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帶給我們的視覺感觀是精美與雅致的風物。
園林帶給我們的思想意識是深邃與完美的文化。
在吳江名鎮同裏有兩座園林讓我久久回味,它們便是一座具有200年曆史的“退思園”,另一座是當代造就的“靜思園”。
先說“退思園”和它的深意。
吳江同裏這個名字的來曆也很有味道。身處蘇州腹地的同裏,自古就是“民豐物阜,商販駢集,百工之事鹹興,園池亭榭,聲技歌舞,冠絕一時”的一方富土,故名曰“富土”。宋元明三朝,同裏已是吳中巨鎮。於是宋代有官人閑情逸致,說富土太招人,幹脆將其拆之:富字上去一點,中橫斷,故而“富土”成了現在的“同裏”。
不管如何拆“富”,同裏依然富甲吳中。由於它富而又處獨特的地理環境,一般想進同裏還必須通過舟楫方可。四麵環水的富甲之地,從此成了富紳避亂的好去處、各業勞動人民謀生發展的寶地,當然也有朝廷落官到此安家隱居。同裏便在這種情形下越發興旺昌盛,出了一個狀元、42名進士和90多個舉人。讀書人和官人一多,小鎮就更加繁榮富強。同裏距蘇州古城隻三四十裏路,落戶此地的有錢人和文人墨客少不了學學蘇州城裏人的生活方式,於是造景修園便成了同裏的一大古史。同裏造園林,需要特別一提的是這裏主要有個名叫計成的中國造園巨匠。計成生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他所著的《園治》,是中國造園學的經典著作,不但影響中國,且傳播到日本及現代西方。同裏有這麼一位造園大師,那麼蘇州園林的興盛之風和藝術風格就不一定是同裏人學蘇州城裏人,而可能是蘇州城裏人學同裏人了。
在眾多大大小小的私人園林中,退思園無疑是同裏鎮上最大也是最完美的一座“集江南古建築之大成”的經典之作。
這座占地僅九畝八分的園林,布局獨特,亭、台、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並以池為中心,如浮土水上。若站在全園主題退思草堂前環顧四周,各個景點猶如一幅舒展自如、恬淡靜意的山水長卷,如向池中擊掌,一池錦鱗便會如應而來,真是奇妙無比。而且園子的整體構造也打破了一般園林那種前宅後園的常規,左為宅,中為庭,右為園,藏錦繡於平添之中。園子的主人據說是清光緒年間,安徽兵備道任蘭生,此人是武將,在安徽鳳陽當官時宦囊充盈,就開始在同裏老家建花園,以備晚年享用。園子尚未完工,慈禧就讓他鎮壓撚軍,於是任蘭生在戰場上不忍殺盡撚軍,下令部屬停止追殺,結果慈禧知道後問他罪。罷官後的任蘭生從此看破紅塵,他的好友左宗棠也送來一副對聯:種竹養魚安樂法,讀書織布吉祥聲。任蘭生幹脆將後來完工的花園叫做“退思園”。
退思園,退而思過。
退思園,退而思進。
退思園,由退思進,因忙得閑。
退思園,退而思進,進不言功。老驥伏櫪,永不停步。
這便是同裏退思園留給主人和後人的處世哲學,充滿了不甘、不屈和以退為進的韜略。想想細聲軟語的蘇州人在曆史和現實裏所創造的一幅幅壯麗與偉業過程的表現與處世,何不是這種貌似消極、形似無聲無息、實則積極主動、轟轟烈烈也!
同裏的退思園現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而被保護起來,每年都吸引著海內外眾多遊客駐足,成為蘇州郊區一景。
走出退思園,讓我感到特別震撼的是看到了同裏的另一座偉大建築--靜思園。
靜思園和退思園隻差一字,但一個“退思”、一個“靜思”卻包含了兩種近似卻又差之千裏的思想境界。
靜思園的主人是現在人,他叫陳金根,屬馬者,今年56歲,同裏本土人。我們先來看看他的“靜思園”--
先說麵積:早已完工並對遊人開放的第一期工程的靜思園有66畝地,其設計是由蘇州園林設計院和上海同濟大學的幾位當代著名設計師指導建造的,其整體建築呈東宅西園格局,園林為“二湖一帶”,即北麵的鏡湖、南麵的小龐山湖和中間一帶的“枕河人家”,園中的水麵占地約全園的三分之一以上。園中主要景觀有鶴亭橋、小垂虹、靜遠堂、天香書屋、龐山草堂、蘇門磚雕和盆景園、曆代科學家碑廊、詠石詩廊等。
切不要以為當代人造的靜思園就是古蘇州園林的仿製品,你進園細看,所見之物,無不古樸,件件是真,且較古蘇州園林,有更多的創新和提升,尤其是主人對造物置景的嚴謹而使其物景無不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