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先生,今晚如此好的月色,明日一定是晴空萬裏,陽光明媚。可惜百姓不能享太平之福,關寧兵將與賊兵拚死鏖戰,血流成河!”
佘一元說:“此係劫數,非山海士民意料所及。山海城原是對外敵設防,三百年來,第一次從內麵遇此大敵。但願大帥明日大振虎威,旗開得勝,一戰殺潰流賊,不但是山海士民之幸,也是國家之幸。”說到這裏,佘舉人想到明朝已亡,滿洲兵即將進入關門,不禁心頭一酸,深深地歎一口氣:“咳!”
吳三桂擔心李自成派人在石河灘上以太子的名義向西羅城中喊話會影響軍心,正要派人去催促楊珅速對喊話的敵兵放炮,忽然西羅城上連著發了三聲大炮,聲震大地。
石河西岸,也有大順軍向西羅城放了幾炮。兩軍陣地上的幾處戰馬以為大戰已經開始,興奮起來,相互應和著蕭蕭長鳴。石河灘上,無邊皎潔的月色下,是無邊的點點篝火。
靜夜,炮聲傳送百裏。正從寧遠向山海關急速趕路的滿洲大軍將士憑借著西南風,隱約地聽到了大炮的轟鳴聲,立刻飛馬稟報走在大軍中間的多爾袞。多爾袞心情興奮,對跟隨在左右的傳令官小聲吩咐一句。不過片刻,就有洪亮的聲音向大軍前後傳呼:
“攝政王爺令旨:李自成的賊兵已經從西邊進攻山海城。全軍將士務必加速趕路,不到歡喜嶺不許休息!”
今天是甲申年四月二十一日,是決定李自成命運的第一天,也是決定中國三百年曆史命運的第一天。
昨夜從三更以後,直到五更,大順軍和關寧兵隔著石河灘互相打炮。憑著經驗,李自成聽出來從山海衛西羅城中發出的炮聲威力很猛,強於大順軍中的大炮。敵人的每一聲大炮都能使大地震動,像雷聲向天邊滾去,並且在北邊的燕山上發出回聲,使威勢大增。李自成率大順軍來討伐吳三桂時,一則因多年來習慣於流動作戰,不重視炮火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二則由於是匆忙東征,較大的火器不便攜帶,所以大順軍的火器比山海衛敵軍小得多了。更使李自成擔心的是,事前他已經聽說,吳三桂已將寧遠城上的兩尊紅衣大炮運到山海關內,作為守關之用。他想,今天吳三桂必會將這兩尊紅衣大炮安置在山海衛西城,對準寬闊而無遮掩的石河灘,使他的大順軍無法越過石河灘進攻西羅城。黎明時,他立馬崗上,瞭望石河灘一帶地形,心中說道:
“沒想到,山海衛這個地方,隻要有火器和足夠的士兵守西羅城,從西邊也不易攻破!”
大順軍全體將士在黎明時候飽餐一頓,戰馬已經喂好。紅瓦店開始響起鼓聲,駐紮在遠處的將士迅速向石河西岸靠攏,集中在紅瓦店周圍。隨後,西羅城中也鼓聲大作,混雜著角聲、人喊、馬嘶。石河兩岸頓時聲音沸騰,空氣緊張。
黎明時候,徹夜驚慌的老百姓看見通往吳平西伯行轅的各個路口在後半夜都用石頭和磚頭修了街壘,部署了守兵,守衛部隊不但全副盔甲整齊,除短兵器外,還有火器和弓箭齊全。街壘旁邊張貼著黃紙告示:
欽奉大清攝政睿親王令旨:我朝敕封平西王行轅附近,為指揮軍事重地,滿蒙漢官兵人等經過,嚴禁滋擾喧嘩,違者重懲!
