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中夏帝國史記(1)(2 / 2)

紀元1000年,中大陸突然崛起安拉帝國,擊敗了馬希帝國在當地的駐軍,中大陸大部分遊牧部落和地區得到統一。

緊隨其後,馬希帝國出現昏君,朝綱開始敗壞。之後帝都梵崗突遭大火,半座城市遭到毀滅,馬希帝國自此開始出現衰落跡象。

紀元1100年,中夏帝國第二王朝在平穩運轉當中突然遭遇巨大變故。第二王朝第14代皇帝田信為了結好玄元貴族,迎娶玄元族長次女為皇後,並且答應今後立該女所養之長子為帝國儲君。三年之後,皇後生養一個男孩,取名為田計,但田信皇帝遲遲不肯封其為儲君,隨後田信皇帝在一次地方巡查當中突然遇刺被殺。

得到消息的玄元貴族立即擁立擁有前王朝血統的田計為新一任的王朝皇帝,但是遭到了田氏皇族的激烈反對。隨後京都傳出謠言,稱先皇帝就是被玄元貴族所刺殺。更有甚者傳言,玄元皇後與人私通,生下皇子田計。田信皇帝知曉此事,但是隱忍不發,不肯兌現當初的諾言。

隨後憤怒的田氏皇族帶兵進入京都,血洗居住在京都的玄元貴族,並且進宮殺掉了玄元皇後和那個所謂的“偽帝”田計。中夏帝國曆來有用花卉名稱記錄重要事件的習俗,因此這次政變又被稱為“玫瑰政變”。

京都發生驚天政變,帝國各地封疆大臣皆表示中立,不願意趟這趟渾水。而麵對危局,帝國朝廷群臣空前團結,結成一個強大的政治聯盟,平抑了田氏皇族和玄元貴族憤怒的兵火。經過一係列徹底的調查,認定這一切政變都是狼子野心的權臣淵蓋蘇文的陰謀。群臣聯盟迅速派兵誅殺了淵蓋蘇文的勢力,恢複了帝國政局的平靜。

由於玫瑰政變當中,田氏皇族和玄元貴族為了自己家族的權力,不惜采取對政治對手的血腥屠殺,喪失了帝國貴族對於國家的崇高責任,引起了社會輿論的空前不滿,甚至是憤怒。不久,京都地區爆發大規模的群眾示/威遊/行,要求取消田氏皇族的皇位繼承權,和廢除玄元家族的貴族地位,並且以此為目的的民間運動開始向帝國四方擴散。

為了應對玫瑰政變之後危機起伏的帝國局勢,已經控製整個帝國權力中樞的群臣聯盟決定,暫時廢除田氏皇族的皇位繼承權和玄元家族的貴族身份,由公推的八位德高望重的重臣聯合執行政權。等到將來局勢平靜,帝國恢複往日的榮耀,再把帝國權力交給田氏皇族和玄元貴族。至此,中夏帝國曆史上特殊的“共和時期”開始,第二王朝在事實上已經滅亡。

紀元1150年,中大陸的安拉帝國突然因為王位繼承和教派衝突出現分裂,變成東部的蘇丹帝國和西部的安息帝國。

東部的蘇丹帝國為了能夠壓製住西部的安息帝國,引西大陸的馬希帝國為奧援,至此馬希帝國的勢力又開始重新滲透進中大陸。

西部的安息帝國也不甘落後,和中大陸東部帕米高原上勇敢善戰的月氏部族進行聯合,並且帶頭改奉月氏宗教的主神大月神為信仰,合力對抗東部的敵人。

至此中大陸東西兩大帝國戰火不斷,中大陸民族逐漸衰落。

紀元1200年,中夏帝國的政治局勢越來越微妙。經過共和時期的發展,幾乎已經失去權力的田氏家族徹底衰落,以玄元家族為首的各大老帝國貴族勢力也被極大地壓抑。但是以群臣聯盟為代表的新興士族勢力卻在短時間內因為政治體製的因素而空前崛起,甚至到了壟斷整個官僚階層的地步,形成了看似頗為強大的文官門閥體係。

士族集團對於政治權力的壟斷,引起了社會其他階層的極大不滿。特別是因為和平年代獲得極大發展的商人集團。他們雖然擁有巨額的財富,但是卻被政治上的士族勢力所壓製,並且士族集團本身的貪/汙腐化,嚴重的戕害了商人集團的利益。

然而正當帝國士族集團春風得意的時候,卻完全忽視了軍人武閥集團的權利所在。在中夏帝國第一和第二王朝期間,帝國皇帝非常重視帝國軍力和武備的發展,皇帝更是以最高軍人自居。因此帝國的軍人武閥權利得到了相當程度上的尊重,而又不至於對帝國進行反叛。

然而共和時期以後,朝廷幾乎由完全的文官執政。文官士族集團看不起舞刀弄槍的軍人武閥,因此往往利用政治權利,壓製軍人武閥的地位,杯葛他們正當的權利訴求,這種非理性的政治壓製甚至導致了帝國軍隊在幾次邊境小規模的戰爭衝突當中的失敗。但是文官士族集團並不檢討自身的過錯,反而將責任一股腦的推到了軍人武閥身上。

西大陸路德教宗盛行。馬希帝國皇帝攜全體元老院貴族在帝都聖殿接受洗禮,皈依路德教宗,並宣布路德教宗是整個帝國之內的唯一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