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7章 神奇的“無形之手”(5)(1 / 2)

從上麵所涉及的事可以看出,市場經濟就是這樣一個令人琢磨不透又叫你每時每刻處在激動與興奮之中。也許這就是它的魔力所在。義烏市場能有今天這樣長盛不衰的景象,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聯托運市場的完備發育,緊隨其主體市場和中心市場的健康發展。隻要踏進義烏市,你就會馬上感覺到這兒的運輸線路和運輸車輛之多,用“四通八達”來概括似乎太缺少了藝術色彩和想象力。義烏的主人告訴我,他們的市場繁榮實在少不了以聯托運為主體的運輸管理體係的有效建立。而這恰恰是國內一些專業市場為什麼最後不敵義烏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抓“運”這個環節上輸給了義烏人。最初的義烏人經商,靠的是兩條腿。後來發展了,自己有了車子,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多拉快跑”,可僅靠這要想與市場的蓬勃發展相適應,還是遠遠不夠的。長期的計劃經濟嚴酷地限製了經營者的雙腿,你不是有了車子想“多拉快跑”嗎?那不行,路是國家的,線是集體的,我讓你走你就可以走,我不放行你有車子也白搭--多少個市場最後就死在這個體製上。義烏人聰明,當中心市場已成規模後,他們隨即把運輸也納入市場體係之中,並像管理中心市場一樣,給予運輸業以同樣的政策,並且把運輸業本身當做一個完整的關聯性質的市場進行大舉開發。交通路線是國家公有的,而我可以給你政策呀!於是一整套個人承包的“聯托運市場”管理方法便出台了。這對經營者來說,就好比你在他的雙腿裝了兩個輪子,就好比在他兩脅插了翅膀……那才真叫舒坦、活絡!現在,義烏每天出出進進的數十萬噸貨物,就是靠那數百條天上的、地上的、水上的運輸線路源源不斷、暢通無阻地連接著全國、全世界,並以最快捷的速度和最合理的價格滿足著義烏市場的每一位經營者去織編他們心中的美夢。

從上麵所涉及的各個環節可以看出,義烏的經驗也向我們提示了另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在正確利用市場經濟規律的那隻“無形之手”的同時,建立有序的管理機製、金融政策和人的思想行為準則,由於它們的得力,而使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那隻神奇的“無形之手”更加發揮魔力。我申明的是:本作品不是篇學術論文,故而無法用過多死板的語言來論述那些十分寶貴的經驗。比如義烏在辦市場過程中自始至終的稅收政策、公平合理的競爭機製、正規靈活的金融體係等等方麵,都有獨到之處,政府的宏觀調控、市場內部的管理體製,直到經營者之間一旦出現問題時所設置的調解機製等等,無一不是一環扣一環,環環顯神威。但我依然想寫進些片言隻語讓讀者同我一起去感受義烏人和義烏市場的另一麵--

一件是關於義烏市場管理部門處理和打擊假貨問題。

曾在幾年前,國內商界對義烏市場有個說法,說它是“中國最大的次品市場”。似乎有了義烏市場,便跟著就誕生了中國的“假冒偽劣產品”。這著實把為人正直的義烏人冤枉得不輕。可事情偏偏不是無中生有,義烏市場發展之快,市場之大,又有那麼多賺大錢的機會,誰不往你義烏這塊風水寶地鑽?可苦了的正是義烏人。但埋怨沒有用,擔心倒髒水連孩子一同潑出去也不是辦法。義烏人從1991年開始,工商部門連續5年甩了“四把斧子”,那聽起來真是有點驚心動魄:頭一把斧子是對所有名優產品的銷售攤位實行“定點定攤、亮牌經營”,就是說,你對自己銷的名牌產品除了要有廠家的代理代銷證明外,你自己必須對銷出去的商品敢拍胸脯,出了問題,不僅要加倍賠償,還要在全市場列名張榜,使你不得再在有大錢可賺的義烏市場裏設店擺攤。第二斧子更絕:來檢舉查證的不光是工商管理部門和廣大消費者,而是請生產廠家派專人來監督查詢。說到底,最恨假冒偽劣產品的還是廠家,請廠家派人到市場來監督不就等於耗子洞前養了一隻貓,誰還敢輕舉妄動?第三、第四斧子屬於高明辦法:義烏主動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定期承辦名優新產品博覽會;與各名牌企業建立聯絡機製,在商城特設名優產品展示櫃等。如此連揮大斧,那些企圖混水摸魚者再不能隨隨便便在市場內興風作浪。幾年下來,義烏市場不說一片淨土,卻也差不多清澈見底。你今天到市場裏走一走,再抬頭看一看街頭路旁鋪天蓋地又醒目多彩的大廣告牌,就知道現在國內多少名牌產品的廠家已經在義烏立足了。有位上海國有大企業的老板,前幾年聽人傳言義烏市場的假冒偽劣產品如何如何之多,去年他親自前往考察了一趟,大呼不該輕信別人的偏見之言。當年,他的企業產品大舉進入義烏市場,別人問他收益怎樣,那老板笑著隻說了一句話:“誰要是失去了義烏市場,誰就是最大的損失!”

第二件事是我在商場內碰到了一個不能不寫的人物。

他叫黃昌桂,是義烏市場的派出所所長。黃昌桂的名聲在幾萬人的義烏經營大軍中非常顯赫。從80年代初起,隨著義烏市場的快速發展,這塊生錢的寶地也成了各路不法分子競相顯身手的場所。國內某一市場,曾經由於法治不力,盜賊雲集又猖狂,結果好端端的一個市場最後誰都不敢去了。你想,商客們外出辛辛苦苦做生意求的啥?當然是錢財,但錢財又怎能與性命相比?義烏市場不是沒有出現過令經商者心驚肉跳的事,眼下仍時有出現。然而那些膽大妄為的盜賊與歹徒一旦領教黃昌桂的鐵臂火眼後,就再不敢輕舉妄動了。黃昌桂聽說我也是軍人出身,便格外高興地聊起他和同事們的事。他說組織上把他放在商場這個特殊崗位,是因為他的“反扒”本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