大清敕封平西王府示
圍觀的百姓十分吃驚,不敢議論,隻是互相遞著眼色。有些上年紀人因為世居本城,一代代捍衛邊疆,胡漢的敵我觀念極深。幾天來風聞吳三桂已經暗中降了滿洲,滿洲的攝政王正率領大軍向山海關來,但是許多士民不肯完全相信,還以為吳三桂仍然忠於明朝,忠於故君,所以寧肯不管住在京城的父母與全家人生死,決心憑借山海這一座彈丸孤城,與流賊為敵。他們既為吳三桂的軍事勝敗擔心,也敬佩吳三桂的忠於故君。現在看到這行轅附近修築的街壘以及黎明時新張貼的告示,大家才恍然明白:吳三桂不但已經投降了滿洲,而且被滿洲封為王爵。本城士民原來對吳三桂的尊敬心情突然消失了。
五更時候,吳三桂飽餐一頓,穿好盔甲,大踏步走出轅門,帶著三四百親兵親將飛身上馬,向西羅城飛奔而去。
天色已經大亮。石河灘東西兩岸開始響起鼓聲、炮聲、喊殺聲,聲震大地。關寧兵部署在石河東岸的有兩萬多人,步騎全有,掩映在稀疏的林木之中,西羅城中留下了一萬多人,隨時可以出戰。山海衛城中隻留有數千人,以備不虞。山海關及其左右的長城,往年如有警訊,是最重要的防守地段,今日因沒有外敵,除北翼城有四五百守兵外,別處都無兵防守,等於空城。
山海關城頭上原來有兩尊紅衣大炮,吳三桂由寧遠撤軍時又運回一尊。這是明清之際威力最強大的火器。原是葡萄牙人於明中葉傳入澳門,又傳入北京。本來寫作“紅夷大炮”,後改寫為紅衣大炮。這三尊紅衣大炮本是安放在山海關的城牆上,對著關外敵人。前幾天趕快用沙袋在山海西城上修築了炮台,使三尊大炮對著石河西岸。
吳三桂在三百多親兵親將的護衛中出了西羅城,在稀疏林木中下馬。在緊張的鼓聲中,將以楊珅為首的大約上百名重要將領召集到麵前,大聲說道:
“流賊李自成於上月十九日攻破北京,逼我崇禎皇帝與皇後雙雙自縊,身殉社稷。李賊本來要在北京舉行登極大典,稱為大順皇帝,隻因我數萬關寧將士,仍然忠於大明,誓不降順,使李賊改了幾次日期,不敢登極。李賊認為我吳平西與駐守山海的關寧將士忠於大明,不忘舊主,是流賊的眼中釘,心上刺,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他親自率領進入北京的全部人馬——哄傳有二十萬人馬,我估計有十萬之眾,前來討伐,昨日到了石河西岸……”
吳三桂稍停一停,向石河西岸望了一眼,接著說道:
“敵人倚仗人馬眾多,妄圖一戰取勝,回救北京。我軍偏要冷靜沉著,憑借雄關堅城,穩紮穩打,今日隻求挫敗流賊的銳氣,不求全勝。流賊人馬眾多,如欲一戰全勝,勢不可能。今日下午,滿洲大軍就要來到歡喜嶺,休息一夜,明日上午與我關寧兵共同出戰,出敵意外,一戰殺敗流賊,窮追不舍,收複京城。我軍全體將士,務必拚力殺賊,挫敵銳氣,明日好一戰取得全勝!”
“謹遵大帥嚴令,拚力殺賊!”
楊珅忽然說道:“王爺,據我軍偵察確實,李自成的老營駐紮在那個小崗下邊,距此處不過五裏,距北山口不到二裏。我軍安置在山海衛西城牆上的兩尊紅衣大炮同時開炮,雖然不一定打死賊首,也必會使賊禦營人馬死傷一大片,銳氣大挫。請王爺下令!”
吳三桂朝著楊珅遙指的小崗頭看了片刻,確實看見那座小崗頭上站立著一群人,又隱約看見其中有一人立在一柄黃傘下邊,眾人衛護,麵向石河灘和西羅城這邊觀望,崗下分明有許多旗幟。吳三桂向楊珅問道:
“李賊就站在那裏?”
“是的,那個頭上有一柄黃傘的就是李賊。他的腳下,沿著崗坡,有一片茅庵草舍,還有很多大小軍帳,就是他的禦營。請趕快下令,隻用兩尊紅衣大炮,向李賊站立的地方猛打幾炮,可以打死李賊;縱然不能打死李賊本人,也可以使他的禦營死傷慘重,銳氣大挫,動搖他的全軍士氣。王爺,請下令開炮!”
