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五萬個老板的戰場(3)(1 / 3)

高保忠告訴我,他當年幹起“雞蛋換皮蛋”的買賣,完全是出於生活所迫。他高保忠1964年就進了廠,可以算中國最早的一批鄉鎮企業工人了。那時進鄉鎮辦的廠與當農民沒啥兩樣,都是拿工分吃飯。因為油水太少,所以高保忠就利用上下班時間幹起了當地鄉村最簡單也總有些保障的小生意--雞蛋換皮蛋。這活用不著多少技術,3歲的小孩也能在10分鍾內學得會。一個雞蛋換一個皮蛋別人是一分五,他高保忠隻收一分錢。生意雖說小了一點,但每天還總能比廠裏別的職工口袋裏多出幾角活泛錢。這個過程雖然高保忠也沒有發什麼大財,但他卻從“雞蛋換皮蛋”這簡單的經營操作中,獲得了一份極為可貴的收獲。即物與物之間的交換,既可以獲得財富和精神上兩種滿足,還可能改變一個人一輩子的命運。打這以後高保忠就在工作之餘,完全把自己置身於這種“物與物之間交換”的快感之中。有一次廠裏因需處理一批積壓紡織成品,派高保忠到武漢跑跑,結果還真給跑成了,廠裏積壓的那些貨全給賣掉了,為此高保忠還受到領導的一番表揚。此次武漢之行使高保忠對“物與物之間交換”的認識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那就是幹10年100年的“雞蛋換皮蛋”,可能不如一次像他武漢之行所做的事。“哇,物與物之間的交換簡直像一個魔方,那裏麵巨大而又無邊無際,神奇而又多彩……”此時的高保忠連做夢都在瞅機會玩它一次,不,應該是十次、百次、千次的像武漢之行那類大的“物與物之間交換”的買賣。機會終於來了。1985年8月,高保忠聽說常熟城內的汽車站旁邊建了個允許私人做買賣的市場,二話沒說,他讓自己的妻子和妻弟進了市場。當時反正占攤位不要錢,他高保忠讓妻子一下占了4個位置。精明的高保忠就到這個時候他都沒辭掉工廠的那份工作,他當時的理論是:“一工一農,一世不空。”但到了這年年底,高保忠再也呆不住了。妻子在常熟商場裏一天下來的生意,要比他工廠一年幹的還要多幾倍!高保忠一拍大腿,對妻子說:機會到了,該放開手幹了。這回他徹底跟工廠再見了,連那個背了十幾年的“雞蛋換皮蛋”的木架架也一起扔了。好哇,進常熟服裝市場後的高保忠簡直不相信這世上“物與物之間交換”一旦進了市場後就像發了瘋似的出現奇跡。過去他連想都不敢想的錢一天天成倍地湧進自己口袋。他發現,他的攤上放什麼就能賣什麼,放多少就能賣掉多少。後來生意越來越好,大量的批發業務需要做,他幹脆把攤位轉手賣掉了,一下賺進50多萬元。資本大了後,高保忠就開始自己辦廠,直接生產服裝,又直接銷售服裝,這種把原料成品加工與市場銷售連成一體所產生的效益,又比單一批發銷售要大出好幾倍。到這時的高保忠已是個名副其實的大老板了,但大老板也有大老板的苦處,那就是他每次按市場上好銷的產品走,總感到很被動,弄不好就可能虧在裏麵。這就促使他獨立搞新產品的研發。可這也出現許多麻煩,你費盡心思好不容易搞出個新產品,剛投到市場沒出幾天別人就鋪天蓋地地搶了你的生意。如此過程,逼得高保忠不得不開始研究起“秘密武器”來……

“進入規模生產和經營後,注意產品的保密性是市場經濟中的一條取勝的必由之路,非走不可。”高保忠今天頗有經驗地說。現在,這位“雞蛋換皮蛋”出道的服裝商,不僅擁有自己的多家工廠,而且還有自己的旅店、自己的車隊,光在常熟城裏他的私宅就有3處。

戰例之七:黃允嶽搞批發,帶出浙江千員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