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珠的丈夫楊其佑,和後來成為育種專家的袁隆平一樣,都是她的大學同學。當時,她是畢業班的團支部書記,楊其佑是係學生會主席。大學畢業後,楊其佑與袁隆平一起考到北京農業大學讀研究生。為了支持吳明珠的工作,研究生畢業後,楊其佑放棄了留校當助教的機會,調到新疆鄯善縣農技站工作。
楊其佑為了妻子吳明珠,一輩子甘當鋪路石。幾十年間,楊其佑白天再累,回家一有空就為吳明珠摘錄英文、俄文參考資料。有時,還走幾十公裏路去幫吳明珠授粉。在生活上,對吳明珠的關懷更是無微不至。這是個心地非常善良的人。無論誰有困難找到他,丟下飯碗就走。楊其佑患了胃癌後,還一次又一次往海南三亞“南繁”基地跑。最後吳明珠終於把在心裏憋了很久的話說了出來:“你為我的工作,一生沒有發揮專長,你後悔嗎?”楊其佑說:“這是我們共同的理想,我不後悔。”吳明珠聽罷,淚水縱橫……丈夫去世時,才57歲!他走時,沒有職稱,沒有官銜;有的,隻是奉獻……
丈夫楊其佑去世5天後,吳明珠再次回到三亞南繁基地……
這是第幾十次回三亞?吳明珠自己也記不住了。她隻記得從上世紀60年代初第一次來三亞後,就再也沒有停止過,每年新疆一進入冬季,她就會拍拍身上的雪花,飛往“天涯海角”,一待就是四五個月……
吳明珠在三亞培育的哈密瓜新品種不計其數,其中像“金鳳凰”等,深受三亞本地農民的歡迎。“他們善良又聰明,學得也快。”吳明珠在三亞最高興的事是,經她培育的西瓜、甜瓜品種出來後,總是最先得到當地農民的喜愛,並且很快傳播開來。
幾十年來,作為新疆農科院園藝所研究員,她收集整理了新疆甜瓜地方品種,挽救了一批瀕臨絕跡的品種資源,並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利用生態差異,長期在新疆和海南兩地進行南北選育種。她將現代育種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創造了一批新的種子資源,並選育出一批新品種,使新品種的適應性、整齊度、抗病性和耐運性較原品種大幅度提高,實現了新疆西瓜、甜瓜品種的第一次更新。吳明珠在國內率先應用遠生態、遠地域、多親複合雜交、回交等常規育種與現代轉基因育種、航天育種及輻射育種等技術相結合,構建了我國領先的西瓜甜瓜育種技術平台。在認真研究甜瓜單性花遺傳規律的基礎上,她在世界上首先轉育成功單性花率100%的脆肉型優質自交係,並建立起脆肉型無土栽培體係;將大陸性氣候特產--哈密瓜成功南移東進,種植區域拓展到海南、江浙、上海等省區,使哈密瓜種植走出新疆,服務全國。
今天我們能夠一年四季都吃上新鮮香甜的哈密瓜和西瓜,主要功勞應該是吳明珠的!
2004年,吳明珠和袁隆平等“南繁”科學家,被三亞市政府授予“榮譽市民”稱號。授予儀式上,吳明珠深情地說:“我對三亞很有感情,對農民很有感情,但我對瓜最有感情,勝過對自己兒子的感情。”
那天采訪,我們是在半路上碰巧遇到了如今已在三亞掛上名的年輕“瓜王”陳川武。這位質樸的三亞農民身上所傳承的“南繁”精神,是無數“南繁”傳奇彙總的精彩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