一群站在吳三桂麵前的將領紛紛提出同樣要求。吳三桂順著左右人遙指的地方凝望,估計距離。一般說,紅衣大炮可以打到十幾裏遠,開花彈片可以飛散一畝方圓,而安放紅衣大炮的西城牆離李自成所站立的高崗不足五裏。倘若三尊紅衣大炮同時開炮,縱然不一定能將李自成打死,也可以將他的禦營打得稀爛。單純從今日的戰事著想,下令城頭上同時開炮,在兩軍決戰尚未開始的時候先將李自成的禦營打爛,對決戰的勝負關係極大。吳三桂對這一簡單道理當然心中清楚。然而他很遲疑,不肯下令。他知道,他的父親吳襄被李自成帶來了,崇禎皇帝的三個兒子,即太子和永、定二王也被李自成帶來了,都被看管在李自成的禦營,昨晚賊兵還將太子挾持到石河西岸呼喚他前去見麵。他雖然拒絕回答,絕不同太子見麵,但是他的內心深處很為淒然。現在倘若開了紅衣大炮,不管是他的父親中彈死傷,或是崇禎的太子中彈死傷,他都會永世悔恨。他確知多爾袞率領的大清兵今日中午前後可以來到,明日他可以聯合清兵,一戰將李自成殺得大敗,到那時,他可以在陣上奪回他的父親,也奪回太子和永、定二王。或者,李自成為想求和,於兵敗逃跑時將他的父親和太子送還給他,都有可能。
此時已交辰時。站在吳三桂左右的文武官員,都看出河西岸的樹林背後,人馬活動頻繁,旗幟走動,知道大順軍即將開始進攻。他們紛紛催促平西伯趕快下令向李自成的老營打炮。吳三桂沒有理會左右文武官員,隻對一個旗鼓官說:“傳令擂鼓!”之後才對左右文武官員們說:
“這山海衛的西城與東城不同,是後來修築的,城牆較薄,根基也不好,經不起大炮震動。城上的紅衣大炮暫不放吧。”
突然:石河西岸,幾個地方,同時戰鼓如雷,大順軍的步騎兵部伍整齊,分從幾個地方,呐喊著從稀疏的林木中衝出來,下了河岸,向東殺來。當大順軍的戰鼓響時,站立在西羅城外樹木叢中的關寧精兵也突然鼓聲震天,分從幾個地方出動,陣容整齊,高喊“殺!殺!”向石河灘奔去,迎戰大順軍。劉宗敏立馬在紅瓦店的石河西岸,怒目圓睜,一動不動。李過率領幾千人馬在紅瓦店的北邊,距紅瓦店不到二裏之遙。在紅瓦店的南邊也有一支人馬,擂鼓呐喊,人數不到五千。大順軍雖然有一部分人馬在戰鼓聲和呐喊聲中進到石河灘,但是不到河灘的中間便停止前進,嚴陣以待,看來要在寬闊的石河灘與關寧兵進行決戰。
吳三桂看見大順軍停止前進,三處陣地上合起來不到兩萬人馬,騎兵較少。他害怕關寧兵會中計,率領身邊眾多的文武官員和一千餘扈從親兵騎馬出小樹林,站在石河岸上,一則可以鼓舞士氣,二則便於他親自指揮。自從他進了長城,以大明平西伯的名義駐節山海城,山海關的守軍也並入他的麾下,雖然兵員不足四萬,但有總兵和副將等高級武將職銜的有一大群。現在因為大清攝政王多爾袞封他為平西王,他因楊珅有功,精明幹練,已經口頭晉封楊珅為總兵,隻等不久後呈報大清朝正式任命。
現在楊珅受他的命令,率領兩萬步騎兵在石河灘上迎敵,正在戰鼓聲中呐喊前進。吳三桂確知大清兵很快就到,與李自成的決戰是在明天,所以他今天不投入很多兵力,隻是要挫敗大順的銳氣。他將一萬人馬埋伏在西羅城內和城外的樹林中,以備隨時接應楊珅指揮的出戰人馬,另有幾千人保衛山海城。
