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在及時––識時務者為俊傑
“鬼穀子”曰:“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誌意、喜欲、思慮、智謀,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以捭闔,製之以出入。”鬼穀子認為,口是心的門戶,禍從口出病從口入。人在說話時應該掌握分寸,懂得“捭闔”之道。生活中,漂亮的說話藝術能及時化解矛盾,幫助自己擺脫尷尬的局麵。
有些時候,因為我們自己的難堪,造成整個氣氛的不和諧,這時,麵對語言困境,就應當靈活應對,及時轉換角度,巧說妙解,這樣,不但能給自己找個台階,還能為生活增添某種樂趣。
有一對夫妻因小事爭執不下,在家吵鬧不休。正當妻子向丈夫怒吼時,有一位朋友來訪,丈夫尷尬得無地自容。好在妻子也顧及到丈夫的麵子,看朋友到來連忙改口,但對丈夫來說,終究一時無法從窘境中擺脫。
朋友見狀,笑著說:“聽你倆交流得挺熱烈,我來得可真不是時候啊!”此話一出,其妻先紅了臉,無語離去。丈夫馬上調侃地對朋友說:“打是親罵是愛,我們剛才是在打情罵俏呢!別看她剛才那麼凶,其實正表示她對我的關心,不信你問她。”這時他妻子從裏屋出來也與朋友打哈哈,爭吵便化為雲煙。
丈夫的“打是親罵是愛”巧妙地給自己找了一個台階,化解了一時的尷尬,還增添了一些生活情趣。在談話中,懂得“捭闔術”的人,應該把握分寸,“捭闔”有度,收放結合,這樣,當我們需要撤出時,便可以為自己找個台階。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當你給對方提建議而陷入困境時,切記不要死撐,應該分析其中的利害關係,及時轉變思路跟方法。運用“捭闔”之道,充分發揮言語的作用,見機行事,巧妙的回環,用隻言片語化解紛爭,可謂是最好的策略。
1909年德皇威廉二世執政,
他目空一切,發表了一篇荒誕絕倫的演說,他說德國是世界和平的主宰,隻有使德國建立強大的陸海空才能穩定歐洲,並且維護英國的利益。他還聲稱自己是英國友人,他曾使英國不受俄法兩國的壓力在非洲獲得勝利。
這篇演說在《每日新聞》上刊登,舉世震驚,並把整個局勢絞得越發混亂。世人都對這篇驕橫狂妄的演說加以攻擊評論,尤其是在英國最為激烈,連德國的政客亦不勝驚惶,德皇至此也後悔不該說那麼露骨的話。為了保持自己的尊嚴,德皇就把責任推到總理大臣布洛克親王身上,叫他來聲明那篇演說是出自親王的建議。
布洛克得知此事後就對德皇說:“陛下,恐怕世人不會相信它是事實。”德皇聞之大怒,便說:“你以為我是笨蛋,能犯你永不犯的錯誤?”布洛克立即發現自己的錯誤,於是連忙改正說:“陛下,我說的話絕無這個意思,實際上陛下各方麵的學識都遠勝過我,我所懂的隻是軍事和外交上的一些粗淺知識,而陛下在這方麵懂得比我多得多,並且精通一切自然科學。陛下每次談及各種科學原理時,我都深感佩服,因為我完全是個外行,一點兒都不懂。”
德皇經過他這樣一補充,心中的不快頓時全消,因為他相信布洛克沒有鄙視之意。並且敬佩自己的才能,於是很高興地握著布洛克的手說:“我們繼續相互合作,團結一致,如果有人說布洛克不好,我將對他的鼻子猛擊一拳!”
在與德皇產生衝突的時候,布洛克及時住口,是“闔”,繼而改變策略,投其所好,大發言論,不僅化險為夷,還為德皇鋪好了退路,讓他風風光光地退場。德皇也心知肚明自己的不足,故重新考慮了布洛克所說的話,順水推舟了。
古人雲:“敵勢全勝,我不能戰,則必降、必和、必走。降則全敗,和則半敗,走則未敗。未敗者,勝之轉機也。”意思是說,在我方處於不利地位時,有降、和、走三種可供選擇的方式,隻有主動地、有計劃地撤出,才是最上策。談話的時候,無論我們多麼小心,也有失策的時候,何況在許多時候大家又都是有口無心。如果不懂“捭闔”,口無遮攔,該閉嘴時不閉嘴,就會造成更大的失誤。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地糾纏不休,就會越陷越深,無法挽回。適時“捭闔”,閉在及時,言於關鍵,或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