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傳鈔貪省,便不逐篇寫錄,總擺在後頭作結。王逸鬧不清楚,把他也算成一篇,便不得不把《招魂》擠出了。 今將二十五篇的性質,大略說明:
(一)《離騷》 據本傳,這篇為屈原見疏以後使齊以前所作,當是他最初的作品。
起首從家世敘起,好象一篇自傳。
篇中把他的思想和品格,大概都傳出,可算得全部作品的縮影。
(二)《天問》 王逸說:“屈原見楚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僪佹,及古賢聖怪物行事,因書其壁,嗬而問之。”我想這篇或是未放逐以前所作,因為“先王廟”不應在偏遠之地。這篇體裁,純是對於相傳的神話發種種疑問,前半篇關於宇宙開辟的神話所起疑問,後半篇關於曆史神話所起疑問。對於萬有的現象和理法懷疑煩悶,是屈原文學思想出發點。
(三)《九歌》 王逸說:“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祠必作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放逐,竄伏其域。見其詞鄙陋,因為作《九歌》之曲,上陳事神之敬,下以見己之冤。”這話大概不錯。“九歌”是樂章舊名,不是九篇歌,所以屈原所作有十篇,這十篇含有多方麵的趣味,是集中最“浪漫式”的作品。
(四)《九章》 這九篇並非一時所作,大約《惜誦》、《思美人》兩篇,似是放逐以前作;《哀郢》是初放逐時作;《涉江》是南遷極遠時作;《懷沙》是臨終作。其餘各篇,不可深考。這九篇把作者思想的內容分別表現,是《離騷》的放大。
(五)《遠遊》 王逸說:“屈原履方直之行,不容於世。章皇山澤,無所告訴。乃深惟元一,修執恬漠,思欲濟世,則意中憤然。文采秀發,遂敘妙思;托配仙人,與俱遊戲。周曆天地,無所不到;然猶懷念楚國,思慕舊故。”我說:
《遠遊》一篇,是屈原宇宙觀人生觀的全部表現。是當時南方哲學思想之現於文學者。
(六)《招魂》 這篇的考證,前文已經說過。這篇和《遠遊》的思想,表麵上象恰恰相反,其實仍是一貫。這篇講上下四方,沒有一處是安樂土,那麼,回頭還求現世物質的快樂怎麼樣呢?好嗎?他的思想,正和葛得的《浮士特》(Goethe:Faust)劇上本一樣,《遠遊》便是那劇的下本。總之這篇是寫懷疑的思想曆程最惱悶最苦痛處。
(七)《卜居》及《漁父》 《卜居》是說兩種矛盾的人生觀,《漁父》是表自己意誌的抉擇。意味甚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