小崗上李自成騎著烏龍駒,左手執轡,右臂抬起,手搭涼棚,注視著在陽光下出戰的關寧兵,不覺心驚。他同明朝的官軍打仗多年,尤其近幾年來,打過幾次大仗,從沒有看見過明朝官軍的陣容有如此嚴整的。左良玉是明朝的名將,隻是人多,在陣前卻沒有如此陣容。
關寧兵在鼓聲中逐漸來近,大順軍隻是稍稍向前迎去,采取等待態勢。大順軍不是怯敵,而是因為李自成和軍師宋獻策以及幾位主要大將在昨日黃昏前已經察看了地勢,知道寬闊的石河灘如今雖然隻有涓涓細流,但是滿地盡是大大小小的亂石,不適於人馬奔跑,而且河灘上既無一棵樹木,也無一個土丘,極易受西羅城中的炮火殺傷。他們察看了地勢以後,決定交戰時將關寧兵誘至石河西岸,分割包圍。李自成並不打算今日就與關寧兵決定勝負;隻是想今日先使吳三桂的實力大受損失,明日一鼓攻破西羅城,再攻破山海衛城,所以大順軍在石河西岸雖也做好大戰準備,但並不急於向關寧兵迎擊。
吳三桂起初感到奇怪,擔心楊珅進兵太猛,會在石河西岸中計。後來恍然明白,想到大順軍進入北京以後,軍紀迅速敗壞,士氣低落,所以今日如此怯戰。他馬上給楊珅下令,向石河西岸進攻。中路兵馬務要一鼓作氣,攻占紅瓦店,使劉宗敏不能在紅瓦店立腳。同時又派出五千精兵交給楊珅,命他越過河灘,猛攻李自成的禦營,殺敗李自成,乘機奪回吳老將軍和崇禎太子。傳令官立刻飛馬奔去。
且說北邊的戰場,就在李自成的腳下。大順軍向東迎來,兩軍在河灘上逐漸接近。開始時雙方用輕火器對射,接著用弓箭互射,都有傷亡。因為吳三桂和楊珅已經知道李自成立馬在戰場北端的淺崗上邊,禦營就在崗坡上,所以這是關寧兵的主攻方向。在河灘上迎戰的是李過指揮的人馬。陣容嚴整,在強大的敵人麵前,陣腳紋絲不亂。一旦前邊有人在炮火中死傷倒地,後邊有人將死傷者背下去,立刻就有人填補上去,恢複嚴整陣容,繼續作戰。
李自成立馬觀戰的淺崗東麵,臨著一段兩三丈高的峭壁,峭壁下邊是一泓潭水,水色深藍,所以李過的人馬是接著深潭的南岸布陣,南北有兩三裏範圍,與紅瓦店的陣地相接。大順軍為防備關寧兵在山海衛西城上施放紅衣大炮,所以隻將一部分人馬布置在石河灘上,一部分留在石河西岸,憑借樹林、房舍和丘陵遮掩,布陣有縱深之勢。這種布陣並不是昨晚商量好的,是今日在交戰之前,各個主將為避免城上紅衣大炮的殺傷,不將人馬完全暴露在石河灘上。大家明白,到了兩軍白刃廝殺時候,敵我混在一起,就不怕城頭上的紅衣大炮了。臨時自然出現的縱深布陣,竟然彌補了一部分將士進北京後士氣低落的弱點,也抵消了關寧兵的進攻銳氣。
楊珅親自率領的八千精兵,向李自成禦營所在的高崗方向施放了一陣火器,又施放了一陣弓箭,之後就開始與李過的大順軍短兵相接。一陣砍殺之後,才發覺李過手下的將士非常頑強,而且訓練有素,想衝破李過的陣地很不容易。接戰不久,雙方將士死傷枕藉。原來靠西岸不遠,石河有一條涓涓細流,很快變成了一條血河。此時,吳三桂已經進到石河灘的中間,以便更好地掌握戰局,指揮作戰。觀察一陣,他忽然明白,不要說保護李自成禦營的有數千精兵,想攻到淺崗上絕不可能,就是越過李過防守的西岸陣地也不容易,會徒然損折人馬。吳三桂恍然想到,傳聞李自成的親信大將中有一位治兵較嚴,士兵戰鬥力強,不聽見鳴鑼收兵決不後退,綽號叫做“一堵牆”,難道楊珅遇到的是“一堵牆”麼?
