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1250年,中夏帝國的士族政治愈加腐朽,軍人武閥力量的代表賓川家族發動了軍事政變,一舉摧毀了統治帝國一百多年的士族政治,結束了共和時期。史稱“馬蹄蓮政變”
賓川武閥上台以後,第二王朝的田氏家族勢力已經煙消雲散,為人們所淡忘。於是賓川武閥迎奉玄元家族的一位優秀子弟玄元智秀為帝國的新任皇帝,建立中夏帝國第三王朝。
玄元智秀以文學見長,對於政治和軍事缺乏統禦能力。而賓川武閥一直希望能夠獨攬朝廷大權,甚至不惜武力威逼和警告第三王朝的支持勢力。最終雙方達成妥協,智秀皇帝收攏老帝國貴族和文官士族的殘餘勢力,建立起猶如傀儡一般的天子朝廷,並且受到賓川武閥的政治保護。而賓川武閥建立大將軍府,名義上臣屬天子朝廷,但實際上獨攬整個帝國的政治大權。
幾乎與此同時,中夏帝國兩場巨大的對外戰爭勝利奠定了軍人武閥力量統治帝國的基礎。
紀元1258年,中夏帝國的西域名將高朝忠率領本部兵馬和西域部族武裝以劣勢兵力,在帕米高原與西域地區的結合處——單若,與安息帝國控製下的月氏軍隊舉行會戰。結果名將高朝忠憑借巧妙的戰術配合和敢打敢衝的勇猛精神,一舉擊敗占據優勢的月氏軍隊,殺傷敵人十一萬,月支軍隊敗退七百裏,奪取整個帕米高原的東部地區。
紀元1265年,賓川武閥的傑出子弟賓川杉樹率領二十萬大軍討伐位於嶺南地區不斷作亂和挑釁的南越王國。經過氣勢磅礴的連山大戰以後,南越王國的十三萬精銳部隊全部喪盡。被迫丟棄王都,帶領殘部逃亡跟南方的中南半島地區。至此嶺南全部地區納入中夏帝國版圖。
紀元1268年,逃入中南半島的南越王國勢力遭到當地土著部族的聯合圍剿,被迫向當地土著部族投降,隨即被遣送到中夏帝國方麵,後被賓川武閥全體處決。賓川武閥為了獎賞中南半島土著部族的友好相助,特命賜予詔雲大國封號。然而中南半島土著部族蒙昧落後,互相又攻伐不斷,始終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聯合政權,詔雲大國名存實無。
紀元1300年,西大陸的馬希帝國遭遇巨大危機。色雷斯地區的奴隸起義震動了整個帝國的安危,農村鄉間各種小規模的奴隸暴動此起彼伏。北部的日耳曼——維京族首領法蘭克王,勾結帝國內部的少數民族貴族反對派,在黑森林地區伏擊了帝國的兩個軍團,三萬精銳的馬希帝國士兵被消滅,帝國北方上百個城鎮迅速被蠻族軍隊攻陷。
對於這種帝國危機,首都的元老院貴族大佬們已經在長期安逸的澡堂生活當中,磨滅了開國祖先所信奉的馬希鐵血精神,竟然在連續七天七夜碌碌無為的會議中做出了一個無比愚蠢的決定。不使用帝國尚能一戰的主力軍團對這些反叛的蠻族部落進行堅決的武力討伐,而是進行和平妥協,對於這些反叛的蠻族部落進行綏靖招安,委任他們的首領為帝國官員,收編他們的武裝為帝國邊防軍。自此馬希帝國最後覆滅的喪鍾已經開始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