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中夏帝國史記(3)(2 / 2)

上官衛衣皇帝的一係列舉措到最後幾乎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取得了帝國臣民的萬眾擁戴,第四王朝的聲譽達到了無比輝煌的地步,成為了中夏帝國永遠的榮耀。

紀元1650年,中夏帝國東北部的高句麗王國,因為民族矛盾發生內亂,轉瞬之間分裂成為滿真汗國和東丹汗國。高句麗王國的南部疆土因為帝國北方邊將的出兵幹預,使得免於戰火。隨後南逃的高句麗王室成員奏請中夏帝國皇帝請求內附。帝國皇帝準予所奏,在高句麗王國的南部疆土設立遼州,並且委任南逃的高句麗王室世襲遼州牧一職。

在此時期,東大陸南部的中南半島,曼穀附近的泰英部落開始崛起,占領曼穀城後,對外宣稱繼承中夏帝國曆史上所封贈的詔雲大國國號,並且以詔雲大國天親王的名義開始征討周圍中南半島上的其他土著部落,而北方的中夏帝國因為各種原因,並未插手荒蠻的中南半島事務。

紀元1700年,西大陸的蠻族聯軍向衰落的馬希帝國發起最後的攻擊,帝國最後的8個軍團在坎尼附近發起了最後的抵抗,最終被蠻族聯軍團團包圍。10萬帝國最後的勇士血灑坎尼河穀,成就了馬希帝國最後也是最為悲壯的榮耀。

聽聞坎尼會戰帝國軍團全部覆滅,馬希帝國末代皇帝法拉力三世召集留在新都的所有元老院議員,高級文官和將軍,在新都荒涼的廣場上對著二十多萬帝國最後也是最為忠誠的臣民發表演說。“帝國雖然覆滅,但是帝國文明的精神和永恒的榮耀將會在另一個世界得到重建。”演說完畢,法拉力三世將眾人召集在聖殿當中舉火**,大火三天三夜沒有熄滅。就在大火化作最後的灰煙時,蠻族聯軍開進帝國新都進行瘋狂的劫掠,西大陸曆史上最偉大最文明的馬希帝國至此悲慘的謝幕,西大陸至此進入混戰黑暗的中世紀。

紀元1750年,中大陸的伊拉教派統一蘇丹和安息兩大帝國,開始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拉法汗國,國家元首稱為大法汗,終身擁有不可置疑的最高權力,但根據教規,大法汗不得世襲。

東大陸南部的詔雲大國基本統一了中南半島的各個土著部族,並與北部強大的中夏帝國保持著非敵非友的冷淡關係。

紀元1810年,中夏帝國在大化革新的影響之下,平穩的度過了一百年,帝國的大多數人相信按照大化革新的方針,帝國仍舊能夠平穩度過下一個一百年。

在此期間,滿真汗國發生了嚴重的饑荒和災害,大量人畜死亡,就連國都裏麵的貴族和官員都到了用粗糧和腐肉充饑的地步。帝國北部與滿真汗國接壤的遼州與冀州官吏在得到帝國皇帝的命令之後,開放自己的官倉賑濟滿真汗國的饑民,並且派兵震懾了妄圖趁機侵略滿真汗國的東丹汗國,保護了滿真汗國的國祚存在。

滿真汗國大汗塔克誌萬分感謝中夏帝國的再造之恩,親自將自己的太子送到帝國首都入朝謝恩,並且命工匠鑄造了一個大鼎,鐫刻“永臣中夏”四個字,表示滿真汗國世代不變對中夏帝國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