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婚姻讓家庭變成避風港灣。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人類社會繁衍生息和相依相伴的必然選擇,不婚不嫁的現象在社會生活中是極其罕見的。一般來說,隻要人們的生理正常,走向婚姻的殿堂是一種生活必然和情感歸宿,也是每個人一生不可兒戲的大事。按國家法定的結婚年齡而論,男子不能早於二十二周歲,女子不能早於二十周歲。但在實際生活裏,男女結婚的條件不盡相似,所以應根據法定年齡和自身情況而定。因此,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之後再婚,那是比較理性的選擇。因為結婚就意味著責任,沒有盡責的能力就會使婚姻麵臨危機。如果已經成家立業,夫妻雙方當為對方的幸福以及家庭的和順負責。隻有家和才會萬事興,萬事興才能為生活造就快樂的港灣。
盡職盡責培養子女為時代用人。現實生活中有一種怪象:富不過三代。何以出現這般情況?其實問題很簡單,就是教育方法缺失使然。美國實業家、超級資本家、美孚石油公司創辦人洛克菲勒家族從發跡至今已經綿延六代而未現頹廢和沒落的跡象,這與其家族崇尚節儉並熱衷創造財富的財富觀念和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密切相關。《三字經》曾言:“養不教,父之過。”作為人之父母,理當把子女的教育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看待,為後人的成才創造必要的條件和提供不可缺少的關心及幫助。對自己來說,子女有一番作為能給家庭帶來喜人的福音;就民族或國家而言,培養有才幹的後來者是一種繼往開來的遠見。後輩成龍成蛇,大人的影響具有相當關鍵的作用。
發揮餘熱讓耄耋之年充實愉悅。凡夫俗子總是有這樣的趨向,當自己壯年不再,當自己無可奈何地從人生的巔峰滑下低穀,暗淡了的不僅是他們昔日的春風得意,還有深藏在內心中的紅太陽,以至寶貴的生命之光。某日我與某報社的總編閑聊,無意中他說了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某些領導退下來後,就死得特別快。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悲劇呢?我自認為,一些人在麵對自己曾經的風光時,因為缺乏正確看待現實景況的勇氣,於是脆弱的心靈難免產生莫名的失落和恐懼,進而使日漸衰老的身體以及心態變得不堪一擊。中國古代大魏武皇帝曹操在《步出夏門行·龜雖壽》中豪情滿懷地說:“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想,在生命的末年秋季,能像曹操那樣人老心不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樂在不斷地學習、工作、娛樂和善行的行動之中,人生也許就會更加完美。