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金沙灘火鳳凰紅樹林(2)(2 / 3)

南海居民區原來是三亞的漁港村,其曆史比三亞這個名字還悠久。三亞的曆史就是從這裏開始的。因此這裏的漁民可以說是最古老的土著人。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況如何,是三亞的一種發展指數。我來到南海居委會采訪,副書記也姓鄭,他告訴我,南海村去年人均收入超過了1萬元。“70%的居民還是以打魚為生。不過,多數人當了老板,一條漁船上雇的人都是外地的。大的漁船有上百噸,能夠到公海上去打魚了……”鄭副書記給我描述的今日三亞漁民完全是機械化的漁業者了,他們住的是樓房,出海用的是衛星導航,穿的是名牌西服與高筒靴……

走出南海漁村,我的思緒不知怎麼的,一下子回憶起了前幾天到過的西島。從小就聽說的“海島女民兵”的故事就發生在西島。感謝主人的周到安排,我那天去的時候,當地政府特意事先把當年的海島女民兵“炮兵班”戰士都叫到了島上:陳宏柳、陳香蘭、蘇蘭親、陳鱗梅、蘇日農、王福花,當年的“女炮兵班”八姐妹,我見到了六位。她們多數已到退休的年齡,應該叫她們大姐了。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群體,她們受到過國家主席的接見,好幾個元帥與她們一起打靶練槍……她們是上世紀那個“全民皆兵”時代的英雄和明星。現在她們都老了,但她們的臉上都放著光芒,身體還都結實,生活過得很幸福--這讓我感到欣慰。她們生活著的西島現在一半是對外開放的海上旅遊景點,一半是島民們生活和生產的地方。西島的保留和進步,體現了三亞的曆史與現在。

與這些大姐們握手分別的時候,我感到了三亞的厚重與力量、意誌與剛強。那一刻,晚霞正好映在大海裏,整個西島被照得就像一隻正在飛躍升騰的火鳳凰--壯麗而光豔,其勢磅礴,其美無比!

在三亞的日子裏,紅樹林猶如披在大海身上的一塊綠巾,時常在我的眼前飄揚,似一首流動的詩,又如一曲跳躍的歌,令我神往不已……

紅樹林,是一種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生長於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塗上,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係。每當潮水上漲時,它的軀幹大半都會被淹沒於水中,隻剩下那鬱鬱蔥蔥的樹冠浮露在水麵上。退潮後,它那千姿百態的身軀又會重新浮現。作為當今海岸濕地生態係統唯一的胎生木本植物,紅樹林起到了海岸森林的脊梁的作用。同時,由於紅樹林區內潮溝發達,能吸引大量魚、蝦、蟹、貝等生物來此覓食棲息,繁衍後代。退潮之後,紅樹林是片根雕世界,每棵樹都由十幾條根撐起,排成雞籠罩形,護衛、拱托起主幹。除了支柱根,還有呼吸根和氣生根。紅樹就像是被架托了起來,頂起稠密的樹根,很像榕樹的氣根,當它們排列起來,便形成了幾十米幾百米,甚至幾千米幾百裏長的護衛海岸的“鋼鐵長城”。

我知道所有的三亞人都喜歡紅樹林。三亞人敬重紅樹林,並將它尊為“市樹”。有人曾經這樣說:假如沒有紅樹林,三亞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美;假如沒有紅樹林,三亞早已被大海的浪濤所侵吞。我相信這是事實。在許多熱帶海域,凡是有紅樹林的地方,其海岸一定是鬱鬱蔥蔥,大海與陸地會和諧共處,反之,大海與陸地會永遠處於生死搏鬥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