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精神家園(2)(1 / 3)

陳川武,三亞海棠灣洪李村人,個頭長得瘦小,說起話來嗓門卻高高的。“1990年那會兒,我們村上的地因為被高速公路占了,蔬菜地就更少了。沒了地,就隻能另想辦法。1991年,我在電視裏看到一則新聞,叫做無土栽培,就是種菜種瓜不用占地,可以在大棚裏收獲。我一看特高興,於是便一個人跑到華南熱帶農科院去找無土栽培的專家學習技術。教授們可好了,聽說我是一個農民,想自己進行無土栽培,就把他們配好的無土栽培的營養液賣給了我。後來我又買了一些相關的書學習,自己開始鑽研起這個無土栽培技術,漸漸地我也在無土栽培地上種出了西紅柿和黃瓜來了!第一次看到自己在棚子裏種出了瓜果,高興極了!我讓全村的人都來品嚐我這種新鮮的但不是在地裏長出的瓜果……”陳川武神采飛揚地向我介紹道,“好玩的還在後麵。

“有一天我又看到報紙上說的一則消息,就是無土栽培哈密瓜,而且是珠海農科所的,一畝地可收入3萬元。我一想,一畝3萬元收成,絕對比種西紅柿等強多了。於是我又跑到珠海農科所去學習。人家教授還真好,教會了我。回到村上,我就開始種,而且也種出來了,但沒收成。哈密瓜快熟的時候,得了枯病,辛辛苦苦好一陣,臨收獲的時候,又兩手空空。1993年、1994年連續兩年又都是這個樣,我急得不知所措。就在這時,我看到了報紙上講吳明珠教授在我們三亞成功培育出了能夠克服枯病的哈密瓜的消息!我那高興勁兒甭提了!就打聽到了她老人家在南繁的育種基地。我去的第一天就見到了吳教授,見麵就對她老人家說:吳教授,您跟我媽年齡差不多,我就叫您吳媽媽吧!我給您打工可不可以?慈祥的吳教授笑眯了雙眼,說那你先從種苗開始學吧。就這樣,我跟著吳教授學種無土栽培哈密瓜技術……

“可人家畢竟是大科學家,她有她的科學規範和要求,我不能死賴在她那裏不是?所以,後來我就悄悄搬出來了,離開了吳教授。在吳教授的試驗地對麵,租了一間房子,是上海農科所南繁的房子。樓上是我的種瓜地,樓底下是我的住處。那種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吳教授的試驗地,從那時開始,每天我‘偵察’吳教授什麼時候開始到育種室幹活、幹什麼活、怎樣幹……一一記在心裏,並在自己的試驗棚裏跟著學做。後來我的瓜長得好極了!又長又大,可就是不熟也不甜!這又把我急壞了,明明是學著吳教授的樣子做的,怎麼長的東西就不一樣呀?沒法子,我硬著頭皮去找吳教授。她可是個好人,看著我種出來的瓜,老人家慈祥地對我說:你太偏愛它了,給的肥太多了。我一聽恍然大悟,第二年就改進施肥方法,結果八個月後哈密瓜長得又大又甜。我讓上海農科所的專家們吃,他們高興得直誇。我的無土栽培哈密瓜技術過關了!這件事讓我高興得快發瘋了,因為當時在三亞,除了吳明珠教授,我可能是第二個會種無土栽培哈密瓜的人!你們想,我能不瘋嗎?”

此時的陳川武,讓我們有些刮目相看了!

“1996年,我經熟人介紹,在三亞海棠灣的洪李村租了一塊種瓜地,開始了我的‘甜蜜事業’……”陳川武後來在海棠灣的故事很傳奇,也很浪漫。

第一年在自己的生產大棚裏培育的哈密瓜約4000斤,這是陳川武第一次的豐收成果。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用人力車先拉了一車到旅遊景點去試著賣。零賣不行的,隻能轉手給那些有執照的水果小販。

“這麼好的哈密瓜!你哪兒弄來的呀?”見多識廣的小販第一次見到如此新鮮翠綠中泛著金黃色的哈密瓜,便問他:“是不是新疆弄來的?可你這貨又不像是新疆的貨嘛!”

陳川武便說:“這是我自己種的!”

“你種的?哈哈哈,別吹牛了!咱們三亞怎麼可能種得出哈密瓜嘛!”小販不信。

“信不信由你。你到底要不要,如果要,我明天再給你拉幾車來!”陳川武心想,你愛信不信,隻要你想吃進,我就有貨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