他想著擊潰李自成應該是在明天上午的大戰。那時有滿洲大軍參戰,會完全出李自成的意料之外,殺他一個措手不及。今天隻是要挫傷李自成的銳氣,同時也使多爾袞知道他的關寧兵是一支精銳之師。這麼想著,吳三桂立刻派人飛馬向楊珅傳下命令:停止向前猛攻,隻求穩住陣腳,到午時聽到鑼聲退兵休息。
楊珅遵令停止猛攻,收斂人馬,準備與李過兩陣相持。但恰在此時,隻見李過在馬上將令旗連著揮動幾下,河岸上鼓聲大作,一支準備好的人馬猛衝而下,衝開楊珅的軍陣,一分為二將之包圍。楊珅見大勢不好,身先士卒,揮劍狂呼,衝破包圍,率手下人馬猛衝猛打一陣,才使被分割的部隊合在一起。但是沒過多久,李過依靠兵將眾多的優勢,又將關寧兵分別包圍,進行混戰。吳三桂立刻派出三千人馬奔出,接應楊珅,使楊珅率領傷殘人員,且戰且退。李過並不追趕,隻是趕快一麵整好陣形,一麵將傷員抬送石河西岸。……
往年,每逢大戰,李自成總是騎著烏龍駒,手執花馬劍,衝入陣中,與將士並肩殺敵。他心中清楚,在千軍萬馬的戰爭中,有沒有他一個人揮劍殺敵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將士們在情況緊急時看見他的烏龍駒,看見他的帽上紅纓,就會突然勇氣百倍。但是從去年攻破襄陽,將襄陽改稱襄京,號稱新順王以後,他身係一朝興亡,就不再親臨戰陣。像去年十月間與孫傳庭在河南汝州一帶決戰,他隻主持“廟算”,操縱指揮,並不親臨戰場。如今他是隻欠舉行登極大典的大順皇帝,當然隻能立馬高崗觀戰,縱然雄心不喪,願意躬冒炮火矢石,衝入白刃,然而手下忠心的將領和文臣們絕不會讓他親臨危地。在他眼前不遠處,李過同來犯的關寧兵激烈交戰,難分勝負,殺聲震天,馬蹄動地,雙方死傷枕藉。當此時候,烏龍駒力掙黃色絲韁,李自成的心都要從胸腔中跳出來了。尤其當吳三桂派出兩千騎兵前來接應楊珅出圍時候,烏龍駒連噴鼻子,突然一聲長嘶,刨動前蹄,愈加掙緊韁繩,而李自成也下意識地唰一聲抽出花馬劍,怒目環顧左右,意思是要親自率禦營將士下崗殺敵。立馬他旁邊的軍師宋獻策做個手勢,將他阻止,也使全禦營肅立不動。
當楊珅率領的關寧兵被接應出圍以後,緩緩退走,陣地上拋下許多死屍和重傷將士。但關寧兵不同於李自成往日遇到的內地明軍,退走時還大體上陣容不亂。李過並不追趕,一則他要使將士趕快休息,二則他擔心在開闊的河灘上會受到城上的火器轟擊,特別是他不能不小心架設在山海衛西城上的紅衣大炮。經過上午這一惡戰,他雖然殺退了關寧兵的一支部隊,但是他也明白了關寧兵在明朝確實是一支精兵,無怪憑著山海孤城而不肯投降,想一戰奪取山海衛很不容易。
李過催促部下趕快清理戰場,點清傷亡人數。正在這時,紅瓦店戰場突然間鼓聲大震,喊殺連天。李過趕緊收韁勒馬,引領遠眺,隻見紅瓦店方麵的關寧兵衝上了石河西岸,攻進街內。那地方原來作為主戰場部署兵力,由劉宗敏親自指揮,為什麼劉宗敏竟然後退?李過不禁大吃一驚。
大順軍和關寧兵在山海衛西郊的戰爭的一個主戰場是在北端,即李自成禦營駐紮的高崗下邊。吳三桂出動了一萬二千步騎精兵,三個總兵官,由剛剛晉升的總兵官、足智多謀而又勇敢的楊珅統一指揮。古人說:“擒賊先擒王。”吳三桂就是依照這一戰略思想部署兵力,希望先打爛李自成的禦營,在混戰中救回他的父親。原來根據細作稟報,李自成的大軍進入北京以後,如何迅速腐化,大概隻靠虛張聲勢,不堪一擊。他不明白,在一般腐化之中還有如李過率領的一支人馬保持原來的紀律,羅虎被費宮人刺殺後,羅虎駐通州的幾千人馬也歸李過統率。楊珅偏偏碰上李過這顆釘子,不僅不能登上石河西岸,衝擊李自成的禦營,他的關寧精兵反而兩次在李過的反攻中被分成幾股,又被分別包圍,損失慘重。
奇怪的是,這天上午,石河灘大戰開始時候,本來天朗氣清,陽光明媚;到了快近中午時候,變成了多雲天氣,大地昏暗,太陽顯得蒼白,周圍還有風圈。楊珅率領的關寧兵恃勇猛進,誌在殺入李自成的禦營,建立大功,同時在混戰中救出吳襄,所以死傷特別慘重。李過因紅瓦店方麵鼓聲與喊殺聲大起,顧不得再看戰場,立即策馬上崗,到了李自成的麵前停住。他看見有三個陌生人牽著汗濕的戰馬,站在十丈以外,不知從何處來。他本來要向他的叔父、大順皇上稟報殺敗關寧兵的戰果,但到了“禦前”,見李自成正在關注紅瓦店的情況,一邊向南遙望一邊向軍師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