕之弊。垂臀就是臀部不能突出,突臀會造成鬆腰的障礙。
(五)裹襠含腚。裹是包起之意,裹襠是大腿肌肉由外麵同裏麵包裹,臀部不翹,肛門自然向上提,稱為含腚。
(六)尾閭中正。是頂頭懸的延續動作,隻要頂頭懸做好了,脊柱自然會正直。做到了虛領頂勁和尾閭中正,就能便全身處於一種興奮狀態。
(七)氣沉丹田。氣沉丹田就是使橫膈膜下沉,成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方法能促使呼吸飽滿,精神振奮,有利於動作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