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金沙灘火鳳凰紅樹林(2)(1 / 3)

不知是什麼原因,我在三亞的日子裏,有個飛鳥的形象一直盤旋在我的眼前:它生龍活虎,或在高空飛翔,或在大地上翩翩起舞,或停歇在海邊的石頭上……它就是一隻火鳳凰。

從一出機場,到路經長長的三亞灣,再到入住的賓館,漫步在公園或街頭,“鳳凰”這個名字,就像這個城市對一種吉祥物的崇拜,到處可見,隨處可尋。鳳凰機場、鳳凰路、鳳凰酒店、鳳凰公園、鳳凰村、鳳凰樹……三亞這個城市的靈魂似乎就是鳳凰,而仔細一想,三亞這20年所走過的路程,難道不正像一隻浴火重生的火鳳凰嗎?

三亞市升格地級市的過程,是從原來的黎族苗族自治州脫胎而來的--這過程是一次心理和心靈的衝擊與滌蕩;是三亞從一個小漁港向城市邁進的過程,當農民們需要穿著皮鞋在大棚裏種植西瓜、市民們需要學會將出租房屋作為自己的生計時,這是又一次在觀念與行為上的飛蛾撲火;誰也不敢提及的將世界選美活動放到中國來搞的全過程,一直到中國姑娘首次站在“世界小姐”的冠軍領獎台,是三亞人當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樣的膽識和行為難道不就是一次鳳凰的涅槃?

還有誰能在幾十年中,堅持科學發展,生態建市,堅持不懈地把建成國際熱帶濱海旅遊城市的理念變成市政府及全民的共同行動?

三亞人和三亞的曆屆領導做到了,而且是成功地做到了!這是三亞發展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她甚至比美麗的陽光、沙灘和海岸更為寶貴。自然界留給我們的東西,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時候,也許都會讓它產生光芒從而吸引全球遊客,然而能在一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塑造和提煉出一種精神來,卻並不是哪個地方都能做得到的。

這就是我所要表達的三亞精神。三亞精神,很像“火鳳凰”精神,它認準目標,勇於獻身,敢於創新,無私無畏,奮不顧身,直到勝利--這是改革開放、思想解放的集中表現和高度凝煉。是共產黨人的作風和精神。是一個城市建設與人民謀求幸福、安康的精神力量。

郭老也許早已想到,他曾經迷戀的三亞,在新世紀前後也會有一番壯麗的“鳳凰涅槃”圖景,要不然他怎能振臂“歡唱”呀!

曆史總是如此奇妙。要不郭沫若這位大師當年怎麼會那麼賣力為一個區區小漁港編修地方誌?是他在冥冥之中有一種預感,還是相信三亞會有出火鳳凰的那一天?

郭老在笑,笑得那樣慈祥、那樣滿意……

不過,在三亞市各屆領導的執政道路上,每邁上一個台階,其實都是一次火鳳凰式的涅槃。

於迅在任時,提出了“一市兩都三中心”的建設目標,即把三亞建設成為國際旅遊名城;健康之都和休閑之都;會展中心、購物中心和時尚中心。那幾年,三亞不停地通過舉辦重大活動來提高三亞的知名度,不停地想法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特色因素和地域因素來實現這種知名度的提高,使三亞在“六大產業優勢”上做足文章,同時圍繞“一片一線五點”的城市格局不斷推進城鄉統籌的發展,使三亞人民真正感受到了改革的成果,體會到了對未來的幸福期待是那麼的真實與美好。

鄭亞六,三亞市南海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鄭亞六在三亞有些名氣,因為他是全國勞動模範,還因為他是一個漁民出身的全國勞動模範。鄭亞六所在的村子就在三亞市區內,三亞河灣的漁港今天仍然有數量眾多的漁船。我所住的鴻洲酒店旁就是這個漁港,每天從早到晚都能聽到機動漁船的鳴笛聲……這個漁港很富有詩意,雖然與現代化的城市有些格格不入,但留著它會讓人對三亞多一份認識和留戀--濱海城市如果沒有了原始的漁港,就可能像華盛頓沒有了博物館一樣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