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中夏帝國史記(3)(1 / 2)

紀元1400年,馬希帝國愈加衰落,北方地區基本被蠻族占領,各地行省督軍開始不服從帝國中樞命令。

紀元1420年,中大陸蘇丹帝國與安息帝國締約休戰,後世影響巨大的伊拉教派開始崛起。

紀元1440年,東大陸東北部的高句麗君主迎娶中夏帝國第7代皇帝的金鳳公主為妻,受封帝國頒發的國王封號,並且開始向文明程度較高的中夏帝國學習。同時滿真族和東丹族開始在寬容的高句麗國當中逐步發展。

紀元1460年,北方草原五部聯兵侵略中夏帝國北部邊境,被帝國軍隊擊潰,隨即發生內亂,五部向中夏帝國投降。

紀元1500年,中夏帝國第9代皇帝去世,太子尚未繼位,就於三天之後意外身亡。朝廷群臣公議,決定由先皇帝的次子,已經過繼給大貴族上官世家並且改姓的上官雲珠皇子繼承皇位。

然而成為帝國皇帝之後的上官雲珠因為早年父親對待自己和母妃的冷遇,不願改回自己家族的血統姓氏玄元,仍舊以上官為姓,並且詔令自己的後代子孫也不許改回玄元姓氏。朝廷眾臣雖然非常反對,但是最終還是向皇帝妥協。至此中夏帝國第三王朝因為一次意外的皇位繼承而和平終結,中夏帝國第四王朝開始。

紀元1550年,西大陸的馬希帝國遭遇嚴重內亂,元老院貴族因為政治權力分配問題而發生嚴重衝突,隨即數派軍隊在帝都梵崗廝殺,並且再次縱火燒城。衝突之後,軟弱無能的帝國皇帝隻好帶領元老院剩餘貴族和其他帝國中樞官員向南遷都重新建立帝國中央政權,在此之間,帝國權力發生真空。

聽聞中央變亂,位於西大陸西南角伊比利亞半島的阿拉貢行省督軍宣布獨立,成立阿拉貢王國,行省督軍卡洛斯自封為國王,並且派出軍隊封鎖北部的比利牛斯山脈的各個隘口,防止帝國軍團前來平叛。

隨後帝國北部邊疆也發生巨變,日耳曼——維京族首領卡爾瑪宣布獨立,建立日耳曼——維京聯合王國,自封為雄獅王。驅逐馬希帝國在北部邊疆的殘留駐軍,並且威脅進攻帝國的內陸地區。至此興盛長達數百年的馬希帝國終於走入了風雨飄搖的最後時代。

紀元1600年,中夏帝國第3代皇帝上官衛衣為了改變帝國臣民對於自己王朝法統的質疑,開始主導一係列積極的社會政治變革,史稱“大化革新“,又名”茉/莉花之春“。

政治上,裁減中央政府的冗官冗員,建立了一套以政務院為主體架構的行政係統,委任丞相和大臣為責任政務官,並且進一步的約束將軍在和平時期的權限。命令全國統一調整行政區劃,設置州、郡、縣三級地方行政體係,委任州牧、郡守、縣令管理地方。隨後又設立州將軍、郡校尉、縣都尉為地方上的軍事主管。

社會上,扶持商人地位,鼓勵民間的文化學習風氣,並且進一步的解放帝國舊有的奴隸製度,規定奴隸隻要能夠償付贖金,就可以在征得奴隸主的同意下成為帝國自由民。

經濟上,大大削減地方開支,規劃政府財政預算,杜絕大量的貪汙浪費。同時大力倡導政府不幹預民間市場,鼓勵商業按照自己的規律進行發展。這些舉措直接導致了帝國在若幹年後的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