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1350年,中夏帝國的賓川武閥政權麵臨空前的統治危機。隨著兩大對外戰爭勝利喜悅的消失,民間的輿論開始直言不諱的指責武閥政權統治國家的弊端。
軍人武閥集團上台以後,雖然高喊“鐵血強國”的口號,但其自身的腐化墮落完全不亞於先前的文官士族集團,尤其是對於商人集團的敲詐勒索,更是被譏諷為“軍刀掠財”。同時因為軍人武閥統治集團的大部分成員沒有經曆過係統的政治學習,對於社會管理簡單粗暴,對於經濟問題束手無策。使得中下層人民對於自身處境的不滿愈加嚴重。同時因為軍人武閥集團同過去的文官士族一樣,壟斷了大部分官僚職位,剝奪了民間庶族文人的晉升階梯,使得他們也加入了反對軍人武閥集團的聲浪當中。
紀元1370年,軍人武閥統治集團下的中夏帝國社會危機總爆發。因為一起軍士毆打平民事件,上萬名民間人士在軍府門前進行集/會,要求軍方嚴懲肇事者,結果遭到軍府將軍的野蠻鎮/壓,三十餘人被打死打傷。流血事件之後,京都市民發起了全城大罷工,抗議武閥集團的野蠻行徑,更有數千民眾不顧軍方士兵的阻攔,跪求在皇宮門前,請求當時的玄元明智皇帝廢除大將軍府,恢複王朝既有的政治秩序。
幾乎就在旬月之間,社會動亂迅速蔓延到帝國各大城市。“大政奉還”“王政複古”等等謀求武閥政治變革的口號迅速在庶族文人之間傳播,武閥集團對於帝國社會的控製能力開始趨於瓦解。
紀元1371年新年剛過,受過良好政治文明教育的西南將軍蔡雲宣布舉起反對武閥統治的義旗,要求現任賓川武閥首領賓川家康宣布下野,放棄實際的軍政權力,恢複王朝的舊有秩序。
武閥首領賓川家康惱羞成怒,命令外地各路將軍率兵討伐蔡雲。然而百年以下,賓川武閥對於帝國各地將軍的控製能力日趨減弱,各地將軍都不願意在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倉促進行戰爭,紛紛擁兵觀望。
麵對各地將軍的無動於衷,和京都社會局勢的混亂。武閥首領賓川家康又氣又急終於病倒,前往京郊附近的陽明山進行休養。臨行前囑咐大將軍府長史孫思明代管政務。
未幾日,京都發生巨變。明智皇帝召開天子朝廷公會,宣布廢除賓川武閥世襲的大將軍職位,收回曆史上賜予賓川武閥的所有權利。任命原大將軍府長史孫思明署理大將軍事務,與天子朝廷的大丞相安道軒共同輔助明智皇帝收回全國政權。不到一年,全國各地將軍基本和平臣服於新朝廷,首先舉義的西南將軍蔡雲帶兵入朝,與孫思明分掌削權之後的左右大將軍,武閥時代至此完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