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9章 “秦大膽”創紀元(2)(3 / 3)

原楊舍鎮城西村的蔡興華,可能是挨秦振華罵最多的一個幹部。蔡興華的名字跟秦振華就差一個字,一個振華,一個興華,振字擲地有聲,興字裏多多少少有些軟綿綿的。秦振華看到蔡興華領導的村有了大變化後有些輕鬆,便把蔡興華罵得“狗血噴頭”:你蔡興華幹了那麼一點事就滿足了?你給我到國外遛一圈回來再跟我說說你的村子是不是就沒有發展空間了!你以為弄個人均幾千元錢就是到頂了,就是富裕了?!呸,你蔡興華那麼點成績算個啥!屁!啥都不是!你不給我弄出個全市、全蘇州、全江蘇、全中國第一來,你就啥都不是!

秦振華諸多“狠”中的一條就是用人狠,他看中的人大膽用,他用的人主要看你能不能幹事,能不能幹大事。為此他也吃了不少暗悶苦--有人“舉報”他用的人如何如何有問題,甚至“人民來信”一直寫到鄧小平那裏去。“我一往無前幹工作,誰要在背後放冷槍,我就要他滾下台!”秦振華說他不狠不行。“私仇不可有,公仇不可無。”這是他的理論。“誰要是影響工作,妨礙了張家港的經濟發展,那我秦振華就是‘無毒不丈夫’。”

在這樣的市委書記麵前,張家港沒有不幹活的人,沒有不想幹好的人,你追我趕的風氣就此形成……

“同誌們,今年以來,全市上下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精神為指針,緊緊圍繞‘三超一爭’的奮鬥目標,不斷解放思想,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勇於競爭,敢於拚搏,經濟發展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可以說,1992年是我市曆史上發展最大、取得成績最大的一年,是捷報頻傳、激動人心的一年。‘八五’計劃提前兩年完成,‘三超一爭’的任務通過最後40天的衝刺,也將全麵完成!”這是距1992年年末還有40天的11月22日的張家港全市幹部會議上秦振華的一次講話的開場白。

“秦大膽”這次講話的情景,許多張家港當年的創業者對此記憶猶新,因為時間僅過十個來月,張家港就要第一次在全蘇州人麵前露臉了。年初他們的“秦大膽”向全蘇州放了一炮,要“三超一爭”,如原子彈扔在蘇州政壇,不僅幾位老大哥常熟、吳江、昆山這些人在嘻笑秦振華得了“神經病”,就連蘇州市委、江蘇省委的領導也在為他們提拔的秦振華而捏著一把汗--中國的政治體製中有沒有聽說過一個市委書記敢公開向老大哥提出挑戰的?有是有,那是大躍進年代、放衛星的時代。現在是改革開放年代,是講實事求是的新時代喲!他秦振華放炮放邪了連累的肯定不僅僅是他秦振華!吹牛不要成本,但作為一市書記吹牛吹出毛病來了,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

“蘇州和省裏經常有人在刺探我們當時的經濟情況,到10月底這段時間他們就更緊張了,因為隻剩下40天時間,我們當時的不少目標距超常熟、吳江、昆山還有不少距離。我心裏有數,不怕。知道隻要再加把勁就可以超過了,這可不是吹出來的,是我們張家港人豁出性命拚搏,拚一個你低我高的水平啊!那些日子裏,我們張家港等於是背水一戰,沒有退路。我之所以敢提‘三超一爭’,其實不是沒有根據的,但光有根據是遠遠不夠的,得有人幹,拚命幹才行。我們張家港的發展從一開始就是靠負重奮進、自加壓力。別的地方他們不需要像我們這種幹法,但我們是蘇州的窮小子,蘇南的‘蘇北’,不這麼幹永遠會掉在別人後麵,永遠拖蘇州的後腿。”

1992年是張家港戰鼓撼地、烽火漫天的年份。次年初,蘇州市委、市政府的三級幹部例會上,一項具有特殊意味的頒獎儀式如期進行。在領獎台上,市委書記王敏生和市長章新勝一次又一次地高喊著“張家港”和“秦振華”的名字,而秦振華也氣昂昂地一次又一次地走上領獎台踐行了他一年前向諸兄弟市縣的挑戰諾言--1992年他的張家港在工業總產值、外貿和城市建設等多個方麵全麵超過了常熟、吳江、昆山等市縣,獲得大勝。

“這個秦振華真的了不起!”

“他娘的,他牛皮還真沒吹破啊!”

“張家港是瘋了!”

“可不能再忽視張家港了……”

蘇州人從此開始刮目相看張家港人了。尤其是那個額頭略禿、眼珠子總是瞪得圓溜溜的、走起路來搖晃的秦振華,“此人不能小瞧也”!

老大哥常熟、吳江、昆山和太倉人暗暗吃驚,心底裏很不是滋味。蘇州人曆來講麵子。張家港小弟弟幹成這個樣,我們的臉麵往哪兒擱呀?

“你這個秦振華,從此讓我們再沒了安生日子!”一位常熟領導私底下狠狠地捶了秦振華一拳。秦振華哈哈大笑道:“老弟,你還年輕!我秦振華已經57歲了,隻能隻爭朝夕!”

1995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國家主席的江澤民來到張家港視察,聽了秦振華介紹張家港的發展曆程,很受鼓舞,欣然提筆寫下了四句話:團結拚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

“張家港精神”由此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